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底的管虫
世界最长寿的十种动物。
1.弓头鲸:可能活200岁以上
弓头鲸是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资料显示,这种生活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鲸的确切寿命尚不清楚,但在一些捕获的弓头鲸体内发现了石制鱼叉的尖端,这些东西证明它们能轻而易举地活过100岁,或许能活200多岁。
弓头鲸的ERCC1基因存在突变,该基因会参与修复受损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这可能使其免于罹患癌症,而癌症是造成弓头鲸死亡的潜在因素之一。此外,另一个名为PCNA的基因有一个片段被复制了。PCNA基因参与细胞的生长与修复,复制该基因可以延缓衰老。
2.阿留申平鲉:200岁以上
华盛顿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局的数据显示,阿留申平鲉是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最长寿命至少为205岁。这些粉色或褐色的鱼生活在从加利福尼亚到日本的太平洋里。加拿大濒危野生动物状况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阿留申平鲉可长到38英寸(约合97厘米)长,以虾、小鱼等动物为食。
3.淡水珍珠蚌:250岁以上
淡水珍珠蚌是一种双壳贝,能够从水中筛取食物颗粒。它们主要生活在河流中,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已知最年老的淡水珍珠蚌活了280岁。这些无脊椎动物因新陈代谢水平低而长寿。
4.格陵兰鲨:272岁以上
格陵兰鲨生活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深处。加拿大圣劳伦斯鲨鱼观测站的数据显示,它们可以长到24英尺(约合7.3米)长,捕食各种动物,包括鱼类和海豹等海洋动物。
2016年美国《科学》周刊发表了一项格陵兰鲨的眼组织研究,该研究估计这些鲨鱼的最长寿命至少为272岁。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有些格陵兰鲨可能活到了512岁。年龄估算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即使272岁的最低估值也足以使格陵兰鲨成为地球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
5.管虫:300岁以上
管虫是长寿的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寒冷、稳定的深海环境中。《自然科学》杂志2017年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Escarpia laminata——一种生活在墨西哥湾海底的管虫——寿命通常高达200岁,一些样本的寿命超过300岁。管虫死亡率低,在自然界没有多少威胁,这有助于它们进化成如此长寿的动物。
6.海洋圆蛤:500岁以上
海洋圆蛤生活在北大西洋。这种咸水贝类甚至比榜单上的淡水珍珠蚌活得更长。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的资料显示,2006年在冰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只507岁的海洋圆蛤。
7.黑珊瑚:4000多岁
珊瑚看起来像色彩斑斓的水下岩石和植物,但实际上它们由叫做珊瑚虫的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构成。这些珊瑚虫会不断繁殖,并通过创造遗传上相同的副本来自我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珊瑚的外骨骼结构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大。与格陵兰鲨或海洋圆蛤等单一有机体不同,珊瑚由众多相同的有机体组成,因此珊瑚的寿命更依赖团队的努力。
珊瑚可以存活数百年或更长时间,而深海黑珊瑚则是最长寿的珊瑚之一。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此前报道,在夏威夷海岸发现的黑珊瑚样本据测算已有4265岁。
8.玻璃海绵:1万多岁
海绵与珊瑚类似,也是由动物群落组成,也可以存活数千年。玻璃海绵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海绵之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资料显示,玻璃海绵多见于深海,其骨骼类似于玻璃,因此得名。《化学地质学》杂志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一块春氏单根玻璃海绵大约活了1.1万年。其他种类的海绵可能活得更久。
9.灯塔水母:可能长生不老
灯塔水母被称为“不死水母”,因为它们可能一直活下去。水母出生时为幼虫,然后在海底定居并转变为水螅虫。接着,这些水螅虫形成自由游动的水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资料显示,成年的灯塔水母十分特殊,如果身体受损或几近饿死,它们可以变回水螅虫,以后再变为水母。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资料显示,这种原产于地中海的水母可以多次重复这种逆转生命周期的壮举,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永远不会因衰老而死亡。灯塔水母很小,直径不到0.2英寸(约合5毫米),会被鱼类和其他动物当做食物,或者因其他原因死亡,因此它们实际上难以获得永生。
10.水螅:也可能长生不老
水螅是一种小型无脊椎动物,身体柔软,看起来有点像水母。和灯塔水母一样,水螅也有可能长生不老。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此前报道,水螅没有随年龄增长而健康恶化的迹象。这些无脊椎动物主要由干细胞组成,干细胞会通过复制或克隆不断再生。由于天敌和疾病等威胁,自然环境中的水螅不会一直生存下去。但如果没有这些外部威胁,它们可能长生不老。
