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新海洋计划是什么意思啊
海洋化工业指以海盐、溴素、钾、镁及海洋藻类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的一次加工产品的生产,包括烧碱(氢氧化钠)、纯碱(碳酸钠)以及其他碱类的生产;还包括以制盐副产物为原料进行的氯化钾和硫酸钾的生产;或溴素加工产品以及碘等其他元素的加工产品的生产。
海洋化工业为蓝色经济发展增加新亮点。新世纪“蓝色经济”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我国科技兴海计划实施过程中,大批海洋实用技术得以突破,促进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为传统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陆续培育了一批海洋化工、海洋油气等新兴海洋产业,催生了一批龙头海洋企业,形成了以新技术促进海洋开发利用的新态势,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令人瞩目。
2. 日本新老海
东南亚附近有太平洋、印度洋;南海、苏拉威西海、苏禄海、菲律宾海、保和海、帝汶海、阿拉弗拉海、班达海、马鲁古海、爪哇海、塞兰海、安达曼海。
1、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2、苏拉威西海亦称西里伯斯海。东南亚海域。在棉兰老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等岛屿与桑吉群岛之间。属太平洋。北界苏禄群岛、苏禄海和民答那峨岛;东连桑吉列岛;南接西里伯斯岛;西邻婆罗洲。
苏拉威西海东西长840千米,南北宽520千米,面积43.5万平方千米。一般水深4000~5000米,最大水深8547米。面积43.5万平方公里。海底深而平坦,大部分深2000米以上,最深6220米(在棉兰老岛的西南方)。
3、苏禄海,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域。周围被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围绕,沟通南海和苏拉威西海。西南界婆罗洲,西和西北连菲律宾西南诸岛(包括巴拉望岛),北接布桑加岛和民都洛岛,东至班乃岛和内格罗斯,东南达民答那峨岛和苏禄群岛。南北延伸约790公里(490英里),东西约604公里,面积348000平方公里。有些地方深达5576米,含盐度31‰-34‰。
4、菲律宾海位于西太平洋边缘,介于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间,在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之间,被岛弧和海沟包围,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盆。北面处在130°~142°E之间;南部处在124°~147°E之间;南北长跨越35个纬度(0°~35°N)。
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被两列岛弧包围:西部为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岛弧,我国称为第一岛弧;东面、南面为伊豆诸岛—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我国称为第二岛弧。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了航海上的需要,将该海区划为一个海区,并以海域主体——菲律宾海盆命名为菲律宾海。南北长约3450千米,东西宽约2000千米,面积约580万平方千米,其主权大部分是国际公海,少部分是周围一批国家的领海。
5、保和海旧名“棉兰老海”。亦称民答那峨海。在菲律宾中南部。北接内格罗斯、宿务、保和及莱特等岛,南连棉兰老岛。地理位置重要,是苏禄海至菲律宾海的主要通道。北太平洋西部的一部分。东西长270千米左右,南北宽115千米,面积3万平方千米。
6、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于帝汶岛东南、澳大利亚西北。西连印度洋,东接阿拉弗拉海。宽约480公里,面积约615,000平方公里。
7、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东部边缘的岛间海。位于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与澳大利亚北岸之间。北面以塞兰海和班达海的南界为限,东面以珊瑚海在托雷斯海峡的西界及新几内亚岛 (伊里安岛西南岸)为限,南界为澳大利亚海岸,西界为澳大利亚北部阿纳姆地北端唐角至塔宁巴尔群岛连线。东西长约1 280千米,南北一般宽约560千米。面积为103.2万平方千米,容积为20.4万立方千米,平均深度为197米,最大深度为3 680米。
8、班达海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海域,总面积4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064米,为印度尼西亚摩鹿加南部诸岛所环抱。
西与弗洛勒斯海,西南与萨武海,南与帝汶海,东南与阿拉弗拉海,北与塞兰海及摩鹿加海相连。
9、马鲁古海,旧名“摩鹿加海”。在菲律宾南部。气候炎热,在热带地区。
10、塞兰海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伊里安岛西侧、澳大利亚北部,属太平洋的岛间海,海域呈新月形,面积18.7万平方千米。海岸边断续分布有小面积的珊瑚礁滩。
11、爪哇海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位于印尼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之间,北接婆罗洲(加里曼丹),东北连望加锡海峡之南端,东邻西里伯斯、弗洛勒斯和巴里海,南达爪哇岛,西南接巽他海峡(通印度洋),西界苏门答腊,西北为邦加岛和勿里洞岛(南海边界)。东西长约1450千米,南北420千米,总面积43.3万平方千米。
12、安达曼海(又称缅甸海)位于印度洋东北,面积约79.8万平方公里,最深处为4180米。
3. 日本海洋业
《奔向大海》是日本、法国、印度尼西亚联合制作,由深田晃司执导的剧情片。影片由藤冈靛主演,鹤田真由、太贺、阿部纯子共演,于2018年5月26日在日本上映。该片以经历战争和海啸伤痛的小镇为背景,描绘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创造的奇迹生活。2018年12月该片入围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角国际单元”。
4. 日本海洋资源开发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的全面扶持计划
美国战后的经济崛起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辅助因素,那就是美国所实施的全面扶植计划。美国最开始是希望能够借助账户的契机迅速占领日本,但是伴随着美苏关系的紧张。
美国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邀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必须通过扶植日本而不是占领日本,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军事占领,实现遏制中国和苏联的目的。美国最终确定了扶植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而不再是以往削弱日本的策略。
2、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之下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的很快,日本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的实际形势,,制定了外向型的发展战略,积极的走出口战略的发展道路。
整个日本国内各项资源稀缺的现实情况,决定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作为其进行加工贸易的主要行业,并且确定了国际发展策略。
