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湿地活动方案怎么写的
保护地球的计划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是保护地球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纸质或玻璃制品代替塑料制品。
2. 推广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使用这些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保护地球。
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来推广可再生能源。
3. 减少碳排放:
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碳排放是保护地球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推广低碳出行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
4.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环保生活方式包括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鼓励绿色消费等,这些都是保护地球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来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操作步骤:
1.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纸质或玻璃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例如使用纸质袋子代替塑料袋子。
2. 推广可再生能源: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等。
3. 减少碳排放:
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推广低碳出行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例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出行。
4.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来推广环保生活方式,例如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或出台环保政策。
2. 海洋湿地的生态功能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至2006年2月,有147个缔约方。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3. 海洋湿地活动方案怎么写的啊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半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陆地、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全球湿地价值14.9万亿美元。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公顷,中国湿地面积约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4. 湿地活动策划方案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第六条 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 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的申请文件、申报书。
(二)设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批复文件。
(三)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意晋升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共同上级地方人民政府同意晋升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设立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文件;法人证书;近2年保护管理经费的证明材料。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和相关权利主体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六)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其范围、功能区边界矢量图。
(七)反映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和建设管理情况的报告及影像资料。
第八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九条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省级名称+地市级或县级名称+湿地名+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一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应当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合理利用区应当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及其湿地面积之和应分别大于湿地公园总面积、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
第十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更名、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须经国家林业局同意。
第十三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具体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第十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釆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六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谐的社区共管机制,优先吸收当地居民从事湿地资源管护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七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国家林业局报送所在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并通过“中国湿地公园”信息管理系统报送湿地公园年度数据。
第十八条 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征收、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九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
(二)截断湿地水源。
(三)挖沙、采矿。
(四)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
(五)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六)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
(七)引入外来物种。
(八)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
(九)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监督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准予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本底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二)机构能力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等情况。
(三)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情况。
(五)宣传教育、科研监测和档案管理等情况。
(六)其他应当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因自然因素造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特征退化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制定实施补救方案,并向国家林业局报告。经监督评估发现存在问题的国家湿地公园,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通知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的国家湿地公园应当在整改期满后15日内向下达整改通知的林业主管部门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第二十二条 因管理不善导致国家湿地公园条件丧失的,或者对存在重大问题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撤销其国家湿地公园的命名,并向社会公布。撤销国家湿地公园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内,自撤销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5. 海洋 湿地
中华麋鹿园作为黄海湿地的重要景区,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完好保存了麋鹿赖以生存的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麋鹿由1986年引进时的39头发展到现在的4556头,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壮大了麋鹿种群数量,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形成林、草、水、鹿、鸟共生的壮丽景象。景区作为盐城唯一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直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依托珍稀动物麋鹿及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游、科普游和文化游,使景区成为周边景区发展的楷模。
6. 海洋湿地活动方案怎么写的范文
因为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生态环境优化器。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优化自然环境、消减环境污染。
物种资源生存库。湿地是物种的基因库,生命的摇篮,湿地仅覆盖地球表面的6%,却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
7. 海洋湿地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小
大量冰川融化最终都是汇入大海 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就会导致气温升高,气候异常,这样加剧了湿地水分的蒸发,最终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当然其主要影响的事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不起主要作用 如:围湖造田、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之类的
8. 海洋湿地公园
不要的。
银湖湾湿地公园位于新会区的西南,是珠三角难得的一块黄金生态宝地,这里拥有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好、被誉为人类生命摇篮三大生态体系之中的海洋与湿地,其湿地和大面积的河塘基围引来不同品种迁徙候鸟落脚繁衍,形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
银湖湾湿地公园宽阔无际的近海滩涂以及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大片自然生长的芦苇、水草等湿地水生植物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银湖湾湿地公园集江、海、湖、田、山、水、泉于一身,自然风光独成一派,并具有浓厚的水乡、沙田衍生的历史文化和渔耕牧游的民族风情。
9. 海洋湿地森林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的十大功能如下:
1.提供水源。
2.调节流量。
3.保护堤岸,防风。
4.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质。
5.补充地下水,防止盐水入侵。
6.保持小气候。
7.提供可利用的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8.航运。
9.旅游休闲。
10.教育和科研。
10. 湿地宣传活动方案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 国家对湿地实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 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 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 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
11. 海洋湿地有哪些类型
湿地。
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森林、湿地。
1、海洋:
海洋,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生态系统, 其中还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下属生态系统一般是按区域和生物来划分,如大洋生态系统、沿岸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等。
2、森林:
森林,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一般分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拥有的特点是:层次结构丰富、生物种类多样、食物链多且复杂、光合效应高,森林生态系统还拥有保持水土、滋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功能。
3、湿地:
湿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通常有三个特点:底层土壤主要为湿土、每年生长季节底层会被水淹没、周期性植物优势种是以水生植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