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部海洋流域西部河流(中国东部沿海洋流流向及成因)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8 07:39   点击:6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中国东部沿海洋流流向及成因

洋流又被称为海流,是指全球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全球洋流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洋流运动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能量交换,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地球表面的风带总共有三类,分别是低纬信风带(包括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和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盛行风的长期吹拂是形成洋流运动的重要原因,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因此,在南北纬10°至20°之间的海域,由于常年受到低纬信风带控制,从而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它们的流向都为自东向西流动。此外,在赤道附近还存在着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

在南北纬30°左右的副热带海区大洋东西两岸,分布着性质和流向不同的洋流。大洋西岸海域分布着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动,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动,比如在太平洋海域,分别是北半球的日本暖流和南半球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大洋东岸海域分布着从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北半球自北向南流动,南半球自南向北流动,比如在太平洋海域,分别是北半球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副热带海区的此类洋流情况,在南北太平洋、南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都有存在。

2. 中国东部沿海洋流分布

沿岸流是大体与岸线走势相平行的定向流。它的成因比较复杂,一与盛行风有关,二与风浪的折射有关,三与河流携入悬浮物质或海水冲淡有关,产生不同密度的水团。中国沿海有冬季向南为主的黄海沿岸流、东海沿岸流、南海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向北为主的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东海沿岸流,以及仍然向南的黄海沿岸流。西南季风漂流使得流系得以稳定增强。

3. 中国东部的洋流

东边海岸线的洋流有:

1.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也称墨西哥湾流,该洋流源于墨西哥湾,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向东北流经百慕大以及北大西洋航线,形成了大约200公里宽,千余米深的急流。因其水温高、水势强劲,对世界经济和气候都有重要的影响。

2.北极洋洋流:北极洋洋流流经北大西洋北部,包括挪威海和巴伦支海。由于北极洋是全球海洋收缩中心,水温低,所以该洋流的水也相应地偏冷,对东北欧及冰岛等地的气温和天气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3.东格陵兰海流:东格陵兰海流的源头是来自北极洋的东格陵兰冰架的东侧。该洋流由冰川融水和海流组成,影响了附近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4.东北冷流:东北冷流在北太平洋地区形成。该洋流的水温低、吹面阔大,形成了相应的气候和海洋生态环境。

以上是东边海岸线的洋流的四个主要例子,这些洋流在影响着当地及全球气候、海洋温度和海洋环境状况。

4. 中国东部沿岸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面受长期而稳定的风向吹送形成的;还与各地海水的密度、海面的高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岛屿的分布等有关。各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复杂却有规律可循。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洋流

洋流也称海流,是海洋中以水平方向流动着的巨大水体,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稳定性。

洋流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长期定向风的推动。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与风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洋流流动的方向和风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热带、副热带地区,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气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条洋流始终都是沿着固定的路线流动,因此,在无线电通讯尚未发明以前,航海者和遇难的船员常利用洋流来传递信息。他们将写好的信密封在瓶子或其他容器里,放入海洋中,让洋流把它带来其他地方。洋流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所谓寒流,简单来说,就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环南极洋流,是在西风推动下由西向东环绕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与南极间的广阔海域流动的洋流,属于寒流。它不会受到大陆的阻碍,随风自由漂流,所以又称西风漂流。这股洋流宽约300~2000公里,表层流速每小时1~2公里,是世界大洋中规模最大的寒流,也是最大的洋流。冷洋(寒流流经区域)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吸收大量热能,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失热减湿。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于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水面一年有9个月都处于冻结状态。寒流经过的区域,大气比较稳定,降水量较小。像秘鲁西海岸、澳大利亚西部和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就是由于沿岸有寒流经过,导致当地气候干旱少雨,形成沙漠。而暖流则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支暖流。该暖流在佛罗里达海峡流过时,流速可达每昼夜130~150公里。它宽约150公里,深约800米,表层水温达27℃~28℃,总流量每秒7400~9300万立方米,几乎是全世界河流总流量的60倍!暖流携带的大量热能,使北美东部沿海一带和欧洲西北部的气候显得温暖湿润。如纬度较高的英国、挪威等国港口,能够终年不封冻,甚至使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也成为不冻港。再如,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重大的“黑潮”,是北太平洋中的一股强大的、较活跃的暖性洋流。它流经东海时,夏季表层水温达到30℃左右,比同纬度相邻的海域高出2℃~6℃,比我国东部同纬度的陆地亦偏高2℃左右。黑潮不仅提到了沿海地

6. 我国东部洋流方向

江河水流向东部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地形、气候、地球自转和河流水系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地形:地形起伏是影响江河水流方向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地区,包括亚洲、北美和欧洲,山脉主要分布在西部,而低洼地区则多分布在东部。河流通常从高地向低洼地流动。因此,在这些地区,河流往往向东流动,因为东边地势相对较低。

2. 气候:气候条件也可以影响江河的流向。例如,亚洲的部分地区在夏季有季风的影响,季风的气流通常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河流可能受到季风影响而流向东方。

