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望角船舶因为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2. 好望角航运绕道好望角,新加坡出去,通过马六甲海峡,然后向西南跨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南,然后沿着非洲大陆北上,到达里斯本,全程10741海里,差不多19892公里,按照满载经济航速12节计算,要航行37.3天。值得注意点的是西非海盗猖獗,注意安全。 然后再看看直接走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新加坡出来后,通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向西走印度南,然后马尔代夫北边的九度水道,进入阿拉伯海,西北上亚丁湾,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穿过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出去北上里斯本,全程7288海里,差不多13497公里,按照满载航速12节计算,航行25.3天。值得注意点的是索马里海盗猖獗,虽然有海军护航,还是要注意安全。 所以,绕道好望角绕了一共是10741-7288=3453海里,差不多6395公里,对于我们船而言绕道了12天左右。满载经济航速的话,一天耗油24吨,12天就是288吨,按照目前低硫油价格530美金一吨计算,就是15.3万美金,合99万人民币。当然了,如果是集装箱船,他们速度快,如果集装箱跑20节,集装箱只是绕道7天多。 3. 好望角船舶船号区分船舶所属大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以下列称谓区分船舶大小。 1,灵便型船(Handysize carrier):是散货船舶的一种,指载重量在2-5万吨左右的船,其中超过4万吨的船舶又被称为大灵便型船(Handymax carrier)。这些吨位相对较小的船舶具有较强的对航道、运河及港口的适应性,载重吨量适中,且多配有起卸货设备,营运方便灵活,因而被称之为“灵便型”。 2,巴拿马型散货船(Panamax bulk carrier):是指在满载情况下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型散货船,要满足船舶总长不超过274.32米,型宽不超过32.30米的运河通航有关规定。该型船载重量一般在6-7.5万吨之间。, 3,海岬型船(Capesize) 是指在远洋航行中可以通过好望角或者南美洲海角最恶劣天气,载重在10万吨以上的干散货船,被视为矿砂主要船种,是干散货船的一种,也叫好望角型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岬型船约载重30万吨 4,海岬型船也属于超大型船VLCC的一种. 4. 好望角型船舶Cape型船舶是指好望角型,宽度超过32米,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这类船舶载重吨很大一般都在15-25万吨。巴拿马型船舶就是指船宽小于等于32米,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这类散货船属于中型船舶,吨位在15吨以下。 5. 好望角船型尺寸巴拿马型船(Panamax)是指能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尺度的船型。巴拿马运河船闸尺度为:宽33.53米,长320.0 米,深25.9米。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巴拿马型船的最大尺寸为:长: 294.1米 宽:32.3米 吃水: 12.0米(这个数据是在热带淡水中的情况,盐分和温度会导致水的密度变化,从而影响船只吃水深度) 高: 57.91米 (指从水面到船只最高点的高度) 一艘巴拿马型货轮,一般载重在65000吨左右。那些比巴拿马船型更大,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只,称为超巴拿马船型。好望角型船(CAPESIZE SHIP),是干散货船的一种,也叫海岬型船。好望角型船是指在远洋航行中最恶劣天气下可以通过非洲好望角或者南美洲合恩角的船型,此类船载重在18万吨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好望角型船约载重30万吨,我国上海的外高桥船厂可以建造30万吨级的好望角型船。 6. 