2. 海水管虫
会有的,我的活石带着红色小树,一大堆管虫,海葵的话,都以垃圾葵居多,不过有的垃圾葵非常漂亮,我有一个鲜黄色的。
活石用海水冲,不要用淡水、自来水冲,不然的话你等于买了一块死石,活石上有些卵和孢子,慢慢地就会长出些奇怪的物种,不过要视活石的个体差异
3. 深海管虫
不咬人。
深海管虫又名管蠕虫、管栖蠕虫,它们上端是一片红色的肉头,下端是一根直直的白色矿物质管子,因此被称为是管虫。管虫身长能达到1~2米,直径约数厘米。这也让它们看起来很像白茎红花的巨型花朵。管状蠕虫很有可能是最长寿的动物——科学家估计有些个体可能已经活到了250岁。
4. 海底管虫图片
在海底10000米的深度,温度、压力和光线条件都非常极端,导致这里的生物分布和生存环境与浅海环境有很大不同。在这个深度,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生物:
1. 管虫(Uronde):管虫是一类生活在深海中的软体动物,它们的身体中空,可以在深海的高压环境中生存。它们通常被称为“海中恐龙”,因为它们的外观与恐龙相似。
2. 硬珊瑚(Indostellifer):硬珊瑚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硬骨珊瑚,它们的骨骼结构非常坚固,可以承受深海高压环境。硬珊瑚通常具有明亮的颜色,可以在深海中发光以吸引猎物。
3. 深海鱼(Palomarina):深海鱼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类,它们的眼睛非常大,以便在光线非常微弱的环境中捕捉猎物。它们的身体通常呈流线型,可以减小在深海中的阻力。
4. 珊瑚(Reptomyces):珊瑚是一类生活在深海中的多细胞生物,它们的骨骼结构非常坚固,可以承受深海高压环境。珊瑚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在深海中发光以吸引猎物。
5. 海绵(Nematoda):海绵是一类生活在深海中的多孔动物,它们的身体中空,可以在深海的高压环境中生存。海绵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在深海中发光以吸引猎物。
需要注意的是,深海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有限,由于深海环境的特殊性,这些生物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理结构。由于深海潜水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人类对深海生物的了解还相对较少。
5. 海底长长的管状生物
深海热液生物是一种可以在海底4000米以下生存的生物群体。它们生活在深海热液口附近的海底山脉上,通过利用热液中的化学能为生存提供能量。
深海热液生物包括各种细菌、蓝细菌、球菌等原生生物、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如虾、螃蟹、蠕虫等。同时,一些鱼类如塘鳢鱼、吊灯鱼、烟鳗鱼等,也可以在海底4000米以下生活。
由于深海热液生物生活在极端环境下,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并且对于科学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6. 海底的管状蠕虫
生活在深海里的种类往往比浅水里的大得多,除了皇带鱼和巨型的章鱼、鱿鱼之外,还有近4米长、将近20千克重的螃蟹,2.7米长、1.5米宽的魔鬼鱼等。连深海的虫子也大得惊人,蚯蚓之类的蠕虫通常一二十厘米长,而深海热液口的“管状蠕虫”长的可以达到两三米;我们熟悉的潮虫在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
研究人员认为巨枪乌贼可以长到14米长,体重可达750公斤,它们和抹香鲸之间是互相捕食的关系。
你或许认为,深海巨大的压力会让动物变小,而不是变大,但水压其实不算大问题,因为这些巨型生物的身体大多由水构成,而水的可压缩性不大。
生活在深海之中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顶住强大的水压自由自在地生活呢?为了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密封的玻璃管注入空气,外面包上一层绒布,将它放在一个铜管中,再给铜管注入一定压强的空气,然后把它放到3700米深的海水中。当科学家们把铜管从深海中拉上来的时候,铜墙铁壁管被压瘪了,铜管中的玻璃已经化成碎片。看来,在深海中生活的动物并不是依靠坚硬的外壳来抗压的。
深海中的动物大都皮肉相当柔软,而且骨骼结构变化很大,呈胶状,它们大多没有坚硬的外壳。那么,它们是靠什么来抵抗海水强大的压力强呢?菜叶网原来它们的表皮渗透性很强,海水可直接渗透到它们的细胞中,这样就使身体内外的压强得到平衡。这就是它们能经受强力的原因。
生物学家仍然不确定为什么这些深海生物会长到如此巨大的尺寸,但他们有一些很好的假说对此进行初步解释。有两条生命世界中的一般性规则,似乎决定了动物体型的大小趋势: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和伯格曼法则(Bergmann's rule)。
克莱伯定律指出,更大的动物通常效率也更高。例如,一只猫的质量是老鼠的100倍,但其新陈代谢的量仅仅是老鼠的32倍。而海洋深处的动物主要依靠从海面上掉下来的食物生活,鉴于食物稀少,它们反倒需要长得更大,以提高效率。当然所谓需要,是指自然选择亲睐更大的深海动物,而不利于小体型动物。
伯格曼法则对于解释昆虫和温血动物的身体尺寸有一定价值,通常越冷的地方温血动物体积越大,因为体积越大越容易保持体温,这和体积与身体表面积之比有关。
除了热液、冷泉,深海海底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从上层海洋掉到海底的生物骸体或者排泄物,这就是它们的“粮食”,如果一条鲸鱼尸体掉下来,那就是天赐的美餐。不过这种机会不多,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而且能够长距离转移去寻找食物。深海“巨型”动物菜叶网,是不是就是对这种“食性”的适应呢?
