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里的巨大生物
第一种,巨型蜘蛛蟹,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节肢动物,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300米的海洋中觅食,这种罕见的海底生物起源在日本,最大可以长到3.7米长。
第二种叫大西洋狼鱼,这种鱼面目丑陋并且非常的凶猛,生活在500米深的海洋中,牙齿突出,吃一些硬壳的软体动物,螃蟹海胆等生物。
第三种叫尖牙鱼,这种鱼类是目前发现最深的海底生物之一,生活在2000米的水域中,它有着噩梦一般的尖牙。
第四种是六鳃鲨,他们身长4米左右,白天在大约2000米的水域中巡游,夜晚就漂浮到水面觅食,专门爱吃别的种类小鲨鱼鱿鱼还有海豹。
第五种是神奇的管虫,他们生活在海底最深处,他们能适应冰冻的温度,这还不算什么,它们经常生活在火山喷口处,在这里常常喷出含有毒化学品的热水。
第六种是吸血乌贼,这种身材矮小的头足类生物生活在3000米的海域中,他的眼睛跟自己身体的比例比世界上任何生物都要大,他是一种会发光的生物,可以自由点亮,他还更够自己储存氧气,他的触手在觅食的时候就想一个蒲扇,直接将猎物包裹,还能包裹自己起到防护的作用,因为他的眼睛是红色,因此得名吸血鬼乌贼。
第七种是太平洋毒蛇鱼,这种怪物似的鱼类生活在4500米深的海洋中,利用自己肚子上的生物发光器猎食,太平洋毒蛇鱼有着自己不合比例的锯齿状牙齿,这让他们无法合上嘴,而猎食的时候是相当凶狠,牙齿就像钉子一样牢牢钉住猎物,由于他的嘴巴可以张大自己大小的两倍,所以叫毒蛇鱼,也叫蝰蛇鱼。
2. 海洋中的大型生物
海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微生物体积大多非常微,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如海洋细菌,它的直经大多仅为几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大。如胶州湾每毫升海水中生活着几百个,多至几千万个细菌。它们对我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参与海洋中物质循环,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那么海洋中生物尸体无法分解。生物所必须营养元素逐渐枯竭,生命无法繁延。同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中污染物质、海洋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能将石油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类氧化菌,能分解有机酸等有机物的光合细菌,还有许多细菌能分解农药。海洋中污染物质几乎都能被微生物分解,只是速度快慢而已。海洋中还有许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作药物、酶制剂等微生物制剂。
但是海洋中也有一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夏天我们吃了不新鲜的又没有很好煮孰的蛤蜊等贝类,能引起呕吐和腹泻,这主要是贝类中生活着付溶血孤菌之故,水产养殖中鱼、虾、贝、藻等病害发生,大多也是由于感染了致病微生物造成的;另外,港口、码头、船只污损都是有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3. 海洋里的大型生物
1、上龙
从外观上看起来,它似乎有些像远古鳄鱼,但事实上它们并没有什么相关性。它们的化石最初是在19世纪中叶在挪威被发现的。这种史前爬行动物的特点是短颈、头部较大,并且拥有宽阔的鳍状肢。
上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大约1.5亿至1.45亿年前。最大的上龙重大30吨,体长12米。最重要的是,它的咬合力比人们熟知的霸王龙还要厉害4倍。
2、克柔龙
克柔龙也属于上龙科,它的特征与上龙相似。它们的化石在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都有被发现。有史以来发现过的最大的克柔龙从鼻子到尾巴长10米,重约12吨。这种海洋爬行类动物的牙齿并不会真的很致命,通常在7厘米左右,也并不算特别尖锐。但这不妨碍其称为彪悍的海洋掠食者,因为它可能拥有非常快速的速度,咬合力也很强。
3、幻龙
根据化石研究,幻龙可能属于上龙的亲戚,它虽然不是那么的庞大,长约4.5米,但它可能是最邪恶的海洋生物之一,因为它拥有相当尖细的牙齿。一些专家表示,幻龙可以将他们的长头侧向移动以捕捉游过身旁的鱼,有点像鳄鱼的样子。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爬行动物与现代海狮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幻龙有四条腿,可以像海狮那样行走,此外,它们不仅可以在海洋捕猎,还可以在岸上休息。专家仍然无法确定这种生物是通过下蛋还是直接生育的方式来繁殖的。
4、神河龙
神河龙属于蛇颈龙家族,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在8500到7000万年前。神河龙的长度约为10.6米,但它们的颈部就超过了4.8米了。它们的体积相对较小,重约4吨。
它们的嘴里充满了锋利的锥形尖齿。它们无需咀嚼猎物,因为其腹中拥有200块小石头胃石,科学家推测它们会对消化起着作用。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推测,它们通过这些石头让自己沉入海底,以寻找特点的鱼类。
5、薄板龙
薄板龙是蛇颈龙家族的另一个代表,这意味着这种海洋爬行类动物在一个非常长的脖子和一个大的鳍状肢体上有一个小头,帮助它在水中移动。这些生物在7600到7000万年前占领了北美洲的海域。
