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格里格海洋调式分析(格里格音乐)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30 13:34   点击:14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格里格音乐

赫兹能量音乐是以频率为主要特点的音乐类型,常被用于提高身体能量、增强专注力和放松心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赫兹能量音乐类型:

1. 432赫兹音乐:这种音乐的频率被认为与宇宙共振相匹配,能够带来平静、放松和和谐的效果。

2. 528赫兹音乐:528赫兹被称为“爱的频率”,它可以激发爱、和谐和积极的情绪。

3. 639赫兹音乐:这种音乐的频率被认为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亲密关系、增加社交能力和提高人际关系。

4. 741赫兹音乐:741赫兹被称为“清洁能量频率”,它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负面情绪、解放内心和提高意识。

5. 852赫兹音乐:852赫兹被认为能够唤醒内在的直觉和灵性,帮助人们与宇宙和谐共振。

这些赫兹能量音乐可以通过音乐平台、音乐应用程序或专门的音乐合辑进行收听。无论是用于冥想、放松、睡眠还是提高注意力,赫兹能量音乐都被认为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2. 格里格音乐作品风格

民族乐派音乐特点包括:

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歌颂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及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描写瑰丽山河、生活风俗与伦理道德、民间的美丽传说等;

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感情;表达现实的民族阶级斗争;

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造性地和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与艺术技巧相结合。

1、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2、特点: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特点。

3、代表人物:波兰的莫纽什科、匈牙利的埃尔凯尔、捷克的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纽斯、俄国的格林卡、巴莱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等。

3. 格里格音乐作品

1、古典主义音乐流派。从18世纪下半叶起,以维也纳为中心形成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是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巴赫、亨德尔时期,形成了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和清唱剧等音乐体裁;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时期,确立了近代奏鸣曲式结构和以奏鸣曲式为主体的交响曲、协奏曲等体裁。

2、浪漫主义音乐流派。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是韦伯、舒伯特、柏辽慈、肖邦、李斯特、瓦格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这个时期创造了多乐章标题交响曲、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等音乐体裁。

3、民族乐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东欧和北欧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格林卡、鲍罗丁、柴科夫斯基等。民族乐派作品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4. 格里格音乐学院

  格里格作品:  格里格人物简介: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5. 格里格音乐作品可以用颜色表达吗

了解西方音乐史的方法即掌握音乐流派的发展,许多论文和文章里概括都不够全面,希望能囊括全一些。

·50000年前,音乐的概念出现。

·古埃及时代,最初的七个音符诞生。

· AD476前,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竖琴、木管乐器出现。以史诗为主的表现方式出现。

·中世纪前期,游吟诗人出现。

·AD476--AD1400. 中世纪。音乐进入宗教发展期。格里高利圣咏出现。声乐基本奠基。

·新的形式:六音阶、四线谱记谱法问世。

· AD1400--AD1600.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正式出现,多旋律共同交织式作品。三大乐派问世:尼德兰乐派(宗教复调音乐)、威尼斯乐派(恢弘的器乐)、罗马乐派(宗教无伴奏和声音乐)。声乐发展成熟,但和声较为薄弱。

大量的新乐器出现:羽管键琴、大键琴、小提琴、管风琴等。

·AD1600--AD1750.巴洛克时代。18世纪的一天,巴赫旅行全欧,来到普鲁士王国,并在宫廷进行即兴演奏,其完美的技术和复调作品深深折服了腓特烈国王,从此巴洛克时代正式开幕,这部即兴演奏后来成为不朽的作品——《音乐的奉献》。

·由蒙特·威尔第开创了第一批真正的歌剧(代表作《奥菲欧》), 伟大的巴洛克时代到来。

·巴赫开创了除歌剧外所有的真正音乐题材形式(如赋格),把复调音乐推向到巅峰,著作《赋格的艺术》、《十二平均律》奠基了波澜壮阔的古典音乐史(代表作《马太受难乐》),被誉为《旧约圣经》;亨德尔把主调音乐推向高潮(代表作《哈利路亚》)。

·拉摩创作了《和声史》,标志着和声的彻底成熟。阉人歌手出现。沙龙音乐开始流行。

·数字低音、音调系统、五线谱正式奠基。

·新的乐器:古典吉他走向巅峰。

·1730--1820.古典主义时代。一位神童6岁开始在全欧洲进行了巡演,他的演出震撼了整个欧洲世界,观众看到他手上的戒指,无不认为他的戒指充满魔力,带给他魔术一样的技巧。于是他欣然脱下戒指进行高水平演奏,甚至用鼻子按键,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他就是伟大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古典主义多指维也纳古典乐派,因为其三大代表人物都在维也纳活动。