自然法则的选择!生物越小,繁殖数量越多,繁殖周期越短!以量取胜、生物越大,繁殖数量越少,繁殖周期越长!以质取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菜叶网微信公众号
7. 海底像管子一样的东西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其建造十分困难,不过我国历经重重困难也最终建成了。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海底部分长度约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
8. 海底管虫能吃吗
活石头就是海底珊瑚礁的石头,是死亡的珊瑚骨头和泥及沙子混合起来的石头,所以说目前大家在水族店看到的一块块白色的石头就是死石头,上面已经干燥,少有很多微小生物,有些呢根本就没有了。
活石主要是由死亡的珊瑚组成的,是轻质多孔的,有碳酸钙质的岩石,它一般是从珊瑚礁区域采来的,一般运输的时候都是加冰或者放水运输,它带有海水中的戴亮的菌群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生物,包括等足类,桡足类,海葵,管虫,小螃蟹这些东西。
9. 海底管虫老电影
科学家们把海洋分为五个主要层。光合作用带、中层带、深海带、深渊带和超深渊带。这些层被称为“区域”,从表面一直延伸到光线无法穿透的最深处。这些深海区域是海洋中最奇异和迷人的生物的栖息地。随着我们深入这些基本上未被探索过的地方,温度下降,压力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下面按照深度的顺序列出了每个区域。
光合作用带(Epipelagic Zone):从表层延伸到200米(656英尺)。它也被称为阳光区,因为这是大多数可见光存在的地方。它是能被太阳辐射加热的水层,温度较高,密度较小,混合较均匀,厚约200米。在这一层,阳光中大部分的可见光都可以照射进来,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就在这里生存,所以这一层被称为“光合作用带”。
中层带(Mesopelagic Zone):光合作用带下面是中层带,从200米(656英尺)延伸到1000米(3281英尺)。中层带有时被称为过渡带或中水带。穿透到这个深度的光线是极其微弱的。正是在这个区域,我们开始看到生物发光的闪光。在这里可以找到种类繁多的奇形怪状的鱼类。
深海带(Bthypelagic Zone):中层带的下一层被称为深海带。它有时被称为午夜区或黑暗区。该区域从1000米(3281英尺)到4000米(13124英尺)。这里唯一的可见光是生物自己发出的。在这个深度的水压是巨大的,达到每平方英寸5,850磅。尽管压力很大,这里仍能发现数量惊人的生物。抹香鲸可以潜入到这个高度寻找食物。由于缺乏光线,生活在这些深度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黑色或红色的。
深渊带(Abyssopelagic Zone):深海带的下一层称为深渊带,也称为深渊区或简称为深渊。它从4000米(13124英尺)延伸到6000米(19686英尺)。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希腊语单词,意思是“没有底部”。水温接近冰点,而且一点光也没有。在这么深的地方很难找到生物。其中大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如篮星和小乌贼。四分之三的海底位于这一区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鱼是在波多黎各海沟发现的,深度为27460英尺(8372米)。
超深渊带(Hadalpelagic Zone):深渊带之下是令人生畏的超深渊带。这一层从6,000米(19,686英尺)一直延伸到海洋最深处的底部。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深水沟和峡谷中。海洋的最深点位于日本海岸外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35797英尺(10911米)。水的温度刚刚超过冰点,压力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每平方英寸8吨。这大约相当于48架波音747飞机的重量。尽管有压力和温度,这里仍然可以发现生命。海星和管虫等无脊椎动物可以在这些深海中茁壮成长。
10. 海底管状虫
会蜇人的海底生物有海胆,海胆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浅水区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为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无腕。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个坚固的壳,多数种类口内具复杂的咀嚼器,其上具齿,可咀嚼食物。
消化管长管状,盘曲于体内,以藻类、水螅、蠕虫为食。
多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中经海胆幼虫(长腕),后变态成幼海胆,经1-2年才达性成熟。
11. 海边管虫
1. 可以吃。2. 因为海边管虫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的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此外,海边管虫也被一些地方视为传统美食,被广泛食用。3. 在一些海滨地区,人们经常将海边管虫作为一道特色菜品,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同时,海边管虫也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食材,用于创新的烹饪方式和食品加工。因此,海边管虫不仅可以作为食物来源,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饮食体验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