它的长度可以达到11.5米,而颈部就长约7米,它的脖子相当长,拥有76块骨头,在人类已知的其它物种当中,没有任何动物有这么多的椎骨。我们所熟知的长颈鹿其实也只有和人类一样多的椎骨。它们拥有这么长的脖子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用来收集海底的贝壳,有或者是帮助它们捕捉鱼和鱿鱼之类的猎物。它们的肚子里也有和神河龙一样的胃石,有一些甚至直径14厘米。
6、海霸龙
海霸龙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海洋之王”,这个名字背后有一个贴切的原因。 蛇颈龙家族的这些代表可以说是巨大的捕食者,其身长可以达到12米长。就像4层楼建筑一样大。它们的四肢长度可达2米,这使得它们可以以惊人的效率在水中爬行。它的颈部有62块椎骨,长6米(约体型一半)。与整个身体相比,它的头部也相对较小,只有73厘米,而牙齿约2厘米长。同样的,其胃里也有帮助消化的胃石。
7、海王龙
海王龙属于沧龙家族。它在大约8500到8000万年前主导了北美的浅海。这是一个巨大的捕食者,最大的代表长达13米。它的头部非常强壮,可以用来撞击和击晕猎物。而脚部还拥有敏捷的脚蹼。
作为食肉动物,海王龙不仅会吃鱼类、海龟和小鲨鱼,甚至还会吃其它一些类型的沧龙、蛇颈龙和一些不会飞的鸟类。总之它是相当残暴和厉害的。
8、秀尼鱼龙
大约2.15亿年前,秀尼鱼龙在三叠纪晚期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这种生物的遗骸最初于1920年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现,距离肖肖尼山脉不远。
这种史前爬行动物的外形好似一只巨大的胖海豚。它长约15米,重约30吨。关于这种生物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知识,那就是它没有牙齿。研究人员发现,秀尼鱼龙的宝宝出生时是有牙齿的,但是当它们成熟时牙齿就会掉落。为此,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它们在成年以后因为自身的庞大而无需牙齿。
9、沧龙
沧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巨大捕食者,在大约6600万年前占据了全世界的海洋。根据化石证据,一些标本的长度可能超过15米。这一证据使得沧龙成为当时最大的海洋肉食性动物。
它恐怖的地方在于,其鳄鱼般的头部,拥有相当多尖锐的牙齿。
10、萨斯特鱼龙
萨斯特鱼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海洋爬行类动物。这些掠食者生活在大约2.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它们可以长到大约21米,重量超过75吨。如果将这个生物垂直立起来,差不多有7层楼高。但除此之外,萨斯特鱼龙的身材其实是很苗条的,它的胸腔只有2米宽。
4. 海洋深处巨型生物
生活在深海里的种类往往比浅水里的大得多,除了皇带鱼和巨型的章鱼、鱿鱼之外,还有近4米长、将近20千克重的螃蟹,2.7米长、1.5米宽的魔鬼鱼等。连深海的虫子也大得惊人,蚯蚓之类的蠕虫通常一二十厘米长,而深海热液口的“管状蠕虫”长的可以达到两三米;我们熟悉的潮虫在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
研究人员认为巨枪乌贼可以长到14米长,体重可达750公斤,它们和抹香鲸之间是互相捕食的关系。
你或许认为,深海巨大的压力会让动物变小,而不是变大,但水压其实不算大问题,因为这些巨型生物的身体大多由水构成,而水的可压缩性不大。
生活在深海之中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顶住强大的水压自由自在地生活呢?为了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密封的玻璃管注入空气,外面包上一层绒布,将它放在一个铜管中,再给铜管注入一定压强的空气,然后把它放到3700米深的海水中。当科学家们把铜管从深海中拉上来的时候,铜墙铁壁管被压瘪了,铜管中的玻璃已经化成碎片。看来,在深海中生活的动物并不是依靠坚硬的外壳来抗压的。
深海中的动物大都皮肉相当柔软,而且骨骼结构变化很大,呈胶状,它们大多没有坚硬的外壳。那么,它们是靠什么来抵抗海水强大的压力强呢?菜叶网原来它们的表皮渗透性很强,海水可直接渗透到它们的细胞中,这样就使身体内外的压强得到平衡。这就是它们能经受强力的原因。
生物学家仍然不确定为什么这些深海生物会长到如此巨大的尺寸,但他们有一些很好的假说对此进行初步解释。有两条生命世界中的一般性规则,似乎决定了动物体型的大小趋势: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和伯格曼法则(Bergmann's rule)。
克莱伯定律指出,更大的动物通常效率也更高。例如,一只猫的质量是老鼠的100倍,但其新陈代谢的量仅仅是老鼠的32倍。而海洋深处的动物主要依靠从海面上掉下来的食物生活,鉴于食物稀少,它们反倒需要长得更大,以提高效率。当然所谓需要,是指自然选择亲睐更大的深海动物,而不利于小体型动物。
伯格曼法则对于解释昆虫和温血动物的身体尺寸有一定价值,通常越冷的地方温血动物体积越大,因为体积越大越容易保持体温,这和体积与身体表面积之比有关。
除了热液、冷泉,深海海底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从上层海洋掉到海底的生物骸体或者排泄物,这就是它们的“粮食”,如果一条鲸鱼尸体掉下来,那就是天赐的美餐。不过这种机会不多,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而且能够长距离转移去寻找食物。深海“巨型”动物菜叶网,是不是就是对这种“食性”的适应呢?
