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它们大多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构成也较为单一,而且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
海岛是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复合区域,海岛四周被水包围,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与大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岛内的生物群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动植物区系。
海岛地理位置特殊,相对孤立地处于海洋之中,这种地理隔离在生物进化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作用,岛屿和大陆分开因长期分离形成了不同的条件,通过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使种群分化发展,常常形成新的物种。在长期的隔离状态下,产生了很多的动植物特有种类,形成了极为特殊的动植物区系。可见,岛屿的地理隔离是物种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大陆上被隔离开来的任何地方,可视为如同岛屿一样的生境,如平原农田区中间散布的树林,大片针叶林中的小块阔叶林,森林之间的沼泽地,某些高山的山顶等,在这些生境岛屿内的生物群落往往和周围环境内的不一样它们被其他栖息地所分离,但和海岛比较,动物的迁移容易获得成功,也频繁得多。
屿生境单纯,种类贫乏,种群之间数量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通常大型捕食者比较少,而某些种类在岛上异乎寻常地发展。有时数量无节制地增长会破坏原来海岛的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难以得到调节和补偿,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
2.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
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变化形成的,其中月球的引力起主导作用。每月的农历初一或十五,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海水涨高,出现大潮。初八或廿三时,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反,引潮力很小,海水涨不高也落不低,于是出现小潮。由于海水流动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大小潮的出现一般要滞后2~3天,故有“初三水、十八潮”的定论。即初三、十八是大潮,而初十、廿五则是小潮。
每月廿九~初七、十四~廿二为大汛潮(又叫活汛),其它时段为小汛潮(又叫死汛)
所谓活汛是指潮汐潮差有变化,而且变化较大,通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海水流会比较通畅,鱼也比较愿意开口。
死汛就潮汐潮差变化较小,一整天下来海水平面相差不多,海水流也没什麼流动,鱼儿也比较不愿意开口了
大潮、中潮一般是活汛,小潮是死汛
按强度分只有大潮和小潮,如下:
1、大潮。阴历朔(初一前后)望(十五前后)涨潮最高,落潮最低。
2、小潮。阴历上弦(初八、初九)和下弦(廿二、廿三)出现最低高潮位和最高落潮位。
按成因分:
1、海潮。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导致的海面水位周期性升降的现象,亦称天文潮。
2、气潮。由大气气旋和台风等强烈天气系统引起的增水现象,亦称气象潮。
3、地潮。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为地球潮汐,又称固体潮。
海潮、气潮和地潮三者之间又互有影响。一般所说的潮汐,除特指外,均指海潮。
形成原因
由于月球以一月为周期绕地球运动,随着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所处相对位置不同,潮汐除周日变化以外,并以一月为周期形成一月中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在朔(初一)、望(十五)日,由于月球、太阳和地球运行位置处于一直线上,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叠加,此时海面升降最大,形成一月中两次最高的高潮和最低的低潮,称为大潮。
在上弦日(初七或初八)与下弦日(廿二或廿三),由于月球、太阳和地球相互运行的位置,接近直角三角形,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相互消减,此时海面升降最小,称为小潮。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和海水运动的惯性以及海底摩阻力等的影响,大潮通常发生在朔、望日后2d~3d(习惯上称为迟后),小潮通常发生在上弦、下弦后2d~3d。习惯上把大小潮称为大小潮汛。
3. 海洋污染的突出特点是
