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英国海洋工程专业介绍(英国海洋科学)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9 10:32   点击:27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英国海洋科学

英国是一个岛国,其中英格兰、苏格陵兰和威尔士三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北部。英国四面环海,南面和西北面临大西洋,西临爱尔兰海,东北临北海,东南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这样的环境形英国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2. 英国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第一名:美国

美国陆地面积世界第四名,不过美国的海洋面积确实世界第一。目前为1135.1万平方千米,比美国的陆地面积要大得多。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海洋面积,和美国领土有很大关系。美国本土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西北的阿拉斯周边的海洋面积非常广。除此之外,还有夏威夷州,周边的海洋面积也非常多。还有就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有众多的岛屿,这些岛屿周边的海洋也都是属于美国的。可以说美国的海洋面积非常让其他国家羡慕。

第二名:法国

很少有人能想到,法国的海洋面积居然是世界第二。法国的海洋面积高达1103万平方千米,仅次于美国。要知道法国的陆地面积只有67万平方千米,法国的海洋面是陆地面积的十几倍。法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海洋面积,主要是其殖民扩张的结果。法国在全球各地都有众多的岛屿,目前还拥有殖民地。可见,法国在海洋上的实力非常强大。

第三名: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独自占领一块大陆的国家,也正是因为这样,澳大利亚周边的海洋也都是属于自己的。澳大利亚的海洋面积高达814万平方千米,和陆地面积差不多。澳大利亚的这种状况,很多人都是想得到的,毕竟周边的海岸线太长了。

第四名:加拿大

加拿大陆地面积世界第二名,同样海洋面积也靠前。加拿大在大西洋和北冰洋上有众多的海域,加起来高达560万平方千米。和美国相比,加拿大才是上帝的宠儿,人口少,面积大。连海洋面积都如此的大。

第五名:中国

我国的海洋面积目前为470多万平方千米,不过还有100多万争议地区。不过总面积还是很多的,世界第五。

第六名:日本

日本海洋面积为448万平方千米。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都会大吃一惊,估计和看到法国的数字一样。日本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海洋面积,主要因为日本是岛国,而且周边没有其他国家。海岸线延伸非常大。

