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国防教育课(海洋国防的重要性)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8-01 23:09   点击:20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国防的重要性

这句话是对的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美国著名军事家马汉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拥有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是通过:《五国条约》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美国军事理论家。

马汉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

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当今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2. 海洋国防相关知识介绍

加强海洋国土管理。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防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才能推动我国海洋强国

3. 简述中国海洋国防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一)选址科学合理。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域管理、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管控要求,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二)自然条件适宜。所在海域具备相应的地质水文、生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条件。海底地形坡度平缓或平坦,礁区或拟投礁区域历史最低潮水深一般为6—100米(河口等特殊海域经专家论证后水深可低于6米),海底地质稳定,海底表面承载力满足人工鱼礁投放要求。具有水生生物集聚、栖息、生长和繁育的环境。海水水质符合二类以上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磷酸盐除外),海底沉积物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三)功能定位明确。示范区应以修复和优化海洋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改善区域渔业资源衰退和海底荒漠化问题,使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生产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能够吸纳或促进渔民就业,使渔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配套的捕捞生产、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不影响海洋牧场主体功能。

  (四)工作基础较好。黄渤海区示范区海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平方公里,东海和南海区示范区海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平方公里或已投放礁体总投影面积不低于3公顷,海域使用权属明确;黄渤海区已建成的人工鱼礁规模原则上不少于3万空方,东海和南海区已建成的人工鱼礁规模原则上不少于1.5万空方,礁体位置明确,并绘有礁型和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具有专业科研院所(校)作为长期技术依托单位。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采捕作业方式科学合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示范区应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参与海洋牧场管护,周边捕捞渔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管理规范有序。示范区建设主体清晰,有明确的管理维护单位,有专门规章制度,并建有完善档案。示范区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有礁体检查、水质监测和示范区功效评估等动态监控技术管理体系,保证海洋牧场功能正常发挥;能够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渔获物统计调查、摄影摄像、渔船作业记录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分析海洋牧场建设对渔业生产、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海洋国防教育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

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

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

5. 我国海洋国防现状

1、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大规模海洋军事活动是明朝永乐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不过这不是整个国家重视推动的,推动这次航海的只是皇帝和沿海大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地主、官僚阶层并不重视,并且抱有仇视心态,不然哪会有皇室航海资料被烧毁一事;

2、过后就是晚晴洋务运动时期的北洋、南洋两大近海舰队的建立了;

3、再往后就是新中国建立大规模建设海军了(核潜艇);

6. 我国海洋在国防建设中有什么重要影响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加强对海水(包括苦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海洋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要维护生态平衡就需要保护好海洋.生态平衡被打乱了,人类就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7. 关于海洋国防的知识

SAR 基本原理 雷达发展初期,出现的是真实孔径雷达(Real Aperture Radar: RAR),由于成像分辨率与雷达天线的长度成正比,与波长和观测距离成反 比,要想得到较高分辨率的 SAR 图像,需要增加天线的物理尺寸,限制其发 展和应用,后来逐渐被合成孔径雷达 SAR 取代。

SAR 用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 不断移动,在不同位置上接收同一地物的回波信号并进行相关解调压缩处 理。一个小天线通过"运动"方式就合成一个等效"大天线",这样可以得到较 高的方位向分辨率,同时方位向分辨率与距离无关,这样 SAR 就可以安装在 卫星平台上而可以获取较高分辨率的 SAR 图像。

8. 海洋国防绘画

双拥的主题儿童绘画标语应是鼓励爱国爱军的口号,如“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军人加油鼓劲”等。这有助于激发孩子爱国热情,树立爱军理念。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机构或社会团体,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包括举办绘画比赛、文艺演出、军事竞赛等,吸引更多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爱国爱军的快乐。

为孩子培养爱国情怀,对促进国家发展和繁荣,增强军人荣誉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9. 海洋国防建设

01

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

04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

05

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06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l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07

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所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08

厄尔泥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拉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要低于厄尔尼诺。例如,80年代以来仅发生了3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发生频率的一半。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则多雨。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

09

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l 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l 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驱动,以及地─月─日系统转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海水呈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称作潮汐。潮汐对航海等海上活动以及近岸生态有着直接影响。

10. 海洋国防内容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独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遥想当年惨烈的黄海海战,以北洋舰队的完全失败而告终,经此一役后北洋舰队再也无法在黄海制海权上占得上风、被迫退入威海,直接影响后来的甲午海战,也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奠定了基础,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间接推动了清朝覆灭。

由此可见,对于我国而言,要想捍卫国家领取完整,强悍的海洋军事力量是不可缺少的;而要想安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如运送生产生活用品、开采矿产石油资源等能源,强悍的海上军事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有效震慑不法之徒,也能够有效确保和平时期执行其他不同类型的重要任务。

11. 什么是海洋国防

陆海空火战是指一种综合性的军事作战形态,它包括陆地、海洋、空中和火力四种作战手段的综合运用。

具体来说,陆海空火战就是在作战中,同时利用陆军、海军、空军和火力部队等多个军种的兵力,对敌方进行多方位、全方位攻击,以达到最终的战略目标。例如,在一次实际作战中,陆军可以协同海军和空军展开联合作战,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对敌方的全面压制和攻击,达到摧毁敌方军事力量的目的。

陆海空火战是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各国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