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是知识的海洋图画
大海画家排名前十名:
1.杨夏林(1919~2004)
现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
其笔下的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被称为“画海一绝”。
2.孔仲起(1934年生)
擅画江海波涛,他以自创的“云皴法”“弧勾法”“短线法”“水彩泼墨法”等技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海不同的真实动态与深远意境。
3.宋明远(1938年生)
中国海洋画派创始人,海洋画科创立者。
4.汪稼华(1940年生)
“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 。用此四句来概括汪稼华画海的境界,似不为过。
5.宋雨桂(1940~2017)
雨鬼画大海十分注重氛围的营造,和强调大的布局。故其笔下的大海,波澜壮阔、气势恢宏,非常耐看。
6.邓子敬(1943年生)
当代著名画家。
画中晨起海上日出,黄昏云霞相映,滔天的波涛;飞翔的海鸥,沉重的礁石,穿梭的战舰,忙碌的渔船。
7.周智慧(1958年生)
中国画海第一人。
他的大海作品,水墨酣畅淋漓,气贯长虹。方寸之间,卷起滔天巨浪;心潮澎湃,顿生万丈豪情。
2. 书是知识的海洋这句话是谁写的
书是知识的(海洋) 书是力量的(源泉) 书是智慧的(翅膀) 书是生活的(方向盘)选词填空(只写序号): ①方向盘②源泉③海洋④翅膀 我们要读有益的书,书是知识的(③),力量的(②),智慧的(④), 生活的(①)。
3.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比喻句吗
书是人类填充灵魂的精神粮食;书是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导师;书是在我们迷茫时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的良师;书是在我们无助时帮我们排忧解难益友。
书是天空,允许我们自由的飞翔,书是宝库,给我们无尽的财富,书是美味,需要我们用心品尝。
书是力量,教会我们成长,教育我们成人。
4. 书是知识的海洋简笔画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首先要在靠近国家大陆的这边画出一条领海基线,这条线的画法有三种方法,正常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和混合基线法,我国由于海岸线曲折复杂并且近海岛屿多,适合采用直线基线法,即在海岸或者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适当点的办法连成直线基线,以此基线为领海基线,垂直向外延伸12海里(1海里相当于1.85公里),这一段海域就是领海,在垂直向外延伸12海里,就是毗邻区,再次垂直向外延伸176海里,就是专属经济区。
以上是指外海部分,领海还有内水,也称内海水,内水就是在领海基线以内的面积比较小的海域,也是一种海,比如我国的渤海、琼州海峡和西沙内水等,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领海允许外国船只有无害通过权,但内水在不被提前批准报告的情况下,就不允许外国船只通过。
对于那些离大陆较远的岛屿,例如我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那些岛,领海的面积就是围绕着这些岛的海岸线划分领海基线的,向外延伸12海里,算法和大陆沿线一样,但形状不一样,这里领海的形状一般就是与岛的形状有关,正常就是不规则的一个封闭的圈的形状。
按照以上算法,我国领海面积大约37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不仅仅是我国的领海,还包括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管辖的海域面积大约300万平方公里,这两者面积差别很大,说明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还有很大一大部分是靠近我们的公海,例如我国的南海,有一部分是我国的领海,有一部分是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但也有部分是公海,不过,南海的那些我们声明的岛屿就完全是我国的领土,其周边的海域按照《海洋法公约》计算的部分也是我国的领海,就不是公海了。
5. 书是知识的海洋图片大全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领人们登上文化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籍犹如一条小船,它会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6. 书是知识的海洋手抄报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7. 书是知识的海洋什么
书是知识的海洋,带我们遨游。
书是进步的阶梯,带我们登上顶峰。
书是智慧的钥匙,让我们创造未来。
书是友谊的桥梁,让我们心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