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甲板机械 > 船舶氮氧化物(船舶氮氧化物排放)
船舶氮氧化物(船舶氮氧化物排放)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12 18:30    点击:342   编辑:admin

1.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应当符合《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方案》的要求。

船舶发动机发生重大改装影响氮氧化物排放水平的,应当采取措施达到与改装前同等的排放水平并申请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

2.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标准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船舶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领域之一,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可有效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减少噪音污染,是最有效的减排方式。近年来我部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先后印发了《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修订了《港口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和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六单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的通知》,会同财政部出台了资金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了标准体系,统一港、船、电技术要求,在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岸电使用要求,岸电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加强船舶靠港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出台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部门规章,对岸电(受电)设施建设与使用、服务和安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和引导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二、主要内容

《办法》共5章33条,分别是总则、建设与使用、服务和安全、监督检查、附则。

(一)关于职责分工。

依据《港口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部门“三定”职责,《办法》明确了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港口和船舶岸电建设、使用等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辖区水路运输经营者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以及向靠港船舶提供岸电服务等活动的监督管理,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受部委托分别负责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的有关管理工作。

同时,《办法》还强化了港口经营人、水路运输经营者、码头项目单位、岸电供电企业等关于岸电建设和使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二)关于适用范围。

《办法》主要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口和船舶岸电建设、使用及有关活动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使用范围。

关于船舶适用范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对其内水具有完全的主权,从推进岸电使用的角度,《办法》对所有在我国境内靠港使用岸电的中国籍和外国籍船舶提出了相同的行为规范要求,第十一条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规定适用范围包括中国籍和外国籍船舶。同时考虑到船舶的管理主要由船籍国实施,依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管理实践,第九条和第十条仅规定了中国籍船舶受电设施的安装要求。

关于码头的适用范围。规章落实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新建码头应当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规定,明确了码头工程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要求,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港口经营人对已建码头逐步实施改造。考虑到油气化工码头安全风险较大,防爆要求高,实践经验不足,暂不具备推广使用岸电的条件,因此未对此类码头岸电设施建设进行强制性规定。同时考虑到岸电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应用的可能,新建、改建、扩建的油气化工码头应当预留岸电设施的空间或通路。

(三)关于船舶受电设施安装要求。

新修订出台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船舶受电设施安装提出了要求,《办法》明确新建和已建中国籍船舶受电设施安装应当符合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为推进解决具备受电设施船舶较少的问题,《办法》规定在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靠泊的船舶,需要满足大气污染排放要求安装船舶受电设施的,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制定安装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要求与已发布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中有关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的要求保持了有效衔接。

(四)关于优先使用岸电的要求。

《办法》落实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船舶靠港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的规定,明确了在船、岸均具备相匹配的岸电设施,靠泊时间满足一定要求,且未使用有效替代措施(包括船舶靠港期间使用电能、LNG等新能源、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或者关闭辅机等其他等效措施)的船舶,应当使用岸电;同时,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泊位性质、等级、岸电设施匹配性等合理安排船舶靠泊,为保障船舶使用岸电创造条件。

(五)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

为保障岸电设施供电稳定可靠,《办法》规定码头岸电设施投入使用前,码头工程项目单位或者港口经营人应当按照《码头岸电设施检测技术规范》等相关强制性标准组织检测,考虑到高压岸电设施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检测难度大,特别要求需经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机构检测。同时,规定了船舶、港口经营人、岸电供电企业和水路运输经营者等相关单位在安全责任划分、建立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鼓励相关单位购买涵盖岸电安全责任的相关保险,降低岸电使用的风险。

(六)关于鼓励政策。

《办法》在相关章节中提出了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出台政策、船舶靠港用电量不计入港口能耗统计范围,以及鼓励相关单位实施优先靠泊、减免岸电服务费、优先过闸、优先通行等措施,进一步鼓励岸电(受电)设施建设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3.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 imo

