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最先进海洋系统设备(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8-02 02:52   点击:21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故

1. 海湾战争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1 年 1 月 19 日

地点 : 波斯湾,科威特

石油泄漏 : 估计 5.2 亿加仑

被认为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漏油事件,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试图阻止美国的海上部队的登陆,打开了科威特的海上石油码头的阀门,并驾驶几艘油轮向海上倒石油,油膜展宽 16 公里,长 90 公里,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2.1910 年克恩县石油漏油事件

日期 :1910 年 3 月 - 1911 年 9 月

地点 : 克恩县,加利福尼亚

石油泄漏 :3.78 亿加仑

这个可能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此次喷井事件持续了大约 18 个月,而且的间歇性,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3.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日期 :2010 年 4 月 20 日

地点 : 墨西哥湾

石油泄漏 :2 亿加仑

" 深水地平线 " 平台发生原油泄漏事件,时间发生在 2010 年 4 月 20 日,持续了几个月,还发生了爆炸,造成 11 名工人死亡,英国石油公司被罚以 180 多亿美元的罚款,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4. 坎佩切湾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9 年 6 月 3 日至 1980 年 3 月 23 日

地点 : 坎佩切湾,墨西哥

石油泄漏 :1.4 亿加仑

位于墨西哥的坎佩切湾发生一起井喷事件,钻井平台坍塌,石油起火,此事件历经了 9 个多月,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5. 多巴哥海岸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9 年 7 月 19 日

地点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

石油泄漏 :9000 万加仑

时间发生在 1979 年 7 月 19 日," 大西洋女皇 " 号和 " 爱琴海船长 " 号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相撞,之后船直接起火,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6. 科尔瓦河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4 年 9 月 8 日

地点 : 科尔瓦河,俄罗斯

石油泄漏 :8400 万加仑

是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发生的泄漏,而且持续了 8 个月,8400 万加仑直接污染了俄罗斯北部的科尔瓦河,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7. 瑙鲁兹油田泄漏事件

日期 :1983 年 2 月 10 日至 9 月 18 日

地点 : 波斯湾,伊朗

石油泄漏 :8000 万加仑

在两伊战争期间,波斯湾附近一海上石油平台被摧毁,为了控制石油泄漏,战争不得以停止,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8. 萨尔达尼亚港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83 年 8 月 6 日

地点 : 萨尔达尼亚港,南非

石油泄漏 :7900 万加仑

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在南非的萨尔达尼亚港,原因是满载石油的油轮突然起火,被认为是南非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9." 阿摩科卡迪兹号 " 油轮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8 年 3 月 17 日

地点 : 波尔萨勒,法国

石油泄漏 :6900 万加仑

" 阿摩科卡迪兹号 " 在波尔萨勒海域遭遇风暴,船长发出求救信号,但还是没能阻止这艘巨型油轮搁浅,最后是 6900 万加仑原油直接泄漏到附近的海域,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10."ABT 夏日 " 号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1 年 5 月 28 日

地点 : 距安哥拉海岸约 700 海里

石油泄漏 :8100 万加仑

时间发生在 1991 年 5 月 28 日,一艘载有 26 万吨石油的油轮在距安哥拉海岸约 700 海里的海域,发生爆炸并起火,大火持续烧了 3 天,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2. 2020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2020年7月28日“蒋丙然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人,他设立海洋科,开海洋调查之先河,在青岛建立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与海洋知识普及展馆”。

3. 中国海洋技术成就

(1)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例如发展海洋渔业;

(2)开发海洋矿产资源,例如开采海底石油、天然气;

(3)开发海洋水资源,例如海水淡化;

(4)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例如发展海洋运输,建设海底隧道;

(5)开发海洋旅游资源,例如建设海滨浴场,潜水等;

(6)开发海洋化学资源,例如从海水中提取盐类;

扩展资料: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4. 2021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1、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细数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2、“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二号是一个在海上进行钻井工作的大型平台,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世界上其它海洋石油装备无人能及。

3、“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科院正式启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5.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最新消息

中国有四大海域,由于地理位置和天气气候不同,其盛产的海鲜种类也略有不同,其海鲜口感也不尽相同。中国十大海鲜水产特产,分别有大连海参、嵊泗贻贝、大连鲍鱼、日照金乌贼、舟山带鱼、三门青蟹、崆峒岛刺参、烟台海肠、莱阳缢蛏、莱州梭子蟹、程村蚝、东港大黄蚬等。

6. 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49门96个纲,共约20万种。海洋中鱼类约有近万种,大陆架是主要的渔业基地,占世界捕鱼量的80%以上;海洋中甲壳类动物共有25000多种;藻类共有10门约10000多种,人类可以食用的海藻有70多种,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海洋中的230多种海藻含有各种维生素,240多种生物含有抗癌物质;软体动物也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繁多的一个门类,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海洋研究的深入,海洋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及药物。

