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航运信息 > 海洋石油257(海洋石油255船简介)
海洋石油257(海洋石油255船简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14 21:35 点击:138 编辑:admin

1. 海洋石油255船简介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49门96个纲,共约20万种。海洋中鱼类约有近万种,大陆架是主要的渔业基地,占世界捕鱼量的80%以上;海洋中甲壳类动物共有25000多种;藻类共有10门约10000多种,人类可以食用的海藻有70多种,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海洋中的230多种海藻含有各种维生素,240多种生物含有抗癌物质;软体动物也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繁多的一个门类,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海洋研究的深入,海洋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及药物。

2.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海洋深处有大量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甲烷,也叫“可燃冰”是地球上蕴藏的石油、天然气总和的若干倍,是非常宝贵的能源。

3.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

据各国专家调查分析,在海洋中除了海底表层有各种矿产资源外,在2000~6000m 深的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锰、镍、钻、铜等金属结核资源,其资源总量大约有7万亿t。

4.海水资源

海洋是由巨量的水质组成的,全球海洋的总水量13.7亿m3。海水中深解有大量的盐类,据估计其总量可达500亿t。海水中区测定或估计出含量的有80余种元素。

5.海洋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自然能源

2. 海洋石油295船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其中立陶宛6.52万平方公里,拉脱维亚6.37万平方公里,爱沙尼亚4.51万平方公里。

立陶宛地形受冰川作用显著,大部分为冰川夷平的低平原,其上有冰碛岗丘。波罗的海沿岸有绵长的沙丘,中部为低地,东南端地势最高,海拔958英尺。土壤从沙土到重粘土皆有。西北部有壤土、灰化土、沙土;中部以灰化土和泥炭土为主,土地肥沃;东南部多沙土。 立陶宛境内河流均流入波罗的海,水流一般平缓,河道蜿蜒曲折。其中涅曼河最长,其主要支流有梅尔基斯河、内里斯河、涅维茨斯河、杜比萨河、朱拉河以及米尼亚河等。湖泊约有3000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

拉脱维亚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拉境内主要是波状起伏的平原,有低地和低丘。东部地势略高,滨海多沙滩。拉河流均属波罗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西德维纳河(亦称道格瓦河)、加高亚河、文塔河、利耶卢佩河。丘陵之间有许多小湖泊。森林,草场、牧场、沼泽和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7%,森林覆盖率为38%,森林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多针叶林(松树和云杉)和落叶林(白桦和白扬等)。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面积最小的国家。北面和西面临波罗的海,南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为邻。就资源力而言,爱沙尼亚有着不同于上述两国的特点。爱沙尼亚是个多岛屿之国,大小岛屿800个,占土地面积的9%。最大的两个岛屿是萨列马岛(1647平方公里)和希乌马岛(600平方公里)。地表受过冰川作用,南部有冰碛丘,中部有平缓的长丘,大部为东北-西南走向。

立陶宛土壤以灰化土为主,东拉脱维亚低地有沼泽土。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受大西洋气候影响,湿度大,天空多云,每年只有30-40天的晴天,阴天多达150-180天。盛刮西北风和南风。无霜期在125-155天。

拉脱维亚气候受北大西洋气团的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2月平均气温-5℃至6℃,7月为16-17℃。年降水量610-711毫米,蒸发量少,有涝灾。植被为混交林,约有90种树木和灌木,林地面积13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6%,重要树种有松、冷杉、白桦和白扬。草地辽阔。约有60种哺乳动物,295种鸟类。

立陶宛沼泽区有大量的泥炭。森林和草地均占土地面积的1/4。有3个天然植被区:滨海沙丘区以松树居多;东部岗丘区多云杉;中部有大气橡树林。沼泽地区和湿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野生动物品种多,有60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矿物资源匮乏,主要有硫酸监、石膏、泥炭、少量铁矿石和磷灰石,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的石油。

