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世界的鱼类仿写(海洋世界的鱼的名称以及图片)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9 19:39   点击:6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世界的鱼的名称以及图片

还有各种软体动物(贝类),甲壳类(虾蟹),爬行动物(海龟、海蛇),哺乳动物(鲸、海豚),还有各种微生物。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当今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2. 海洋世界鱼类介绍

FAO对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年可捕量总体估计是经济鱼类为1.04亿吨,经济甲壳类为230万吨,头足类为l000万至l亿吨,灯笼鱼类为1亿吨,南极磷虾为1亿吨以上。2016年世界海洋渔业捕捞中,百万吨级以上种类为阿拉斯加狭鳕

3. 海洋世界的鱼的名称以及图片介绍

在美丽的海洋世界,有各种鱼类,有凶残的鲨鱼;温顺的海龟;活泼的鳐鱼……海底世界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里面有许多岩石,鱼儿在岩石中间窜来窜去,岩石上镶嵌着美丽的珊瑚,绿油油的水草随着水流摆动,还有各种漂亮的贝壳

海里的动物包括:鲨鱼、海星、海豚、鲸鱼、贝壳、章鱼、乌贼、水母、海马、龙虾、海狮、珊瑚、螃蟹、章鱼、海参、乌贼、虾子、海豚、管口鱼、小丑鱼、海狮、金鳞鱼、蝶鱼、比目鱼、刺河魨、海蛇等。海里的植物包括:红树林、绿藻、海草、紫菜。

4. 海洋世界的鱼的名称以及图片大全

海里游得最快的鱼前十

1、太平洋旗鱼

速度:110公里/小时

太平洋旗鱼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速度最快的鱼,是公认的短距离内游泳速度最快的鱼类,它的名字来源于背部的帆状鳍,当它游泳时会折叠起来减少水的阻力。其平均时速110千米,最快时速可达190千米,体重可达100公斤。更可怕的是它们的脾气还不好,可以想象下,带着长长的尖刺,以时速190千米的速度冲向人,会是什么结果?

旗鱼之所以游得快,跟它特殊的背鳍是分不开的。旗鱼一共长有两个背鳍:第一个背鳍长得非常高大,但是却很柔软,看上去像一个迎风招展的大旗,可以自由折叠伸展,旗鱼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它的第二个背鳍长得短小而低,位于尾柄部。当旗鱼快速游动的时候,就将大旗状的背鳍收拢折叠起来,藏于背部下陷的沟内,以减少前进的阻力。所以旗鱼游起来速度非常得快,也因此被冠以“游泳冠军”的称号。

2、剑鱼

速度:90公里/小时

剑鱼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鱼类之一,也叫“箭鱼”,意思是“大剑”,被称作海中活鱼雷,时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平均重量为68-113公斤,平均长度2.1米。其外部特征很明显,其上颌向前延伸呈剑状,是一种主要的食用鱼。据说眼睛有个特殊的器官,是大脑的温度10到15度之间。历史上有不少被剑鱼击穿的舰船,可见它的速度有多快。

3、马林鱼

速度:80公里/小时

马林鱼是旗鱼科鱼类,游的速度很快,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它们会用上颌狩猎。马林鱼可达900公斤,长度可以达到5米,广泛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域。马林鱼是非常珍贵的,以其他小鱼为食。

4、刺鲅

速度:86公里/小时

这条鱼有时被认为梭鱼,主要太平洋西部,刺鲅长度达到2.50米,重量为83公斤,我国的沿海也有分布。

5、蓝鳍金枪鱼

速度:74公里/小时

蓝鳍金枪鱼的肉质很嫩而细腻,深受渔民和美食家的喜爱,也是一名游泳健将。蓝鳍金枪鱼是金枪鱼种类中最大的一种,其体长可达9米,重达700公斤,一般可作食用鱼、游钓鱼及养殖鱼类,主要分布在广阔的深水区,可栖息在9850米深海。

6.灰鲭鲨

速度:70公里/小时

灰鲭鲨是一名优秀游泳者,是所有鲨鱼中游得速度最快的,其尾鳍非常的对称,能跳出离水面6米的高度,长度可达3到4米。

7、北梭鱼

速度:64公里/小时

北梭鱼是渔民中非常受欢迎的鱼类,能以尖吻挖掘沙泥中的猎物,小鱼和小虾是其主要的食物,我国的南海、东海都很常见,可以长到米,体重为10公斤。

8、飞鱼

速度:60公里/小时

名字里叫“飞鱼”,其实不会真正的飞翔,只能算是滑翔,跳出水面,拍打翼状鳍,速度可以达到60公里/小时,在空中可停留的最长时间是40多秒,飞行数百米。

9、大海鲢

速度:56公里/小时

大海鲢主要分布在淡海交界处水域,栖息在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最大的大海鲢可达2.5米,重大180公斤,据说这种鱼可以活50年。

10、白鲨

速度:48公里/小时

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之一,体型巨大,出现于中新世,是种典型的进攻性鲨鱼,体长为6.5米,重达3200公斤。因大白鲨的数量大减少,据说濒临灭绝,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破坏。