好望角船舶指数迪亚士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国王的鼓励下,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好望角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着名的岬角,北距南非共和国的开普敦市52千米。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最初称为“风暴角”。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好望角东方2千米处,并设有一座灯塔。好望角是西方的探险家欲为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常被误认为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然距离其东南偏东方向约150km、隔佛尔斯湾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实至名归的非洲最南端。 7. 好望角船舶型号是多大的船外形上看,分为两种,分为有螯(有钳子)和无螯(没有钳子)的龙虾。有螯的龙虾,顾名思义,属于螯龙虾,无螯的龙虾是岩龙虾,也叫刺龙虾。但其实算是螯虾,真正意义上的“龙虾”一般指的是龙虾属的物种,比如澳龙。两者的区别从外观上一目了然,波龙有一对大螯,因此是螯虾;澳龙没有大钳子,属于正牌龙虾。 8. 好望角级别的船按易燃程度分为一级油船、二级油船、三级油船。一级油船载油的闪点为28℃以下,二级油船载油的闪点为28~60℃,三级油船载油的闪点为60℃以上。 油船根据运输油品种类不同,分为原油船和成品油轮。 根据吨位大小的不同。 ULCC?顶级油轮,吨位320,000+ VLCC?超大型船舶.?吨位200,000?到?320,000?吨 Suezmax?吨位120,000?吨到199,999?吨. Aframax?吨位80,000?吨到119,999?吨. SUEZMAX、通过苏伊士运河为限 AFRAMAX?平均运费指数AFRA(Average?Freight?Rate?Assessment)最高船型, 经济性最佳,是适合白令海(Baltic?Sea)冰区航行油船的最佳船型。 Panamax?吨位55,000?吨到80,000?吨,?以通过巴拿马运河为上限。 MR?成品油轮,载重吨约3?万吨到5?万吨? 油船(Oil Tanker) 也就是石油油船,是一种散装运输油品的商船。根据运输油品的类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原油油船和成品油船。 ①原油船(Crude Tanker),用于将大量未加工的原油从提取处运输到精炼处。 ②成品油船(Product Tanker),一般船型较小,用于将加工好的石化产品从精炼处运输到就近的消费市场。 油船在国际上一般以载重吨(DWT)的大小进行分类,下文所说的船舶大小均指载重吨。 载重吨(DWT) 顾名思义,载重吨是指船舶允许装载货物的重量,分为总载重吨和净载重吨。总载重吨是指在任意的吃水下,所能允许船舶装载的最大重量,其数值等于船舶满载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在不同的海区、不同盐度、不同纬度和季节,总载重吨的数额并不一致,诸如国际航行海船一般有热带淡水、淡水、热带、夏季、冬季、北大西洋冬季等不同的载重吨位,木材船还有木材载重吨位。这些吨位都以载重线的方式勘绘在船体上。 净载重吨是指在具体的某个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货物重量。也就是总载重吨减去燃油、柴油、淡水、备件、物料、供应品、船员和/或旅客及其行李以及船舶常数(包括船底壳附着物、机械内油品残留物等)所得到的载重吨位。 我们熟悉的干散货船、油轮的分类,例如好望角型、巴拿马型、灵便型、阿芙拉型、苏伊士型……等,均是以载重吨为标准划分。 9. 好望角的国际船只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什么开普船中的“开普”实际上是英文CAPE的音译,CAPE船就是好望角型船。指强度体积都能安全通过好望角最恶劣天气的船舶,好望角附近常年风力大于8级,一般好望角型船舶特指大型散货船,长度在250-300米,吨位在15-20万吨的巨轮。随着现代造船业的进步,船舶的体积、吨位、载重等都有很大提高,运送散杂货物的船舶通常可以达到30万吨级。 10. 好望角沉船约翰•卡博特是意大利人,但为英国效力,攫取了北美殖民地,因为他的祖国对此不感兴趣。哥伦布也是意大利人,却悬挂西班牙国旗,驾船西行,发现了西印度群岛。与他们相同,葡萄牙出生的费迪南•麦哲伦,打着西班牙的旗帜,创造了人类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的历史。