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里最早的生物
最开始的鱼类是无颌类,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上下颌的鱼类。它们无法通过嘴巴的开合来捕猎,把含有微小动物和沉积物的水吸入口中,其中一类身上还覆盖着坚硬的骨片“盔甲”,生活在海底。
它们最早出现于5亿多年前的早寒武纪,是最早分化出来的鱼类。无颌类在当时海洋中的主要代表是甲胄鱼类。后来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第一只长出颌骨的鱼,有颌鱼类能够主动、有效地捕食。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下,越来越多的有颌鱼类开始出现,无颌鱼类在捕猎竞技中落入下风。
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有的鱼进化出了超强的颌骨,拥有可以将鲨鱼一分为二的咬合力,有的鱼却开始探索新的天地。
有颌鱼类的出现,使海洋中的生存竞争愈发激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从那时便已形成。
2. 海洋里最早的生物是
当然不是,这要从地球的形成说起。
大约在45亿年前,一些气体、尘埃、冰粒等物质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地球的雏形,这个雏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与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这个“小地球”不停地旋转,吸收聚集着周围的其他物质,经过上千万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现在地球的大小。但是当时的地球和现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样。
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总是会受到来自宇宙中各种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再加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了很多热量,以致于当时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和流动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个被熔岩覆盖着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减少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了,岩浆慢慢固化、结块,形成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原始地壳的形成过程(从左到右: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伴随着岩浆喷出的,是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由于质量比较轻,这些气体逐渐上升,因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层,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层中的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发生各种化学和物理反应,使得大气层开始降雨。这些雨水在地壳的低洼处流淌,最后顺着地势汇聚到一起,大约在35亿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质量轻的气体上升-原始大气层-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过程(从左到右):岩浆喷出
质量重的岩浆、尘埃下沉-原始地壳-积水-原始海洋
所以原始地球不仅有海洋,也有陆地。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3. 海洋里最早的生物排名
海底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很多海底动物都是凶残、或者是带有剧毒的,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甚至于死亡。那么,海底中都有哪些危险动物呢?什么动物最危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海底十大最危险动物排行榜。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澳大利亚箱水母长有数十根触须,每根长度最高可达到15英尺(约合4.57米),所具有的毒素足以让60人命丧黄泉。一种名为“Chironex fleckeri”的箱水母的毒刺能够在短短3分钟之内致人死亡。生活在夏威夷、佛罗里达以及美国其它地区的箱水母能够导致被刺者心力衰竭。箱水母家族最可怕的成员当属僧帽水母,刺伤产生的痛苦可与雷击一较高下。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人遭僧帽水母攻击仍是一个未知数。 2、虎鲨 由于相关影片的宣传,大白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虎鲨会撕咬几乎任何东西,其中包括鱼类、海豹、鸟类、鱿鱼、小型鲨鱼、海豚、牌照甚至于旧轮胎。它们的身长最高可达到18英尺(约合5.48米),重量可达到1吨,是当之无愧的“海洋杀手”。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我们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对于鲨鱼为何与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冠军头衔失之交臂,我们只有很少的理由加以解释:全球每年鲨鱼袭人事件的次数大约为几十起,与美国发生的雷击致人死亡事故大致持平。