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机舱辅机 > 701研究所领导(701研究所领导班子)
701研究所领导(701研究所领导班子)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26 09:55    点击:1178   编辑:admin

1. 701研究所领导班子

武汉研究所主要是中船重工底下的6个研究所,包括701,719,712,722,717,709所。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701所:总体所,主攻舰船设计。招收专业方向齐全。作为总体所,平均待遇要高于其他装备所。但是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弱电类(如计算机,电信,电子)等专业学生进去不是特别合适。建议船舶,机械,电力,控制等专业的同学去。

719所:总体所,主攻潜艇设计。和701一样,待遇较好,招收专业多。对于专业上仍然是弱电不太合适。

712所:电机所,研究电机。过去不匝地,近几年随着任务增多,待遇有大幅提高。如果是电机等强电专业的同学,建议去这里。

722所:通信所,研究天线。待遇与712差不多,也是近几年发展很快。比较适合微波,电磁场等通信专业的同学。

717所:光电所,研究光电设备。待遇比712,722略好。目前参与国家光电实验室建设,发展前途很大。这里当然和光电,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弱电专业比较对口。

709所:计算所,研究计算机。老牌计算所,名气较大,近几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地位有所下降。待遇上和717差不多。比较适合计算机,电信,控制等专业的同学。

2. 719研究所历任所长

“719所”指的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8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其中二级企业66家,科研院所29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

3. 701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701在业内是老大哥,如果你被分到军品部门,那么你就等着享福吧,基本上五年之后有房有车,工作轻松,生活如意……哎,羡慕啊~~

4. 701研究所所长 简历

当然701所,顶顶大名。好多国家尖端研究的,701是总体所,任务来了都是701下发到下面各所的。

5. 701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

中国舰船重工集团701所是国企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

其性质属国家事业单位,是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家一级保密资格单位。701研究所也叫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6. 702研究所历任所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702所? 如果你说的702是哪个所的话,效益非常的好,就是很辛苦,累 不过读研期间工资高不高就不知道啦

7. 701研究所领导班子名单

为了找答案,我又重看了遍暗算,到第22集为止,安在天仍是特别单位701的副院长,后面的剧集里没有再演他是什么职位,不过我估计很有可能会当上院长。

8. 701研究所副所长

12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一院)

13所 北京控制仪器研究所(十院)

14所 北京特别机电研究所(一院)

15所 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一院)

17所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一院)

18所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院)

19所 北京航天信息情报研究所(一院)

101所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一院)

102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一院)

23所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二院)

25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二院)

203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二院)

204所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二院)

206所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二院)

207所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二院)

208所 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央(二院)

210所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二院)

31所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三院)

33所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三院)

35所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三院)

303所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三院)

304所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三院)

306所 北京特种材料及应用研究所(三院)

310所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三院)

502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五院)

503所 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五院)

508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五院)

511所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五院)

512所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五院)

514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五院)

529厂 北京卫星制造厂(五院)

701所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直属)

702所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一院)

703所 北京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一院)

704所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十院)

706所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二院)

707所 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

708所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710所 北京信息与控制研究所

772所 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九院)

801所 (八院)

803所 (八院)

807所 (八院)

811所 (八院)

812所 (八院)

813所 (八院)

9. 701研究所历任所长

苏州中学培养的名人有好多,据我所知有以下62位。

施建明,1978届,商业经济学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陆 军,1981届,中国电子科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建军,1985届,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庄小威,1987届,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

陆路德,1961届,化工专家,白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吴培亨,1956届,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殷瑞钰,1953届,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汝钤,1952届, 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埮,1952届,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邦新,1952届,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震康,1952届,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名誉院士。

李正名,1948届,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森元,1948届,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屈梁生。1948届,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彤华,1947届,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庆国,1946届,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觉,1943届 半导体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1943届,物理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周维善,1941届,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殷之文,1937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元桢,1937届,誉为“生物力学之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朱汝瑾,1936届,化学科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程民德,1935届,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培云,1935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守武,1935届,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鸿钊,1934届,妇产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宝麟,1934届,医学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洪元,1934届,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保功,1934届,化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新德,1933届 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

汪闻韶,1928年土力学及土坝、地基抗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大煜,1925届,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翼东 1918届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

易家训(1918年—1997年)是流体动力学家,中国贵州贵阳人。 1934年--1937年就读于苏州中学。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41年毕业。

张钟华,1940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1954年~1957年就读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何鸣元,男,1940年2月8日出生于苏州。苏州中学1957届毕业生。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邹竞,感光材料专家。1936年2月9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54年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被选派到苏联学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苏肇冰,男,1937年生。1953年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被选为学部委员。现为中科院院士。

钱鸣高,193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57年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沙庆林(1930年5月7日—2020年2月23日),江苏宜兴人。1949年苏州中学毕业,1952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男,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1944年-1947年在苏州中学学习。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任七院701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天民,1927年12月生于江苏宜兴。1942年~1945年就读于苏州中学。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毓元,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家。1924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苏省苏州市。自江苏省苏州中学毕业后入清华大学化学系读书,194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冯康,生于1920年9月,江苏苏州人。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中伟,江苏江阴人,1918年7月20日生,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36年毕业于省立苏州高中,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

吴传钧,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学家,1918年4月2日出生于苏州,1943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地理系,1943年获理科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钱人元,1934年苏州中学(高中)化工科毕业后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1944~194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系进修。回国后,历作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1956年迄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研究员。1981年~1985年任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谈镐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16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吴县。1935年毕业于苏州中学,193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1940年于成都航空机械学校高级班毕业。

胡宁,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30年考进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后转学到清华大学物理系。

姚鑫(1915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年10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市,1932年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生物系,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刘建康,著名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家。1917年9月1日出生,籍贯江苏吴江。1938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常委。

李竞雄,1913年出生,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中学。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植物系。

杨澄中(1913年~1987年),,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1913年4月17日生,江苏常州人。原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浩青,物理化学家,1931年由苏州中学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起,任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国际锂电池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任第二届亚洲固态离子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时钧(1912—2005),出生于江苏常熟。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钱令希,生于1916年7月,江苏无锡人。1927年~1928年就读于苏州中学初中部。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工学院,1955年首批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龚祖同先生(1904~1986),是中国现代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始人、所长。

陈槛运,1916 年 6 月出生, 1933 年至 1936 年就读于苏州中学高中部化工科第二届。 1940 年 6 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1990 年国务院颁发证书,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铨,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193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1957年由江苏省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天津大学精仪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并留校任教。1997年姚建铨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10. 719研究所领导名单

黄旭华萊垍頭條

隐姓埋名三十年,荒岛求索,他和同事们让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巍巍中华的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萊垍頭條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 ),男,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4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條萊垍頭

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