·海顿奠基了交响乐(代表作《惊愕》);莫扎特创造了古典主义的巅峰,而贝多芬则将交响乐和奏鸣曲发展到极致,其32首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圣经》。管弦乐被推向了巅峰,主调音乐取代复调音乐成为主流。

·新的乐器:现代钢琴正式问世,取代了羽管键琴和大键琴的地位。

·1820 - 1910.浪漫主义时代。在巴黎的一次斗琴之中,伟大的塔尔伯格和李斯特进行了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斗琴大赛,最终李斯特将钢琴直接弹塌,观众一个个在狂热的呼喊中晕倒被抬出场外...浪漫主义的篇章正式开启。

·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问世,浪漫主义的早期时代终于开创而出。其作品《魔王》成为不朽的篇章。

·浪漫主义中期,“钢琴之王”李斯特、肖邦等人,吸取了“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的演奏技术,将钢琴技术推向了极其华丽辉煌高超的炫技境界。钢琴、小提琴、古典吉他同时迎来其技巧的巅峰,李斯特艰深无比的《钟声大幻想》等曲目成为了钢琴上难以逾越的巅峰。古典吉他上伟大的塔雷加已经后无来者。

·浪漫主义后期,“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出世,浪漫主义迎来了最后一波高潮,《蓝色多瑙河》的问世让浪漫主义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此开始分化,民族乐派诞生。

新的乐器:钢琴、古典吉他等协奏曲形式出现,大量新乐器加入交响乐团。

·19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开始出现。

·挪威的格里格《培尔金特》,芬兰的西贝柳斯《芬兰颂》,俄罗斯的诸多名家,如不朽的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开创了芭蕾舞的最高境界,捷克的德沃夏克《自新大陆》,开创了民族乐派的先河。

·新的乐器:民族器乐加入交响团。

·轻音乐出现。介于凝重的古典音乐和轻浮的流行音乐之间的形式。在现代音乐中得以发展。

现代音乐早期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印象派出现。 以伟大的德彪西(《牧神午后》)为掌门的印象派横空出世。印象派强调的是对景色的客观描写,这种色彩丰富的曲风与美术流派有机结合。其作品是音色音乐的代表。

·与印象主义对决的另外一个流派:以伟大的勋伯格(《升华之夜》)为掌门的表现派横空出世。强调人精神上对景物的感受。

·爵士乐、散拍音乐、蓝调出现,融合了非洲和美洲的风格,成为流行全球的通俗形式。

·抛弃所有古典传统的先锋派音乐问世,但影响甚微。

·新的乐器:萨克斯走向辉煌。

现代音乐中期

·影响力非常大的新古典主义问世。斯特拉文斯基《仙女之吻》为代表作。新古典主义要求回到巴赫之前更早的时代,那里有纯粹的音乐美,反对浪漫主义向后各种浮夸的表现。

·微分音乐派问世,普通乐器音只有升降音,即2等分,微分音将一个音分成3份甚至更多,但影响有限。

·序列主义问世,将音乐的一些参数(一个或几个高音、力度、时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排列组合,称为一种序列,然后这些编排序列或编排序列的变化形式在全曲中重复。 但影响有限。

现代音乐后期

·具体音乐真实模拟环境中各种声音,随机音乐如投骰子一般选择模拟音乐。此两种激进音乐问世。极简音乐问世。

·电声音乐出现,摇滚、哥特、朋克、Disco等形式出现。

·新世纪音乐的概念出现,节奏强烈,旋律感低。

·新的乐器:电子器乐,如电吉他、电钢琴等,大量电子音色的乐器问世。

6. 格里格音乐分析

分二十三段。

《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7. 格里格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索尔维格之歌是诗剧《培尔・金特》配乐选曲,是格里格的最高创作之一,乐曲中的所有的素材都和挪威的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部作品描写了挪威女子索尔维格在茅屋前一面纺纱一面歌唱等待培尔金特归来的心情。

此曲是一个单二部曲式,曲调来自挪威民歌音调,作曲家用歌唱性的,优美的音调来表达苏尔维格的心情。无论结构、和声还是旋律都非常简洁、凝练。乐曲的结构如下:

引子(1-9):有9小节,是2+2+2+3的关系,第七小节到第八小节是属到主的关系,正格进行,a小调。前奏具有概括性,立竿见影的陈述。

A段(10-24):有四句,是4+4+3+4的关系。A段是一个方整型乐段,调性开放,音乐旋律流畅,旋律外型是大山型的起伏,情绪和歌词的特点是幻想、兴奋而又坚定。和弦清晰简明。a乐句有4小节,a小调,低音声部采用主持续音型强调了该调。持续低音手法与挪威民间乐器―哈登格提琴(Hardanger fiddle)有着极大的关联。这是模仿哈登格提琴的作品之一,具有忧郁的小调性和鲜明的挪威性格。这种乐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格里格的音乐创作。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挪威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a'乐句有4小节,是a乐句的变化重复,从a小调转到了C大调并结束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构成T-S-D-T的完满终止。大小调的交替使用是格里格音乐创作的特色之一。b有3小节,是a乐句的发展。a小调结束在属和弦的第一转位上,构成了不完满终止。b'有4小节是b乐句的变化重复,调性不变,低音声部采用了八度音阶级进下行,结束在主和弦上。

B段(25-37):有3句,是5+4+4的关系。B段是色彩鲜明的挪威民歌旋律。格里格的音乐总是散发着挪威民间音乐固有的芳香。这是他创作的一大特点,这种创作手法是植根于挪威民间音乐旋律的多次重复、变型重复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格里格致力于创作本民族音乐的热情。B段转到了主调a小调的同主音大调A大调上,拍子换成具有舞蹈性的3/4拍,节奏上多采用连续附点音符与切分节奏,是A段的对比发展。c乐句有5小节,是2+3的关系,A大调。d乐句有4小节,旋律上下起伏,低音声部在主音上持续。d'乐句有4小节,是d的变化重复。

间奏(38-41):有4小节,是2+2的关系,前两小节是A大调后两小节转入到a小调,起到连接下一段的作用。这是西洋作曲技法中同主音乐大小调的一个非常优秀的转调范例。

A'B'(42-69):是AB段的完全重复。构成了典型的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尾声(70-78):有9小节,前2小节是A大调,后6小节是a小调,是引子动机原型的变化,头两小节基本相同,使音乐又回到了引子那深沉的冥想之中。

8. 格里格音乐小品

什么音乐可以做伤感的演讲背景音乐呢?我以为先要弄清演讲的内容,故事情节和主角的遭遇,才能选择相配的音乐旋律曲调,在演讲中起到情节起落,波折烘托气氛的作用。1,如名曲《二泉映月》,整段音乐是伤悲主旋律,小泽征尔在指挥交响乐《二泉映月》时,结束后被音乐感动也会流泪。用此曲做背景很好的。2,《江河水》二胡曲,曲调非常悲伤,演讲叙述经历挫折失败的音效,可表白出内心的伤感。在选音乐曲时要根据内容选是独奏曲,还是几重奏,或大型会场选乐队演奏的曲。以演讲主题内容为准。

9. 格里格音乐中的民族特点

作曲家格里格的侏儒进行曲是八级曲目。侏儒进行曲是挪威著名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钢琴抒情小品,格里格在这首《侏儒进行曲》中运用了他强烈的艺术想象力,诙谐的刻画了一群神气活现、煞有介事、自以为了不起的小侏儒的艺术形象。这首曲子是属于八级的曲目。

10. 格里格音乐家

1、埃尔加:英国作曲家,生于乐器商家庭,初从父学小提琴,兼擅多种乐器,并自学作曲,1904年因所作国定颂歌《加冕颂》受封为爵士,1931年受封从男爵;

2、德留斯:英国作曲家,祖籍德国,曾就学于莱比锡音乐学院,1888年后移居巴黎,潜心研究作曲艺术,受德彪西,格里格等人的影响,代表作有交响诗《布里格的集市》、《河上的夏夜》、《巴黎,伟大城市之歌》等;

3、沃恩·威廉斯:著名20世纪英国作曲家,电影作曲家,所涉及的音乐体裁广泛,为交响曲,室内乐,歌剧,合唱,康塔塔,协奏曲,电影

11. 格里格音乐风格

1、古典主义音乐流派。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以维也纳为中心形成的音乐流派。

代表人物是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在巴赫、亨德尔时期,形成了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和清唱剧等音乐体裁;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时期,确立了近代奏鸣曲式结构和以奏鸣曲式为主体的交响曲、协奏曲等体裁。

2、浪漫主义音乐流派。

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

代表人物是韦伯、舒伯特、柏辽慈、肖邦、李斯特、瓦格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这个时期创造了多乐章标题交响曲、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等音乐体裁。

3、民族乐派。

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东欧和北欧各国。

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格林卡、鲍罗丁、柴科夫斯基等。

民族乐派作品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