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表面温度怎么测(海洋表层水温分布)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8-01 04:32   点击:9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

大洋表层水温特点主要受大洋洋面上气温的影响,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过程基本与洋面气温一致。大洋表层水温日变幅一般不超过0.5℃,年变幅比日变幅大,但也只有几度。太平洋表层水温为19.37℃,比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7.54℃)高出近2℃,是最温暖的大洋。

太平洋表面水温分布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在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温为25—28℃,南北纬10°—20°之间为25—26℃,南北纬40°—50°之间为5—10℃。水温变化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陆分布、洋流运行、海上气象、入海河水温度等影响。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状况,就综合反映这种影响。

8月,整个北太平洋的表层水温在零度以上,最高温度在中美附近,水温为29℃或更高。赤道附近为26—28℃。最低温度在阿留申群岛附近(6—8℃)。因受寒、暖流的影响,在40°N以北的水温,西部低于东部,东西温差达10—18℃。40°N以南的水温,西部高于东部,东西温差为6—7℃。8月在60°S以北水域温度在零度以上,水温随纬度自高纬向低纬逐增。在40°S以南,水温变化在0—12℃之间。30°S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东西岸温度相差达10℃左右,10°S附近,东西温差达11—12℃。总之,8月的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水温差异随纬度降低而增大(图11-4)。

2月在北太平洋,大部分水域的水温在零度以上,最低处在千岛群岛附近(0—2℃)。中纬海区,东西温差达8℃左右,低纬海区东西温差为2—4℃。在南太平洋,60°S以北都在零度以上,赤道附近可达28℃。

根据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太平洋的水温变化有如下的特点:

1)由于太平洋面位于低纬热带海域的面积最广,冬夏大部分水域温度都在零度以上,其中年平均表层水温高于25℃的海域面积为66×106km2,约占整个洋面的35%;水温高于20℃的面积为96×106km2,约占整个洋面53%。因此,使洋面年平均水温高于其他大洋,成为世界上最温暖的海洋。

2)太平洋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南太平洋洋面辽阔,受陆地影响较小,水温分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比北太平洋更明显。

3)受大洋环流性质的影响,沿岸海域发生局部增温或降温,使南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水

表层海水平均温度(℃)

纬度  

       

  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

       

0—10 27.02   26.01

10—20 27.27   25.86

20—30 22.82   22.78

30—40 20.12   17.44

40—50 12.64   12.44

50—60 8.19   5.43

60—70 -   -0.17

>70 -   -0.86

       域以北的大洋东西岸发生水温差异。一般在赤道以南热带海域至40°N以南,西暖东寒,40°N以北,西寒东暖。局部增、降水温使与纬度平行的等温线走向产生弯曲和偏斜。

4)太平洋面赤道横贯,北太平洋水域大于南太平洋,因此,北部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大。加上北太平洋为陆地环抱,仅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接,使北方冷水团的影响受到限制,所以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表面水温高1—2℃,全大洋高温中心多分布在北太平洋(表11-2)。

5)大洋西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大陆,沿岸季风发育。季风一方面助长沿岸洋流势力加强;另一方面使沿岸大陆注入海洋的径流具有季节变化特点,促使沿岸水温具有夏高冬低,冬夏温差大的特点。

大洋盐度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太平洋表面的大量降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特别是在赤道带和中纬西风环流带盐度最低。在亚热带,盐度最高(35.5—35.6‰)。因为这里降水少,蒸发强烈。太平洋表层水的盐度分布特点是:

1)赤道附近最低。在赤道逆流区有一低值带,盐度一般在34—34.5‰;南北纬20°处盐度最高,这一高盐区的中心盐度都在35.5‰;然后盐度又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在高纬海区。

