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技术动态 > 中船集团战略发展部(中船集团战略目标)
中船集团战略发展部(中船集团战略目标)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11 01:20 点击:232 编辑:admin

1. 中船集团战略目标

中船重工707所是保密单位。

七O七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地处天津,成立于1961年。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以攀登导航和操艇技术高峰为目标,以提供先进设备装备部队为己任,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项项新成果,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 中国船舶集团战略

2021年4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未来发展研究中心、装备保障中心、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出席仪式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杜刚主持仪式并宣读了集团公司关于四个中心定位的批复文件,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四司司长艾廷元、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主任吴晓光出席仪式,中国船舶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刘郑国在仪式上发言。

雷凡培指出,成立四个中心是中国船舶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履行强军首责,补齐短板、健全体系、缩小差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集团公司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完善管控体系对新时期履行强军首责的极端重要性,突出军工核心,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雷凡培强调,要聚焦短板弱项,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四个中心落地运行,尽快形成防务装备全产业链管控新格局。集团公司总部要做好组织协调,支持推进四个中心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和任务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大力协同,全力支持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船舶特色的“战略+运营”管控新模式;中国舰船研究院要发挥好主体责任,落实好相关工作,以发展的实际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3. 中国船舶集团战略目标

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的完工总量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总量突破200万载重吨的船厂。2006年造船完工总量又达到了历史性的311.5万载重吨,接近于2000年的全国造船总量,不仅是我国率先超越300万载重吨大关的船厂,而且,还是我国唯一一家年造船总量和手持订单双双进入世界十强行列的造船企业,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上又矗立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型船舶出口基地和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 2700 余艘,其中舰船 43 个型号 818 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 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和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在国内最先开发建造了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和 FPSO 等海洋工程产品,在国际造船界和航运界享有盛名,连续多年在国内船厂中排名第一,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造船业“猛追日、韩的旗舰”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船厂”,在 2004 年国外权威杂志对世界大型船厂最新排名中,跻身第七位。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最早建造 10 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船厂,建国以来,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各种类船舶 2700 艘,从五十年代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七十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八十年代中国第一艘出口船,直到九十年代中国第一艘 VLCC ,大连船舶重工不仅是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 60 多个“第一”,更给快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无数荣耀。 依靠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作为保证,大连船舶重先后开发和设计建造了代表中国造船能力的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 VLCC )、代表中国造船技术水平的 4668TEU 集装箱船和代表中国造船管理水平的 23 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 FPS0 )等标志性产品,以及 2.8 万吨多用途集装箱“梦幻型”系列船、 4.4 万吨成品油轮“中国大连型”系列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 RO — RO12300 吨现代化滚装船等。目前,大连船舶重工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 (VLCC) 、 11 万吨成品油轮已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批量化生产,这为降低成本,缩短船舶建造期创造了条件。所服务的船东分布在丹麦、挪威、伊朗、比利时、希腊、美国、德国、智利、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国内用户的船队重,也越来越多地拥有了新船重工建造的船舶

3、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1995年12月29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动工兴建,她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两大公司最大的合作项目。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产品链完成了大灵便型散货轮——第五代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油轮——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10000TEU集装箱船的五大跨越;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的主要造船指标连破国内纪录,造船工期不断缩短,经济效益连年增长;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锻造了一支成熟的研发设计队伍,成就了一个精干务实的管理团队;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屹立在风云际会的造船市场,无论是接单选择还是成本控制,不管是安全生产还是质量保障,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10年来,所有南通中远川崎的造船人,奋发图强,在建造世界一流船舶的同时,矢志不渝地建设世界一流船厂。南通中远川崎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造船合资企业,经过这10年的运作,已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并与国内外同行不断交流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南通中远川崎的崛起,犹如在中国造船界树起了一根标杆,立起了一面镜子,其示范效应和对比效应,无疑是中国造船久远的福音。截止2005年12月,公司共交付各类船舶35艘,其中大灵便型散货轮28艘,5400TEU集装箱船2艘,30万吨VLCC 3艘,5000PCC汽车滚装船2艘,船东遍布欧亚两洲,海外船东订船占70%。促进和推动了民族造船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造船界的声誉。南通中远川崎以超常规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就,更确立了最具竞争力的造船厂的地位,其追求“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激发企业活力”的企业文化在业内独树一帜,为国内外船舶专家所称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南通中远川崎的生产现场,充分肯定了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企业规划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业内组织了专家分多个批次考察南通中远川崎,探讨“南通中远川崎现象”,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可以说,南通中远川崎的成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30年造船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成长的历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为此所有南通中远川崎的造船人都心存感激,立志为中国造船工业的更上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4、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公司是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结构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上海东部的黄浦江两岸,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码头岸线2800米;拥有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6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公司具有70多年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为国内外船东建造过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浮式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船、军舰和军辅船等共计3000多艘。船品除满足国内用户需要外,还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船东的好评。公司目前已具备年造船生产能力200万吨