第七名:新西兰

新西兰海洋面积为408万平方千米,这个国家面积并不大,但人家是岛国。和日本一样,海岸线延伸很厉害,领土四周都是自己的地盘,想不大都不行。

第八名:英国

英国海洋面积为397万平方千米。英国和法国一样,在世界各地有众多的岛屿,所以海洋面积才非常大。要知道,英国当年可是世界霸主,现在的海洋面积和当年完全无法相比。

第九名:巴西

巴西海洋面积为366万平方千米。巴西不仅陆地面积是世界大国,海洋面积也同样是世界大国。

第十名:俄国

俄国的海洋面积为222万平方千米。我们都知道俄国的陆地面积世界第一,不过海洋面积和陆地相比,确实很少。主要是俄国领土大多都是高纬度地区。

3. 英国海洋科学家库克介绍

概况名称:南极洲(Antarctica)。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地理常识:在南极点不管向哪面走都是向北方。居民: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简史:1738~1739年,法国人布韦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船长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1820~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38~1842年,英国人罗斯、法国人迪尔维尔、美国人威尔克斯等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28~1929年,美国人作了几次南极飞行考察,并建立了“小亚美利加基地”。自然环境 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自然资源矿物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生物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大陆周围的海洋,鲸成群,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水资源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 根据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发现经过 18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 ,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 1819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53′、西经82°19′和南纬 68°43′、西经73°10′发现了两个岛。1823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15′ , 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国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1840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154°。1908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 ,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1909年莫森、戴维斯和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找南方大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帆船时代。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时间短暂,但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探险英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中期,人类在 南极探险逐渐用机械设备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众多的科学家涌往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科学考察时代。南极考察国际活动 1959年12月,由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南极条约》。我国与南极 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地理坐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国东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24〃,距北京12553.2千米,距南极点2903千米。南极探险 1820年前后,一些猎取海豹的猎人来到南极洲,他们可能就是最早到达南极的人。1895年,比利时的几位探险家在冰原上度过了一个冬季。1901年,罗伯特·斯科特率领英国探险队前往南极,但是没有成功。1911年11月,挪威探险家罗德·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的第一人。此后不久,斯科特也带领探险队到达南极。但不幸的是,斯科特及其同伴在归途中全部遇难。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从1908~1941年,共有7个国家先后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 。1908年英国首先宣布对西经20°~50°、南纬50°以南和西经50°~80°、南纬58°以南包括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 ;1923年英国又对从东经160°到西经150°、南纬60°以南的罗斯扇形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并委托新西兰总督管理,这也是新西兰所要求的那块扇形大陆。实际上英国当时的真正企图是要将整个南极大陆纳入其版图。1929~1931年由澳大利亚人莫森率领的英、澳、新西兰联合考察队对上述地区进行了考察。接着,英国在1933年代表澳大利亚对南纬60°以南、东经45°~136°和东经142°~160°相当于南极大陆40%的65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水域提出了领土要求。 法国以他们的探险者最早发现阿德雷沿岸为由于1924年对东经136°~142°、南纬67°以南的一块狭长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并将这块地域延伸到极点和南纬60°。 1938年德国派测绘船对毛德皇后地一带进行闪电式考察,在6天半时间内用飞机对毛德皇后地 60 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进行了航空调查与拍照,并每隔25千米空投一颗曲十字金属标记物。挪威在1939年4月也声明对东经45°至西经20°之间的地域拥有主权,但既没向南延伸到极点,也没有规定其北部边界的纬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舰艇以凯尔盖朗岛为基地在西南极水域时常出没拦劫商船和捕鲸船,从而突出了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之间德雷克海峡的军事意义。为此,智利在1940年宣布对西经53°~90°之间 、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阿根廷于1941年宣布对西经25°~74°、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他们的依据是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地质上的亲缘关系、有效占领理论以及西班牙原来所宣称的对南极领土要求的继承。英国 、智利 、阿根廷3国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大部分地区相重叠,致使3国之间发生争论。英国于1947年和1955年为此上诉国际法院,但智利、阿根廷认为南极半岛是他们的领土,拒绝由国际法院审理。美国自30年代末开始,为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作准备 。1939年罗斯福总统即明确指示美国当时进行南极考察的人员在南极多设置一些美国标记物。伯德在其第三次考察时在无人要求的玛丽·伯德地两侧各建了一个站。美国在1945~1947年间进行了代号为跃进的大规模考察,并在1948年邀请英、法、挪威、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阿根廷7国共同商讨南极问题,提出由8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但与会国中有6国坚持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会议无任何结果。 上述8国的活动引起了苏联的关注。1950年6月8日苏联照会上述8国政府,表示不承认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南极提出的领土要求,不承认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做出有关南极的任何决定。前苏的坚决立场以及俄早期探险者(如别林斯高晋)在南极考察史中所占有的地位,使美、英等8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南极领土纷争的途径。 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新西兰7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挪威4国互相承认各自的领土要求,阿根廷、智利、英国3国要求的领土互相重叠,各方坚持各自的主权要求,互不承认他方的主权要求;美、苏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同时保留他们自己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由于对领土要求的纷争,致使南极大陆成了多种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制定一个多边条约以缓解各种矛盾与纷争。1959年12月1日 ,阿根廷 、澳大利亚 、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美国、苏联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在条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 , 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鼓励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各协商国都有权到其它协商国的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的实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极条约的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的自由视察权。中国于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年10月被接纳为协商国。《南极条约》有40个成员国,其中26国为协商国,14国为非协商国。 继《南极条约》之后 ,协商国又于1964 、1972 、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1988 年6月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 年 10 月在马德里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协商国通过140余项建议措施 , 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1991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第25条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50年内禁止在南极进行矿物资源活动,从而确保了南极大陆未来50年的和平与安宁,为全面保护南极、科学地认识南极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举行的第十六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了13项建议备忘录并发表了南极条约30周年宣言,重申《南极条约》的宗旨与原则:“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与目标。”宣言建议1991~2000年为国际南极合作10年。 南极条约组织非联合国机构。在1983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马来西亚等国提出将南极问题列入联大议程,主张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由联合国管理,但遭到南极条约协商国的一致抵制,因此尽管南极问题自1983年以后一直列在联大议程内,但未取得进展。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简称SCAR,隶属国际科联,是专门组织、协调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组织。SCAR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国之间及其它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大会期间还举行生物、地质、冰川、气象、高空大气物理、大地测量与制图、人体生理医学等学科的分组学术讨论会和南大洋生态与生物资源、海豹等方面的专家组会议 。SCAR 自 1958 年成立至今召开过 21 次会议。1991年 SCAR 在德国不来梅举行大规模的南极科学大会 ,回顾、总结了30年来在南极研究方面各重大学科取得的进展 。SCAR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南极在全球地圈 - 生物圈计划中的作用”。SCAR 现有21个正式成员国和7个非正式成员国 。中国在1986 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并参加了第十九届 以后的 各届会议 。 中国也成立了与 国际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为该委员会主任 。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董兆干在第二十一届SCAR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中国从1980年起派科学家到外国南极考察站同外国科学家一起开展南极科学研究,并于1985 年 2月20日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南纬62°13′、西经58°58′)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后又在1988年底选定南极大陆另一端的达拉斯曼地区南 纬 69°22′、东经 76°22′处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 从 1984 年起,中国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队 。自第五次起 ,考察队兵分两路,一路奔向长城站,一路奔向中山站。中国在两个站上进行的主要考察项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质、冰川、环境、气象、高空大气物理、人体生理医学等 。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苏、英、日6国各1名队员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从南极半岛出发,沿着过南极点、东方站最后到达和平站的最长路线,开始了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横穿南极大陆的征途,历时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经过南极点时曾发表《南极宣言》,1990 年 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胜利到达终点。 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 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包括: 利奥波德海岸 凯尔德海岸 科茨地 玛塔皇太子妃地 毛德皇后地 阿斯特里德公主地 朗希尔德公主地 奥拉夫太子地 恩德比地 肯普地 麦克罗伯逊地 伊丽莎白公主地 威廉二世地 玛丽皇后地 诺克斯地 威尔克斯地 阿德莱德地 乔治五世地 维多利亚地 罗斯陆缘冰 南极高原 极点 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包括: 南极半岛 格拉厄姆地 乔治六世地 埃尔斯沃思地 伯德地(玛丽•伯德地) 爱德华七世地 彼得一世岛 南设得兰群岛 帕尔默群岛 亚历山大一世岛

