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船舶系统工程院三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七O三所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舰船动力研究所,主要承担舰船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核动力二回路、后传动装置以及各型动力装置检测控制系统(产品库 求购 供应)的预先研究、型号研制和舰船主动力技术支持保障等科研、生产供货任务。 2. 中国船舶系统工程院地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是承担我国海军重点装备研制任务的总体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科技产业等业务为一体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办公地点位于武汉市。 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先后多人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设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 现拥有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度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工程院黄旭华院士及国家重点工程总师、中国工程院张金麟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省部级专家60余人,型号总师30余人,中国船舶设计大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 主要军品任务涵盖核动力舰船总体研究设计、系统技术抓总及研究设计、全寿期技术服务、特种设备研制、大型专项试验、防险救生及技术保障等。主要民品产业包括核电工程与设备、船海工程、节能环保工程、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 所区环境幽美,人文氛围浓厚,科研条件和办公环境优越,是你实现理想抱负,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明智选择。 3.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四所大船集团有以下34家子公司: 1.中国船舶集团海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3.海南省民德海洋发展有限公司 4.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长兴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5.中船重I(三沙)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大连船舶重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7.大连船舶重集工集团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8.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鲅鱼圈有限公司 9.大连船舶重I集团钢业有限公司 10.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11.大连船舶工业船机重工有限公司 1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渔轮有限公司 13.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14.大连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15.大连九成船舶重工舵轴有限公司 16.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 17.德瑞斯博海机械设备(大连)有限公司 18.鞍钢股份大船重工大连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19.大连大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0.大连造船重I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21.武汉铁锚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舾装有限公司 23.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4.北京中船东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5.渤海船舶重I有限责任公司 26.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27.华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8.大连大立钢制品有限公司 29.中船大连造船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30.大连船舶重I集团运输有限公司 31.大连船舶重I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33.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4.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4. 船舶系统工程研究所各研究所都有专攻 研究所出来企业一般都喜欢要 没太多区别 看地域吧 5. 船舶系统工程研究院1所中船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不是国企。 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16日,是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控股,包括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九家国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同参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6800万元人民币。 公司具有集团级企业集团,顶层研发设计优势,拥有世界先进的船舶总体、性能、结构开发、设计软件,生产设计系统软件,技术力量雄厚,具备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等多种船型以及海洋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等研究、开发、设计能力。 公司主要从事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开发与设计,报价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6. 中国船舶工业工程系统研究院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由原中船勘察设计院改制而来,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系统唯一一家工程勘察单位,公司是国家综合甲级工程勘察、测绘甲级单位,同时具有工程咨询、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施工、设计)乙级资质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等资质,目前正积极申报水利水电及港口航道施工总承包资质。 7.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二所1、中国舰船研究院前身隶属国防部,现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军品技术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技术体系。 2、中国舰船研究院在北京,是以前所有船舶研究所的主管单位(也就是说,以前701所也归属其下),偏行政,后来船舶系统改革,把各研究所剥离出来自立门户,各研究所与中国舰船研究院并列,地位相同,研究院也就自力更生、自己做项目了。 701所在武汉,全称是叫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就是从事船舶总体设计的单位,是各种军用主力驱逐舰、护卫舰以及“大船”的研究设计单位,现在也在做民船项目。 8.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5所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船舶动力系统设计创新研发机构,由中船集团投资控股,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参股。 公司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为战略目标,基于集团在我国船舶动力制造行业已有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主要承担国家科研和自主产品研发任务,作为舰船动力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核心企业。公司开展研究设计与试验验证,构建集基础技术研发平台、产品研发设计平台、先进制造研发平台以及应用评估平台于一体的研发体系,正形成基础技术研发、产品研发设计及先进制造技术研发的核心能力。9.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院河南省水下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河南省智能装备中长期发展规划,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前沿性、基础性、创新性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水下智能装备。 中船综合院,将根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总体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标准的统筹规划与指导,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实施,推动实现智能制造标准全覆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还有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丶中船重工七〇五所等 10.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六所在我国,有几所直属国家工信部领导的军工院校,在圈儿内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学生毕业后那也是炙手可热,有志军工行业的小伙伴们进来看看吧。国防七校,又名为“国防七子”,它是指原国防科工委(现工信部)所属的七所高校,包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航空)、北京理工大学(兵器、航天)、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航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海、兵器)、哈尔滨工程大学(航海、核能、航天、航空 、兵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航空、民航)、南京理工大学(兵器) 。 1、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赫赫有名的“哈军工”),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曾经哈军工的录取分数线高过清北。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985工程院校。该校成立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其前身为北京航空学院。北航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大量高、新、尖端国防科研任务。目前学校拥有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3、北京理工大学。国家985工程院校。前身为北京工业学院,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领导。其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全国第1名。“中国预警机之父”---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即为该校校友。 4、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985工程,c9联盟高校。早在五十年代即被国家确定为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目前有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州飞船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等均为该校校友。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安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5、西北工业大学。国家985工程高校。目前该校有9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先生就任教于该校。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两个特色专业位列全国第一。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211工程高校。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最高学府之一,在国内航空航天大学中名列三甲。优势专业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7、南京理工大学。国家211工程高校。由哈军工分建而成,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优势专业分布在:光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
中海集运自有船舶(中海集运) |
2023-03-20
|
查看详情 >> |
船舶DSC是什么意思(航海dsc全称) |
2023-03-17
|
查看详情 >> |
船舶求职网(船员求职船舶招聘网) |
2023-02-27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