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对大气作用的例子(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31 01:56   点击:18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

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2.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的影响

1、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西部;

2、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40-60度;

3、洋流因素: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

4、大气环流:受盛行西风影响;

5、地形因素: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

6、陆地轮廓:陆地轮廓破碎,海岸线十分曲折。

3.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什么

海洋吸收太阳入射辐射的70%,其绝大部分(85%左右)被贮存在海洋表层(混合层)中。这些被贮存的能量将以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形式输送给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因此,海洋热状况的变化以及海面蒸发的强弱都将对大气运动的能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引起气候的变化。

在0°~30°N的低纬度区域,海洋输送的能量超过大气的输送,最大值在20°N附近,海洋的输送在那里达到了74%。

所以,热带海洋在驱动大气系统运动地位最重要。

4.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大气的影响不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对应出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位于南北纬40 至60 度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 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 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 出现在 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 13~14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 现在拂晓前后。

大陆性气候的另一 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 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 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陆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生和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诸如温室气体,影响大气的物质组成,破坏大气结构,进而影响大气性质;大气变得更加不稳定,极端的天气频繁出现,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

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多云雾天气,湿度高。

③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

热带风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5. 海洋对于气候的影响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 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 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阴沉多雨 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不利出行

6. 海洋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

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来袭,因而尽管全年有雨,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小雨和小阵雨居多,几乎没有雷雨。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多达2500mm以上。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与东岸地区。

7.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水域,29%的面积是陆地,而且在地球的热带地区,绝大部分的面积都是海洋,因此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起到的总体作用要比陆地更大。

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汽大部分来自于海洋,陆地上的降雨也大部分是海洋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水的温度在升高和降低时吸收和释放的热量较多,因此当地球的温度升高的时候,海洋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热量,维持地球的温度均衡,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学家联合印度这方面的科学家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声称,印度洋和太平洋正在变暖,其海水暖池规模已经增大了一倍,这一变化正在改变全球降雨模式。

横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部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洋最暖的部分,其中包含着“马登-朱利安涛动”,它是由地球热带赤道地区海水对流区块引起的,在北半球的冬季,其动向主要以周期约30-90天的速度向东行进,表现为雨云在热带海洋上空移动,通常是从非洲东部向东移动到印度,再绕过印度尼西亚进入太平洋,并一直行进到美洲,它可以影响季风气候区,引发大范围的热浪和洪水。

如今,两国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海水暖池每年都在扩大面积,并且正在改变已有的地球表面的降雨规则。它能促使我国长江流域、美国、东非地区、印度北部的降雨减少,同时也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的降雨量增加。该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迈克尔·麦克法登表示:“印度洋和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水温都在变暖,不过最温暖的水域仍在西太平洋上空,印度洋水汽会被西风带吹到太平洋西部,使得这里云量增多,台风更容易出现。

海洋除了会吸收热量给地球降温,并且海洋水汽能增加降雨之外,海洋也对地球大气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才能吸收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地球的物质效应,但是海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避免地球温室效应化,不过这一过程也会增加海水的酸度。

总之,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表面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现象,在调节和稳定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左右着地球的气候模式。另外,海洋中长距离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能量、温度和养分的平衡,维持了海洋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一门大学问啊!

8. 海洋对大气系统过程的影响

人们常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细菌、蓝藻、一些单细胞组织,逐渐从海洋向陆地发展,又从猿到人,因此海洋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海洋能够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的4/5被海洋吸收以后,再慢慢地向外发散能量。所以人类的热能、清洁空气来自于海洋。同样在海洋里有很多生物,海洋就是通过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太阳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结果就产生了人类生命所需要的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大约70%,也就是每年360亿吨的氧气是从海洋产生的。除了产生氧气以外,它还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大气的60倍。 整个地球水的循环,最主要的一个源泉是来自于海洋。人类生存所需的淡水主要是来源于海洋。每年海洋蒸发44亿立方千米的淡水,通过降水再返回到陆地。 人类的很多食物也是来自于海洋的。海洋里有22万多种生物,它给全球提供了22%的蛋白质,是人类的食物资源,也是药物的资源。同时海洋也是矿产的重要来源。据现在不完全的统计,海洋石油有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这是很重要的能源。海洋矿产资源要比陆地上蕴藏的资源多40-100倍。海洋还有很多再生能源,风力、波浪,还有潮汐能,涨潮、落潮。海洋的资源,海洋的环境,对人类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我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20米以内浅海面积2.4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71万公顷。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55万公顷。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所以说没有海洋地球也就枯萎了,海洋是地球最重要的一部分

9.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有那些

全球碳排放可能使全球上升的温度比预想高出18%,这可能使世界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方面的时间少于预期。

据《新科学家》报道,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攀升约1.07℃,高于之前预期的0.91℃。

这一发现意味着,根据《巴黎协定》,各国政府控制碳排放从而把温度上升控制在1.5℃或2℃以内的时间可能会缩减。而目前科学家对未来气候变暖的温度估计也有可能上升。

“气候变化并没有突然恶化,这只是我们对气候变暖程度的估计。”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Tim Osborn与英国气象局的同事对“HadCRUT”气温记录表进行了第五次更新并产生了HadCRUT5数据集,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18%的增幅是HadCRUT历次修正中最大的一次,这一数值与美国宇航局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运行的另外两个用于跟踪全球温度的主要数据集大致相同。

气候科学家认为早就应该对数据集进行修正。“我们很多人其实早就意识到HadCRUT数据记录低估了气候变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ichael Mann说。

修正后的数据产生变化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HadCRUT团队观测海面温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变了船只在引擎室测量海水温度的方式。另一个原因是在过去的数据集中,北极地区数据是空白,现在这一空白已被填补,而北极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

这项新的研究可能会有效地减少世界的碳预算,即在不违反温度上升目标的情况下排放的碳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18年表示,全球碳排放量需要在2030年前减半,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才能有2/3的机会使升温保持在1.5℃以下。

对HadCRUT的修正并不会彻底改变现在的气候变化状况,因为政府和科学家不止依赖于这一个主要的温度记录数据集。

“这些数据集不会改变全局: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这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结果。”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Gavin Schmidt说。

10. 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

海水中的溶解氧有两个主要来源:

  1、大气

  2、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游离氧能够溶入海水;海水中的溶解氧能够逸入大气。在海-气界面上的这种交换,通常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海水中氧的消耗,可以从大气得到补充。

  浮游植物在有光的环境里,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海水营养盐,而制造有机体和释放氧;在无光环境里,通过呼吸作用使一些有机体被氧化,消耗氧而释放二氧化碳。这两个过程可概括表达为:故真光层海水中氧的消耗,也可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补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