2.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海洋深处有大量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甲烷,也叫“可燃冰”是地球上蕴藏的石油、天然气总和的若干倍,是非常宝贵的能源。

3.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

据各国专家调查分析,在海洋中除了海底表层有各种矿产资源外,在2000~6000m 深的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锰、镍、钻、铜等金属结核资源,其资源总量大约有7万亿t。

4.海水资源

海洋是由巨量的水质组成的,全球海洋的总水量13.7亿m3。海水中深解有大量的盐类,据估计其总量可达500亿t。海水中区测定或估计出含量的有80余种元素。

5.海洋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自然能源

7.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是什么

虎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豚,它们可以达到9到10米长,体重可达到几吨。虎鲸拥有强大的体力和较高的游泳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4英里(55公里)。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咬合力,能够轻松捕捉和咬碎猎物。

尽管虎鲸是非常强大和令人敬畏的海洋生物,但与之相比,还有一些其他更为厉害的海洋生物。例如,巨型章鱼是一种非常聪明和机敏的生物,它们拥有8只触手和镇定的头部,身体可以改变颜色和形状以匹配周围环境。巨型章鱼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游动,也具有出色的捕猎和逃生技巧。

另一个比虎鲸更厉害的海洋生物是鲨鱼,特别是大白鲨。大白鲨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恐怖的掠食者之一,它们拥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游泳能力。大白鲨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并以极快的速度袭击猎物。

此外,海龟也是非常厉害的海洋生物之一,特别是虱目海龟。虱目海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龟之一,体重可达到1.5吨。它们擅长潜水和游泳,并可以在长时间内不需要呼吸空气。虱目海龟还能够毫无困难地穿越长途跋涉,迁徙数千英里。

总之,虽然虎鲸是非常强大和令人敬畏的海洋生物,但还有其他一些海洋生物,例如巨型章鱼、大白鲨和虱目海龟,它们在不同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本领和令人惊叹的能力。

8. 中国海洋科技成果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迎来新一轮科研成果的“井喷”:天舟一号上太空送货加油、“蛟龙”号下探马里亚纳海沟、C919大型客机首飞、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去年“科技三会”以来,我国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的集中亮相不仅极大提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令全世界投来注视的目光。

对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热列兹尼亚科夫评价说,这是中国航天向建设轨道空间站迈出的“巨大一步”,这在国际航天界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我们见证了另一位重要选手的崛起”。

对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六千米处,世界第一个下潜到地球最低点的美国海洋学家沃尔什表示,中国的深海探索正在推进人类对海洋、对地球的认知,这让人印象深刻。他还特别称赞了由中国上海海洋大学等机构打造的万米级“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项目。

沃尔什说:“他们的工作相当脚踏实地,先设计建造最有利于现阶段科研的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然后才是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我希望他们的探索工作富有成效,并预祝他们未来取得更大成功。”

对于中国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美国研究航空市场的国际预测公司航空专家道格拉斯·罗伊斯说:“中国希望在商用飞机领域追赶欧洲、美国,这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他还指出,如果C919能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认证,将是该项目的“巨大胜利”,也表明“中国的民航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对于中国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被认为对未来全球能源供应非常关键,而中国这一突破是漫长旅程迈出的第一步。墨西哥经济研究和教育中心能源问题专家胡安·卡洛斯·莫雷诺—布里德则认为,中国对可燃冰试采成功是在能源领域迈出的重大一步,这一突破显示出中国在科技进步领域的巨大投入。

9.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情况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现代海洋交通运输产业,现代海洋船舶制造工业产业,现代海洋海盐制品产业,现代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现代海洋滨海旅游产业,现代海洋海产品养殖产业,现代海洋深海科技研究产业,现代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现代海洋远洋产业。

10. 中国的海洋科技、现状与发展决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为350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200海里。超过200海里的,在严格地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经联合国批准可以扩展到350海里的距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海洋法公约(LOSC)。在中文语境中,“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议条文。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和顺利通过与中国著名外交家厉声教的努力分不开。

11. 中国海洋科学成就

中国对世界航海技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甚至是像指南针这样的决定性的贡献。

中国人在战国时期即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星观测,并把海上航行定位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定向进行航海活动,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极定向原理。

到秦汉时,中国航海者的导航技术已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开始自觉利用季风航海,并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应用于航海活动。

汉时,中国人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

西汉时中国人对潮汐的认识,已不仅局限于水面的涨落,找出了潮汐与月球运动的规律。

唐代,中国航海家已能熟练利用信风航行。唐代领航员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汉奸刘豫献于金主亶的海道图等,

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联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为针路。指南针应用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说明了元朝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非常正确的认识与掌握。

到了明代,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终于大成,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顺风相送》中已经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