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冬天为什么海洋不结冰(冬天为什么海洋不结冰的原因)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9 01:40   点击:16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冬天为什么海洋不结冰的原因

海水结冰和淡水结冰的条件不一样。住在海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初冬冷空气来临时,陆地浅水池塘很快冻结成一层薄冰;深冬时节,江河封冻,而海面却照样波涛汹涌,海浪起伏。只有在寒潮频频爆发,空气较长时间处于低温的情况下,海水才会出现结冰现象。

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

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

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

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

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渐降低。

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并且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海水表面趋向于结冰温度时,密度增大,海面海水下沉,引起水的垂直对流,进行混合。表层水开始结冰,析出盐类而使邻近水层的盐度增大,使邻近的海水的冰点再次下降。

因此,海洋只有混合均匀,从表层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温接近冰点时,海面才会凝固结冰。所以,海冰不象湖水河水结冰那样容易。

2. 冬天为什么海洋不结冰的原因呢

海水中大约含有百分之35的盐分,所以到了零度也不会结冰,要到温度更低的时候,一部份纯水才能从海水中凝结出来。普通的清水到零度C一定会结冰,而含有杂质的水难结冰,也就是说凝固点低於零度。因此,我们如果有机会尝尝海水结的冰,一定会发现它是淡的。此外,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也比盐水更小,所以海水里的冰总有十分之一会浮在水面,这也就是一般人所看见海面上之冰山了。

3. 为什么冬天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冬天海洋比陆地温度高是因为水的比热大,每上升一度需要的热量多,海洋温差比陆地小,所以冬天觉得会比陆地暖和。

海洋上方的高低气压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陆地气压比较得来的。夏季由于陆地比热容小,升温更快,较海洋表面气温更高,自然气压更低,海洋相比之下就会出现高压中心,相对气压更高。冬季由于陆地降温更快,温度较海洋更低,自然气压会高,海洋相较之下会出现低压中心,总体气压较低。

4. 冬天海水不易结冰的原因

你可能比较觉得奇怪的是:气温明明已经是零下好多度了,为什么海水却不结冰?

原因有三点:1.水溶液的凝固点会下降,海洋中海水的平均盐度是千分之35,凝固点则是摄氏零下1.8度。2.海水会流动,南、北极的洋流会往赤道流动(冷流),而赤道的洋流亦沿著大陆边缘往南、北极流动(暖流)。

严冬,把一碗清水和一碗浓盐水同时放在院子里。过一段时间,清水冻成了冰块,浓盐水却没有结冰。原来,盐水的结冰点低,在0℃的时候不会结冰,越浓的盐水冰点越低,有的海水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还不会结冰呢!

5. 为什么冬天海洋气温高

1、因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影响力更大。2、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3、气候主要表现在降水和气温两个方面:海陆大循环是陆地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地气候产生影响;水对温度有调节作用,因此夏天海洋温度比陆地低,冬天海洋温度比陆地高,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都比内陆地区小;所以,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6. 海水冬天为什么不冻冰

在近岸区域,由于水深较浅,对流规模很小,当温度剧烈降低(比如遭遇强寒潮),海水会迅速结冰。一旦海冰形成,由于各种可溶性盐会被水的结晶过程析出,所以造成下层未结冰海水的盐度迅速升高,于是密度变得更大,冰点变得更低。这时候如果有海浪搅动,就会出现“冰水混合”的现象。

7. 冬天海水为什么不涨潮

冬天是晚上会出现涨潮,也会出现退潮。

海水的涨落发生在白天叫潮,发生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

8. 冬天海边为什么不冷

海边属于亚热带气候,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海水吸收的热量比陆地强的多,大部分太阳光照射在海面上被海洋吸收了。夏天去过海里游泳的朋友知道一般在浅水的区域温度较高一点,深一点的区域温度低些,再加上海边空气流动性比较强,风有时候比较大,温度自然降下来。到了冬天的时候,太阳光照的时间减少了,这时候海洋周边的温度相对降低,这时候海洋会把储存的能量释放,这就算海洋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9. 冬天海洋会结冰吗

海水结冰,但是需要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

一是气温低于海水温度,海水的热量大量散失。

二是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

三是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

简单来说,海水只有在寒潮频频爆发、空气较长时间处于低温情况下,才会结冰。

海水的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和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均与盐度有关。这两个温度均随盐度增大而线性下降,递减较快,因此,当气温下降时,海水产生垂直方向的对流混合,当水温继续下降,表层水的密度已非最大并逐渐趋向稳定,于是水温稍低于冰点时,海水就迅速结冰。当海水冻结时,不是所有盐分都包含在海冰中,因此,冰下的海水盐度就会增大,加强了海水的对流。当水温降至冰点以下,海水达到某种程度的过冷水以后,就形成海冰。

海洋中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最初形成的海冰是针状的或薄片状的,随后聚集和凝结,并在风力、海流、海浪和潮汐的作用下,互相堆叠而成重叠冰和堆积冰;继而形成糊状或海绵状;进一步冻结后,成为漂浮于海面的冰皮或冰饼,也叫莲叶冰;海面布满这种冰后,便向厚度方向延伸,形成覆盖海面的灰冰和白冰。

按冰的运动状态,海冰可分为固定冰和流冰两大类。固定冰与海岸、海底或岛屿冻结在一起,随海面升降;流冰漂浮在海面,随海面风向和海流向各处移动。海冰硬度也不同,海冰硬度取决于冰龄、盐度和温度等因素。新冰比老冰硬度大,低盐度的海冰硬度比高盐度的海冰要大,海冰不如淡水冰坚硬。

10. 冬天为什么海水不结冰

主要原因是水具有反常性质——冰的密度比水低,使得深海温度稳定在2~4℃;次要原因是,海水的冰点温度低于零度。

我们首先来分析水的结冰温度,冰点受两个因素影响:

1、含盐量

地球海水中的含盐量平均是35%,这时候海水的冰点大约是-1.9℃;

2、压力

深海压力都比较大,每下降10米,大约增加一个大气压,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水的冰点大约下降0.0075℃;这样看来,就算是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也就降低冰点到大约-8-1.9≈10℃。

两者对冰点的影响都不大,看来深海的水不结冰,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没错!

水还有个极为特殊的性质,就是固态的冰,密度比液态的水还小,这一反常现象导致水具有很多奇妙的性质,比如固态冰漂泊在液态水之上,在常压下,水密度最大是在4℃。

现在就容易解释多了,为什么深海的水不结冰啊?

因为如果深海的水结冰,冰的密度低就会上浮。

这样的效果就是,密度大的水就会下沉,直到深海处密度最大,这时候温度大约2~4℃,使得深海水的温度非常稳定。

在遥远的古生代,正因为水有这样反常的性质,使得古生物在极为寒冷的时候,能躲在水底度过难关。

想象一下,倘若水不具备这样性质的话,那么水就会从水底开始结冰;在极寒的冬天,水里的生物将无处可逃,从而被冰封。

11. 为什么海洋气候冬天不冷

冬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的一段时间;而夏季则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的一段时间。 地球上任何地点如果正处于当地的冬季时,太阳一定直射在另一半球(当地在北半球,则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所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斜射程度大),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受大气削弱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少;同时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比较大,单位面积获得的能量较少;还有就是,此时白昼时间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也少,温度当然就比较低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