自然法则的选择!生物越小,繁殖数量越多,繁殖周期越短!以量取胜、生物越大,繁殖数量越少,繁殖周期越长!以质取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菜叶网微信公众号
5. 海洋中的巨大生物
在深海处,水层基本不动,既不横流,也不上下对流。使得这里的海水,含氧量低得出奇,水温低得刺骨。
“无底”的深海,漆黑、高压、缺氧、酷寒。深海海底能有什么呢?是无声无息的死亡世界吗?
可事实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近年来,科学家对深海海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有些地方,生物种群相当活跃!它们撑起了一片人们想一想都感到可怕的“天地”。
科学家首先把机器人沉到离海面有3000多米的海底,通过机器人携带的高强度探照灯,人们发现那儿有巨大的蠕虫慢慢地扭动。这种蠕虫像蚯蚓,但长达两三米!还有直径达30厘米的蛤(gé),双壳一张一合,悠哉悠哉。令人吃惊的是,那里竟还有巨大的螃蟹,来回奔走,它们的腿特别长,高高地架起身子……这的确有点像科幻小说里描述的情景,但又确实是真实的画面,这是机器人“手”持水下红外摄像机,拍到的真实场景。
这就怪了!不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吗?这里没有一丝阳光,有的只是恶劣环境,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生物呢?
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像这样的“深海绿洲”并不是到处都有的,只有在海底温泉附近,才有这种生机勃勃的场面。
与陆地一样,在深海海底,有的地方是有温泉的,甚至是温度极高的温泉,人们称之为热泉。科学家已经探测到,在临近美国西海岸的海底深处,就有几十股热泉,泉水温度高达300°C。在东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海底,多处热泉水汩汩冒出,泉温达298°C ~320°C。泉口离海面有3000多米,“暗藏”得够深邃、隐蔽的了。
就是这些热泉,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热泉附近,海水的温度显然被调高了,而有些生物天生不需要阳光,天生厌氧、耐压,这种环境正好符合它们的生长要求。它们利用温泉给予的能量,在适当温度下,吸收营养元素,一代又一代地生长繁殖,如一些尚未命名的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又为特殊的蠕虫、虾类、蟹类提供了食物,于是成就了深海海底的“生物共荣圈”——一类与陆地生物、浅海生物习性不同的生物
6. 海里的巨型生物
鲸鱼类:蓝鲸,抹香鲸,虎鲸,齿鲸,剑吻鲸。
鲨鱼类:大白鲨,虎鲨,真鲨,角鲨,六鳃鲨。
海蛇类:阔带青斑海蛇,黑背海蛇,青环海蛇,钩嘴海蛇,平颏海蛇。
金枪鱼类: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
海豚类:黑白海豚,灰海豚,白腰斑纹海豚,中华白海豚。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
7. 海洋里的巨大生物有哪些
海洋中蕴藏着一笔巨大的宝藏,这笔宝藏包括四个方面: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化解未来的能源危机是毫无问题的。
海底是海洋动植物残骸的集聚地,这些海底沉积物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形成了多余的带正电的氢离子,于是海洋表层和底层的电位差产生了,从而形成一个天然的巨大的生物电池。
海底的矿产资源,其种类之繁多,含量之丰富,令人惊叹。在地球上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在海洋中存在。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钠、镁、硫、钙、钾、溴、碘、碳、氟、硼、铀等。它在海水中的含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它们都提取出来,平铺在全世界的陆地上,那么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0米!
海洋每时每刻都在不息地运动着,这永不息止的海水运动,使海洋拥有了无穷的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8. 大海里的海洋生物
鲨鱼水母 、海豚、鲸鱼、海马、章鱼、 乌贼、 龙虾、 海狮 、 海星 、 珊瑚 、螃蟹、 章鱼 、龙虾、贝类 、 鲨鱼、海参、乌贼、 虾子 、海豚、金鱼、白带鱼、牡蛎 、珊瑚、海胆、虾、水母、海马、乌贼、 章鱼、海牛、狮子鱼、魟鱼、鲸、海星、海豚、鲨鱼、海龟、寄居蟹、海獭、 海狗、海象、海豹、海葵e、海绵、蟹、 管口鱼、小丑鱼、海狮、金鳞鱼、 蝶鱼、比目鱼、刺河魨、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