3. 地球自:地球的自转也会对河流流向产生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壳表面受到向东的惯性力,这可能导致河流更倾向于向东流动。

4. 河流水系:河流水系是由河流和其支流所组成的网络。河流一般会流向汇入它的主河道。如果主河道的流向是向东的,那么支流也会朝着相同的方向流动,从而形成整体上向东流动的河流水系。

需要的是,这些因素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实际情可能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的河流流向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7. 中国沿海洋流流动方向

1、在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中纬度地区,海水是顺时针方向流动。低纬盛行东北信风,海水向西流;遇到大陆后,海水主流向北流,在中纬地区盛行西风的影响下,海水向东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流,一部分向南流。因此,形成了顺时针环流。

在北半球高纬海区则是逆时针流动。

2、在南半球海水是逆时针方向流动。在低纬地区盛行东南信风,海水由东向西流;遇到大陆后,海水主流向南流动。

在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的影响下,海水由西向东流动;遇到大陆后,海水向北流动。因此,形成逆时针环流。

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也就是物体在运动中的轨迹是偏右的,但是洋流的流动方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地形`风海流等等,如果是小范围的小旋涡它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的,在赤道是没有按方向的,在南半球是逆时针的

8. 东中国海沿岸流

1、所谓离岸流,是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

2、其宽度一般不超过10米,长度一般在30~50米之间,有的长达700~800米。

3、这束水流虽然不长,但速度很快,流速可高达每秒2米以上,每股的持续时间为两三分钟甚至更长。

4、离岸流又被称为回卷流。

5、这种说法指出了它回流海中的主要特点,通俗而科学。

6、 离岸流包括裂流根、流颈和流头三部分。

7、裂流根是离岸流的源头,也就是水源汇聚区。

8、流颈是离岸流的通道,水流急速而狭窄。

9、流头也就是离岸流向深海扩散的区域,呈扇形。

10、裂流根里的水来自一侧或两侧的沿岸流,沿岸流中的水则来自涌向海岸的波浪。

11、向岸的波浪、沿岸流和离岸流共同构成了近岸流系中海水的输移和循环。

12、 离岸流像一柄银杏叶:树枝好比是沿岸流;叶柄与树枝的较粗连结部是裂流根;细窄的叶柄是流颈;扇形的叶片就是流头。

13、海水从沿岸流汇聚到裂流根,再经流颈流向流头扩散到外海,恰如水分从树枝经叶柄流向叶片。

14、 离岸流的形成 要了解离岸流的形成,还得从风生水起说起。

15、 在风的持续作用下,海面必定会起波浪,是为风浪。

16、风浪的波动会沿海面传播到远处,但海水却并没有移动——仅仅是在原地作椭圆形“踏步”。

9. 我国东部沿海的沿岸洋流

海流的方向可以通过海面上的漂浮物、岸边的沙滩或者海浪的方向来判断。因为海流是由水体在不同温度、盐度、风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水流,这种水流在运动时会带动周围的漂浮物、沙滩等一起运动,从而可以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海流的流向。同时,海流的方向也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通常在大洋中部分别由东向西和从西向东的两个流带构成;在赤道地区、南北半球、沿岸等更复杂,需要结合风向、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因此,想要准确判断海流的方向需要多方面考虑,综合判断。

10. 我国东部沿海沿岸流

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气温是应该偏高,因此冬季东部沿海气压比往年低。造成我国冬季亚洲高压和东部沿海低压间的气压差增加,所以受偏北风的影响更大,因为偏北风来自高纬度地区,因此我国东部也就更冷了。

世界海洋的水体是完整的,一片区域的海水由于受热产生的盐度、密度差,而向上向外扩散,那么必然要形成相反的水体流动来补偿,从某种意义上说,寒流都可以理解成补偿流。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冬季风影响,经过我国东部沿海为日本暖流

11. 中国东南沿海的洋流

东南大西洋渔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渔场之一,位于北纬10°至20°之间的东大西洋中。它形成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海洋环流、水文条件和生物资源的分布。

以下是东南大西洋渔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1. 富养分的海洋环流:东南大西洋渔场处于印度洋热带海水向北的加纳洋流和大西洋南赤道洋流的交汇处。这两股洋流带来了大量的富养分,如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富养分的供给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

2. 水文条件:东南大西洋渔场受到温暖的北赤道洋流的影响,这使得渔场中的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此外,大西洋的风向和洋流系统也对渔场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3. 鱼类迁徙:东南大西洋渔场位于多种鱼类洄游迁徙的路径上,包括沙丁鱼、鳕鱼、鲔鱼和章鱼等。渔场丰富的食物资源、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栖息地吸引了大量的鱼类迁徙到该区域。

4. 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东南大西洋渔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海藻、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层,为渔场中的大型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综上所述,东南大西洋渔场的形成是由海洋环流、水文条件、鱼类迁徙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共同创造了渔场丰富的生物资源并吸引了大量的渔业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