5、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年代,江南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代潜艇;60年代,建造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70年代,为配合我国发射火箭和人造卫星,建造以“远望”号和“向阳红10”号为主的测量、调查、打捞救生船等远洋综合科研研究船队;80年代以来,江南造船厂的船舶产品频频走向国际市场,先后为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挪威、比利时、瑞士、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造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成品油\化学品船、自卸式散货船、汽车运输船、三用工作船和液化气船等十多种类型的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在全冷式液化气船、LNG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2003年7月24日,中船集团公司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就上海地区船厂布局调整的有关问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上海市近期在长兴岛安排8公里岸线,用于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内黄浦江沿岸船厂调整搬迁。长兴岛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有3.7公里的岸线,占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在这里将规划、开发、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军民结合、水上水下并进、产品范围包括钢结构等在内的我国第一造船大厂。这里将拥有4个大型船坞,其中最大的船坞长580米、宽120米,具有450万吨年造船能力。

4. 中船集团战略规划部

不能算国企吧中外合资企业

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是由中船重工集团 (CSIC) 的全资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McDermott International Inc. (MII) 的全资子公司J. Ray McDermott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各拥有股权50%。

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45公顷的建造厂区位于青岛海西湾经济开发区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 并且毗连CSIC的北海造船厂,是海西湾船舶建造、修理基地的一部分。

合资公司的总投资规模高达2.501亿美元, 合资企业将融合双方优势,麦克德莫特具有专利建造系统,程序,管理模式以及丰富的国际客户服务经验;武船拥有勤劳而且专业的施工队伍,有效的成本控制方式,丰富的浮体建造经验。紧挨合资厂(一区)的CSIC/武船新造船厂(二区)将会为合资厂建造浮体。 合资企业的建造的产品包括:陆上或离岸的油气处理模块,综合一体化的平台, SPAR浮体, 大型的海上浮式油气处理和储存设施(FPSO)以及为国际市场包括亚洲,墨西哥湾,地中海,中东,南海,西非的客户提供FPSO的整体服务。合资厂也将努力进入中国的陆上和离岸市场。

5. 中船集团战略目标任务

中船重工全称为中国船舶重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84家,其中二级企业54家,科研院所28家,境外机构18家,总资产4400亿元,员工17万人。

扩展资料:

中船重工的业务:

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

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 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7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33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6. 中船集团发展战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北方研究所。

中船重工的战略目标是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和中国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

7. 中船集团使命

正威国际集团(世界500强第91位)是由产业经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产业投资与科技智慧园区开发、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交易平台等业务。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位列世界前列。

集团目前拥有员工18000余名,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应全球业务发展,在国内成立了华东、北方、西北总部,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地设有国际总部。

2018年,集团实现营业额逾5000亿元,位列2018年世界500强第111名,中国企业500强第27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名,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2名。

集团采用区隔互动式人才战略主导的关联多元化新商业模式,在做大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主业的同时,积极向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等领域进军。

目前,集团旗下拥有深圳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江西赣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安徽铜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兰州新区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辽宁营口高威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正威新疆“一带一路”产业园、山东正威光电集成集群项目产业园、正威天津新材料智慧科技城、珠海海威科技创新中心、四川广安宏威金属和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辽宁营口聚酰亚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郑州航空港正威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新加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正威(美国)通用钼业产业园、湖南郴州国际矿产资源交易中心、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南洛阳金属交易中心、安徽安庆汉玉产业园、梧州国际宝玉石文化创意产业园、魏紫姚黄红木艺术品产业园、正威园艺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

集团在全球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即瑞士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和新加坡研发中心,同时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例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合作发展教育事业。

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千平方公里采矿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元;已累积专利2000多项,今年将新增专利350多项。历经二十年的发展,集团实现了从区域的、单一行业到世界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集团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好,得益于对五大规律的正确把握,得益于开阔的人才发展空间与人力资源整合,得益于公司经济学与方案经济学的指导与实践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集团将顺势而上,努力实施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管理,以及“大增长极、大产业链、大产业园”的新商业模式。秉承文、战、投、融、管、退,即文战先行,投融并举,管退有序的企业发展哲学,走超常规发展之路,打造全球产业链最完整、产品质量最好、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服务商,进入世界百强企业行列,实现正威“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产业报国”的企业使命!

集团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中船重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恒大、美的集团、招商银行等中国央企或世界500强。

8. 中船集团战略目标有哪些

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属于中国一拖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58年,专业设计、生产“东方红”品牌多缸系列柴油机,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产品涵盖三、四、六缸,排量2L-13L ,功率覆盖18-450kW,为客户提供全面动力解决方案。具有年产20万台的生产能力。公司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被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等单位授予“中国农机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内燃机行业排头兵”等荣誉。

公司专注于农业机械领域,立足于非道路领域的卓越应用。基于丰富应用经验的产品研发,集60年的技术积累,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强大的研发能力,携手英国里卡多公司、美国西南研究院等国际著名的一流研发机构,保持着核心技术与国际同步化。公司生产的“东方红”系列柴油机,依其动力强劲、可靠耐用、高效低耗、环保节能的优势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发电机组、船泊等领域,成为行业内主机厂首选配套动力,累计客户超过400万。

公司以用户为中心所建立的“金色服务”体系,秉持“体贴、快捷、专业、增值”理念,凭借完善的服务网络、遍布全国驻外分支服务机构、1100余家服务网络(站)、20个配件中心库、近1000家配件专卖店,为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服务。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用户为中心,质量零缺陷、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最好的服务。

9. 中船集团战略目标是什么

简称民船研发中心,成立于2004年1月16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为实现"三步走、翻四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战略目标而组建的民船技术创新平台。它是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控股,包括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九家国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同参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68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