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
东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分布不均衡:东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相对较少或者没有石油资源。例如,中东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相对较少。
主要开采地区:东亚地区主要的石油开采地区包括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依赖进口:由于东亚地区自身石油资源相对不足,许多国家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来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它们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开发潜力:尽管东亚地区的石油资源相对较少,但一些国家仍在积极开发潜在的石油资源。例如,中国在海上和陆地上都有一定的石油开采活动,同时也在加大对非常规石油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的开发力度。
总体而言,东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能源需求,但一些国家仍在努力开发潜在的石油资源。
2.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21
答案:青岛6月份的展会如下: 1平度云山樱桃文化节6月1日平度市云山镇
2中国(青岛)国际食品博览会6月2—4日红岛国际会展中心
3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暨展览会6月2—4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4山东·青岛澳门周6月8—12日奥帆中心
5中国青岛北方茶产业博览会6月9—12日青岛世博城
6青岛抖音美好现场奇妙音乐派对6月10—11日青岛东方影都
7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6月10—12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8青岛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6月13—14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9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6月15—18日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
10中国化学会年会暨展览会6月17—20日红岛国际会展中心
11中国兽药大会6月18—19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12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6月21—23日红岛国际会展中心
13青岛凤凰音乐节6月22—23日西海岸金沙滩凤凰之声大剧院
14华夏家博会6月22—24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15“粽情盛夏”青岛啤酒节6月22日-7月1日莱西市
16AS动漫嘉年华6月23—24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17新疆农产品展6月23—26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18山东(青岛)RCEP国际食品饮料数字博览会6月27—29日线上线下相结合
线下地点:青岛国际会议中心
19东亚海洋博览会6月28—30日青岛世博城
20山东纺博会6月28—30日红岛国际会展中心
21青岛国际应急救援与安全产业博览会6月28—30日青岛世博城
22中国(青岛)国际印刷技术及包装设备展览会6月28—30日青岛国际博览中心
23中国(青岛)农业机械、植保园林机械及配件博览会6月28—30日青岛国际博览中心
3.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主题
港仔妈指的是妈祖。
妈祖是台湾的庙里供奉的神仙,基本是保佑台湾出海捕鱼的神仙,所以,很多妈祖庙都是建立在临海附近的。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等,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扩及东亚沿海一带的海神信仰,也是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排行家中老幺,聪慧过人、沉默不多言,终身未婚,后因救助海难逝世。其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历经千年,对东亚海洋文化及南中国海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妈祖文化”。妈祖信俗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4.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22
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展会时间:6月30日—7月3日,
青岛世博城展馆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可容纳6156个国际标准展位。场馆由12个矩形展馆组成,单馆净面积1万平方米,净高12.5米,地面承重3—5吨,单馆供电量3千KW。展馆中央用十字展廊分隔,展廊东西长500米,净宽45米,南北长350米,净宽35米,展廊净面积4万平方米。环馆物流通道宽23米,所有货运门高、宽均超过7米,满足各类超宽、超大型货车直接进馆卸货。在展馆旁边还配套有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量身打造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中心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论坛的永久会址。其中有大小会议室21个,最大会议室3000平方米,6000平方米多功能厅、五星级酒店客房300余间、2万平方米会展办公及停车。全部会议室均配套国际一流的视听与多媒体设施,能够满足G20峰会、APEC等国际国内高端会议举办。项目总共配套会展综合停车位6000余个。
在展馆和会议中心旁边是为国际会议和展览量身定制的酒店式公寓集群—亚洲公馆,以高标准打造,专业化管理,满足未来会展参展及会议大量商务人群的下榻需求。项目总工配套五星级会展酒店300间,准四星、五星级酒店5000间。亚洲公馆下边均配套沿街商业,打造现代时尚的风情商业街区,为未来参展人员提供自然舒适的消费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交娱乐场所。为了更好地发展会展经济,服务会展,世博城围绕会展会议中心还将建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铁研发中心、滨海度假购物中心、滨海森林公园运动中心、主题风情街区等,满足会展参展商务人群休闲娱乐度假居住等需求。
5.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官网
