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我就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呢,这两个专业我当初都了解过。
首先你要明白,地理科学不是地质学,你毕业之后和这个专业相关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考公务员到政府有关的单位去工作,一个是考研,去当中学地理老师。这个专业缺点就是不管你考到哪个学校,哪怕是北师大都得考研。
海洋科学就比较好一些了,主要是没有几个学校有资格开这个专业,很不错。到时候估计能包分配。你可以挑选一个好的大学的这个专业,比地理科学就业好很多!
如果你相当老师你就选地理科学,如果你喜欢冒险,就选海洋,就是有点累。
2. 高中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理论上来说只要是临海的国家都是海洋国家。但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或看到的说法决大多数是指临海的发达强国比如美国。或者是靠着地理大发现而崛起的国家如英、法、西、荷等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国家没落了,有些国家崛起了,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历史的悲欢离合,于是,海洋国家的帽子也在不同国家的头上戴来戴去。现如今,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和北欧诸国已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国家了,取而代之的是英国、俄罗斯(前苏联)以及美国等国。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个海洋国家,只不过不是海洋强国,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国家已为时不远了!因此来说,海洋国家有地理和政治之分,而且也随着历史不断地更迭、交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的知识框架
地理相关的纪录片。①《航拍中国》:计划未来几年拍摄中国大部分省份,每一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地区的特点,涵盖很多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常识、社会习俗和风貌。是扩充地理知识的不二之选,每一集视频长度在50分钟左右,一节课的时间即可完成观看。
就目前的内容而言,涉及近几年高考考察到的贝壳堤、山地阴阳坡差异等地理知识。目前第二季已更新完毕。
②《海洋》:国外斥巨资实地拍摄的海洋记录片,能够较为详细的介绍全球各大渔场和海洋地理知识,目前已更新内容较为优质且资源便于查找。
4.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课本
必修三本书: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区域地理。
选修六本书:
1、选修1宇宙与地球。
2、选修2海洋地理。
3、选修3旅游地理。
4、选修4城乡规划。
5、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6、选修6环境保护 。
扩展资料: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5.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教材不一样,考的就不一样,需要看你是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
如果是老教材,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选修二(海洋地理)就是考试范围。
如果是新教材,也要考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还有高中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和选修的相关内容(地方不同,选修内容不一样)
6. 高中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上的四大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太平洋,地球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太平洋跨度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则为美洲。南北最宽15500千米,跨越151°纬度。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23万平方千米。
2、大西洋地球上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8221.7万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3、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342.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60.8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34万立方千米。
4、北冰洋又称北极海,是世界最小最浅以及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 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
7. 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一共10本书,三本必修,七本选修
必修
必修一,自然地理
必修二,人文地理
必修三,区域地理
选修
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选修二海洋地理
选修三旅游地理
选修四城乡规划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六环境保护
选修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本必修书,是全体学生共同必修的地理课程,每本书两个学分,共计6学分,必考内容。
选修课程每个学校安排的课程不一样,但是高考时候选修会出三道题,从三道题当中挑一道选修题出来做并计入总分。
8. 高中地理 海洋
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位于11°S——81°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面是北冰洋,东面是太平洋,南面是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连。三面临海,海岸线长。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亚洲大部分的气候类型: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大。 亚洲的地形:亚洲平均海拔950米,平均海拔比较高;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俱全;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山脉位置,平原和丘陵分布于四周。
9.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亚洲及欧洲
1、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它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3、亚洲的海陆位置 :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苏伊士运河),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5、亚欧地形对比: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平均海拔950米,世界第二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度地面起伏不大,高低悬殊 地势起伏不大主要地形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6、亚洲的气候: (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性气候显著
7、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8、欧洲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9、长江: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位。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
10、亚洲河流的特征: (1)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2)内流区面积大。(3)河流众多。
1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上人口前十位的国家,有6个在亚洲,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 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
12、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13、亚洲东部和南部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位于中低纬度,阳光充足;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足;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有许多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非洲
1、非洲有54个国家,是国家最多的大洲
2、非洲的海陆位置: 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 洲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非洲的地形特征: (1)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极具特色的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
4、索马里半岛——“非洲之角”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第一大岛;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海湾。
5、埃塞俄比亚高原号称“非洲屋脊”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被称为“非洲之巅” 。
6.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7、非洲的气候:①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②干旱地区广。③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
8、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多。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地区,降水少。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9.尼罗河:由于流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所以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6-10月,历史上尼罗河在雨季到来时会定期泛滥。 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流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由高原流入盆地,落差大,所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10、黄金——南非;铬铁矿——利比里亚;磷酸盐——摩洛哥;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
11、非洲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
12、亟待发展的经济: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2)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a、玉米种植最广; b、小麦和稻米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 c、出口 经济作物为主。
美洲
1、美洲被称为“新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两部分。
2、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
3、美洲的国家和语言: (1)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两国都通行英语。白色人种为主。 (2)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由于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 的殖民统治,通行拉丁语系。以混血人种为主。(3)美洲的原住居民印度安人。
4、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北段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 原)、东部高原山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5.北美洲的湖泊: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河流:密西西比河 ,位于美国境内,是世界第四长河,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6.北美洲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 (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3)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①西部高山区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山间高原盆地降水稀少②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长驱南下, 达墨西哥湾沿岸形成大风雪 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自由北上,使中东部地区普遍暖热③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气流阻 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7南美洲地形特点: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科迪勒拉山系南段),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8南美洲气候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②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③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9.经济: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①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②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③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⑤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⑥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
东南亚
1、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东南亚地形以及河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马来群岛: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崎岖;平原较少,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成为火山之国的原因: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 稳定,多火山、地震,易引发海啸。
4.东南亚气候: 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 11月—次年2月)、雨(6月—10 月) 两季。 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
5东南亚国家、首都及流经的河流:越南:河内红河 老挝:万象湄公河柬埔寨:金边湄公河泰国:曼谷湄南河 缅甸:内比都伊洛瓦底江 萨尔温江 马来西亚:吉隆坡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菲律宾:马尼拉
6马六甲海峡:(1)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位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间(3)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7富饶的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油棕(泰国)天然橡胶(泰国) 椰子(菲律宾)蕉麻(菲律宾)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 (3)矿产资源: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矿:马来西亚
8东南亚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地势崎岖、气候湿热) 。
9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两省。
南亚
1、南亚的位置: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2、南亚的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3、南亚的河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最终注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主要流经巴基斯坦,最终注入阿拉伯海) 。
4、南亚的气候: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热季、雨季和凉季三季)
5、南亚3~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的雨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降水,湿热多雨;11月~次年2月盛行来自内陆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6、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沿岸和东北部;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西北部。
7、德干高原由于受东西两侧的山地阻挡,西南季风很难深入高原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而降水较少。
8.南亚的农作物分布:(1)粮食作物: 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2)经济作物: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9.南亚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
10.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印度人口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另外两个超过一亿的国家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11.电脑软件产业是印度的旗舰产业(班加罗尔) 。
西亚
1.五海三洲:(1)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2)三洲:亚洲、欧洲、非洲 两个重要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
2.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3.畜牧业——传统的经济部门 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伊朗和阿富汗的地毯
4.灌溉农业:河谷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5.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源于西亚,其中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而耶路撒冷三个宗教的圣城。
6.石油分布:波斯湾沿岸地区 西亚重要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阿联酋。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7、西亚石油特点:储量大、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埋藏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