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技术动态 > 合兴造船厂(合川造船厂)
合兴造船厂(合川造船厂)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21 11:05 点击:277 编辑:admin

1. 合川造船厂

大渡口:重庆重型铸锻厂

江北区:国营望江机器制造总厂

沙坪坝:重庆虎溪电机厂

九龙坡: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华江机械厂(新厂)

北碚区:西南工业管理学校、重庆华光仪器厂

万盛区:重庆平山机械厂、重庆晋林机械厂、重庆渝州齿轮厂

巴南区:重庆造船厂、重庆大江车辆总厂

綦江县:重庆双溪机械厂、重庆庆江机器厂

渝北区:重庆华渝电器仪表总厂

江津区:重庆长风机器厂、重庆铸钢厂、重庆青江机械厂、重庆防护包装成型工艺研究所、重庆长江柴油机厂、江津增压器厂、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红阳机械厂、重庆红光化工厂储运处、总后3533厂、总后3539厂、总后第三仓库

合川区:重庆华川机械厂(重庆分部)、重庆陵川机械厂

铜梁县:重庆红宇机械厂

永川区:中国兵器工业物资总公司四川公司(永川)、重庆液压件厂、重庆跃进机械厂、重庆红江机械厂、电子工业部光电技术.固体电路.压电声光技术研究所、412职工医院、四川省府387单位

荣昌县:重庆益民机械厂、重庆华江机械厂

璧山县: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船用柴油机配件厂

万州区:重庆长平机械厂、重庆衡山机械厂、重庆清平机械厂、重庆江陵仪器厂、重庆长江涂装机械厂、华渝总厂武江分厂

涪陵区:中国核工业建锋化工总厂、中船总公司川东造船厂

南川区:四川宁江机械厂、成都天兴仪表集团公司(重庆分部)、四川红山铸造厂、四川庆岩机械厂、四川红泉仪表厂

2. 川东造船厂

我给你的忠告是:在央企比在私企受气要少得多,华渝是三线建设厂,是从万县迁上来的,我觉得,三线厂基本还保持了原来内迁时候的艰苦朴素和淳朴的民风,领导也很少有架子。

这是在我最近去了一次川东造船厂得到的感受。

在私企,因为竞争激烈,所以,难免会发生一些你可能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质检工作是个重要工作,年轻人应该勇于接受挑战,何况你目前还是副手,有部长顶着呢,怕什么?顺便告诉你,我就是这个系统出来的,我告诉你的是真实的情况。

希望你在华渝工作顺利。

3. 川江造船厂

一、隋唐以前中国海员体系的初步确立

(一)早期海员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1.隋唐以前水上交通的发展。

水上交通的发展是海员发展的基本背景,以漕运和海贸两条线进行介绍:从秦代“飞刍挽粟”到汉代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繁荣,内河船员渐成体系;从商、周时期海外贸易的探索到秦汉远洋航路的开辟,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海外邻国的交往,以至隋唐海上航线的确立,初步形成近海远洋船员体系。

2.航海工具的制造及演进

航海工具的演进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海员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原始社会的独木舟,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帆船的产生,从秦汉时期的高大楼船到隋唐海船的世界领先,造船规模逐步扩大,航海工具愈加先进,船员需求量急遽增加,同时分工也愈加明确,为船员队伍的壮大创造了条件。

3.航海技术的积累与进步

从导航技术角度来说,虽然此阶段处于模糊航海阶段,但随着天文、地文、水文航海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总结,航海区域逐步扩大,以导航为职责的技术性船员得以从一般船员中分离,并且作用愈加重要,航海技术的积累与进步成为中国海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传统海员体系的初步确立

1.最早的船艺与船员。

早期的船舶是以人力为动力的,划桨、撑篙、拉纤、使帆、操舵等原始船艺是船舶得以行进的主要手段,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船员。