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海峡西连印度洋,东连南海(南海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东亚地区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可以到达南亚地区,西亚地区,非洲地区,欧洲西部地区。所以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海域通往东亚的海上最短路线。
6.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 俞某某
一、导言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系统地回顾我国在海洋政策和法律制度上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的构筑和完善,不仅是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应履行的义务,也是将国际海洋规则融入国内法的必然要求,使国内法符合国际海洋法的原则和制度,更是国际社会针对国际法治的呼声和要求,以实现“依法治海”的目标,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法制保障。
中国在将国际海洋规则融入国内法的进程中,采用了转换的方式,即通过将国际海洋法的原则和制度以立法的方式融入国内法,并成为国内法的组成部分,构成中国海洋法律体系。
同时,中国在将国际海洋规则融入国内法的过程中,应以国际海洋法的原则和制度为基础,尤其应符合代表现代海洋法体系的核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所规范的原则和制度。为此,下文首先在概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重要原则等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在海洋领域上的政策与制度;其次,指出在海洋具体实践尤其在立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我国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最后,分析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的作用,以及完善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
二、内容
第一章国际海洋规则的成形与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中国在海洋政策与法制上的成就
第三章新中国在海洋事业上的举措与效果
第四章新中国在海洋法制上的问题与任务
第五章新中国在海洋战略性问题上的挑战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海洋治理的目标愿景
第七章中国维系与拓展海洋规则的机会
三、结束语
在新中国70周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依据国际海洋规则尤其是现代海洋法体系不断地充实国内海洋法制,并在海洋政策的指引下,依循其原则和精神,不断地完善国内海洋法制,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保障作用。但国际社会针对我国海洋法制中的制度和规范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对立的实践,所以如何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我国的海洋政策和法律制度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换言之,我国需要在不同的场合包括国际性会议中阐释我们的海洋政策和立场,以求得理解和支持。同时,我国也应对国内海洋法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调整和完善,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合理呼声和要求,以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进程,为实现依法治海做出贡献。
不可否认,我国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迄今已完善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四个转变”;基本路径是通过陆海统筹对内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对外为推进“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运用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开放观、新治理观,以及亲诚惠容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等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构筑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共享海洋的空间和资源利益,为提升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理想,包括实现依法治海目标,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地转换角色和定位,以在维系海洋秩序并完善海洋规则方面发挥作用,确保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海洋规则和制度方面的角色转换和定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从海洋规则的遵守者到制定者的转换;第二,从海洋规则的“破坏者”到遵循者的转换;第三,从海洋规则的维护者到引导者的转换;第四,从海洋规则的模糊者到精确者的转换;第五,从海洋规则的实施者到监督者的转换;第六,从海洋规则的特色者到普通者的转换;第七,从海洋规则的承受者到供给者的转换。
当然,要实现这些角色和定位的成功转型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长期地研究和不断的实践,尤其需要对海洋实施综合性的管理,并在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启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规则和制度,实现海洋的功能性和规范性统一目标,为人类与海洋的和谐生存和利用提供保障。这是我们对待海洋事业发挥海洋作用的应有态度和责任。
四、后记
本书是作者主持承担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三大系列”(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中的“建国70周年”研究课题《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回顾与展望》(2017BHB005)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针对海洋法的理论和海洋问题有关内容的部分成果的集成。