甲醇是传统船用燃料的最佳替代品,它不含氮氧化物和硫,PM排放量很低。生物甲醇和电甲醇等可以帮助船东实现IMO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而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来源看,天然气是生产甲醇的主要原料,当需求增加时,有足够的天然气来提高产量。甲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容易获得,现有的基础设施如燃料船和储罐可以便捷地进行转运和储存甲醇。

  从安全角度看,甲醇与LNG具有相同的低闪点特性,但与LNG不同的是,它可以储存在稍作改动的普通储罐中。航运业在处理甲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不会出现操作上的安全问题。甲醇与大多数船舶发动机兼容,现有发动机使用甲醇的转换成本也明显低于其他替代燃料。

4.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标准2022

2022奥运会国五标准的要求是:

汽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能大于1000毫克;

汽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非甲烷烃不能大于68毫克;

汽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氮氧化物不能大于60毫克;

汽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细颗粒物不能大于4.5毫克

5.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技术手册

对于化石燃料来讲是这样的,例如煤,石油,天然气。但是对于清洁能源就不是这样了,比如氢气不含碳。

液氨燃料不含碳,目前船用已经开始才用该燃料作为推进动力了。不过这玩意燃烧后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不省。

随之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无醇水性燃料在技术积淀和具体应用上获得极大成效,早已在不同的行业攻克技术短板,慢慢在各能源供应制造行业显露背影,变成燃料清洁取代的新式能源产品,为我国全方位能源清洁化及其绿色能源技术进步出示了发展趋势根据。高新科技在不断发展,能源行业也在迅猛发展。无醇燃料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关心和适用,生产能力规模性提升,技术性发展趋势十分迅速。

6.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标准2019

1、甲醇汽油

目前车用甲醇汽油正以甲醇汽车、M85国标和M50省标推向市场。

2、醇醚柴油

然而由国家能源局2014年颁布的《农用醇醚柴油燃料》标准,似乎被人遗忘了。要是回顾一下车用甲醇汽油的推广历程,不难解答,推广的难度除了行业垄断等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业内普遍认为标准订得太高了,使人望尘莫及,无法涉足。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问题总会解决的,清洁能源迟早会被人们利用。

3、节能减排

中国柴油运输车辆,承担了75%以上的陆路运输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机动车排放物的主要来源。而甲醇汽油、醇醚柴油价格远低于汽油、柴油,氮氧化物NOx(雾霾元凶)生成较少,一般不会产生颗粒物,客观上做到了排放治理、节约能源和用户利益相一致。

4、低碳清洁

使用醇醚柴油作为重型农用车燃料,从源头上推动低碳清洁燃料的应用,实现排放治理,有效地降低了氮氧化物和细微颗粒物的排放物,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户运营的燃料成本,符合用户的利益。在农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机动船等使用农用醇醚柴油作为燃料,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同时对经营者、用油户同样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醇基燃料

甲醇汽油和醇醚柴油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协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节能减排更应将目光投向更远——船舶、锅(窑)炉、炊灶、采暖等领域使用国标醇基燃料。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醇醚时代,正在发挥影响力。

7.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要求

1.《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 15097—2016)、

2.《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GB 14622—2016)

3.《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GB 18176 —2016)

4.《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9755—2016)

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2016)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表示,实施这五项标准可以大幅削减颗粒物(PM)、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污染,有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环境质量改善。

 新标准的制定综合考虑了国内行业生产和排放控制现状、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发展情况以及达标的经济成本等因素,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调整了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收紧了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取消了按污水去向分级管理的规定。实施新标准后,预计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汞和氯乙烯排放量与执行现行标准相比,分别削减77%、67%、67%和87%。废气颗粒物、氯乙烯、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与执行现行标准相比,分别削减51%、72%、58%。