2008年,全世界只有4人命丧鲨鱼之口。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河豚 有一种动物,即使被制成美食摆到餐桌上也能置人于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称之为“气鼓鱼”,体内携带的毒素毒性超过氰化物。经过特殊培训的日本厨师会将安全的部位制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剧却也屡有发生。 “气鼓”这个名字来源于河豚强大的吸水能力,吸入大量水之后的体积可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值得一提的是,河豚也扮演了挽救生命的角色,河豚毒素制成的药物可被用于治疗因吸食海洛因等毒品产生的断瘾症状。 5、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在提到毒性的时候,人们经常将海蛇与眼镜蛇进行比较。它们释放的毒液能够在短短数秒钟之内让猎物瘫痪并最终走向死亡之路。庆幸的是,它们很少攻击人类,更喜欢捕杀鳗鱼、贝类以及小虾。 6、蓑鲉 蓑鲉又被称之为“狮鱼”,是家养鱼缸中备受欢迎的宠物。这种鱼看似温顺,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却也具有令人吃惊的毒性。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虽然不会给人类造成致命伤,但被棘刺刺中也会引发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决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 通常情况下,刺中后带来的痛苦可持续大约半个小时,但一些人报告说,他们的刺痛感持续了几周之久。蓑鲉并不是一种非常富有进攻性的动物。因此,被蓑鲉“伤害”的人往往是家养鱼缸的主人,而不是潜水者或者渔民。 7、鳄鱼 咸水鳄鱼素来顶着“野生动物王国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头衔。它们的身长可超过20英尺(约合6米),体重可达到3000磅(约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鲨鱼在内的动物都成为它们捕杀的对象。 捕猎过程中,咸水鳄纯以强大的力量取胜,它们能够将水牛强行拖下水,有时也会向人类发动袭击。它们首先利用力量强大的颚咬住猎物,而后利用所谓的“死亡翻滚”将猎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滚”同样可以将大型动物撒成两半。 8、刺鳐 刺鳐俗称“黄貂鱼”,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猜测,它们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2006年,“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在被刺鳐刺中心脏后不幸身亡,欧文的不幸无疑提高了刺鳐这个鲨鱼近亲“危险动物”的名声。 刺鳐的尾巴末端长有一根大约8英寸(约合20.32厘米)长的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构成毒刺的物质与构成鲨鱼鳞片(被称之为“盾鳞”)的物质相同。在感觉到威胁时,锯齿状毒刺便会变硬,像一把锋利的牛排刀。 毒刺会释放毒液,给捕食者造成致命伤。莫特海洋实验室表示:“这种毒液主要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毒素,能够给哺乳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影响心率和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刺鳐通常情况下并不攻击人类。 9、海狮 海狮之所以能够跻身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排行榜的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很高的地盘性,对擅自闯入者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海狮被誉为一种聪明可训练的动物,是动物园的大明星,但它们同时也因为咬人行为著称动物界。 2006年,加利福尼亚州的曼哈顿海滩、新港海滩以及旧金山沿岸发生了一系列海狮袭击人的事故,提高了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关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海狮可能吃了一些被有毒藻类污染的鱼类才出现这些异常行为。 圣地亚哥市政府在其网站警告说:“与所有野生动物一样,海豹和海狮也具有不可预知性,也会成为一种富有进攻性的动物。它们生有锋利的牙齿,可能会向人发动袭击,尤其是在被逼得太紧或受到骚扰情况下。” 10、海鳗 海鳗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突出的口鼻以及宽大的颚。它们是鱼类家族成员,身长最高可达到8英尺(约合2.43米)。看着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牙齿咬伤后产生的锯齿状伤口很容易被海鳗口内的细菌感染。 如果海鳗因恐惧或者意外(尤其是在觅食的时候)将人咬伤,它们通常会选择“松口”,放你一条生路。白天的时候,海鳗经常潜伏在裂缝和洞穴内,夜幕降临后才出来打猎。它们主要以鱼类或者其它能够被其捕获的动物为食。 对于如何避免被海鳗咬伤,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提出了两条建议:一个是,绝对不要将手放入水下多岩洞穴和裂缝内;另一个则是,切忌不要给海鳗喂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鳗咬伤事故皆因喂食导致
4. 最早的海洋诞生于什么时候
“地球上的第一个细胞”的诞生,说白了就是生命的起源。
那这个所谓的“第一个细胞”是如何诞生的呢?