其内容首先以现代国际海洋规则的成形为切入点,指出了狭义现代海洋法体系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重要原则、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对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结构分析了新中国70年中在海洋法制上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海洋法制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形阶段和充实阶段),并指出了其在各个阶段的作为和成就。
其次,分析了新中国在海洋政策上的成就,包括在制定综合海洋政策、在制定全国性海洋开发规划、在对外宣传海洋事业方面的具体措施。同时,阐述了新中国在海洋管理机构和改革方面的成就及任务,以强化综合海洋管理,提升海洋治理能力的要义。重点分析了新中国在海洋事业上的举措与效果,特别分析了和谐海洋理念、海洋强国战略体系、“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效果。在该部分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包括发展过程、基本路径、核心指标、重要特征和目标定位),以及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内涵,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和任务、空间范围、基本内容、目标与愿景、保障措施和效果评价。
再次,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联系我国依据习惯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阐述了我国在国内海洋立法上的实践,分析了新中国在海洋法制上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完善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应确立“海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制定海洋基本法;应重点研究国内海洋法中受到他国尤其是美国挑战的内容,如西沙的直线基线制度、军舰在领海内的无害通过制度、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问题等;应补充完善和制定与海洋功能性事项有关的法规,例如,修改《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制定海洋科技法和海洋安全法等;应进一步完善海洋体制机制以提供保障,包括协调和清晰涉海管理机构的职权,如明确国家海洋委员会的职权,并用法律予以固化等。
为与上述问题相呼应,针对我国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挑战,重点选择和分析了与南海有关的问题,包括领海内军舰的无害通过制度、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及线内水域的法律地位、岛屿与岩礁的法律要件、南海仲裁案对海洋法的冲击,以及美国军舰在南海诸岛周边海域的航行自由行动。
最后,指出了中国维系和拓展海洋规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维护海洋秩序,确保海洋安全,以及合理利用海洋的空间和资源。同时,鉴于我国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应在海洋规则的完善过程中实现角色和定位转换的目标,发挥中国的作用。这些角色和定位包括从海洋规则的遵守者到制定者的转换,从海洋规则的“破坏者”到遵循者的转换,从海洋规则的维护者到引导者的转换,从海洋规则的模糊者到精确者的转换,从海洋规则的实施者到监督者的转换,从海洋规则的特色者到普通者的转化,从海洋规则的承受者到供给者的转换。
而要实现这些角色和定位转换目标,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原则和精神,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新思想指导海洋工作,包括运用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开放观、新治理观,以及包括亲诚惠容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等在内的外交理念,以构筑新型国际关系,运用“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为实现依法治海和综合管理海洋目标,并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目标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应持续加深加大研究国际海洋规则的理论及各国的具体实践,以供参考,并为我所用和服务,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阶段性目标和终极性目标),并呈现人海和谐、人海合一之愿景,为人类造福。
此外,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感谢在课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来自多方面和各阶层人士的指导及帮助,也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薛迎春编辑的热诚协作,使本书能够尽早保质出版面世。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筹海”(Ad Mare)论著。同时,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资金资助,特此鸣谢!
五、作者简介
金永明,1966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现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法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研究室主任、特别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特聘研究员;国观智库资深研究员;东亚国际法论坛(中国)秘书长。
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等职。
在海洋法领域发表论文百余篇、时评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海洋问题研究项目16项,3篇专报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8篇专报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
六、筹海简介
“筹海”源于1562年郑若曾撰、胡宗宪主持出版的《筹海图编》。“筹海”的英文“Ad Mare”来自拉丁语,意为“向海”、“至海”,也即“经略海洋”、“谋划海洋”之意。“筹海”系自发组织成立的学术平台。
“筹海”(Ad Mare)旨在从多视角、多领域对世界重要海洋国家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学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筹海”分为“筹海论坛”、“筹海沙龙”、“筹海文集”、“筹海论著”、“筹海动态”和“筹海微信”平台,开展“六位一体”的海洋系统化研究。