扩展资料: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实现腾飞,被称为“日本奇迹”。近年来,大家已不大谈“日本奇迹”了。可日本仍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仍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且多年来一年获一个诺贝尔奖,这都说明曾经的“奇迹”一直在产生后续效应。可见“奇迹”何以可能,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国际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企业因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订单,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出于抑制日本并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军、陆军保护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
这意味着,日本得以将大量经费从高额国防开支中转移出来,为其工业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资源。晚至经济早已“起飞”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年均国防开支仅116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法国、英国、西德为210至240亿美元,美国更高达2390亿美元。
按人均计算,1983年每个日本居民只需为防务支付98美元,而英国人为439美元,美国人为1023美元。
而要知道不那么直接却可能更重要的原因,还得回到德川时代(1600年至1868年)。西方人对德川时代日本有过严厉的批评,如德川幕府迫害压制基督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自闭于世界潮流,在孤立状态中停滞不前。
但事实上,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并非严格,日本并没有停滞不前。尽管与外界相对隔绝,被日本人称之为“兰学”“洋学”的西方学问因长崎继续对荷兰人开放而源源不断输入,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和西方医学都于18至19世纪引进日本。
也在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阳明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明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消化吸收,使日本人的心态变得更为入世。这对明治以降的工业化、现代化运动有促进作用。
5. 日本新海洋计划是什么意思啊知乎
目前,863计划的项目民口共设有6个领域、15个主题和5个专项。
1、生物技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设立了3个主题:有高产、优质、抗逆动植物新品种(101)主题,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102)主题,蛋白质工程(103)主题。
2、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了4个主题:智能计算技术(306)主题,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微电子系统集成技术(307)主题,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308)主题,通信技术(317)主题,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300专题)。
3、自动化技术领域,自动化技术领域安排了两个主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题,智能机器人(512)主题。
4、能源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只要研究、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先进能源技术,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了两个主题: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主题、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主题。
5、新材料领域,用于制造工艺研究、机构与性能的检测、评测、评价研究,设有主题:高技术新材料核现代材料科学技术。
6、海洋技术领域,海洋技术领域以揭示海洋奥秘、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减轻海洋灾害为目的,设立了3个主题:海洋监测技术(818)主题、海洋生物技术(819)主题、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820)主题。
7、5个专项:水稻基因图谱、航空感实时传输系统、DIH-04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专项、信息安全专项。
6. 日本新海洋计划是什么意思啊视频
东芝CCS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具体方式是使发电站排放的废气通过胺液,仅分离和回收二氧化碳。
在海外,以北美的内陆地区为中心,碳捕集与封存设备被投入使用。这种方式是通过管道运输二氧化碳。
海底储存方式由于成本较高,在海外仅在挪威海域设有一个储存点。地震多发国日本由于缺少适合作为陆地储存点的广阔土地,政府制定了采用海底储存方式的战略。在北海道海域启动的首个实证试验计划持续到2020年度前后。
东芝最早2020年夏季启动实证试验的二氧化碳回收量是北海道海域的近2倍。日均二氧化碳分离回收量达日本国内最高的500吨。此次将首次通过船舶运输二氧化碳而不是管道,预计2021年度之后推向实用化。
7. 日本新海洋战略
日本没有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40°到60°的大陆西岸。日本的气候有两种,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日本临海,所以其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不要把海洋性特征明显误以为是温带海洋气候。气候的特征从海洋到内陆主要有海洋性,过渡性和大陆性三种特征,相比与大陆性,海洋性特征明显的气候全年的降水更加均匀,气温更温和。
8. 日本海洋技术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宽阔的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多种资源,它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
生物资源是人类较早开发的海洋资源。据统计,全球海洋里的鱼类多达2万余种,还有牡蝠、蜡子、扇贝、乌贼、章鱼等贝类,以及鲸鱼、海~豚、海豹、海象等海兽。
海洋生物还包括各种藻类,尤其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藻、褐藻和红藻。这些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以及药用和工业原料。
建立大规模的海洋农牧场,是人类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向。据估计,1万平方米海洋人工养殖场的产量,将超过同样面积陆地种植产量的10倍。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还可大幅度提高海洋农牧场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日本的“海洋牧场计划”,准备利用所有的河日、海湾建立由电脑控制的孵化场、养殖场、中间培育场和鱼场。海洋生物学将通过海洋生物生态、遗传特性,以及与海洋环境关系等一系列研究,揭示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使人类能更加合理地长期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最重要的海洋矿产,其储量估计占地球池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