2.船舶操驾人员的明确分工。

随着航海工具及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原始船艺的基础上,船舶操驾技术不断增加和更新,因此船员的分工也更加明确。以《太平御览》载战国时期吴国大翼战船船员的分工为例,已“战士”“棹”“舳舻”“操长钩矛斧者”“吏仆射长”等职事。

3.海员职业体系的逐步形成。

从原始社会到隋唐时期,传统帆船时代海员体系的重要构成角色——海师、篙工、楫手、舵手等的发展历程。

(三)模糊航海时代中国海员的航海活动

在模糊航海时代中国船员所创造的辉煌业绩,突出体现了早期船员在技术保障尚属薄弱的条件下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1.海外移民。原始先民移居南太平洋岛屿、殷人航渡美洲、徐福东渡日本。

2.海外经略。战国越人横渡台湾、秦皇汉武巡游东海、隋朝陈棱击流求。

3.海外交往。三国朱应、康泰出使南洋、唐代鉴真东渡等。

4.海上起义。西汉吕母起义、东汉张伯路起义、东晋孙恩、卢循起义等,同时反映了民间航海及船员的发展。

二、宋元时期中国海员的职业发展与细化

(一)海员职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1.海外贸易的繁荣。

宋元政府制定了有利于海外贸易的政策与法律,设立市舶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自此开始,中国帆船遍及海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海员不仅数量上急遽增加,而且其职业得以发展和细化。

2.内河航运的发达。

宋代的内河纲运在唐代转般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直达纲,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3.元代海漕的开拓。

元代海漕的开拓是对传统内河漕运的一次大变革,近海运输方式产生了一批海漕船员。

4.造船技术的精进。

宋元船舶工艺先进,结构复杂,体势庞大,较之前代需要船员更多,分工更细。

5.航海技术的突破性提高。

航海罗盘的应用使中国古代航海由模糊阶段迈进到定量阶段,航行区域更远,安全性大幅提高,中国船员的影响和作用更大。

(二)以海贸和漕运为中心的海员职业细化

1.宋代海外贸易船员。

以纲首、副刚、杂事、火长为中心,分为贸易业务和操船业务两类,船员的来源渠道多样,“入股”的雇募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利益团体,有利于船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宋代河运船员。

低级官吏统领下的民运体系,梢工、槔手、招头共同担责,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3.元代远洋船员。

与宋代海贸船员体系相承,并且有所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海员职事,奠定了古代船员体系的基础。

4.元代海漕船员。

征租民船与官督私运,产生了一批半职业漕运船员。

(三)宋元时期的航海成就及主要航海人物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航海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内河航运发达,更为重要的是海上贸易繁盛,主要的航海人物和海员在创造这些航海成就时的重要作用。包括:

1.两宋与高丽的海上交往。

2.宋元与日本的海上交往。

3.宋元远洋航线的开辟。

4.宋元主要航海人物:徐兢奉使高丽,朱清、张瑄开海漕,殷明略开新航路,亦黑迷失下南洋等。

三、明清(中前期)中国传统帆船海员体系的完善

(一)明前期航海事业的空前繁荣

1.造船业兴盛与航海技术精进。

明初航海事业达到顶峰的背景因素,官营船厂遍及全国濒海临江处,仅南京一地就有宝船厂、黄船厂、龙江船厂、马船厂、快船厂等,船舶种类齐全,工艺先进。

2.明初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

突出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中船员的作用和价值。

3.郑和船队的船员及管理。

郑和下西洋船队船员数量;船员建制与构成;船员分工及管理;郑和下西洋对船员体系完善的贡献。

(二)“禁海”政策下明代海员的发展

1.“禁海”政策对民间航海的影响与限制。

朱元璋的“罢市舶、申海禁”;朱棣在筹备官方航海的同时对民间航海“遵洪武事例禁治”;从正统初年到正德五年的“禁、开”摇摆;从正德六年到嘉靖末以防倭为由的严格海禁;隆庆有限的开禁。

