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藻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8-01 15:18   点击:81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事实上,海洋水和普通水并没两样,都是无色透明。

为什麽看见的海水呈蓝色呢?原来,五颜六色的海水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缘故。人眼能看见的七种可见光,其波长是不同的,它们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较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引,射入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

一般来说,当水深超过100米,这三种波长的光,基本被海水吸收,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穿透能力弱,遇到海水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这样海水便呈现蓝色。紫光波长最短,最容易被反射和散射,为什麽海水不呈紫色?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对可见光有一定偏见,对红光虽可见到,但是感受能力较弱,对紫光也只是勉强看到,由於人的眼睛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往往视而不见,相反地对蓝绿光都比较敏感。这样,少量的蓝绿光就会使海水中呈现湛蓝或碧绿的颜色。

2. 海水叶绿素a测定

上海市所管辖的水域,包括长江河口水域、内陆河流、湖泊和坑塘等四部分,总水面计1800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河口水面从青龙江港起至崇明县以东佘山岛为止的92.5公里长的江面面积,据国家测绘局提供资料转绘量算计1107平方公里;河湖面积计520平方公里;坑塘水面积为108平方公里。 长江河口水面开阔,每年由上游倾泻90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又受潮汐顶托作用,携带大量的泥沙,其中约一半沉积在河口,形成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和数以百计的暗沙和沙洲。

崇明岛由西北向东南横卧于江中,将江面分隔成北支和南支两个水体。由于北支在青龙港处形成狭颈口,致使上游来水大部分由南支倾泻入海。

因此,北支流量不畅,水流缓慢,河床日益淤浅,盐度较高,年平均1.4‰(青龙港)-15.2‰(前哨农场);南支江面开阔,水流湍急,盐度比北支淡,年平均0.22‰(奚家港)-2.99‰(中浚)。长江河口盐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冬半年明显比夏半年要高。

3. 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国际标准分类中,水质叶绿素a浓度涉及到水质。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水质叶绿素a浓度涉及到水环境有毒害物质分析方法、液体介质与植物、动物、人体器官采样方法、环境卫生。

法国标准化协会,关于水质叶绿素a浓度的标准

NF T90-207-2012 水质.海洋和淡水样品中叶绿素a浓度的估计用体内吸收技术的使用指南

英国标准学会,关于水质叶绿素a浓度的标准

BS EN 16161-2012 水质.海水和淡水样品中叶绿素-a浓度估计用体内吸收技术的使用指南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关于水质叶绿素a浓度的标准

EN 16161-2012 水质,指导使用体内吸收的叶绿素a浓度估计的技术 在海洋和淡水样品中

,关于水质叶绿素a浓度的标准

TCVN 6662-2000 水质.生化参数测量.叶绿素a浓度的光谱测定

韩国标准,关于水质叶绿素a浓度的标准

KS I ISO 10260-2006 水质.生化参数测量.叶绿素a浓度的光谱测定

KS I ISO 10260-2006 水质.生化参数测量.叶绿素a浓度的光谱测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水质叶绿素a浓度的标准

ISO 10260-1992 水质 生化参数测量 叶绿素a浓度的光谱测定

4. 水质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目前判断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氮含量超 过0.0.3 mg/L ,磷含量大于0.01~0.02 mg/L ,BOD 大于10 mg/L ,pH 值7~9 的淡 水中细菌总数超过10 万个/毫升,叶绿素a 含量大于10 ug/L .

5. 海水叶绿素a测定方法

涠洲岛西南浅滩可以看荧光海。因为荧光海是由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所产生的,它会随着波浪的流动而散发出绿色的荧光,而涠洲岛的西南浅滩地形较浅,水清沙白,适合生长这种生物,因此这一区域便成为了观赏荧光海的最佳地点。如果您想要享受更好的观赏效果,可以选择在天空较为黑暗的晚上前往,同时最好不要在月光下观赏,因为月光会影响观赏效果。

6. 测定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的意义

海水变绿的主要原因是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藻华现象。当海水的温度升高、阳光强烈、富含养分(如氮、磷等)并且有适宜的盐度时,藻类会迅速繁殖。大量藻类聚集在海水表层,形成绿色的藻华,导致海水变绿。此现象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暖水域。

海水变绿不仅可能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消耗氧气,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死亡,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7. 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在涠洲岛东、南侧的海滩可以观赏到荧光海。因为荧光海是因为海水中特定藻类叶绿素的荧光效应所形成的,而涠洲岛位于南海海域,水质清澈,有适宜荧光海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果想要更好的观赏体验,建议选择月份在7-9月之间,还可以参加当地海上荧光漂流活动,亲身感受美妙的荧光海景象。

