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染给海洋带来的危害
开采海洋资源的利:(1)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2)可以缓解陆地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3)可以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耗竭速度,如石油。
开采海洋资源的弊:(1)如果海底石油开采不当,会造成海洋污染(2)利用海洋发展运输,有可能造成海洋石油泄漏,会阻挡海水蒸发,影响全球气候(气候变干)(3)如果海洋生物自源开发不当,会造成海洋物种灭绝(4)如果海洋资源开发不当,会造成海岸线后退,影响国家领土安全(5)开发海洋资源投资很大,风险很大,对技术要求高
2. 污染给海洋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海水污染,鱼类死亡。
3. 污染海洋对人类的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
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 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其突出的特点:
一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
二是持续性强 ,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四是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和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造成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按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危害方式,大体可以把污染物分成以下几类:
一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如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等,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等;
二是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大多是由陆地废弃物携 带进入海洋的;
三是重金属和酸碱类物质,主要有汞、铜、锌、钴、镉、铬等重金属,以及砷、硫、磷等非金属和各种酸碱;
四是有毒化学制品,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
4. 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造成海水缺氧,水生物死亡。5. 污染海洋会导致什么
来自长江和省内6大水系所携带的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中,使我省87%的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基本已无I类海水,沿海特别是河口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严重超标,海水中磷酸盐合量在沿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排居首位。
近岸海底沉积物中氮、磷超标严重,成为海水二次污染的潜在危害源。另外,个别海域(如杭州湾和舟山海域)船舶排污及碰撞漏油,海上石油开采溢油等加剧了近岸海域的污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也对海水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海洋灾害频繁——每年发生大小赤潮近20次
我省是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因台风给我省海洋渔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十亿元以上。由于海水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上升,给我省的海洋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大小赤潮灾害近20次,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围海造地——许多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绝迹,破坏生态
我省沿海滩涂资源359.04万亩,主要分布在钱塘江和杭州湾两岸,以及各海湾。由于不合理的围海造地,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面积缩减,不仅破坏了多种鸟类的栖息地,也使重要的经济鱼、虾、蟹和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净化地表径流及护岸保田等的能力,同时改变了海区的水动力方向,加速了航道和港口的淤积。
海洋食物链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鱼类资源大幅度降低
随着海洋开发话动的增多,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使生物多样性衰减,某些生物种类已近绝迹,传统的经济鱼类资源大幅度降低,再也形不成渔汛,海洋食物链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东海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经济物种严重衰竭,整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异,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能力受到严重损害。
请勿将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海中
造成海水如此恶劣的污染源主要有陆上和海上两大类。陆上污染源主要是工业污水、居民的生活废水以及农田中使用的农药通过河流流入大海,沿海企业和居民直接将污水和废水排入海中。海上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上和港口的油污和生活废水,养殖场、海洋工程、海岸工程产生的污染。
为了使我们的海域不再受污染,省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海域污染进行了治理。同时也提醒沿海的居民不要将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海中,出海的渔民应该把该回收的都要回收,而不要一丢完事。
6. 污染对海洋的影响
海洋污染的危害: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海生资源丧失。海洋污染会导致海洋生物的体内积累毒素,如果这些体内带有毒素的海洋生物被人类误食到身体内,毒素同样也伴随食物进入身体后,将会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7. 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过度捕捞、海 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 入侵。
威胁一: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是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海洋环境污染,使得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等化学因子含量发生改变,对海洋生物的正常栖息、觅食、繁衍、生存等造成影响。其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且难以控制。
威胁二:海洋资源过度开采
过度开采,包括过度捕捞,盲目围填海,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滨海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是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近海经济鱼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严重衰退,传统优质鱼类已不能形成渔汛,小型鱼、低龄鱼、低值鱼类比例增加,部分地区已到了“无鱼无渔”难以恢复的程度。
威胁三:海洋物种生境遭到破坏
在沿海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海洋海岸带开发活动和城市扩张建设日益增多,不合理的开发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自然岸线变异、海岸侵蚀加重、海洋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优质海洋生物资源衰竭,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等。
威胁四:外来物种入侵“防不胜防”
外来物种入侵类,如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水生生物贸易、科学研究、开辟航道和船舶运输等,可能有意或无意引入新的物种。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涉及许多不同的门类。到目前为止,明确引进或者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数量约有119种之多,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海洋外来入侵种之一是1979年引进的互花米草。
威胁五: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海平面上升将直接淹没沿海地区的大片潮滩湿地和滨海低地,导致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生境以及其他多种海岸资源大面积丧失。海水温度升高会造成珊瑚的死亡和白化,影响红树林的分布界限,也会使海洋浮游、游泳等生物群落结构显现变化。海洋酸化会影响到以碳酸盐为骨骼的生物的代谢过程与生活史,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整个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