8.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计算

一般仪器测量目标为NO,国家环保局规定CEMS测量NOX是以NO₂来换算的。即NO先转换为NO₂,再折算NOX。

折算系数:21÷(21-O2)÷1.91;其中:O₂为当前氧气含量值,1.91为固定系数(标准过量空气系数,以10% O₂为基准计算)。

NO转换为NO₂: NO₂=NO*46/30=1.533*NO, (NO为测量值,NO的分子量为30,NO₂分子量为46)。

扩展资料:

NO₂来源

二氧化氮除自然来源外,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城市汽车尾气。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也可产生一些二氧化氮。据估计,全世界人为污染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

另外闪电也可以产生NO₂,在闪电时由于空气中电场极强,空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分子被撕裂而导电,雷电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的热,使已经呈游离状态的空气成分N₂、O₂结合。

N₂+O₂==放电或高温==2NO,NO进一步与空气中O₂反应,生成NO₂:2NO+O₂===2NO₂,NO₂与云中的水结合成HNO₃:3NO₂+H₂O=2HNO₃+NO,与雨水一起落下,进入土壤中,溶解一些岩石中的矿物质成为硝酸盐,变成天然氮肥。

9.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区

工业污染源 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生产场所、设备和装置。

那工业污染源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污染物呢?煤燃烧会产生有毒废气,化工生产产生有毒粉尘等固体污染物、电镀作业产生重金属废水等等。由于这些污染排放会破坏自然环境的循环和产生各种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因此集中放置、贮存和处理这些污染物就显得极为重要。

农业污染源 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措施。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会产生各种污染物,例如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进而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降水形成的径流和渗流将土壤中的氮、磷、农药以及牧场、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带入水体,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养化等。

生活污染源 是指人类由于消费活动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环境污染。

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是人类消费活动的集中地,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垃圾、粪便、生活污水、污泥、餐饮业的排放物等。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都能影响到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少用一次性塑料袋、不用含磷洗衣粉都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举措。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是集中处理和治理污染物的地方和场所。

主要有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等场所。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水废水的处理情况和次生污染物的处理情况都是影响此类场所污染物产生的重要指标。这类设施产生的污染物如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焚烧设施产生的焚烧残渣、飞灰和焚烧废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其他颗粒物。一旦这类场所处理不当,让污染物过多流入大自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移动污染源是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空气污染源。

主要是指空气排放污染物的交通工具,如排放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及黑烟的汽车、飞机、船舶、机车等。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新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能确切减少移动空气污染源的产生

10. 船舶氮氧化物排放记录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制定的标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外文名

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

类型

限制标准

环境科学

词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英文: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

释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经有关部门审批和颁布,具有法律约束力。除国家颁布的标准外,各地、各部门还可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容量、污染源的分布和地区特点,在一定经济水平下实现排放标准的可行性,制订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排放标准。从1974年开始,中国实行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13种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条文

最新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治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简介:

第一篇大气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

空气质帚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奥袋法

空气质量三甲胶的测定气相包者法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化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乙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空气质量氦的测定离子选择电假法

空气质量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苯版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腋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甲雌的测定乙酰向酬分光光度法

测试方法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大气污染物尢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办法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污染源排放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氯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内烯醛的测定气相色潜法

同定污染源排气中内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游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柃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固体废物

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

禽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旋烧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旷行污染控制杯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一收上业吲体废物炉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坏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

工业固体峻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化学测试导则

新化学物质危害计估导则

化学品测试台格实验室导则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废卉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舰范(试行)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惰蚀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骨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冶炼渣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木、木制品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纸或纸板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纤维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同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有色金属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机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线电缆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同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五金电器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塑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汽车压件

水污染

排放控制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合成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兵器上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柠檬酸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四篇 环境噪声排放控制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测量方法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清洁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

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

清洁生产标准制革行业(猪轻革)

清洁生产标准啤酒制造业

清洁生产标准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

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

清洁生产标准甘蔗制糖业

清洁生产标准电解铝业

清洁生产标准氮肥制造业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清洁生产标准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

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

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

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

HJ/T315-2006清洁生产标准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

其他标准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化床法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

污染源在线白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行业类牛态工业同区标准(试行)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