从而证明了一个人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地球是圆的,航海者有可能从欧洲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在他之前,卡博特和哥伦布也曾试图证实这个问题,但都未取得成功。 麦哲伦之所以改变国籍,效忠于西班牙,是因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激愤而为。麦哲伦1480年出生于一个历史久远的葡萄牙贵族家庭,长大后成为王后的青年侍从,在宫廷圈子里,身份十分显赫。他25岁的时候,想寻求更加冒险和刺激的生活,于是到海上去发展。多年航行中,到过印度,帮助葡萄牙政府在印度进行过一系列快速的征服行动。后来,他被提升为船长,1508——9年指挥一艘船奉命前往马六甲和锡兰。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他像许多航海家前辈一样产生了一个念头:从欧洲向西航行到达东方。 他怀着这个念头,随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到了摩洛哥。与摩尔人的一次战斗中他负了伤,得以返回葡萄牙。因为国事负伤,麦哲伦申请增加年薪,但遭到拒绝。接着,又听说了有人正在起诉他,指控他违法与敌方进行贸易。这项指控从未证实,但对他的怀疑,使他失去国王的欢心。不公正的待遇激怒了麦哲伦,他宣布改变国籍,转而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服务。在约安,他找到了一位强有力的同盟者,博尔果斯的大主教德•方西卡,此人以前曾是弗朗西斯科•哥伦布的死敌。在方西卡的援引下,麦哲伦把环绕地球的方案提请国王批准。他计划驾船向西航行,穿过美洲南部可能存在的海上通道,或者,如果找不到这类通道,就尽量向南航行,绕过南美洲大陆的一端,到达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为此,如果有必要的话,可向南航行到南纬75度。同时,还要确立1494年教皇划分的“教皇子午线”以来,位于西班牙一侧(西半球)所发现的土地的所有权。 国王十分相信麦哲伦的设想,批准了他的计划,并为其配备了五条船。按照现代标准,这些船真是小得可怜,全部吨位加到一块儿,也比不上今天的一只拖船,但当时的人认为,使用它们,足够航行到前所未知的地区了。其中“特立尼达号”110吨,“圣安东尼奥号”120吨,“维多利亚号”85吨,“康塞申号”90吨,“圣地亚哥号”75吨。 1519年仲夏,他们做好了出发探险的准备。8月10日这一天,船队从塞维利亚出发,一路上喇叭齐呜、旗帜飘扬,行驶到瓜达拉河口,停泊下来。 麦哲伦即将环球探险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欧洲,在葡萄牙引起了相当大的忿怒。此刻,远洋编队就要出发了,葡萄牙国王曼努尔才开始想到是否给麦哲伦提高半个金币的薪水,他曾经要求这个数目但被拒绝,因此转而对西班牙王室效忠。为了缓解国王的内疚,葡萄牙驻西班牙大使发回了一封急件,对那支舰队作了如下的描述: “这些船靠岸修补时,我去看过。它们是那么破旧,那次修理,足足用了11个月时间。现在它们终于漂起来了,正在水中填补裂缝。这些船我登上过几次,向殿下担保,乘坐它们,勉勉强强能漂到加那利群岛,因为船的肋板都已经腐朽了。船队总共携带了80门炮,个头儿很小,在麦哲伦指挥的那艘船上,才有四门不错的铁制大炮。5艘船上搭乘的船员总共有230人,所带的供给只够用两年。” 麦哲伦遇到的麻烦够多的了,他的岳父警告说,听说他手下有几个船长企图叛变。据说他们被曼努尔国王收买了,保证一旦找到合适的机会,就夺取指挥权。麦哲伦在西班牙时,也遇到过这类阴谋。由于事先得到了警告,他决定用最严厉的惩罚来消灭任何叛变的企图。 尽管形势险恶,9月20日舰队开始起航的时候,麦哲伦还是感到十分宽慰:他终于能够在特立尼达号上升起“舰队司令”的旗帜了。舰队到达佛得尔群岛,葡萄牙人非常冷淡地接待了他们,这之后,船队调转方向朝西南、南美洲海岸驶去。每一位船长都得到了详尽的航行指令,特别是在改变航向和时候或夜间航行前,他们用悬挂在旗舰绳索上的小旗组合成不同信号,标明指令的变化。 9月29日,巴西波纳姆布河附近的圣奥古斯丁角出现在地平线上,从这里舰队转向南方,沿着南美大陆的海岸线驶向里约热内卢。在里约热内卢,随船航行的皮加费塔记述了住在一座座长条形房屋中的居民,他说,每一座长形房屋可住100人。 船队继续向南航行,到达了拉普拉他河口。麦哲伦花了几天时间考察这个地方,希望在此找到能够穿越大陆的通道。考察毫无结果,失望之余,他率领船队继续向南,沿着海岸线航行了4000英里,一路上兴趣盎然。轻易上当的海员看到沿途岛上站满了“野鹅”(可能全是企鹅)和“海狼”(只有一种可能,是海狮)。对于后者,航行中的主要记录员皮加费塔印象深刻,写道:“这些动物非常凶暴,如果它们可以奔跑,那可就坏事儿了,好在它们离不开水,靠游水和鱼为生。” 