5. 海洋世界的鱼简笔画图片

工具/原料

一支笔、一张纸

方法/步骤

1、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所以我们画的时候,抓住它们的特点去画。

2、我们画完右下角后,我们在把左上角的画一下,我们可以画一个小珊瑚,上面长满了水草

3、我们再在中见间加一个海星星,来美化画面。

4、我们再在珊瑚下面加一条鱼,右边在加一条鱼,我们画鱼吐出来的气泡的时候,劲量不要直线去画。

5、我们再在左下角加一条燕鱼,这样整个画面就不会显的空洞了。

注意事项

我们在画鱼吐出来的气泡的时候劲量以S型去画有大有小。

6. 海洋世界鱼的名字和图片

1、鲨鱼:鲨鱼属于脊椎动物门软骨纲板鳃亚纲,海生,少数种类进入淡水,为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鱼类。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头组织,牙多样化,具有硬肌。上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

2、美丽硬仆骨舌鱼:又名亚洲龙鱼、金龙鱼。属一种古老的原始淡水鱼类。原产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等地河流和湖泊。成鱼体长50-65厘米,最大可达102厘米,是极名贵的观赏鱼之一。

3、小丑鱼: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的俗称,因脸上都有一条或两条白色条纹,似京剧中的丑角而得名,是一种热带咸水鱼。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

4、鳀鱼: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属于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5、石斑鱼: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7. 海洋世界的鱼类

列举如下:

1、海鲈鱼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110-120cm,体重15-18k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2、三文鱼

三文鱼是部分鲑科鱼类的俗称,原本指的是鲑属的大西洋鲑鱼,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商家也将太平洋鲑等鱼类称为“三文鱼”。例如,虹鳟是鲑科太平洋鲑鱼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现在也被一些商家称之为“三文鱼”。

向左转|向右转

3、鳕鱼

鳕鱼(地方名称: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明太鱼、水口、阔口鱼、大头腥、石肠鱼)。纯正鳕鱼指鳕属鱼类,分为大西洋鳕鱼,格陵兰鳕鱼和太平洋鳕鱼。

鳕形目下有鳕科,通常的鳕鱼的概念扩大到鳕科鱼类,有50多种,它们中大多数分布于大西洋北部大陆架海域,重要鱼种有黑线鳕、蓝鳕、绿青鳕、牙鳕、挪威长臂鳕和狭鳕等。鳕鱼是全世界年捕捞量最大的鱼类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4、秋刀鱼

秋刀鱼是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学名Cololabis saira 取自日本纪伊半岛当地对此鱼种的名称,其中saira系俄语(сайра)。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 '秋刀鱼' 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脩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

5、黄鱼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又名黄花鱼。属鱼纲、石首鱼科。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义名“石首鱼”。黄鱼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以我国舟山渔场产大黄鱼最出名。

8. 海洋世界的鱼的名称以及图片和介绍

海洋生物生物学术语是the海洋里有生命的物种,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

海洋里面那种圆圆的鱼叫气鼓鱼,也叫刺豚鱼,其实属于河豚鱼的种类

9. 海洋世界的鱼百科

鱼鳍

鱼类在水中主要依靠鳍来自由游动。鱼的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胸鳍2片,生在头的后方、鱼体前部的两侧,每侧1片,两侧对称,其主要作用是改变鱼的游动方向,如向上、向下、左右转弯等,同时还用于保持鱼体的平衡。背鳍生在鱼的背部,有的种类为1片,有的种类为一前一后2片。腹鳍生在鱼的腹侧前部,有的种类左右各1片,有的则合二为一。臀鳍生在鱼的腹部后方、肛门附近,一共2片。背鳍、腹鳍、臀鳍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鱼在水中身体状态稳定,防止侧翻。尾鳍生在鱼的尾部,只有1片,有的呈桨状,有的为开叉状,尾鳍的功能最多,对鱼的运动也最重要,其左右摆动是鱼向前游动的主要动力,此外还有控制鱼的前进方向、保持鱼体稳定等作用。

鱼的各种鳍

鱼鳔

鱼类的身体比重一般都略大于水,之所以能在水中自由地沉浮,主要是通过体腔内一个叫做“鳔”的囊状器官来进行调节。大多数鱼的腹腔内都生有鳔,鱼鳔为长椭圆形囊状器官,分为前后两个室。鱼类可以通过部分腺体从血液中分离出气体填充至鳔内,以调节鱼体的比重。鱼需要上浮时,向鳔内充气,使鱼体的比重小于水;鱼类需要下沉时,则排出鳔内一部分气体,使鱼体的比重大于水。同时鱼还可以通过调节鳔前后两个室的充气量大小,使鱼体的前后侧浮力不等,从而使鱼在水中能呈现头部上仰或者尾部上翘等不平衡状态,以协助其能向上或向下快速游动。

鱼鳔

有些深水鱼(如金枪鱼类)体腔内没有鳔,平时只能依靠在水中不停地游动才能保持漂浮状态,一旦停止游动很快就会下沉。鲨鱼虽然也没有鳔,但其肝脏很大,可通过调节肝脏的比重来调节其沉浮。

陆地生物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肺组织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有些陆地生物种类的皮肤也能参与呼吸功能。而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于水中的氧,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海水通过鱼的口进入口腔,再通过两侧的鳃流出体外。海水在经过鳃时,与鳃组织进行气体交换,溶于水中的氧透过鳃组织薄膜进入血液,鱼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则通过鳃组织薄膜排入水中。鱼类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效率要比陆上生物高得多,陆上生物进行呼吸时一般仅能吸收空气中所含氧的20%左右,而鱼类则可吸收水中溶解氧的80%。这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氧比空气中氧的含量要低很多,空气中含氧量约21%,而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仅有5~7毫克/升,水中的含氧量仅为空气含氧量的几万分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