拉脱维亚矿产资源缺乏,主要有金砂矿和泥炭等,泥炭储量为9亿吨。西部库尔兰半岛有石油。

爱沙尼亚河流多而短小,最长河流皮亚尔努河仅为142公里。湖泊占土地面积的5%,楚德湖最大,面积3548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主要有页岩油,储量150亿吨,年产3500万吨,占原苏联油页岩总产量的80%。泥炭的储量和产量也很可观,并有大型磷灰石矿床,磷灰石储量达60多亿吨。

波罗的海三国在前苏联时期可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居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首或头几位。

首先,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财富而言,爱沙尼亚均为前苏平均水平的140%,居各加盟共和国之首;拉脱维亚分别为133%和122%,居第二位;立陶宛分别为123%和108%,居第三位。

下面以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与俄罗斯相比为例。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985年为100):1988年,俄罗斯为106.1,爱沙尼亚略低于俄罗斯为105.6,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则快于俄罗斯,分别为119.8和108.7,立的增长速度为前苏各加盟共和国之首。42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5年为100):1988年,俄罗斯为109.9,爱沙尼亚仍略低于俄,为107.8,而立和拉仍快于俄,分别为122.0和112.0,43立居原各加盟共和国之首,拉居第二位。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速度(1985年为100):1988年,俄罗斯为115.0,爱沙尼亚高于俄,为116.6,拉脱维亚为115.4,略高于俄,立陶宛略低于俄,为114.7。

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造船、电子仪表、电机、无线电器材、化工、水泥和渔类加工工业。维尔纽斯、考那斯和克莱佩达均都成为大工业中心。卡普苏卡斯、阿雷图斯和乌泰纳等均成为著名的小工业城镇。这些城镇主要从事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凯代尼艾和约纳瓦成为化工工业中心。

拉脱维亚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轻工业、食品工业,和乳肉用畜牧业。在拉脱维亚的国民收入中,工业占56%,农业占21.7%,建筑业占6.6%,交通运输业占4.4%,商业和其他部门占11.3%。拉脱维亚是一个工业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国家,能源自给率约50%,其余50%靠进口,水电站和火电站是动力主要来源。

爱沙尼亚主要生产部门和产品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生产石油加工设备、农具、采矿机械、天然气管道和挖掘机,专用科学仪器和电器设备。在油页岩加工基础上,建立起化学工业,生产苯、粘合剂、合成树脂、甲醛和洗涤剂等。木材加工是爱沙尼亚最早的工业部门之一,产品主要有纸、纸浆、胶合板和家具等。消费品工业中,纺织工业最发达,棉布的生产量为三个共和国产量的70%,另外还生产毛毯和麻织品。

科学院是拉脱维亚共和国的主要科研机构。80年代初,全国共有科研人员1.26万人。80年代末,科研人员有所增加。例如1988年,拉科学院的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博士126人,副博士926人。此时期,全国科研工作者1.4万人,博士500人,副博士3100人。

爱沙尼亚是一个居民受教育水平很高的国家。在加盟苏联以前,爱沙尼亚居民中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数比例为波罗的海三国之首。例如30年代末,爱沙尼亚9-49岁居民中识字人数已占98.6%。入盟苏联以后,爱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例如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爱有普通教育学校600所,学生20万人,职业技校36所,学生1.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7所,学生2.39万人,高等院校6所,学生2.55万人。主要高等院校有塔林工学院和塔尔图大学。

科学院是爱沙尼亚科研中心。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爱全国共有各类科研人员6200名,1988年时,全国科学工作者为7100人,博士300人,副博士3100人。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1312人,博士103人,副博士683人。

3. 海洋石油612船

612分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我们以四川理科考生为例:

在川内,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三所学校是肯定上不了的!