4. 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英国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

伦敦大多数是雨雾天气。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冬暖夏凉,全年温差较小,空气较为湿润,雨雾天气较多,因此,伦敦是有名的“雾都”城市。

伦敦的四季几乎与我国是同步的。春秋时节(3至5月份为春季,9至10月份为秋季)气温均维持在15度左右,夏天(6至8月份)气温为20度左右,酷暑的时候会达到30度,冬天(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气温为6度左右。伦敦的冬天几乎没有结冰的现象出现,但是空气却十分潮湿阴冷。

5. 英国海洋科学专业

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由于受到大西详暖流影响,终年西风控制英伦三岛,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气温七月份最高,摄氏13——22,一月温度低,摄氏2——6。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中部东部年降水少于800毫米,北部西部降水20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为干燥季,十月至来年一月为湿润季。在现在正是英国多雨季节,一日之内,晴雨多变。英国气候宜人,适宜多种作物,畜牧业发达,园林水平世界一流。

6. 英国海洋科学专业排名

2021年全球物理海洋专业大学排名前50强

1.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2. 斯坦福大学(美国)

3.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4. 牛津大学(英国)

5. 剑桥大学(英国)

6.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7. 哈佛大学(美国)

8.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

9. 帝国理工学院(英国)

10.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

11. 芝加哥大学(美国)

12. 华盛顿大学(美国)

13.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14. 康奈尔大学(美国)

15. 东京大学(日本)

16. 清华大学(中国)

17. 耶鲁大学(美国)

18. 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

19.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

20. 布朗大学(美国)

21.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

22. 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英国)

23. 维也纳大学(奥地利)

24. 雪城大学(美国)

25. 弗吉尼亚大学(美国)

26. 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

27. 早稻田大学(日本)

28. 香港大学(中国香港)

29.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美国)

30. 美国海军学院(美国)

31. 日内瓦大学(瑞士)

32. 斯威本科技大学(瑞典)

33. 罗彻斯特大学(美国)

34. 西北大学(美国)

35.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

36.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

37. 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

38. 华威大学(英国)

39.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

40.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

41. 纽约大学(美国)

42. 萨里大学(英国)

43. 都柏林大学学院(爱尔兰)

44. 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

45. 赫尔辛基大学(芬兰)