2)在亚热带高盐区与极地之间,有一盐度随温度很快减少的区域,南半球45°—50°之间尤为明显,盐度的经向梯度很大的现象是由大洋环流造成的。这里盐度略低于34‰。

3)极地寒带海区,由于受融冰影响,暖季表面盐度较低,一般都在30‰左右。

4)寒暖流交汇处盐度梯度大,这是因为寒暖流盐度差值大,尤其在太平洋的西北部表现得很突出。

大洋表层水的密度随温度和盐度而变化,因此影响温度和盐度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密度的分布和变化。随着纬度的增高,密度增大。赤道地区温度很高,盐度很低,因而表层水密度很小,约1.023。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水的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左右。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南极海区,密度可达1.027以上。在有洋流的地方,水的密度的梯度很大。

2.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

海水底层水的温度不随季节发生变化,而是随深度发生变化。海水越深,水温越低,而且深层海水的水温年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小。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低温状态。不过,在大洋底层的海水由于受到地壳内岩浆活动的影响,温度有时候也会出现异常的变化。

3.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纬度

区域海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和变化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海洋中的盐度、温度和压力是相互作用着的,它们之间的作用影响着海洋水的密度,而密度又是海洋环流演化的重要因素例如,海洋的垂直温度分布主要就是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而靠近海洋表面海水的盐度较低,而靠近海底的盐度则较高,这些因素都使得海洋水产生了上升和下沉的运动,这些运动决定了海水的环流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和长周期天气现象等都会对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和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为海洋生态保护、资源开发、污染治理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

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5. 海洋表层水温对应的月份

因为北半球在1月是冬季。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倾角,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赤道南北不断移动,产生四季变化,在每年的12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接收的阳光热量,是一年中最少的,但是地表有吸热放热的作用,导致整体温度变化延后,所以北半球温度在1月是一年中最低,所以海洋温度也在1月最低。

6.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

在远离陆地的大洋中,海水温度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在靠近海岸的海域,海陆分布可以影响海水的温度。靠近陆地的海域有南北方向流动的洋流,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气温与水温相互影响。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高于其他各大洋。年均温在20℃以上的洋面约占太平洋总面积的88% ,其中年均温在25℃以上的面积约达35%。太平洋与其他大洋一样,其海水温度升高的热力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表层海水水温分布理应呈与纬线平行的带状分布。

但由于有陆地的存在、洋流性质的不同、气压风向的不一样,使表层水温分布另有特点。 从高低纬度来看,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温为25℃~28℃,愈向高纬水温愈低,等温线走向基本上与纬线一致。

从东西部来看,在南北纬40°间,东部等温线受寒流影响向低纬弯曲,西部等温线受暖流影响向高纬弯曲,即东部沿岸水温低于同纬度西部

沿岸之海水温度;在北纬40° ~60°,东部沿岸海水等温线受暖流影响向北弯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而向南弯曲,即东部沿岸的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西部沿岸海水温度。

而且在北纬45。~50°和南纬50° ~60°,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别密,这主要是寒暖流交汇处温差变化大的缘故。从南北太平洋来看,南太平洋表层水温要低于同纬度北太平洋表层的水温1℃ ~2℃,这主要是海陆分布形势使北太平洋受北冰洋影响小,而南太平洋受南极影响大的缘故。

从太平洋冬夏水温变化来看,太平洋西部,由于受亚洲大陆的季风和人海径流水温的影响,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冷、夏热。

7.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示意图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海水温度还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8.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图

海水温度越高,蒸发越强,水中的盐分并没有蒸发,所以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水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赤道附近水温虽然高,但降水量大,所以盐度较低。高纬海区温度低,蒸发弱,盐度低。

海水密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低纬度海区水温高,海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高纬度海区水温低,海水密度大。

9.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

海水与温度的特点是:

一、白天吸热,晚上放热;

二、夏季海洋温度低于陆地,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根据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到了太阳落山以后,海水的温度是缓缓降低的,一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才开始吸收热量,温度开始升高。所以,海水表层温度的最低时间应该是太阳升起之前,也就是早上6点钟左右吧,具体要看是什么纬度的地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