1520年3月3日,舰队到达了今天的朱利安港。此时,麦哲伦比任何探险者都向南航行了许多,已经在海上漂流了6个月,南半球已经进入秋季。他决定修整一段时间,补充装备。船长和领航员们不愿意服从命令,他们之中大部分人主张立即返回老家。显然不愿意体验在这个寒冷、阴郁的不毛之地过冬的滋味,这哪里像阳光灿烂的西班牙老家呀。 5艘船中有3艘挑战麦哲伦的权威,想造反的船长们现在公开叛变了。路易斯•德•门多萨和贾斯珀•奎萨达宣布,他们不仅要带领自己的船返回西班牙,而且还要用铁链子锁住麦哲伦,把他也带回国去,因为他显然企图把所有的船员置于死地。他们傲慢地提出召开一个会议。对麦哲伦来说,这类事情经历了得太多了,毫不畏惧那些威胁,但屈从了船长们的要求,约定会议必须在旗舰上举行。叛变者立刻拒绝,麦哲伦决定马上采取行动。 他派出一艘小艇,划向门多萨的船,水手们获准登上大船,走到门多萨船长面前。门多萨问他们想要干什么,水手们说,要把他带到旗舰上去。他硬邦邦地回绝了,当场就被水手们用匕首连刺几刀而死。门多萨船长的水手失去了领导,正在犹豫不决,麦哲伦派出的更多水手从另一侧爬上大船,他们是乘坐小划子悄悄靠近的。夺回这艘船,加上他旗舰和另一艘仍保持忠诚的船,麦哲伦现在是三艘船对付两艘。哗变刚一开始就被粉碎了,门多萨船长的头被砍下来,尸体也被肢解了。奎萨达船长和他的副手也面临着同样命运。 可是,探险队并没有带刽子手,于是就让奎萨达船长的副手选择,或者处死他的船长,或者自己被处死。这位副手一点也没有犹豫,奎萨达船长被吊死,也被大御八块。第三位叛变的船长卡塔根纳是查理五世亲自任命的,他的主人是王室,处理方式就有所不同,麦哲伦命令他带了一些装备、一名教士以及哗变的两个同伙上岸去了。 哗变事件后不久,船队沿海岸继续航行时,圣地亚哥号搁浅了,尽管船员都被救了上来,但船只完全报废。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积雪融化,草木重新冒出了新芽,麦哲伦决定继续向前航行。出发之前,他下令在一座高山顶上竖立了巨大的十字架,作为标志,证明此地现在已归西班牙所有。在此地过冬的时候,探险者们与当地居民打过交道,这些居民身材高大,肌肉发达,似乎是一个巨型人种。他们身体各部位都是大号的,所以麦哲伦给这一地区起了个名字:帕塔戈尼亚,或者叫“大脚丫子”。1520年8月24日,舰队起航,他们诱骗几个被称作帕塔戈尼亚人的当地土著上船,跟着船队一起出发了。船队继续向南航行,不断与变幻的风向和海上风浪搏斗,两个月以后,到达了处女角。 从这里再往前几英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湾,里面有三条不同的水道向西通往内陆方向。圣安东尼奥号和康塞申号被派出去探测,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令人激动的消息:前面有一条可以继续前进的水道。此刻,麦哲伦才说出始终对军官们保密的计划:他们要穿过这条海峡,驶向香料群岛和拥有巨大财富的印度。现在是实现他的梦想的时候了。 可是,对于军官们来说,这个计划的如同一场噩梦。他们乞求麦哲伦,把发现海峡的消息带回西班牙,再组织新的探险队,那时,不用在南美海岸再浪费时间,直接驶到海峡。再者,他们提出,补给快要用完,船也历经风浪,不能继续探险航行了。但是,麦哲伦根本不听,指挥船队快速前进,寻找通向“南海”的捷径。他坚信,面前的这个海峡就是一条可以通行的水道,而且宣布,如果谁再提回家的事儿,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带着继续前进的命令回到船上,立刻就被水手们捆绑起来,还加上了锁;链,关到舱底。这艘船趁着夜色起锚,溜掉了,朝着东方的西班牙驶去。 麦哲伦的船队现在只剩下了三艘,但他仍坚持向西航行,进入前所未知的海域,噩梦般的行程开始了。舰队只能在白天航行,沿着狭窄曲折的水路缓缓向前。有时,前面出现好几条水道,不得不派出小艇前去勘察。这个海峡(现在叫做麦哲伦海峡)有360英里长,两岸高耸的群山,覆盖着积雪,满目荒凉,在耸立高山之间,三只小船艰难地向西缓慢前进。虽然海岸上不见人迹,但显然有人活动,因为到了夜间,黑暗中有人点起一堆堆篝火,于是麦哲伦给这个地方起名叫火地岛。 1520年11月28日,舰队驶出了群山环抱的海峡,穿过一个海角,麦哲伦命名它为希望角,他们面前展现出一望无际的“南海”水面。大洋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一片平静,强劲持续的风推着船队前进,于是,麦哲伦就把它命名为“太平洋”。绕过南美大陆,进入太平洋,是一个最伟大地理发现,麦哲伦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因为哥伦布发现的,只是新大陆附近的一座小岛。