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气海洋现象特征是(大气海洋现象特征是什么)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30 11:35   点击:5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大气海洋现象特征是什么

"海里雾"是对在海洋上出现的浓雾的形容词性短语。"海里"是航海上常用的距离单位,等于一海里约等于1.852公里。所以"海里雾"指的是能够遮挡视线、使人难以辨认目标或方向的浓雾在海洋上出现的情况。

海里雾通常是由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因素造成的。当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差异引起水汽凝结时,就会产生浓雾。这种浓雾在海洋上特别危险,因为它可以削弱或完全阻挡视线,使得船只和航行器无法准确判断位置和方向,增加了碰撞、迷航和事故的风险。

在海里雾中,导航变得困难甚至危险。船舶需要依靠雷达、声纳和其他导航设备来确保安全航行。此外,船舶还需要加强通讯和警报系统,以确保与其他船只和岸上机构的联系。

对于海上人员来说,海里雾也会造成困扰和危险。视野受限制,船上人员需要提高警惕,保持船舶的安全。此外,渔民和海洋工作者在海里雾中也需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迷失或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海里雾是指海洋上出现的浓雾,会造成航行困难和安全隐患,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2. 大气和海洋

海水温度体现了海水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3. 大气和海洋是什么关系

产生差异原因主要在于生态效率,即能量转化效率上。

因为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链为主,其净的初级生产量中有很多是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使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到3%.而海洋净的初级生产量主要是藻类,能量转化效率高,所以海洋总的次级生产量远高于陆地生态系统.所以造成了陆地和海洋上空单位面积的整层单位能量差异。

4. 大气海洋现象特征是什么样的

海气温差指的是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的空气温度之间差值。是海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左右时,雾出现最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情况下,雾次数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发生。

5. 大气海洋现象特征是什么呢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

海洋酸化简单的来说就是各种成因CO2增多并入大气中,大气中CO2分压自然也增大,为了维持平衡然后注入大洋中,形成碳酸,氢离子增多,中和氢氧根离子,导致海洋中的PH降低,这个过程就是大洋酸化。需要强调的是海水中的碳酸氢根是最多的,大于95%,碳酸氢根的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是海水呈碱性的原因,大洋的酸化并不是指最后PH<7,而是指海水的PH在碱性的情况下降低,酸化后海水仍然是碱性的。但是由于海洋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敏感度很高,这种变化将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灭亡。这不算严格的定义,

6. 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

0到30度纬度正是赤道所在的热带地区,而又同时处于几大洋,常年的高温,使得海洋的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形容起来就像一个烧热的水,在洋流的作用下,输送大量的热气,形成热带气旋,风暴潮,台风等等。所以热带海洋输送的热量比大气多。

7. 海洋大气环境特点

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大气的影响不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对应出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位于南北纬40 至60 度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 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 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 出现在 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 13~14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 现在拂晓前后。

大陆性气候的另一 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 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 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陆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生和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诸如温室气体,影响大气的物质组成,破坏大气结构,进而影响大气性质;大气变得更加不稳定,极端的天气频繁出现,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

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多云雾天气,湿度高。

③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

热带风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8.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和大气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通常发生在每2到7年左右的时间间隔内,持续数个月至一年左右。

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特征是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这导致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以下是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影响:

1. 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全球气候模式的重大变化。通常,在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地区出现异常温暖和干旱的条件,而西太平洋地区则出现异常降雨。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气温、降水、风向等方面的异常变化。

2. 降雨模式: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东太平洋地区的降雨减少,而西太平洋地区的降雨增加。这可能导致洪水、干旱和气候灾害,对农业、渔业和水资源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3. 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数量可能减少,影响海洋生物食物链和渔业资源。陆地上,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干旱、森林火灾和物种生态位的变化。

4. 经济影响: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渔业和水资源的影响,许多地区的经济活动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例如,作物减产、渔业资源减少和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农民和渔民的收入减少,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具体影响和强度会因其发生的年份和具体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拉尼娜现象(La Niña)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模式与厄尔尼诺相反。

9.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什么

海洋中的海藻,透过光合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提供者之一,而深海中的海底断层在流出岩浆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足够为各种海洋动物提供呼吸所需。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氧气,海洋动物才得以无忧无虑地在海洋中生活。

10. 海洋大气的特点

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大气的影响不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对应出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位于南北纬40 至60 度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 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 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 出现在 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 13~14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 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 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 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 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