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突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3.一般情况下,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特例:夏季北印度洋的索马里寒流,它是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寒流。
2. 海洋表层等温线分布特征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因素的影响。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较大,从海陆分布上讲较北半球简单,同纬度地区温度受海陆分布影响较小,因而海陆温差也相对较小;此外,大面积的海洋利于大规模的洋流形成,海陆对气温的影响通过大规模洋流和气团运动得以调节,使同纬度地区气温趋于一致。
3.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特点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的缘故。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温度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温度就低。
4. 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ppt
简记等温线凸向与洋沅流向一致。即凸向=流向。具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是:一致.
受暖流影响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暖流的流向一般是由低纬度方向流向高纬度方向;
受寒流影响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寒流的流向一般是由高纬度方向流向低纬度方向;
5. 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
海洋表面性质比较均一,对气温影响小,气温分布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比较平直。
陆地上地形复杂,海陆分布、洋流等,影响气温的因素多,气温分布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等温线弯曲。
海洋表面受到洋流影响,等温线也会弯曲,。
受到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受到寒流的影响,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
6. 表层海水温度和气温的关系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7. 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高于其他各大洋。年均温在20℃以上的洋面约占太平洋总面积的88%,其中年均温在25℃以上的面积约达35%。
太平洋与其他大洋一样,其海水温度升高的热力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表层海水水温分布理应呈与纬线平行的带状分布。
但由于有陆地的存在、洋流性质的不同、气压风向的不一样,使表层水温分布另有特点。
从高低纬度来看,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温为25℃~28℃,愈向高纬水温愈低,等温线走向基本上与纬线一致。
从东西部来看,在南北纬40°间,东部等温线受寒流影响向低纬弯曲,西部等温线受暖流影响向高纬弯曲,即东部沿岸水温低于同纬度西部沿岸之海水温度;在北纬40°~60°,东部沿岸海水等温线受暖流影响向北弯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而向南弯曲,即东部沿岸的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西部沿岸海水温度。
而且在北纬45°~50°和南纬50°~60°,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别密,这主要是寒暖流交汇处温差变化大的缘故。
从南北太平洋来看,南太平洋表层水温要低于同纬度北太平洋表层的水温1℃~2℃,这主要是海陆分布形势使北太平洋受北冰洋影响小,而南太平洋受南极影响大的缘故。
从太平洋冬夏水温变化来看,太平洋西部,由于受亚洲大陆的季风和入海径流水温的影响,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冷、夏热。
8. 海洋表层等温线
等温线大陆上和海洋上并不平行。因为海陆的热力性质是不同的。
9.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10. 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
我国夏季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