麦哲伦证明了,广袤的美洲大陆并不是通往东方航路上无法逾越的障碍,同时也证明哥伦布关于发现了亚洲大陆的断言是不正确的,他所发现的陆地并不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但是,航行中最糟糕的那段路程现在才开始。“在发现陆地之前,他们航行了三个月又二十天,这段间里,吃光了所有的干粮和储备的食物,而落到这种境地:不得不吃剩下的那些生了蛆的碎屑。携带的淡水也腐臭不堪,变成了黄色。他们的确吃了船上用来编成皮绳索的皮子或皮革,可是这些皮子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非常坚硬,只好把它们用细绳拴住放入海水中浸泡,泡上四、五天,变软了才能吃。” 很多人死去,包括一个身材高大的帕塔戈尼亚人,他们是麦哲伦想带回到西班牙展览才抓获的。最可惜的是,那位不知疲倦的皮加费塔也死了,他正在开始学习帕塔戈尼亚的语言。活着的人艰难地把船只维持到一块儿,继续前进。尽管经历着这样的艰难困苦,还是有人兴致勃勃地观察四周的东西。好几个人都有所记录,看到夜空中有聚成团状的星星,“如同两团云”,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麦哲伦星云”。 舰队破浪前进,1521年1月21日,一小片陆地出现在眼前,这是图阿摩土群岛中的一个小岛。3月6日,他们到达马利亚纳群岛中的关岛,当时麦哲伦叫它“小偷岛”,因为岛上的居民惯于此道。最后,小偷小摸的行为令人十分厌烦,麦哲伦决定教训一下岛民。他率领武装人员登上小岛,迅速地驱散居民。一个土著人被西班牙的箭射伤了。他拔出箭,吃惊地盯着看,以前可从未见过这玩意儿! 岛上有大量水果和淡水,周围的海域盛产各类鱼,饥饿疲劳的水手们得到了充分的食物和休息。船队继续前进,3月16日通过了萨摩亚岛南端。4月7日,他们在宿务抛锚停泊,这是菲律宾的中心地带。这时麦哲伦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他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因为在这里遇到了一些亚洲商人,现在,目标就要实现了。宿务有大量的香料,他开始同当地商人进行贸易,同时还进行基督教传播,让当地居民皈依天主教。不久,宿务国王及其大臣全都信了天主教,并承认西班牙国王为其领主。 可是,附近有个麦克坦岛,岛上的居民不愿意与欧洲人做生意,也不接受欧洲人传播的福音。麦哲伦听说宿务国王谋划攻打该岛,就要带领自己的人以国王的名义参加战斗。他的同伙一致响应,于是麦哲伦就率领48个水手登上了麦克坦岛,岛上的居民则集合了1500人来对抗。麦哲伦并没有被人数众多的敌人所吓住,率领手下的人进攻。但终究寡不敌众,欧洲人被击退。这一撤,敌人就紧跟上来了,捡起早先抛出的长矛,再一次向欧洲人抛去。 撤退中,麦哲伦落在后面,成了攻击对象。一个土著用削尖的竹矛刺中了他的脸,他拔出竹矛,转过身来,刺入攻击者的胸膛。然后腾出手拔剑,剑刚出鞘一半,另一个敌人的长矛刺中他的右臂,剑拔不出来了。敌人趁机吼叫着朝他扑过来。一把弯刀砍中了他的腿,他倒了下来,跌入海边的浅水中。土著人一拥而上,长矛纷纷刺入他的身体。 1521年4月27日,在当地一次武装争端中,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死掉了。 麦哲伦手下幸存的人爬上了船,逃回宿务。两名军官被选举出来代替麦哲伦的位置,在返回西班牙之前,他俩受到邀请到王宫里赴宴。他们应邀前往,但不知道最近这次战败,已经令国王对草率皈依基督教感到后悔。一进入宫殿,他俩就被背弃信义地杀死了。 三艘船立即逃离港口,驶往马鲁古群岛。航行途中,在婆罗洲(1521年7月9日至9月27日)他们召开会议,决定烧掉康塞申号,因为剩下的水手已经不多,无法驾驶三艘船。水手们乘着特立尼达号和维多利亚号继续驶往富饶美丽的香料群岛,11月8日到达了提摩尔,很快在船舱里装满了各种香料。可是,当他们快要出发的时候,发现特立尼达号漏水了,必须修理,只好把它留下来,修好以后再走。后来,特立尼达号在回家的途中,被葡萄牙人捕获,船上大部分水手都死了。 维多利亚号在约翰•塞巴斯提安•德卡诺的指挥下,绕过好望角,1522年7月9日抵达佛得角群岛。此时,船上还有47名乘员,包括欧洲人和几个土著人,余下的路上坏血病又夺走了25个水手的性命。幸存者要不断地靠水泵来排除船舱中的积水。当长途跋涉的船进入港口时,幸存的船员们得知,他们绕过南美大陆的丰功伟绩,早已传到这里了。 9月6日,维多利亚号终于在塞维利亚港抛下了锚,三年前随同麦哲伦出发航海的230船员中,只有17名欧洲人幸存下来。维多利亚号返回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全城,成千上万的人涌来观看,庆贺历经万险的幸存者,在停泊处,这只小船被群众踩得差点儿沉没。对于西班牙来说,真是一个骄傲的时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它证明了乘船从西向东,围着地球航行一周是可能的,过去一些错误的地理观念被一扫而空。