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能应用前景
前景很好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十二五规划国家将投入2000个亿到海洋装备制造,相关的企业都会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在国内属于朝阳行业,所以需要大量的学习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相关人士加入进来,所以在未来3-5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很不错。
2. 海洋可以发展什么产业
海洋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如今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当下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佳,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才最多。
近几年,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该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由于该专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政策倾斜,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良好,且有持续增加趋势,特别是该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所以行业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3. 海洋能应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核能除了发电还能运用在: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绿色电动车、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混合驱动的大型运输舰船、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中国核电行业在推进核能在陆上和海洋运输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核能规模制氢、安全高能密度储氢、氢电高效转换技术融合的全绿色电动车、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混合驱动的运输舰船的研发和工程示范。进一步加强核技术在废水处理、食品辐照保鲜与灭菌等方面的推广应用。
4. 海洋能应用技术
军事航天技术是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将航天器送入太空,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军事航天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航天技术的一个分支。
自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军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959年2月美国开始试验回收型照相侦察卫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军用卫星相继进入实用阶段。苏联军用卫星的发展始于60年代初,大多混编在“宇宙”号卫星系列中。
中国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90年代,军事航天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军事行动和战争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5. 海洋能的现状
中国潮汐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潮流能和波浪能等主流海洋能技术基本处于比例样机的海试阶段,温差能、盐差能等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海洋能基础研究
目前中国在能量俘获与转换机理、装置的环境适应性、最佳功率跟踪及负载特性匹配等海洋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装置的工作原理大部分也从模仿国外技术,到充分考虑中国资源状况下的自主创新,转换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6. 海洋能的发展前景
浩瀚的海洋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实现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改善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的开发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了人类向海洋要效益的愿望,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基础,拓展人类生存的空间。
7. 海洋能应用领域
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
1、石油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滨砂矿
海滨砂矿是指在海滨地带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矿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矿床。它既包括现处在海滨地带的砂矿,也包括在地质时期形成于海滨,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处在海面以下的砂矿。它主要有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金矿、铁矿、金刚石、石英砂、煤等矿种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滨砂矿达数十种,主要包含金、铂、锡、钍、钛、锆、金刚石等金属和非金属。
3、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4、锰结核
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
5、富钴结壳
富钴结壳又称钴结壳、铁锰结壳。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名富钴结壳。表面呈肾状或鲕状或瘤状,黑色、黑褐色,断面构造呈层纹状、有时也呈树枝状,结壳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达10~15厘米。
构成结壳的铁锰矿物主要为二氧化锰和针铁矿。其中,含锰2.47%、钴0.90%、镍0.5%、铜0.06%(平均值)、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很可能成为战略金属钴、稀土元素和贵金属铂的重要资源。
8. 我国海洋能的利用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缘于海洋,因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
9. 海洋能的应用前景
海洋工程类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就业面宽,在船舶、兵器、核能、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运输、民用动力、环境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工程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渔业机械、石油、地质、海洋仪器、医疗仪器等部门从事设计、生产和科研工作。
10. 海洋能用途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 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海洋生物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有生命的,能自行增殖,并不断更新的资源,但从另一方面说,它因为是通过活的动植物体来繁殖发育,使资源以更新和补充,具有一定的自发调节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但是一旦其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就意味着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
藻类在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它能够自力更生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海洋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
同时,它在光合作用中还释放大量的氧气,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为海洋动物甚至陆上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