2.走私贸易与海商集团的形成与壮大。

小规模的散商与大规模的走私集团;汪直、吴平、曾一本、林道乾、林凤、郑芝龙等代表人物的走私活动;民间航海贸易所达到的广泛区域;突出民间航运贸易及船员的发展。

3.漕粮军运与“运丁”管理。

明代漕运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中央漕司统辖,其组织采取卫所制和编甲连坐制,编队运行,以保证漕运的畅通和安全。运丁成为事实上第一批职业船员。为保持现役运军的数额,明政府制定了签补运军的原则和措施,鼎盛时期漕运运军达十数万人。

4.海员对防海御倭的贡献。

明代抗倭斗争中,普通船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戚继光的战船标准配置“每福船一只捕盗一名,舵工二名,缭手二名,扳招一名,上斗一名,椗手二名,上用甲长五名,每甲兵十名”,各种船形有各种配置,船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保证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三)清中前期传统帆船海员体系的日臻完善

1.清代的禁海与开放。

清初为防范郑氏集团的迁海政策;康熙开禁后对民间贸易的限制:①对出海人员的限制②对出口商品的限制③对出海船只的限制④对海船配备武器的限制;落伍于时代的外贸政策。

2.民间航运及海员的曲折发展。

郑氏集团的南洋贸易,康熙开禁后民间对日、对东南亚贸易、沿海沙船运输业的繁荣。

3.漕运旗丁的发展变化。

清代漕运承袭明制,实行军事化管理,维持着近十万职业水手的规模。这些人为了生存而结成各种帮派,最初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助共济性,但到清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排它性和破坏性,从而对运河两岸广大地区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

4.引水制度的确立与专职引航员的产生。

引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宋时期川江上有指引航向的“招头”;元朝在江阴设置“指浅提领”,为装运“漕粮”的船舶指引航道,以避开暗礁浅滩;明朝规定,凡驶往南京的朝贡船舶,进入长江后先停泊于太仓的“六国码头”,由中国官员检查后,再由“指浅提领”指引驶往南京。清朝乾隆年间,广州成为世界各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的主要口岸,进出广州港的外国船舶很多,在那里有一批专门为进出港的外国商船提供引航服务的群体,古代引水制度至此确立。专职引水员的产生丰富了海员体系。

5.民间海员在军事航海与官方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军事航海中技术船员的配备与作用;政治航海,例如出使琉球等属国封舟上船员的作用。

(四)我国古代的海员教育

1.发端于军事航海的海员教育。

明代水师分驻沿海与内河要害地区,“有警则随机策应,无事则分投教习”; 清代的军事航海教育更进一步,形成了水师定期操演制度化和“教习”专职化。

2.民间海员的“学徒制”教育。

从明末到清代,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世代经营海运和海贸事业的家族,通过招募学徒、招赘女婿或收养义子的方式传袭技艺或生意。

3.《舟师绳墨》的教育理念及价值。

明清时期具有航海教育工具书性质的著作中,林君升的《舟师绳墨》最为重要。主体内容6个部分,其中“捕盗事宜”和“众兵事宜”是关于军事技术教育的,而“舵工事宜”“缭手事宜”“斗手事宜”和“碇手事宜”是关于航海技术教育的。

4. 合江神臂城造船厂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西汉设江阳侯国;梁武帝大同年间建置泸州。泸州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1、龙脑桥:位于泸县县城北郊九曲河上,修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桥长54米,12个桥墩13个孔,中间八个桥墩分别雕刻了麒麟、青师、四条龙、白象四种瑞兽,“麒麟两岸守护,大象河边畅饮,青狮桥上怒吼,龙王携龙遨游”,景象甚为壮观。龙脑桥厚重的历史与雕刻的艺术性、结构的科学性完美结合,全国罕见!

