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类食物
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
1、石油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滨砂矿
海滨砂矿是指在海滨地带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矿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矿床。它既包括现处在海滨地带的砂矿,也包括在地质时期形成于海滨,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处在海面以下的砂矿。它主要有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金矿、铁矿、金刚石、石英砂、煤等矿种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滨砂矿达数十种,主要包含金、铂、锡、钍、钛、锆、金刚石等金属和非金属。
3、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4、锰结核
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
5、富钴结壳
富钴结壳又称钴结壳、铁锰结壳。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名富钴结壳。表面呈肾状或鲕状或瘤状,黑色、黑褐色,断面构造呈层纹状、有时也呈树枝状,结壳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达10~15厘米。
构成结壳的铁锰矿物主要为二氧化锰和针铁矿。其中,含锰2.47%、钴0.90%、镍0.5%、铜0.06%(平均值)、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很可能成为战略金属钴、稀土元素和贵金属铂的重要资源。
2. 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
1.海洋拥有庞大的生物体系,为地球制造大量的氧气
2.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蛋白质最大的供应基地
3.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矿物资源.据科学家考证,在陆地上已发现的矿产,海洋里几乎都有,陆地上没有海洋中也有
4.海洋中有取之不尽的海洋化学和海洋能资源,包括海水中所含有的大量化学物质和淡水以及丰富的动力、水力和热能资源
5.海洋是药物王国。海洋中生长着20余万种生物和2万5千多种植物,是天然的海药资源
6.海洋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每天为地球分解大量有毒物质
7.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调节器,是地球水循环的源头,不仅解决全球水源问题,而且还提供人类70%的氧气。
8.海洋中的石油是中国这个贫油国的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9、海洋中的食品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生存保证
10、海洋中的岛屿是中国人将来移民与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11、海洋中的海水是中国将来制造未经污染的淡水的重要来源
3. 海洋食用鱼类
海洋生物中还有大量的动物资源,其中有1.5万~4万种鱼类,对虾等壳类动物两万多种,贝壳等软体动物8万多种,还有鲸、海参、海豹、海象、海鸟等,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海洋世界。在海洋水产业中,鱼类是水产品的主体,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目前,世界各地从海洋中捕捞的大量水产品中,90%以上是鱼类,其余为鲸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鱼类种类繁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种之多。鱼类属于养生的佳品,营养价值非常高,味道鲜美,经常食用可健脑益智。
4. 海洋食材
海洋开发利用 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对海洋及其空间的综合利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海洋研究的深入化,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海洋科学已发展到了开始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阶段,人类现在正在利用海洋这一巨大资源宝库。海洋资源主要包括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开发海洋食物资源的方向是寻找新的经济利用对象和发展人工养殖事业。海洋已成为人类食物蛋白质的重要供应场所,海水可以淡化,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氯、钠、镁等化学元素及稀有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从海底可以开采出大量石油、天然气、煤、铁、锰等多种金属及砂矿,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海底空间的利用(核废料的堆积和储存等)、预测天气和控制气候的变化,发展海上交通等。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在300多个近岸工厂中生产食盐、镁盐、溴、重水及淡水,一些发达国家在海底开采金、铂、金刚石、金红石、锡石等,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近海进行油气勘探,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50多个海上油气田进行开采,海上石油产量已占总产量的1/4以上。 目前,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那么,海洋究竟能给我们提供哪些重要资源?我们又该如何开发利用?海洋在未来人类发展中将起着什么重要作用?记者带着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办公室研究员贾凯。 ——巨大价值—— 海水中溶解有近80种元素 海水中溶解有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稀少的。有人计算过,如果将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除了9.94亿吨淡水以外,可生产食盐3052万吨、镁236.9万吨、石膏244.2万吨、钾82.5万吨、溴6.7万吨,以及碘、铀、金、银等等。 而滨海砂矿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已开发利用的滨海砂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数十种。 大洋多金属结核是海洋矿产资源的潜在宝库。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总储量高达3×1012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钻等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倍。 海水能源可解决水荒,提供电能 海水的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水既可直接利用,也可淡化后利用。有人曾预测,21世纪的战争可能主要是由陆地淡水资源短缺引起的,这并非危言耸听。然而,海洋是一巨大的水体,只要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技术,降低成本,水荒即有望解决。 海水不但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为我们提供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产生的热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 海底石油占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 蕴藏于海底的海洋油气资源是世界海洋产业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产值已约占世界海洋开发产值的70%。 据科学勘察和推算,海底石油约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目前,世界上公认,举世闻名的波斯湾是世界上海底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我国的南海、东海、南黄海和渤海湾,都先后发现了油田。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海洋生物资源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海洋中有30门类50万余种生物。陆地上有的门类海洋中基本都有,而海洋中许多物种却是陆地上所没有的。 现已确认,中国近海有20278种海洋生物,其中12个门属为海洋所特有。我国已记录的3802种鱼,海洋鱼就占3014种,其中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约为150种。 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海洋生物可治疗多种疾病 海洋生物不仅可以弥补人类食物资源的不足,还能制作多种高效、特效药物,并提供大量、多种重要化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 海洋中的鲍可平血压,治头晕目花症;海蜇可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海马和海龙补肾壮阳、镇静安神、止咳平喘;龟血和龟油可治哮喘、气管炎;海藻可治疗喉咙疼痛等;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人们常用它滋阴养颜;海蛇毒汁可治疗半身不遂及坐骨神经痛等。 另外人们还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一些治疗白血病、高血压、天花、肠道溃疡和某些癌症的有效药物。
5. 海洋食物有哪些
1、紫菜
紫菜是一类生长在潮间带的海藻,平时适合用来做汤或者凉拌食用,能为人体补充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
2、发菜
发菜是一种食用性陆生固氮念珠藻,也叫“头发菜”,意思是长得像头发一样的菜。由于发菜和发财谐音,所以一些地方为了讨口彩,便喜欢以发菜为食,比如在广东、香港等南方省份,发菜便是极其珍贵的食材。
3、龙须菜
龙须菜是一种温带性经济海藻,属于红藻类。其口感鲜嫩、滋味略甘,而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叶酸和微量元素硒、磷、铁等营养。
4、海带
海带是一种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因其生长在海水,柔韧似带而得名。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海藻,也是我国本草中自古就被记载使用的一味中药。
5、海白菜
海白菜为藻类植物石莼科孔石莼的藻体,又叫做海菠菜、海条、海莴苣等,其含膳食纤维较多、微量元素较多,通常适合凉拌食用。
6、麒麟菜
麒麟菜又名石花菜,是珍贵的热带海洋藻类,它不仅可以当菜吃,藻体中所含的胶质还能用来制作果冻。
7、羊栖菜
羊栖菜属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可即食可入药,目前在我国浙江沿海有大规模栽培,素有“海洋之参”的美誉。
8、裙带菜
裙带菜为翅藻科、裙带菜属的海藻,目前是中国第三大人工栽培海藻。裙带菜食用价值较高,被誉为“海中蔬菜”,且含有较多的碘和钙,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6. 海洋食物有哪些捕食妙招
一、海豚利用漩涡捕食鱼群 海豚是一种团队意识很强的动物,平时喜欢和同伴们合作捕食。捕食时,它们首先用回声定位系统确定鱼群的位置,接着将猎物团团围住,驱赶鱼群并缩小包围圈;然后快速地游动激起巨大的漩涡;最后待鱼群被漩涡冲击得晕头转向时,一跃而上,将鱼儿吞入口中,饱餐一顿。 二、带纹躄鱼利用蠕虫形状的诱饵结构吸引猎物 带纹躄鱼看似无害,实则“阴险”无比,是技术顶尖的猎食杀手。饥肠辘辘时,这些擅于伪装的家伙便静静地趴在某处,不断抖动虫子一般的诱饵结构,吸引那些倒霉的鱼儿前来。一旦猎物靠近,带纹躄鱼马上张开恐怖的大嘴,将其吞进腹中。 三、珍鲹计算高度猎食鸟儿 珍鲹是海洋鱼类中的数学奇才,能准确计算出海鸟的飞行高度、移动速度和轨迹。当鸟儿们近海飞行时,珍鲹便会找准时机,果断发起进攻。 四、虎鲸用力量捕食猎物 虎鲸是一种兼具力量与智慧的高级猎手。捕食时,它们不但会用宽大的尾鳍狠狠抽打猎物,还会用庞大的身躯猛撞猎物的身体。等到猎物忍受不住这般高强度的攻击而精疲力竭时,虎鲸就会将其一招毙命,收入囊中。 五、海星把胃从口腔翻到体外捕捉和消化食物 海星身体呈五角星,外形看起来温顺美丽,然而它却是一个肉食性的棘皮动物,能把胃从口腔翻到体外,用来捕捉和消化食物。平时海星一动不动地伏在海底,或在海底匍匐前进,但是一旦遇上了牡颇等双贝壳的软体动物,它便杀气腾腾地一跃而起,美餐一顿了。
