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年碳吸收量(海洋每年大约吸收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31 02:01   点击:10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每年大约吸收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据研究,海洋里的藻类植物每年制造了地球大气中90%以上的氧气,保持了地球上的氧气动态平衡。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的同时,巨量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碳又被转化为有机化合物,为海域提供营养物质。

据地质学家们的测定,最早的海洋生物化石--叠层石--一种营光合作用的细菌化石,距今已有35--38亿年。从那时起,海洋里就有了氧气,但大气中一直没有氧达10亿年之久。原因是溶解在海水中的氧与亚铁离子反应形成高价铁(氢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沉淀。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就是那时形成的。陆地上很多盐矿(氯化钠)傍生在铁矿床里就是证据。直到20亿年前当海水氧溶量过饱和后才有氧气溢出海面。虽然海洋细菌和藻类造氧的量很大,但是大气氧含量达21%却用了十多亿年。原因是大气一旦有氧就立即参与了岩石的风化,首先是氧化河流冲积物砾石和砂中的铁(松散堆积物的表面积大),把他们氧化成红色的高价铁。今天看到的红层和丹霞地貌就那时形成的。直到5.7亿年的寒武纪,大气氧含量才接近今天水平,才有了生物大爆发---动物的出现。到如今,绝大部分的氧气都被用来氧化岩石,以保持生产与消耗的平衡。

由此可见,海洋向大气提供的氧气是巨大的,早期的全部、现在的50%。

2. 海洋能吸收多少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据报道,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吸收了1/4的人造二氧化碳和90%以上的温室气体热量。碳捕获与利用是碳清除的重要补充,是自然资源系统治理的必然趋势

3. 海洋每年大约吸收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

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而且海里的盐分一部分来自大自然的侵蚀使岩石破裂,大山逐渐磨损,锁在岩石里的化学物质被释放了出来,溶于水后而冲进大海,成为一部分盐。

海里的另一部分盐来自海底下面的岩石。降落在陆地上的雨水,却冲刷了岩石土壤,将大量的盐分源源不断地带进海洋。由于太阳的照射,每天有亿万吨的海水蒸发为蒸气浮入大气层,把盐分留在了海里。大气层中的水气又化为雨水,落到陆地上去冲刷更多的盐分进入海洋。水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而由陆地冲入海洋的盐分却永远地留在了海里。因此,海洋的含盐量也就与时俱增了。

4. 海洋植物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多少一吨二氧化碳

海洋中氧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缓解CO2浓度的增加。

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50倍,其中大部分是以碳酸盐(CO22-)和碳酸氢盐(HCO-2)离子的形式存在。海洋吸收CO2的能力大致相当于通常所估计的矿物燃料的贮藏量。虽然海洋对大气CO2的缓解作用主要取决于海洋的混合程度和酸碱度,但海洋浮游植物的潜在作用不可忽视。在海洋表层,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水中CO2分压降低;在其初级生产过程中,还需从海水中吸收溶解的无机盐,如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使得表层水的碱度升高,也将降低水中的CO2分压。这两个过程造成空气――海洋交界面两侧的CO2分压差,促进大气CO2向海水的扩散。同时,由于向海底沉降的有机颗粒携带的营养盐分解成无机盐的速率非常缓慢,使得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000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低10%。海洋表层的这一生物动力学过程,也被称之为“生物学泵”。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碳沉积到海底,它们分解返回大气速度很慢。这一点与陆地生物圈显然存在很大差异。因为陆地生物圈的碳汇比较容易释放出来,如大面积森林砍伐、土地利用等。估计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总碳量约为3×1010-4×1010 t/a。这个值代表海洋光合作用的总碳汇,其对大气CO2的净汇还取决于有机碳分解的返回能量。

5. 海洋每年大约吸收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海洋吸收了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碳中和的角度,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

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00ppm,是80万年来的最高值,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缺氧等现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6. 海洋每年大约吸收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海洋带走。

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了。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特别大的影响。

7. 海洋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海水溶解二氧化碳

正文

溶解于海水的二氧化碳。海水二氧化碳系统中重要环节之一。二氧化碳溶于海水的物质存在形式有: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化)、碳酸、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其中碳酸氢根占大多数。它的含量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大陆径流、海-气交换、固体悬浮物质和海洋沉积物等有密切关系,因而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当表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大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时,海水向大气放出二氧化碳,反之,海水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常高纬度海域的海水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称为“汇”),低纬度海域相反(称为“源”)。总的结果是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用有: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矿物燃料燃烧产物,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解释海水pH何以是约8.1等。

8. 海洋每年清除30%以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过去200年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溶解到海洋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外壳生长能力。

我国不少环保人士和普通民众也因此对我国海洋生态忧心忡忡。然而,二氧化碳是否威力如此巨大,以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峻的挑战,记者带着种种疑问采访了我国海洋学专家……

多国专家联合研究认为:在某些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00ppm的海域中,螺蛳丧失了外壳生长的能力。

由韩国浦项工大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奇泽,美国海洋大气研究所,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和德国等国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证明,自1800年至1994年,因焚烧化学燃料或制造水泥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48%通过海洋表面溶解到海洋中。如果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海洋酸性化,而给海洋生物带来严重的威胁。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发现,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转化为碳酸,会软化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在一次巡航时,研究人员打捞出一种螺蛳,发现由于它已在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00ppm(一百万份重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为1000份)的海水中浸泡两天,丧失了外壳生长的能力。虽然海中的生物依然存活,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外壳在溶解。这些生物的生存和再生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除非将它们移居到二氧化碳浓度低的海域。

研究小组证明了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妨碍浮游生物、珊瑚和贝类生成骨骼和壳的功能,终将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据研究小组估计,如果海洋继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到本世纪末,海洋生物制造骨骼和壳的机能将降低25%-45%。李奇泽说:“没有骨骼的生物将退化,造成食物链混乱,其结果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1800年的280ppm增长到现在的380ppm。如果没有海洋的作用,此浓度将会高达435ppm。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由此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成分,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成分经过上亿年的调整逐渐形成,海洋植物的生长也倚赖二氧化碳的供给。

9. 海洋每年大约吸收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绿色植物大部分都是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夜间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植物有很多,比如以下这些:

1、芦荟:夜间能吸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增加空气负离子的浓度。另外,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且还有美化居室的效果。

2、仙人掌: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却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

3、木槿:它能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它在距氟污染源150米的地方亦能正常生长。

4、令箭荷花、仙人指、量天尺、昙花,这些植物能增加负离子。当室内有电视机或电脑启动的时候,负氧离子会迅速减少。而这些植物的肉质茎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间打开,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氧气,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

5、吊兰能全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适合放在卧室。另外,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以及褐毛掌、矮兰伽蓝菜等等很多。以上是放家里夜间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养生的植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