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
印度位于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印度的灌溉河流是恒河.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ri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周围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具体表现就是日本的季风气候夏季气温不会很高,冬季气温不会很低,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比较多,而且雨季要略长一些。
日本是岛国,陆地面积小,四面环海,海洋对日本气候影响很大。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水汽丰富,降水丰富。
2.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吗
日本的气候类型有两种 一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还有一种是 温带季风气候 但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水 所以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3. 日本是季风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
日本的季风气候有海洋性,韩国的季风气候有过渡性,中国的季风气候有大陆性。
影响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韩国周围海域面积较小,受海洋影响比日本弱一些;中国是沿海国,内陆面较大,季风气候有大陆性。
4.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由于日本四面环海,绝大部分位于北纬25度至北纬45度之间,跨纬度较广,主要处于北温带。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日本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在纬度上,日本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所以日本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
点评:结合日本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情况,从而概括得出日本南北气候类型的不同。
5. 日本季风显著海洋性强的原因
日本季风气候的成因:
除东北海岸(千岛冷流)外,日本群岛几乎被大海包围,并被热带太平洋的暖流(也称为日本暖流)包围,所以形成了季风气候。
气候受海洋暖流的调节,形成了较温和潮湿的海上季风气候,与大陆的纬度相同。该地区的气候较温和,降水也相对丰富。但在大多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甚至达到了1000-2000毫米。
夏季,东南风盛行,6月至7月,东海岸多雨。在冬季,西北风从大陆通过日本海吹来。天气寒冷,北方多雪。日本的南北延伸约2400公里。气候因地而异。大致为北纬35度以南的季风亚热带森林气候。
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于季风性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大部分属于季风温带阔叶林气候。
扩展资料:
日本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1.日本四季分明且季节差异较大 。
2.日本春季一般从2月10日前后开始至5月中旬止,春季的天气多变,雨水较少。
3.日本夏季为6、7、8三个月,由于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日本州以南地区。
6. 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的表现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7. 如何理解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比较突出
日本海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有干冷空气流入日本海,形成降温和降雪天气。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北部为-19℃,南部为5℃,表层水温为-2~13℃。北部特别是西伯利亚近岸海域形成大量海冰,结冰期通常自11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6月以后盛行偏南季风,暖湿气流使气温升高,形成充沛降水和雾(尤其北部)。8月平均气温北部为16℃,南部达24℃。表层水温18~27℃。日本海海流由沿东岸北流的对马暖流和沿西岸南流的利曼寒流组成,形成反时针型的环流系统。
海流增大了海区表层水温的南、北间和东、西间的差异。
日本海海区因被陆地和岛屿包围,海潮潮差较小,沿日本岸只有0.2米,西伯利亚近岸为0.4~0.6米,靠近东海的朝鲜海峡(大韩海峡)处的海潮潮差可达2米。
表层水温最暖月(8月)18~27℃,最冷月(1月)-2~13℃,自北向南递增。
海域东部有对马暖流以926~1852米/小时的流速沿东岸北上,并从津轻海峡流入太平洋,从拉彼鲁兹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
西部有利曼寒流以370米/小时的流速沿西岸南下。
东部水温高于西部,如2月,本州附近海岸水温5~10℃,而大陆一侧为0℃。
海水盐度东部高于西部,如本州沿海为34.7‰,大陆沿海32.8~34.1‰。海域年降水量北部600毫米,南部1200~1500毫米。潮汐作用较小,潮差一般为0.2~0.4米。自1993年开始,联合科研小组就对日本海不同水位的洋流、盐分、氧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证实了他们最担心的事。
科研人员指出,日本海最深处为3000米左右。表层的氧气需要这些洋流的传输到达深层海域,深层海水中的微生物靠这些氧气把从表层沉落下来的有机物分解成氮和磷等无机物。
这些无机物再随深层海水上升到海表层,成为藻类的营养来源。但现状是:日本海的深海洋流正变得越来越弱,导致海洋表层物质与深层物质的循环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这导致日本海藻类浮游生物因没有足够的养分而迅速减少。
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鱼类也随之减少。
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改变,300年后,日本海可能将无鱼可捕。
科学家们指出,深海洋流的成因来自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每年冬天,阵阵猛烈刺骨的寒流都会自俄罗斯东北吹来。连续几个月的冷风吹拂导致日本海水面形成一股稳定的下潜寒流。
据悉,全球只有7股类似的下潜寒流,其中包括格陵兰岛附近的一股洋流,它被认为是大西洋洋流循环的起点。
这些洋流被称为深海传送带,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链接点;由于全球变暖,这些寒流也随之变得“虚弱”。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在过去50年间,日本海北部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5至3℃,日本海表层海水在冬季的下沉深度则由原来的3000米左右变成400至600米。
与之相对应的是,每升海水的氧气含量正以每年百万分之三十二的速度减少。
科研人员还指出,浮游生物的减少还意味着空气中将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速度。
联合国在1月发表报告指出,在1990-2100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升高1.4至5.8℃。
8.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原因是
日本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但由于狭长,纵贯热带、温带和寒带3个气候带,再加之受大陆和海洋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冬季日本海一侧多雪,阴天多,太平洋一侧气候干燥,多丽日。
冬季南北温差较大,1月份北部的扎幌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而南部的那霸平均气温则在15度以上。
日本的气候区可分为北海道气候区(夏凉冬寒,降水少,受梅雨、台风影响小)、日本海沿岸气候区(冬雪夏晴)、内陆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少,夏冬及昼夜温差大)、太平洋沿岸气候区(受海洋影响,夏多雨、酷热、多雾,冬暖,多受台风影响)、濑户内海气候区(四周多山,丽日少雨)、西南群岛气候区(高温无霜雪)。
9.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吗
日本南部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日本为岛国,所以受到海洋的影响较大,所以说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征
10. 日本气候温湿是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季风气候
决明子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以及亚洲东南沿海地区。1. 决明子原产于华南一带,主要产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因其品质优良而脍炙人口。2. 决明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再加上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因此东南沿海地区也逐渐成为了决明子的主要产区之一。3. 同时,决明子也在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越南等地有着不同程度的种植或野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