7. 海洋生物的食物
1、鲨鱼
鲨鱼平时向前移动时是以优雅的S形摆动全身,其中以尾部摆动的弧度最大。流经胸鳍的水流便自然产生上升力量,保持身体不下沉。但是鲨鱼在高速行动下,身体则几乎不动,只有尾部摆动。在发动攻击或恐吓时会特别将背拱起、胸鳍朝下。
2、虾
虾是游泳的能手,能用腿做长距离游泳,它游泳时那些游泳足像木桨一样频频整齐地向后划水,身体就徐徐向前驱动了。受惊吓时,它的腹部敏捷地屈伸,尾部向下前方划水,能连续向后跃动,速度十分快捷。也有的虾不善于游泳,大龙虾多数时间在海底的沙石上爬行。
3、比目鱼
比目鱼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但是也有一些种类能够生活在淡水中。欧洲比目鱼经常从海洋迁徙到河流捕食,在夏天可以沿着河流上溯到65千米处的内陆,当秋天到来时,它们会返回海洋产卵。
4、海龟
海龟,在龟类“家族”中堪称最大的,厚厚的背甲长达一米以上,体重可达150-180公斤。它在海里游行时,主要是靠前面两只脚同时划动,就像是船上的两只桨,借助水的力量一起一伏往前行。海龟主要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鱼、虾一类的动物性食物。
5、海胆
海胆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
8. 海洋的食品名称
海鲜的原材料主要有鱼类、贝类、肉类、虾类、螺类、蟹类,包括了大黄鱼、多宝鱼、三文鱼、八爪鱼、象拔蚌、海蛎壳、青口贝、鲍鱼、海肠、海参、香螺、龙虾、基围虾、梭子蟹、青蟹等。
海鲜,又称海产食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品类。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
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冷冻海鲜。
9. 海洋动物食品有哪些
海豚最喜欢吃鱼及鱿鱼,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每天会吃的份量约是体重的百分之四至八;它们约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进食约十五公斤的食物。在海洋公园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从美国冰鲜入口的横泽鱼、鲛鱼、沙甸鱼、鱿鱼和多春鱼, 因为外国的货源比较充足及稳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机会较少。
10. 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世界海洋渔业的分布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渔业资源多少,二是各地对渔业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程度。渔业资源的多寡,主要由鱼类的主要食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决定。因此,不同海域浮游生物的多少,决定了海洋鱼类和渔场的分布。
大陆架是浮游生物的世界。这里海水较浅,阳光透入好,水温较高,宜于浮游生物繁殖。大陆架靠近大陆,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滋养浮游生物。大洋底海洋生物遗体腐烂后也能分解出许多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海水中分布是不均匀的,以下层为最丰富。大陆架海域,随着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水运动,或者是由于上下水温不同而形成的海水垂直运动造成水体混合,下边的营养盐类被翻到上层供浮游生物食用。因此,大陆架海域营养丰富,浮游生物多,是海洋鱼类云集之场所。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的80%以上是在仅占海洋面积8%的大陆架水域捕获的。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也往往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两股温度不同的海流相遇,海水温度有很大差别,必然造成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连续不停的垂直运动,使海底营养物质浮上来滋养浮游生物,因而就吸引大批的鱼群游来。世界上几个大的渔场,都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如西北太平洋渔场是世界最大的渔场,特别是日本暖流(日本称“黑潮”)和千岛寒流(日本称“亲潮”)交汇处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东部沿海渔场,占世界渔场面积的1/4;东北太平洋渔场有北太平洋暖流与阿留申寒流交汇;以纽芬兰为中心的西北大西洋渔场,主要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汇合;以北海为中心的东北大西洋渔场,则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寒流的交汇处。
从纬度上看,上述几个大渔场都处在中高纬度的温、寒带地区,而热带水域渔业资源贫乏。这主要是因为寒、温带水域多风暴,风大浪大,加速了海水的垂直运动;同时,由低温造成表层冷水下沉,引起海水上下混合,使下层营养盐类上翻,利于浮游生物及鱼类繁育。而热带海域表层水温高,又常处在无风或微风状态,海水很难发生垂直流动,表层缺乏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因此,渔业资源很少。只有在低纬大陆西部沿海某些海域,如秘鲁沿海水域,才有较丰富的渔业资源,这是因为秘鲁寒流沿秘鲁海域自南而北流过,因受地转偏向力和盛行东南风的影响,使寒流表层的海水向西偏离海岸,促使近岸的深层海水上泛,从海底浮上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鱼类生长,因此,使秘鲁沿海也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秘鲁也是世界海洋渔业产量较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