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机舱辅机 > 船公司怎么进(船公司流程)
船公司怎么进(船公司流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27 08:50    点击:322   编辑:admin

1. 船公司怎么进

总体来说船东或者船公司很少有直接招聘船员的,一般都是通过船员劳务派遣公司(中介)来找船员,尤其是国外的船东,他们招中国船员都是通过中国的中介来招聘!基本上招聘分网上和朋友介绍!网上有船员招聘网站,网站有航运在线,船员招聘网等等,一旦有符合自己的职位,你在网上投简历,船中介会给你打电话,或者加微信面试,但是这种有经常遇到骗子,甚至有小船东拖欠工资的现象!

大多数都是通过朋友才知道船员这个行业,所以很多都是通过同学、朋友来找船,加中介电话微信!然后发简历给中介!一旦有合适的职位,打电话你面试,通过后就可以上船,这种还算靠谱!

2. 船公司流程

.接到客人订单后,船务人员先从业务部拿到订单副本。

2.根据客人交货时间查核船公司船期,核对时间,是否赶得上客人的最迟交货期,如时间有问题可向客人申请延迟两天。交货期确认后,下订单给工厂。

3.根据业务排出的生产进程表(包括跟客人的时间表和跟工厂的时间表),排验货时间(通常开船前14天申请验货)、船期和结关日,在验货结束后从QC处拿到验货报告并传真给客人。

4.订舱:订舱时间要提前7/10天(避免旺季拿不到舱位),同时船务人员将制作好的BOOKING传给货代,或者向货代要BOOKING的格式,在上面填写完相关信息。

货代再将S/O传给工厂,上面有起运港、目的港、截关时间、开船时间等相关信息。

5.安排装柜,货代将传给工厂一份(工厂安排拖柜,知道箱号和封号)工厂要求货代安排拖车前来装柜,装完柜后接着去报关。工厂将报关资料给货代。一般报关要安排在船截关前两天进行,怕遇到查柜而赶不上开船时间。

6.对单。货代文明用语作将会同工厂船务对单。船开之后两天左右船公司就会出正本提单,货代拿到正本提单之后,将正本复印件传给工厂。

7.安排付款,工厂收到货代的正本复印件后,安排付款给货代。货代收到工厂的付款将把正本给工厂

3. 怎样才能进船公司

像挣钱就去外派,想安稳就去国企。

相对来说,外派工资高,升职快但是起步比较难。国企轻松些,但是升职比较慢,有一些国企工资也很高但不容易进去。个人建议,如果你不想长期干海员的话就做外派,难是难点,但咬咬牙就过去了,混点资历赚点钱就转行。

4. 船公司的船是自己的吗

船公司缺箱是船公司自己的空集装箱由于未能及时收回,造成船公司发货港箱子紧缺。

船公司缺箱由多种原因造成,比如:目的港国家没有及时的空箱返回,或者发货港爆仓集装箱被大量占用等。碰到这样的情况,及时协调船公司,争取第一时间让船公司给放箱,以免货物不能按时出运。

5. 船公司操作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6. 船公司怎么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造船厂、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集中集团公司旗下优质船舶配套资产,发起设立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并陆续组建了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公司。

7. 船公司怎么进去工作

大连海事分陆上专业和海上专业

海上专业,即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最为著名,出来后直接上船做高级船员,当然如果你不愿意上船就可以考研,考公务员,或者是去造船企业,上船的占绝大部分。

陆上专业中最出名的当属海商法,可以选择留学,另外作为交通部直属的大学(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教育部直属),交通运输学院的专业就业前景也是不错的,什么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之类的。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也大多数与海洋、船舶有关而如果你选择什么数学、英语、物理学这些每个学校都有的专业,海大就没什么竞争性了,就是普通的工作机会。

上海海事大学

学习海上的专业和大连海事也差不多,主要看你的学习专业和择业方向

8. 船厂怎么进

轮机专业知识,与造船一点不冲突,合适。但是大管轮或者是二三管轮,级别有点低,就是进厂了,经过层层挑选。

晋升空间不大,最好有一定资历轮机长,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晋升空间大。建议:等一定船舶资质资历。

最去考虑进船厂,比较容易,也会有更好发展平台

9. 船公司操作是干什么的

属于特种行业,需要特种行业操作证,同事作为电焊工,而且是压力容器的,需要高级焊工操作资质,工地上的焊工证是无效的,工作内容是按照要求对焊缝进行焊接,需要达到相关的检测标准,比如说焊缝宽度,高度,强度,以及必须经过超声波探伤合格才算完工。

就目前来说,气罐,油罐,高压管道,船体,水下焊接,这些工种是对焊工有严格的要求的。

10. 指定船公司怎么弄

因为船运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处理 事情也多,所以要有一定的人手才能处理好!一旦出现问题就麻烦了!因此,船公司很乐意和货代合作,他们会帮船公司处理问题!

另外,货代公司帮船公司按照船公司的班轮时间安排货物。这样的话,船公司就能每个班轮都可以合理的安排了。同时也能减少船公司的工作压力了。

11. 如何进入船公司

朋友你好.我不太记得了,至少进口的话需要如下手续:吨税证明,总申报单,货物申报单(进口,及过境),船舶物品申报单,船员物品申报单,船员名单,旅客名单,还有是否有危险品,安排拖轮,引水,码头泊位确认无误后才能进港.同时要确认船舶资料,例如吃水情况,船型,船厂,总吨等信息,避免船舶无法靠港.而且外籍船舶进入我国港口须经事先许可,应在预计抵港1周前,通过我外轮代理机构办理进港批准手续~~靠岸后要在联检手续之后进行卸货,同时记得要有准卸证明,而且船代得向海关申报完毕后才能开始作业.装货需要有海关放行条,商检证明,舱单等资料,同时需要与大副确认积载图之后才能开始装货.离港前的手续和进口靠泊一样,需要联检手续.这是一个大概的,因为个人是负责集装箱班轮市场版块的,所以对船舶操作只能有7成的发言权.而且这些在每个港口可能在细节上有所偏差,但都大同小异. 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船舶操作的人士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