8. 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微藻,净化海洋环境的明星

你知道吗?在辽阔的蔚蓝海洋中生长着一类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但在显微镜下,我们却能清晰地看到它们千奇百怪的形态:有的如小球、有的似心形、有的如圆月、有的似银梭、有的如月牙、有的呈三角形。虽然它们自身的运动能力非常弱,但其特殊的体形能够很好地适应漂浮生活,可随波逐流地漂浮或悬浮在有光的表层海水中。

与陆地上的树木、作物、杂草类似,此类生物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合成为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到大气中。它们大多是单细胞生物,故人们称其为单细胞藻类(unicellular algae);因藻体微小(一般只有千分之几毫米),人们又称其为微藻(Microalgae)。在分类学上,研究人员常把具有中央体的某些蓝藻类植物(例如螺旋藻等)也归为微藻。

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的海洋微藻约有1800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微藻所含的色素成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及比例各不相同,因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绿藻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丰富而呈草绿色;蓝藻因含较多的叶绿素“藻蓝蛋白呈现蓝绿色;红藻主要含有藻红蛋白而呈现红色或玫瑰红色;硅藻和金藻则因含有较多的叶黄素而呈现出黄色、褐色、金褐色或黄褐色。

小微藻大用途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研究证明,微藻是海洋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驱动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直接和间接地养育着几亿吨的海洋动物,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一旦受到破坏,将危及其他海洋生物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微藻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海洋微藻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有些用途已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比如:作为人类的营养食品和健康食品;作为可再生生物能源,可通过热解获得生物质燃油,或通过光合作用及其特有的产氢酶系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提取色素、药物及甘油等化学产品;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和禽畜饲料的添加剂。

然而,微藻的用途远不止这些,消除入海污染物、清洁海洋环境便是它们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新用途。净化海水养殖业废水

在当今集约化海水养殖业中,废水的排放是海水受到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鱼、虾、贝、蟹等的工厂化养殖和育苗过程中,由于饲料投喂过多,投放的干湿饲料只有约20%被养殖动物食用,过剩的饲料则在养殖水体中扩散累积,引起水体中氮、磷含量升高;同时,养殖动物的代谢作用也会造成水体中氨态氮和有机氮浓度升高。这样的废水一旦排入近岸海域,海水将因无机氮、磷的浓度增加而发生富营养化或产生赤潮,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长。因此,养殖业废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有效处理。小小的微藻就能对养殖业废水进行有效净化。

微藻生长期间,各种形式的无机氮和有机氮均可被其所利用,磷则主要以磷酸一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的形式被它们吸收。当微藻被引入养殖业废水中时,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中供氧,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好氧菌能够不断分解有机质,进而产生二氧化碳,作为藻细胞光合作用的碳源。因此,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人们常将微藻与细菌联合使用,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藻菌共生”。同时,微藻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盐合成复杂的有机质。这就是微藻净化养殖业废水的机理。

微藻光能利用效率高、生长繁殖迅速、产量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累积过程迅速;养殖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比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低得多,所以只要给微藻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光照、温度、pH值等),即可迅速改善废水的水质。

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绿藻——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引入光一膜组合式生物反应器中,用于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通过超滤膜组件良好的分离截留性能,使反应器中保持高密度的微藻细胞(藻密度达到2.51×107个细胞/毫升)。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废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和95.8%;净化后的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浓度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二类标准要求,可以循环用于海水养殖,大大减轻了近岸海水的氮、磷污染负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明的专利——“海绵一微藻”集成系统则是首先在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接种微藻,吸收转化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为微藻生物量;接种一定时间后,将海绵放到微藻生物量增加的废水池中,滤食微藻。通过微藻和海绵生物的联合作用,污染水体得到净化,过量无机氮、磷营养盐排入海水后引发的富营养化问题也大大减轻。

分解海洋中的有机毒物

9. 测定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方法

粉红色的海水通常是由海洋中大量的红色微生物、珊瑚、底栖藻类或其他海洋生物造成的。其中最为知名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格林斯顿海滩,这里有大量的微型浮游生物——红色甲藻。这些甲藻含有红色叶黄素等色素,当它们大量聚集在一起时,就会使海水呈现出粉红色的外观。

粉红色海水的形成也可能与沉积物、矿物质和碎屑有关。某些地区的海床上富含铜、铁、磷等物质,这些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会与海水混合并反射光线,使海水呈现粉红色。

此外,夕阳西下时,夕阳的红光会被散射在海水中,也可能使海水呈现粉红色。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海平面上有浮游生物或浅海地区。

总而言之,粉红色海水的形成是由微生物、海洋生物,地质因素和光线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