1. 每年死于海洋污染的生物数量
答案D
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据实测,每滴石油在水面上能够形成 0.25平方米的油膜,每吨石油可能覆盖5×106平方米的水面。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减少进入海水的氧的数量,从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油膜覆盖海面还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人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的最大危害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鱼卵死亡、幼鱼畸形,还会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
2. 每年死于海洋污染的生物数量是多少
具体如下:
1、垃圾污染
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2、噪声污染
利用天然声纳进行导航和捕猎,让无脊椎动物深受其害。勘探船产生的声音污染对头足类动物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3、过度捕捞
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4、冰川融化
由于冰盖的融化,奇特的低盐度海水正在慢慢的消失,截止到2002年, 96%的低盐度栖居环境已经消失殆尽。大部分以冰川径流作为供水源的地区将会发生严重的缺水危机。
5、石油泄漏污染
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
3. 每年死于海洋污染的生物数量有多少
1、垃圾污染
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2、噪声污染
利用天然声纳进行导航和捕猎,让无脊椎动物深受其害。勘探船产生的声音污染对头足类动物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3、过度捕捞
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4、冰川融化
由于冰盖的融化,奇特的低盐度海水正在慢慢的消失,截止到2002年, 96%的低盐度栖居环境已经消失殆尽。大部分以冰川径流作为供水源的地区将会发生严重的缺水危机。
5、石油泄漏污染
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
4. 每年有多少海洋生物死于垃圾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海洋生物因为垃圾而死亡,尤其是各种塑料垃圾。当下,塑料已经成为了海洋中所发现的第一大类垃圾。对此,有一家非营利组织就表示,从海滩和海洋收集到的所有垃圾中,塑料垃圾占了85%左右,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塑料瓶和塑料袋。这家非营利组织正在全球150多个国家组织海岸清理活动,所以这一数字是相对可靠的。
另外,也有相关机构做过统计,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20圈,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不重视对塑料垃圾,习惯性的将塑料垃圾到处乱扔,特别是一些在海滩边上游玩的人,当喝完饮料后,一般都是将塑料瓶直接扔进海里。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塑料袋也不例外,很少会有人专门收集好放进垃圾桶,基本上都是随意丢弃。而这些塑料垃圾最终都被冲入海洋中。
塑料垃圾的危害是很大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命。目前,已经有不少海洋生物因为塑料垃圾而失去了生命,对此,有科研机构曾做过研究,认为塑料将会威胁至少600种不同的海洋生物。比如棱皮龟,经常将塑料袋误认为可食的海蜇,从而吞进肚子里,由于无法消化,最终丧命。还有信天翁和海燕等在内的90%的海鸟,也通常会误食塑料,由此导致的结果也不例外。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100%,意味着所有的海鸟都会吃下塑料,并因此丧命。
扔进海洋的塑料垃圾并不会自行消失,而是只能依靠降解,但通常情况下,需要40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对海洋生物而言,这就意味着一辈子,很有可能活不到塑料垃圾完全降解的那一天。如今,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日益增多,不断侵占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如果再不做出改变,那么死亡灭绝就是海洋生物唯一的结局。
5. 每年有多少海洋生物死亡
30万人死于海啸是2004年。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规模9.3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家,造成30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
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的消亡边界。地处安达曼海。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当地地震局测量为里氏地震规模6.8,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测量到的强度则为里氏规模8.5至8.7。其后香港天文台和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分别修正强度为8.9和9.0,矩震级为9.0。最后确定为矩震级达到9.3。
6. 每年有多少海洋生物死于海洋污染
人类给海洋带来的坏处:
一、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关系重大,但是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巨大危险,渔场耗竭是最令人关切的事项之一。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人类活动而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环境,并能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或能量。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可以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物亦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入海洋。海洋中累积着的人为污染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危害深远。
7. 海洋污染动物死亡数据
海洋污染对海洋动物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污染:水中的化学物质、垃圾和废弃物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对海洋动物造成伤害。
声波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声波污染,如船只、海洋开采等活动,对海洋动物的声波通讯和导航造成干扰,影响其繁殖、觅食等行为。
光污染:城市灯光、海上钻井平台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光污染,会影响海洋动物的生理节律和觅食习惯。
塑料垃圾: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不仅污染水域,还容易被海洋动物误食,堵塞其消化道,导致营养不良、死亡等问题。
综上所述,海洋污染对海洋动物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8. 2020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6月18日,广西防城港一所自建民房也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火灾原因调查中。起火建筑是一栋3层的自建民房,过火面积约140平方米,一楼是存放电动车配件的商铺,二楼和三楼住人,燃烧物是电动车配件及杂物,死亡的6人中有3名女童,这是典型的集储存、经营和住宿于一体的“三合一”场所火灾。
6月17日,湖南省娄底市嘉信华庭小区商住楼一个仓库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这是一个住宅小区的底层物流配送站,过火面积约400平米。这起火灾是物流配送站门店前堆放的准备配送的家电堆垛先起火,在大风天气的作用下,迅速蔓延至门店内,导致在门店内及在门店前救火的7人未能及时逃生。起火物流配送站,货物堆场没有任何禁火措施,室内消火栓被门柱封堵,配送站管理人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差,没有及时组织人员疏散,没有基本的逃生常识,火灾受害者全部为烟熏致死。
5月28日1时30分许,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尚塘镇尚塘村镇政府北侧一处民房发生火灾,火灾导致5人死亡。警示:痛心!淮南一民房发生火灾致5人死亡
5月16日凌晨1时,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文化路一小吃店发生了火灾,火灾造成5人死亡。警示:一个完整家庭在一场火灾中破灭
4月2日,江苏宿迁市沭阳县一从事外贸沙发加工的家具厂发生火灾,火灾造成5人死亡。警示:江苏:沭阳火灾5人死亡 | 优秀企业家更应主动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3月23日,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一沿街店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40平方米,造成3人死亡。
3月23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一居民自建住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20平方米,造成5人死亡。
3月16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一村民自用住宅发生火灾,火灾造成赵某燕等4人死亡。警示:痛心!!!又一火灾事故 4人死亡,我们应从“此类”火灾事故中吸取哪些教训???
3月15日,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一村民住宅火灾造成4人死亡。
3月10日,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一村民住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0平方米,造成3人死亡。
3月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一家经营家电的临街门面发生火灾,造成9人死亡。警示:贵州“3.8”火灾致9人死亡 | 2020年以来“三合一”场所火灾警示
警示:痛心!!!6起火灾 28人死亡 | 警惕 这些火灾致灾因素……
2020年2月23日01时20分许,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三围社区雅居苑统建楼东侧一楼临街商铺“青藏手工酸奶店”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过火面积40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17.82万元人民币。警示: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控制室值班人员被追刑责 |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2·23”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9. 每年因海洋污染死掉的生物
1.人类污染地球,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
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3.酸雨污染,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
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4.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5.水资源危机,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
6.森林植被破坏,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
7.生物多样性锐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8.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