海洋能利用-正文 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设备装置把各种海洋能转换成为电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它是人类利用自然能源的重要方面。 海洋能的种类 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潮汐能和潮流能源自月球、太阳和其他星球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源自太阳辐射。 海水温差能是一种热能。低纬度的海面水温较高,与深层水形成温度差,可产生热交换。其能量与温差的大小和热交换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波浪能都是机械能。潮汐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量成正比。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和波动水域面积成正比。在河口水域还存在海水盐差能(又称海水化学能),入海径流的淡水与海洋盐水间有盐度差,若隔以半透膜,淡水向海水一侧渗透,可产生渗透压力,其能量与压力差和渗透能量成正比。 海洋能的特点 ①蕴藏量大,并且可以再生不绝。估计地球上海水温差能可用功率达1010千瓦数量级;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盐差能等可再生功率都达109 千瓦数量级。②能流的分布不均、密度低。大洋表面层与500~1000米深层之间的较大温差仅20°C左右,沿岸较大潮差约 7~10米,而近海较大潮流、海流的流速也只有4~7节。③能量多变、不稳定。其中海水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的变化较为缓慢,潮汐和潮流能则呈短时周期规律变化,波浪能有显著的随机性。 海洋能利用的技术和设施 海洋能利用的关键环节是能量转换,不同形式的海洋能,其转换技术原理和装置也不同。 海水温差能的利用是将热能转为机械能后,再转换为电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采取热力循环法,通常的流程有两种(图1):①闭路循环(又称中间介质法),采用由蒸发器、汽轮发电机、冷凝器和工质泵组成的系统,蒸发器里通过海洋表层热水,冷凝器里通过海洋深层冷水,工质泵把液态氨或其他工质作为中间介质从冷凝器泵入蒸发器,液态氨因热水作用变为高压氨气,驱动汽轮机发电;而从汽轮机出来的低压气态氨回到冷凝器又重新冷却成液态氧,如此形成闭路循环。②开路循环(又称闪蒸法或扩容法),把热海水在部分真空的蒸发器(闪蒸器)内蒸发成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使用过的低压蒸汽再进入冷凝器中冷却,冷凝的脱盐水或回收,或排入海洋。早期的实验装置多采取开路循环流程,由于设备易受腐蚀,60年代后改用闭路循环流程。海水温差发电实际利用的热效率很低,往往只有2%左右,所处理的冷、热水量较多,故相应的各种部件尺寸都很庞大,伸向海底深水层的长冷水管技术难度较大。 潮汐、波浪、潮流和海流能的利用仅需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接受能量,如建造潮汐水库,用以接受、蓄贮潮汐能;采用转轮(水车)以吸收海流、潮流动能;用水柱-气室、随波浪升降或摇摆的浮子、可压缩气袋等接受波浪能。第二步是传输,通常用机械、液力、气动等方法,传输终端一般设置水轮机或气轮机。潮汐电站采用适应低水位差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组或全贯流式水轮机组(图2);而波能的传输近年来采用对称翼型空气涡轮机,在波浪作用下能做单方向旋转。第三步是转换成电力或其他动力。通常通过发电机转换成电力。由于海洋能不稳定,所以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一般还需备有贮能设施,如水库、气罐、蓄电池和飞轮等。 海水盐差能利用的转换方法近年来才开始研究。如有一种设想是在河口入海处建造两座堤坝,中间为缓冲水库,在缓冲水库与外海的通道内设置半透膜。缓冲水库内的淡水通过半透膜渗出,其渗透压力导致缓冲库的水位降低,利用缓冲库与河流的水位差可以发电。这种方法由于进出水量相当大,故所需的工程规模也很大。 利用海洋能的工程设施,按其设置位置一般分为海滨式和海上式两类。前者是以滨海陆地或浅海水域为基地,后者是在深水海域设置浮式结构。海滨式和离岸近的海上式设施,可用海底电缆或压力管道将动力传输上岸;离岸远的海上设施,只能就地利用动力,如制氨或生产海水化工产品。 海洋能利用的经济效益 海洋能的利用目前还很昂贵,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合1500美元(1980年价格),高出常规火电站。但在海洋能利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其他综合效益。如潮汐电站的水库能兼顾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海洋热能转换装置获得的富含营养盐深层海水,可用于发展渔业;开路循环系统能淡化海水和提取含有用元素的卤水;大型波力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物和水产养殖场等的效果。目前在严重缺乏能源的沿海地区(包括岛屿),把海洋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加以利用还是可取的。 发展概况 海洋能利用最早是从利用潮汐能开始的。11世纪就出现了潮汐磨坊。1966年法国建成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见彩图)。1981年中国江厦潮汐试验电站(见彩图)第一台 500千瓦机组正式投产。世界第一个波能转换装置的专利是法国于1779年取得的。1965年,日本研制用于航标灯的波力发电装置获得成功。