对胜利的欢乐,对这支船队伟大的领导者之死的哀悼,让人们悲喜交集。正是有了麦哲伦以及他的坚持不懈,才使得这次环球航行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取得成功。 当即获得声誉的是德卡诺,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得到一副环球形纹章,纹章周边的铭文十分贴切:“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其他16名欧洲水手,还有4个随船队返回、“比任何人都孱弱”的印度人一同获得了尊号。 虽然麦哲伦未返回出发地前已经去世了,他还是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绕世界一周的人。因为他以前向东航行时,最远曾经到达过东经130度地方,而他被杀的那个岛屿,位于偏西一点儿的东经124度。在人类航海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名声高过他。他完成了哥伦布想要做的事,从西方航行到了香料群岛,而且以此证明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到达东方是可能的。 他所经过的那段海峡至今仍被人们称作麦哲伦海峡,他是从东向西第一个横穿太平洋的人。人类首次穿越的那一望无际的大洋,仍沿用着他所给予的那个令人愉悦的名称。正是在这片广袤海洋上,费迪南•麦哲伦打开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篇章。 11. 好望角船舶航行速度及原因简介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处。北距开普敦52km。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名称由来 南非大地上很早就生存着一股股游猎部族。就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土著黑人年复一年以缓慢的节奏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则息的农牧生活时,一支来自葡萄牙的船队正在非洲西海岸边的狂涛中奋力挣扎着驶向好望角。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约1450~1500年)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再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率领的船队首先沿着以往航海家们走过的航路先到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约于1488年1月间抵达现属纳米比业的卢得瑞次。船队在那里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苦于疾病和风暴的船员们多数不愿继续冒险前行,数次请求返航。迪亚士力排众议,坚持南行。船队被暴裹挟着在大洋中飘泊了13个昼夜,不知不觉间已经绕过了好望角。风暴停息后,对具体方位尚无清醒意识的迪亚士命令船队掉转船头向东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队在连续航行了数日之后仍不见大陆。此时,迪亚上醒悟到船队可能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驶。1488年2月间,船队终于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即今南非东部海岸的莫塞尔湾)。迪亚士本想继续沿海岸线东行,无奈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归心似箭,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时正值晴天丽日。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业士据其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再率船队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当年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再次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驶抵印度西海岸重镇卡利库特。