46. 莱斯大学(美国)

47. 普渡大学(美国)

48. 耶路撒冷大学(以色列)

49.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瑞士)

50. 维尔茨堡大学(德国)

7. 英国海洋工程

1. 哈工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是4+0。2. 这是因为4+0表示在哈工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所有学习时间都在哈工大完成,没有需要到外校学习的环节。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本校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氛围,有利于全面发展和深入学习。3. 4+0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学生在本校的专业领域内得到更全面的培养。此外,学生在本校的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更好地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8. 英国海洋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海洋是一个暗藏着危机的地方,里面暗藏着很多危险的地方,现在海洋里有十大最危险的海洋生物。

  1、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生活在热带海域地区,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它长着一张大嘴,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平。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内就会死亡。在世界上十大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2。

  2、箱水母

  方水母(又称箱水母),有毒,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便会死亡,被认为是最致命的水母,没有之一。世界上最危险的水母是澳洲的箱水母,它的毒性比眼镜蛇毒(5分钟内杀死一个人)还厉害。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

  3、沙岩海葵

  海葵长在水中的食肉动物,海葵是刺胞动物。是捕食性动物,它的几十条触手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而且海葵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生长在百慕大的沙岩海葵,其毒性更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比氰化钾还厉害得多,是已知非蛋白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其毒性比河豚毒素还要大几十倍。

  4、河口鳄

  河口鳄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爬行动物。成年河口鳄体长可达6米,体重超过1吨。河口鳄性情凶猛,强健有力,是游泳好手,在澳洲北部最为集中。河口鳄食性很广,会捕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大型哺乳动物,有时会主动攻击并捕食人类。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洛龙”就是河口鳄,体长达到6.17米。

  5、大白鲨

 大白鲨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是食物链最终极猎食者最早出现于中新世,是唯一现存的噬人鲨属的成员。因此其生存非常困难,可以说每一只大白鲨的存在都是生命进化的奇迹,恰如白垩纪的恐龙一样。

  6、吸血鱼

  吸血鱼是一种寄生的淡水鱼,只发现于亚马逊河中。由于身体呈半透明,且体形较小,因此吸血鲶鱼在自然条件很难被发现。它们拥有非常灵敏的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水中氨的痕迹,这种氨通常是由经过的其他鱼类的鳃中排出的。吸血鲶鱼跟着氨的踪迹,将鳃上尖利的刺钉于其他鱼类的鳃上,从而将自身隐藏于受害者的鳃中,只要感到饥饿就从受害者身上吸血。

  7、河豚

  河豚的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

  8、深海龙鱼

  深海龙鱼属于巨口鱼目,生活在1524米深的海底。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它有一个大头,有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它有一个发光器钓饵长在下颌。它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深海龙鱼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鱼发信号,也可以模仿从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从而误导那些来自下方深处的捕食性鱼类。

  9、石鱼

  石鱼之所以上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10、海鳗

  海鳗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突出的口鼻以及宽大的颚。它们是鱼类家族成员,身长最高可达到8英尺(约合2.43米)。看着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海鳗颚部力量强大,牙齿锋利,被牙齿咬伤后产生的锯齿状伤口很容易被海鳗口内的细菌感染。

9. 英国海洋学最好的大学

这所学校是很好的,属于世界上比较顶尖的大学之一。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成立于1862年,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之一, 唯一一所全部理工专业都获得5星研究评级的英国大学,其科研强度在英国排名第8,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

南安普顿大学在船舶海洋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船舶海洋、声学和光学学科位于世界顶尖水平,拥有英国国家海洋学国家中心。

10. 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潮汐研究

1、恒河大潮

由于恒河河口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北部顶端,是丰水多沙的强潮河口,再加之恒河又有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梅克纳河注入,让恒河的潮汐显得颇为壮观。每至潮汐之时,恒河河口的大潮可达6米之高。

2、亚马孙大潮

由于亚马孙河的主航道河水太深,潮水显得并不是很大,汹涌的大潮往往来自亚马孙河流域里的其它一些河流,这些河流很多都流经世界最大热带雨林人迹罕至的地方,甚至是无人区。

3、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11. 英国海洋科学大学排名

上海海洋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289位,上海市大学排名第19位。

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上海海洋大学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拥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1年11月,新增学术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理论主义;专业硕士授权点:资源与环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