现在日本、英国、挪威和中国等国家正在进行多种波力发电试验研究,其中较大型的是日本等 5国在日本海试验的“海明号”波力发电船,第一期试验年发电量19万度,并初步成功地把电力输送到了岸上。日本还建立了岸式波力发电试验站。中国研制出采用对称翼型空气涡轮机的新型波力发电装置,装在南海海域航标灯浮上试用(图3)。1881年法国人首先提出海水温差能利用的原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用在研究海洋热能转换的经费在世界上占居首位。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岛海域驳船上进行了50千瓦装机容量海水温差发电试验。其后,日本在瑙鲁岛建立岸式试验性海水温差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海洋能利用技术的提高,预期20世纪内,有可能在潮差较大的河口海岸处兴建10万至 100万千瓦级的潮汐电站;并会出现中、小型实用的波力发电装置和试验的海水温差发电装置。从长远看,海洋能的利用将成为世界新能源的重要方面
4. 海洋污染ted
1、平话
平话,分享福州本地有趣的人、事、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最新最全的福州本地艺文演出资讯和艺文现场。
评:福州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之一吧,每周五的艺文演出资讯汇总,每周的城客故事,城记等板块,带你了解福州的方方面面。同时有很多线下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是个找到同好的好去处。
2、homeland家园
福建本土城市生活杂志,致力于推广福建本土文化历史、有趣的人、可玩味的好东西和可借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他城关注自己脚下土地的群体进行报道。一起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并与其更好地相处。
评:杂志是经常买来看,其实和平话有点像,不过范围比较广一些,比如会包含厦门,泉州等地的一些资讯,相对来说比较杂。
3、邀言获众官方平台
邀言获众,为您搭建一个走进现实,分享价值的平台。快节奏的现代人,请您移足出户,享受曲水流觞,煮酒论道,晓天下事,交八方友。让我们用声音代替语音,你会发现收到的表情不再是表情
评:主打线下官方活动,不属于表演性质的脱口秀活动——邀言,每周四有不同的话题,着力打造以话题为主导,以即兴为指标,由非著名主持人,瞎扯淡意见领袖和不专业观察员组成的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脱口秀形式。宗旨是挖掘更多有趣的灵魂。另外还有一些探店活动,总之挺值得期待的。
4、学府南路
分享在福州读大学的趣味生活!
评:一个新号,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很值得期待。
5、三坊七巷官微
坊里流金巷是银 那些关乎三坊七巷所有的繁花似锦。
评:三坊七巷,上下杭旅游景点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总之,你想要了解的相关信息都有,好吃好玩的都在里面。
6、唯美客文创聚落
WE ARE LIFE MAKERS
评:唯美客,坐落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里,拥有着多栋房屋,可以说是福州文创发展最好最棒的一个地方,总之逛三坊七巷不应该错过这个地方。
7、福州老建筑
福州老建筑群及福州老建筑百科网官方微信公众帐号,不定期发布群活动信息、福州老建筑相关新闻
评:发送你的位置,可以显示出离你最近的10个福州老建筑。还可以根据里面的资料,做一次老建筑的走访旅游探寻。很适合建筑学的孩子们吗?
8、公益大爆炸
让公益多一点想象。
评:正荣基金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举办过多个活动,资助过多个小微项目,总之很nice的团队。
9、福州全接触
福州本地城市品质生活新媒体平台!每天推送福州本土高品质生活攻略,带你吃喝玩乐,还有福利送哦!
评:挺不错的公众号,有福利,有亮点,干货满满。
10、这里讲福州话
欢迎来到全国首个专注传承闽都文化,保护福州方言的自媒体平台!致力于福州本土文化传播!这里有最搞笑的福州话视频、最好听的福州话歌曲!更有好玩有趣的福州事与你一起分享!我们都是福州人,我们爱讲福州话!期待您一起加入推广福州话的队伍中来!
评:挺有趣的方言平台,虽然我听不太懂哈哈哈哈。
11、TEDxFuzhou
同步世界创想,激发本土智慧,关注TEDxFuzhou官方微信,和我们一起,构建在地跨界交流平台,发现中国独一无二的声音!
评:TED的福州分部吧,福州人的分享平台。
12、遇见福州
由福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提供全新福州旅游资讯及便捷、时尚的旅行方案和旅游相关咨询。
评:官方的旅游频道,能够看到一些福州旅游集合,可以成为出行的参考。
13、好闹市集
“好闹”福州话音译“好东西”。我们探索、发掘福建未被商业力量污染的人、事物、文化,带你深入本土的好闹中,同时和福州一起闹起来
评:一个致力于组织市集的小团队,组办过多个市集,还是很值得期待和关注的。
14、福州知了
福州其实很好玩 7 4勾搭有料的人,挖掘有趣的事,发现有品的空间——福州知了,本地原创新媒体,只推荐福州靠谱的生活方式哟~
评:虽然是福州知了,写了很多福建的吃喝玩乐的地方。
5. 海洋污染的特征有哪些
海洋生态破坏,如赤潮,珊瑚礁破坏等\x0d海平面上升 补充: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补充: 海洋生态破坏包括过度捕捞导致的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