又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达·伽马约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 “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另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 顽强的迪亚士不期然而然地揭开了好望角神秘的面纱,他的名字也永远与好望角连在一起。葡萄牙诗人卡蒙恩斯在其优美的叙事长诗《鲁西亚德》中,讲述了好望角神奇的传说:古希腊时,硕大无朋的亚当阿斯特伙同其他99个巨人图谋反抗诸神,试图用风暴攻取奥林匹斯山,但被在诸神面前的赫尔克勒斯和沃尔坎所打败。作为永久的惩罚,巨人们被流放到世界尽头,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亚当阿斯特的身体化为峥峥山岳,形成了好望角,开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风暴和雷电的作坊,好望角周围海域上怒号的狂风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断巡游的魂灵。对敢于在这一海域搅扰他的人,他会咆哮着施以可怕的报复。迪亚士首先闯人了亚当阿斯特的禁地,亚当阿斯特自然不会忘记对他施行报复。1500年5月,在随卡布拉尔率领的庞大船队再次远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的一场风暴中葬身大洋…… 形成原因 与好望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和新西兰的南岛位于这里,其它几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环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水圈通称为南大洋,这里终年西风劲吹,风暴频繁。在夏季也是西风咆哮而过,冬季更是寒风凛冽,常年的西风把海水也驯服得环绕地球由西向东奔驰,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 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商业作用 好望角的发现,促使许多欧洲国家把扩张的目光转向东方。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船队都先后经过这里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菲律宾和中国。165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权,并在现今的开普敦建立居民点,专为本国和其他国家过往的船队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检修服务。19世纪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国人看到掌握好望角制海权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将荷兰人取而代之。在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好望角航路成为欧洲人前往东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条航路的作用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欧亚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轮还必须从这里绕道。据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讲,现在每年仍有三、四万艘巨轮通过好望角。西欧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粮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过这里运输。 |
船舶买卖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
2024-03-15
|
查看详情 >> |
船舶过户流程? |
2024-03-14
|
查看详情 >> |
海运国际租金(国际海运费) |
2023-03-16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