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上海极地,全称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于1989年,地处中国上海市,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1989年10月10日,中国极地研究所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该中心主要开展极地雪冰-海洋与全球变化、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以及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负责“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国内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负责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展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 中国北极考察船1999年。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航北极,1999年7月1日上午从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码头启航。 作为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由124名科考队员组成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999年7月1日乘“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途经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浮冰区、多年海冰区进行了大洋综合调查和冰区综合考察,于9月9日回到上海港。考察队克服了多雾、浮冰、海流、北极熊等困难,行程13210海里,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科考任务。 首航北冰洋的“雪龙”号航行到北纬75度30分、西经160度附近,从而创造了我国航海历史上的最北记录,其中冰区连续航行2000多海里,创造了中国船只冰区航行里程的新记录;科考队在北纬75度附近建立了联合冰站,在面临冰裂的危险下,进行了长达7天的海-冰-气-生物综合观测;科考队部分队员还飞抵最北点--北纬77度18分进行了作业。这次考察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样品和观测数据。 3. 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是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以1750万美元购自前苏联解体后的一个运输公司,按中方的要求1993年改装成功。技术先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国当时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考察船。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运输任务。 4. 中国最大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中国石化生产的是船用轻质燃料油。 中国石化燃料油上海分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首次供应1900吨船用轻质燃料油。这批低硫、清洁、高品质的船用轻质燃料油,是由燃料油公司向青岛炼化定制的达到国际标准的清洁船舶燃料,将伴随雪龙号科考轨迹,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加油助力。 5. 极地考察船排名雪龙号船员们每月的工资依照国家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加上出海时的补贴等,年薪约12万,船员要求35周岁以下,持有海船值班水手/机工证书。 雪龙号一般指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简称“雪龙”号(英文名:Xue Long),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 6. 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船奥尔卡德斯站 南极奥尔卡达斯考察站。这一位于火地岛省首府乌斯怀亚市东南1501公里的永久性基地已使用了117年。 1904年1月,阿根廷获得苏格兰航海家的居住点,并在当年2月22日将其变为在南极洲的第一个永久性定居点,当时,阿根廷向那里派出了一个海军小分队,并在那里安装了邮筒和气象站,也就是现在的奥尔卡达斯联合南极基地。 1903年初,由威廉·斯皮尔斯·布鲁斯率领的苏格兰探险队乘着斯科舍号船驶向南大西海,探险队因冰冻被困在劳里岛,并于4月1日在那里搭了一间小棚子避寒,并进行各种科学工作,这个小棚子被称为奥蒙德之家。 当布鲁斯得以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将奥蒙德之家的设施,工具和观测仪器的仓库交给阿根廷政府,时任总统胡里奥·罗卡接受了苏格兰人提供的设施,并于1904年1月2日颁布第3073号法令,授权阿根廷气象局维护该站。 7. 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中国首次开展的十大名船评选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四艘军舰和六艘民用船舶荣膺“中国十大名船”称号。这十大名船均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堪称新中国船舶工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 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为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它实现了中国驱逐舰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它的诞生,在中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第一艘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载有直升机的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能在全球所有海区航行,为中国太空和海洋科学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建造的出口船舶——长城号,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它率先叩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 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2“夏”级),它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一次战略性突破。 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渤海友谊号,它是集原油加工、海上油库、卸油终端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的重大设施,它的建成实现了中国浮式生产储油船设计建造零的突破,是世界首次将浮式生产储油船用于有冰的海域,是中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领域标志性的产品。 中国新型常规潜艇(041元级),它集中中国舰艇武器装备科研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常规潜艇设计和建造水平有了新突破。 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它是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代表了中国水面舰船武器装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最高水准,实现了中国海军首访大洋彼岸。 被誉为“海上科学城”航天测控船——远望三号,它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新型航天测控船,具有对卫星、飞船、潜地导弹等进行指挥、控制、测量的功能,它的建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航天测控技术大国,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德尔瓦号,该船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超大型油船建造“零”的突破。 8. 中国极地考察船都有哪几艘中国石化燃料油上海分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首次供应1900吨船用轻质燃料油。这批低硫、清洁、高品质的船用轻质燃料油,是由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向青岛炼化定制的达到国际标准的清洁船舶燃料,将伴随“雪龙号”科考轨迹,驶向南极和北极,为中国科考事业扬帆远航加油助力。 9. 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燃料油上海分公司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码头,为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供应1500余吨保税低硫轻质船用燃料油,成为其首家船用燃料油供应商,为新一轮南极科考加油助力。 针对本次“雪龙2”号首航供油工作,燃料油上海分公司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雪龙2”号供油小组。 10. 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使用的是燃油动力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简称“雪龙”号,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中国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改造而成。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
上一篇:中国沿海指数(中国沿海煤炭指数) | 下一篇:中国舰船发展史(中国海军舰艇历史) |
船舶PSC(船舶PSC含义是什么) |
2024-03-16
|
查看详情 >> |
近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造船行业智能化绿色化 |
2024-03-20
|
查看详情 >> |
PPG推出PPG NEXEON 810涂料,可使船舶保持更高的速度 |
2024-03-18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