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儒学思想史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学者过于依赖韩文资料,却未经严谨的考证,从而导致研究出现错误和失误。 原因是因为韩国在东亚文化和历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很多学者都会去学习韩文,以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料。然而,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误解和错误的,从而误导研究方向和结论。对于学者来说,需要在学习韩文的同时,注重对资料的严谨考证和分析,避免盲目依赖韩文资料,从而导致研究错误。同时,应该多加比较和验证,结合多种语言和文化的资料,才能得到更客观、准确的结论。
2.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
儒家思想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在儒家倡扬的诸德之中,中国儒学凸显其“仁”,韩国儒学凸显其“义”,日本儒学凸显其“忠”;所以说东亚三国也叫儒家三宝
3. 韩国儒学研究
儒学在国外的影响。现在的儒学早已不仅仅是中国的思想文化,而是属于世界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说,孔子不再仅仅是中国的孔子,孔子也是世界的孔子。孔子是十大思想家之首,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早在公元一到二世纪,孔子思想就走出了国门,首先传到朝鲜。公元三世纪,朝鲜一个学者叫王仁,他带着一本《论语》到了日本,从此,日本也有了儒学。
虽然,日本和朝鲜都接受了儒家的学说,但是儒家学说在这两个国家的发展,有所不同。从朝鲜向韩国发展的儒学,越来越突出的是朱子学,即"程朱理学"里朱熹的思想。也就是说,在韩国当今社会里起主导作用的儒家思想,是朱熹的。而日本的儒学,受孔子思想影响更大,之后就是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的思想。阳明学,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朝鲜(包括今天的韩国)、日本来讲,其儒学的表现形态,也是不同的。另外,儒学也很早就传进了越南。有人认为是在秦朝时期。但在越南,儒学发展的命运比较坎坷,尤其是近代,自从法国占领越南后,儒学的地位一直比较低。直到南越时期,儒学的地位才稍高一点。最近几年,有些学者重新提出,应该在东亚设立一个道场来保存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传入西方,被确认的准确时间为1593年。据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朱谦之教授的研究,他肯定地说,1593年由意大利人利玛窦首先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从此西方世界第一次知道了孔子,知道了《论语》,知道了儒家思想。后来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都曾系统地研究了《易经》和孔子的思想,而且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正是在研究《易经》基础上,莱布尼茨提出了他的二进位制,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不仅仅在中国,也不仅仅在东方的日本、韩国和越南,甚至在西方世界,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198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开会,会后发表了一个宣言,最后的一句话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4. 韩国儒学思想研究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 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 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今之孝 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评价:
1.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 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 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2.儒家思想在亚州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越南,伦理和礼仪至今都广泛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念的影响。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
3.儒家學説推動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莱布尼茨等人為代表的西方近代啓蒙先驅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歐洲封建世襲和神學統治,催生發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權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現代觀念,促進了人文、政治、經濟、社會乃至科學等方面學説的發展。
5. 儒学学派在韩国影响比较大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广泛的影响。但今天,人们却发现,日韩等东亚国家对儒家文化的传承远远超过了中国,令人不得不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日韩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且传承更好,中国从元朝开始儒家文化逐渐减弱,而日韩却一直保持儒家文化,虽然也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儒家文化却影响更深远。
6. 韩国儒教思想
丁若镛
朝鲜李朝的一名哲学家,著作有《经世遗表》、《牧民心书》等。是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7. 韩国儒学思想史pdf
就跟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一样,韩国的普通人也是在学校通过老师的教导和翻阅历史教科书来学习的韩国的历史。
从三国时代一直到朝鲜时代为止,韩国古人都是用汉文写的书,因此在韩国有一只受过严格训练、精通汉文和韩文的队伍在进行将汉文翻译为韩文的工作,这个工作在韩国被称为「汉文古典飜译」。在韩国有很多水平很高的研究所在进行这项崇高的工作,这其中又有许多受训于有着600年儒学传统的成均馆大学的「儒学科」或者该校的跨学科培训项目「汉文古典飜译协同课程」。8. 儒家思想在韩国的起源
儒教儒教是一种人文思想,伦理道德对人产生的教化作用,并非宗教。即,儒教是一种没有神的宗教。儒教思想从中国传入韩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都很早就发行了与儒教有关的文献。儒教非常重视人们之间的礼仪。因此韩国又被称为‘东方礼仪之国’。儒教对韩国的社会,文化,教育,个人思想等各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儒教的价值观念至今仍留在韩国人的心目中,韩国人保持了儒教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
朝鲜王朝把儒教当作国家统治理念,对佛教进行高压政策。到了16世纪,儒教对朝鲜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儒教的理念,以科举制度(选拔国家官吏的考试)和政治制度为主轴的朝鲜王朝是直到1894年实行‘甲午改革’、废除科举制度为止,一直是在亚洲的国家当中最深受儒教影响的国家之一。
虽然现在儒教在政治或文化领域不能再发挥原来的作用,可是韩国人的世界观、生活方式还仍旧以孝、忠、礼等儒教理念为根基,所以可以说韩国人仍然受着儒教的影响。在文庙和乡教(儒教祀堂),每年农历2月和8月都对孔子和他的弟子拜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