“筹海”平台得到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和资助!诚邀各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加盟“筹海”,并提供各种学术支持,共同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7.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志愿者
9月22日,作为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板块之一的2020东亚海洋博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开幕。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开放融通 智享未来—蓝色•海洋•科技",以创办"中国一流的海洋全产业链国家级展会"为目标,致力打造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招商引资等平台于一体的"海洋产业国际会展客厅"。
据悉,本届博览会首次采用"线下+线上"办展模式,线下部分包括高端海洋专业展和特色海洋商品展。记者在现场看到,高端海洋专业展由国际合作与战略产业展区、新基建与新产业展区、海工装备与海洋科技展区组成,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在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保护、尖端海工装备、海洋科技、新基建与新兴产业等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成果。海尔卡奥斯平台、海洋工程平台自动化系统、华为云、工业机器人、大型海洋工程机械等令人目不暇接。
特色海洋商品展由国际消费商品展区、配套产业商品展区、渔业水产商品展区组成,荟萃了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与中日韩(10+3)国家高级别参展商,带来了进口食品、智能家居、手工艺品等特色商品供观众选购。此外,还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海洋配套产业高新技术成果及渔业水产技术装备、瑯琊区域公用品牌产品等。
"东亚海博会是我们在中国参加的首个国际大型展会,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够向广大润滑油行业和终端用户充分展示俄罗斯石油的润滑油品牌,吸引更多合作方,共同开拓中国市场。"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驻中国总代表konstantin告诉记者。
当天,主办方与腾讯科技公司合作打造的"线上展会"同步亮相。近千家企业(机构)线上参展,实景鸟瞰、展会导览、展会序厅和虚拟展厅"四大展示环节"与线下展会同样精彩,观众登录xs.eamcp.cn即可云端逛展。不仅如此,"线上展厅"还提供精准智能服务推荐,为参展企业搭建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有利于实现贸易资源的匹配。
8.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
有两条航运路线,一条是运往中国的,另一条是运往韩国和日本的。装载中东石油的油轮从波斯湾穿过霍尔木兹海峡后,进入了北印度洋到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然后通过中巴铁路运往中国境内新疆。另一条进入印度洋绕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进入太平洋,然后北上抵达日本和韩国。
9.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23
有4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具体如下:
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巴林、文莱、柬埔寨、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伊拉克、约旦、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老挝、黎巴嫩、中国澳门、马来西亚、马尔代夫。
蒙古、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巴勒斯坦、朝鲜、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叙利亚、泰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东帝汶、中国台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10.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官网
6月,青岛进入会展活动密集举办期,将有30场规模较大的展会、节庆活动陆续举办,涉及食品、医疗、音乐、动漫、纺织、农业机械、大健康等行业领域,活动数量、规模均恢复至2019年水平。
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是青岛市领军展会之一,本届将以“相聚上合,美好生活”为主题,展览面积约4.4万平方米,将聚焦新能源、智慧农业、跨境电商、生物科技、智能家居、健康生活等领域,规划上合组织国家形象展、上合示范区四大中心展、上合合作成果展等重点展区,为上合组织国家加强合作搭建平台。
东亚海洋博览会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本届展会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蓝色·海洋·科技”为主题,将按照“5+1”总体布局,分别设立5个海洋产业专业展区。预计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吸引来自国内外500余家知名企业参加。
11.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志愿者证书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目前统计拥有2亿信众。
对生活在靠海的人而言,妈祖是重要的海神信仰。妈祖林默被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人,出生在莆田湄洲岛。由于航海与贸易的发展,妈祖开始被尊为海神。历经元、明、清等朝代对妈祖的多次褒封。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妈祖终列入道教神祇和国家祭典。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释道的文化底蕴,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据有关记载,妈祖信仰随着闽人南下入驻,最晚至元代,就连较远的海南也已有多座妈祖庙,而后明清两代更是盛行,并延续至今。随着其神职功能的日益增加,封号增加,其阴佑神职已扩大到国家社稷方面。
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妈祖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
岛上移民或渡海而来,或以海为生,与海洋的深深情结,注定了妈祖文化的生根发芽。对于外来的闽粤移民,他们相信是在妈祖的保佑下才安全抵达海南的,本来就有民间信仰的根基;对于靠海维持生计的人们,妈祖就是他们的海上保护神。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祭拜妈祖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