对于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刚够提档线,即使被录取,也肯定会被调剂到冷门专业。

对于西南石油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大学这3所学校,612分肯定会被录取,但可能读不了最好的专业。

其它川内高校,612分的话,随便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4. 海洋石油656船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2.历史性转变

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给予大力支持。中央军委抽调3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全国有500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200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支援会战,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和大批物资陆续集中大庆,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康世恩也亲临现场指挥会战。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当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灾害和外援的中断,国家能拿出的投资很少。4万多人,几十万吨设备,一下子拥到大草原上,生产,生活都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开发建设这样的大油田,我们没有经验,国外的经验又不能照搬。面对这种情况,会战党组织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号召从领导干部到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和。以"两论"为指针,开发建设好大油田。

职工们运用关于抓主要矛盾的论述,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而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上有困难,退下来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就更大。石油职工一定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着困难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会战职工的豪迈誓言。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就是当时这种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会战领导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对象是油层。必须以“两论”为指针,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人们的革命干劲引导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资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观规律上去,反对浮夸,脱离实际,瞎指挥。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项数据;二是很抓科学实验,开辟开发实验区,进行10种开发方法的试验;三是抓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课题。从而编制了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独创了符合大庆特点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的开发,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 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全部实现了工程质量,试车,投产,出合格产品四个一次成功,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3. 新的崛起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的石油基地。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昔日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盐碱海滩,已变成绵延百里的油区。到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队伍三上辽河油田。70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1976年,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当年实际加工原油7069万吨,生产四大类油品3352万吨,品种达656种。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4.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中国石油工业现状

1998年7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 海洋石油 295 船 参数

1、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每天生产1175万桶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石油总产量13.24%。

2、美国

美国(United States)石油产量很高,日产量为1059万桶石油,占世界石油产量12%。

3、俄罗斯

俄罗斯(Russia)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日产量约为1030万桶,占全球石油总产量11.5%。俄罗斯有许多陆上和近海矿山,石油开采速度足以满足国家需求。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很远的地方还有其他一些尚未被用作资源的石油矿井。

4、中国

从2013年以来,中国(China)石油需求增长了30%,达到约1380万桶/天。中国石油总消耗量75%依赖进口。

5、伊朗

伊朗(Iran)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日产量为413万桶。目前,伊朗拥有世界第四大探明原油储量和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储量。它与卡塔尔在波斯湾拥有一个巨大的海上油田。新油田可能成为伊朗第二大油田。

6、加拿大

加拿大(Canada)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4%。由于加拿大人口少,因此可以把一部分石油出口到其他国家。

7、阿联酋

阿联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位于石油丰富的波斯湾地区,石油日产量为323万桶。阿联酋是全球石油出口的领导者,通过出口石油,每天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8、墨西哥

墨西哥(Mexico)石油日产量为295万桶,大部分石油销往美国。墨西哥每天人均消耗0.70加仑石油,每年人均255加仑(6桶)石油。

9、巴西

2019年5月,巴西(Brazil)每天生产273.1万桶石油和1.1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探明总储量估计为132.38亿桶石油和约368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10、科威特

自1938年以来,科威特(Kuwait)一直是石油生产方面的佼佼者,每天生产约275万桶石油,占世界产量3%。

6. 海洋石油225是做什么的船

石油王国。

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阿拉伯的金融体系完善发达,沙特的旅游业也比较发达。沙特政府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劳工。经济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7. 海洋石油229船简介

石油大学下设地球科学系、油气资源系、地球物理系、测井与信息工程系、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5个教学系

建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6个本科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构造地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10个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构造地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12个硕士点。

8. 海洋石油221船舶资料

中国著名的油田有: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长庆油田 、辽河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四川油田 、华北油田 、大港油田 、中原油田 、吉林油田等。

1、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2、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3、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天然气1亿立方米,从2003年到2007年12月,长庆油田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的大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三大油田。

4、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产量的突飞猛进,辽河油田产量暂居国内第四。

5、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6、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7、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 ,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8、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9、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 、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年产原油41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10、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11、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12、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3、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4、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1995年年产原油122万吨

15、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原油、80�100万吨凝析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6、土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221万吨。

17、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9. 海洋石油285船

         不是911和285,而是“985工程”和“211工程”。  “985工程”是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211工程”是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集中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工程。“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都是重点大学。

985工程名单有39所

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上海: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辽宁: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211工程大学共112所

东北地区: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华北地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太原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华东地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

华中地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

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

西南地区: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西北地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

军事系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