客观地说,目前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得到的证据和实验来“猜”。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那具体现在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来简单聊一聊。
地球演化
这一切都要从地球的演化说起,话说在45亿年前(也有版本认为是46亿年前。),太阳系附近的分子云发生了引力的坍缩,在引力作用下分子云形成了太阳,剩下的一些边角碎料在引力作用下来形成了各个行星。
在这时候地球经历了5亿年的演化,从一开始温度特别高,到后来逐渐冷却下来,地球有了原始海洋,但此时的大气中还没有很多游离的氧元素,因此并没有臭氧层,也就没办法抵御紫外线,因此,早期的生命应该是诞生于海洋当中的。
米勒实验
上世纪50年代有个叫做米勒的人,他和自己同事一起做了一个著名的米勒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放入了海水模拟原始海洋,还模拟了当时地球的成分,并且加入了早期地球的一些环境特点,比如:多雷电。结果,没过多久,他就在实验装置发现了氨基酸。
依靠米勒实验,我们知道早期的地球环境中是可以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出现氨基酸的堆积的,其中雷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底热泉口
那早期的生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具体哪个位置呢?按照目前主流的海底热泉口假说。最早的生命应该是起源于海底热泉口附近。海底热泉口其实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这里的温度达到了350~450度之间的超临界态水,并且周围是强酸强碱的环境。
照理说,这里应该属于那种没有任何生物出没的荒凉之地,可是科学家发现恰恰相反,这里不但没有荒凉,而且还生机勃勃。
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海底热泉口附近有大量的氢离子的定向流动。其实在我们身体中的细胞也存在着类似的氢离子定向流动,就是在线粒体内部。
而线粒体就是提供能量的,它大概是在距今18亿年前左右才出现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生物是没有线粒体的,但是能量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的刚需。因此,科学家就猜测,最早的生物很可能是诞生于海底热泉口附近,并且利用周围的氢离子定向移动来给自己提供能量。
RNA世界假说
但生命活动不仅仅需要能量,其次还需要能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现在的生物是通过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并且DNA自身可以通过复制一代一代传下去。
因此,早期生命应该具有一套类似的系统,否则一是无法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二是无法把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DNA起源是很非常晚了,由双链构成,还是呈现螺旋型的。早期生命起源时,肯定不会有这么复杂的结构。其次,科学家还发现,DNA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特别麻烦,就是需要通过RNA来实现。
这其实十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毕竟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但因为DNA双螺旋结构,DNA自身并不容易出错,这可能是生命演化的结果。
如果RNA直接复制自己,然后遗传给下一代,加上它本身就可以合成蛋白质,它岂不是就同时完成生命活动和遗传,并且RNA的结构也很简单。
后来,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确确实实合成出了可以自我复制的RNA,所以在理论上这样的RNA是有可能存在的。
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认为早期的生命很的遗传物质很有可能是RNA,并且由RNA来指导合成蛋白质,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当然,早期的细胞应该还有非常简单的细胞膜,它们包裹着RNA。)
无论是米勒实验、海底热泉口假说,RNA世界假说,实际上都是科学家在研究生命起源时,目前得到的一些被主流认同的进展。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充分证据证明,生命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样。客观地说,以上的这些属于具有实验和观测的为基础的假说,但并非是最终理论。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最早的生命大概率是出现在距今40亿年前的,原始海洋的海底热泉口附近,依赖海底热泉口附近的氢离子定向移动获取能量。它们的遗传物质并非是DNA,而是RNA,RNA可以复制和遗传自己的,并且同时完成知道合成蛋白质的工作。
5. 地球上最早的海洋生物
海底煤矿是人类最早发现并进行开发的海底矿产.据统计,世界海滨有海底煤矿井100多口.从16世纪开始,英国人就在北海和北爱尔兰开采煤.
6. 海底最早的生物
水是万物之源。水生动物是从微小的单个体的有机细胞开始的,有机体的细胞经过海水的自然运动,产生了足够的有氧成分使得有机个体单细胞得到了充足的营养,经过海水的运动的孕育,使得单个体细胞得道分裂再孕育…经过上亿年的不断进化又分裂成更多种类的细胞种类…最后进化成水生各种各样的形体动物。
直至又经过漫长的进化才出能上陆地的生活的动物…
7. 海洋里最早的生物叫什么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原因是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
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多种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形成过程可能发生在大气中。
海洋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早期的地球没有任何生物。原始生命不大可能起源于陆上,因为陆上有大量的紫外线和很不稳定的条件。一般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
地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大量的水,有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海水能调节气候,又能溶解许多化学物质。早期的地球是温热的,大气是还原性的,没有氧气,紫外线可以大量地到达地球;常有闪电和火山爆发,为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提供了能量。海水开始是淡的,以后逐渐咸化。
8. 海洋里最早的生物是什么
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种类繁多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它们都不能脱离水环境.后来发展成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了外骨骼和分节的足,脱离了水生环境,成为最先登陆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