2、泸县龙桥群:在泸县,许多石板梁桥上都有龙等雕刻装饰。这样的龙桥在今属泸县范围保存有140多座。最早建造时间在北宋治平年间,明、清两代建造最为盛行。在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建桥雕龙的风俗仍在延续。

3、报恩塔: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俗称泸州白塔,其特有的“白塔朝霞”为“泸州八景”之一。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有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

4、尧坝镇古建筑群:位于泸州合江县尧坝古镇内,古镇中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该庙建筑布局得当,雕刻精美,明清建筑特色交汇,气势雄伟;古民居群部分为明代原始建筑,多数为清代重修,历史原貌保存十分完好。古街长1000米,民居有2000余间。

5、泸县屈氏庄园:座落于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30亩,有碉楼4座,大小花厅,天井48个,房间180间。院内有戏院,佛堂,凉亭,跑马场,钓鱼台等建筑。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穿斗式木质结构。民国初期建造的内戏楼,融合了欧氏建筑风格。屈氏庄园集南北民居建筑之大成,综合了园林,工艺,绘画,雕塑等艺术。

‘6、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泸县县城东南1千米的玉蟾山上。造像及石刻题记始于晚唐,大多数凿刻于明代永乐至天启年间,少数雕刻于清代。多达四百余躯,最大的一尊为十一面千手观音。

7、清凉洞摩崖造像:位于叙永县马岭镇清凉洞村的鹤盘山,山上有一天然半环形洞窟,名曰清凉洞。窟内有明代摩崖造像223尊,所刻佛像大的高2.17米,小的仅高0.17米;佛像刻工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错落有致,为川南罕见的大型石窟雕刻。

8、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叙永镇)县城内的盐店街,主要供奉关羽,因传说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也叫“陕西会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现存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坐南向北,长方形布局,沿中轴线从前到后有4个封闭式四合院,依次为乐楼、大厅、正殿、三官殿。

9、泸州大曲老窖池:位于泸州市区下营沟21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窖池共四口,皆为长方形,纵横向排列不等,占地面积1,960平方米,系用城外五渡溪优质黄泥,同市中区营头沟龙泉井水掺和踩揉而成窖。经四百余年,窖泥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微生物体系,经该窖池发酵烤出的酒,酒质特好。泸州大曲老窖池是我国保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酒窖池。

10、泸县宋墓:在泸县19个镇都有发现,总数100座以上,其中福集青龙、喻寺、奇峰相对集中,出土较多。宋墓石刻对研究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状况、丧葬习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这是已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宋代石室墓葬群。

11、 神臂城遗址:位于泸州市市区东30公里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亦称铁泸城。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节点和唯一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宋元古战场遗址。遗存有1100余米的石砌宋城城垣,两道保存较完整的石砌拱形城门,以及炮台、护城池、较场坝、地下坑道、一字城、练兵教场、蓄水池、舂米足碓、炮台、烽火等遗址。

12、合江崖墓群:位于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

13、 罗盘嘴墓群:位于泸州市泸县泸县奇峰镇红木村,已暴露四座墓葬。其中M2墓室最为完整,墓志铭明确纪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墓室长2.9米、宽1.25米、高2.58米。墓室侧龛浮雕花卉门扇,后龛雕女侍,后壁横梁正面镌墓志,室底设棺台,盝顶。墓门左右两侧门柱剔地起突高浮雕镇墓武士各一。

14、 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位于泸州市古蔺县,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在古蔺县留下的遗迹,包括太平渡渡口、二郎滩渡口、太平镇红军驻地、二郎红军街、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部驻地旧址、鱼化红军村、观文云庄四渡赤水战斗遗址、镇龙山奔袭战战场遗址、金星乡岭上红军驻地旧址、东新乡正峰寺红军驻地旧址、土城乡改路沟红军驻地旧址11处文物点。

5. 合肥造船厂

在中国海军现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序列中,有6艘驱护舰艇是以安徽的城市命名的。它们分别是“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芜湖”号、“安庆”号、“淮南”号、“淮北”号、“铜陵”号导弹护卫舰。除“芜湖”号已调入其他舰队服役外,其余各舰目前均在东海舰队服役。 根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属于华东地区的安徽地名,由东海舰队舰艇命名时使用。按照驱逐舰、护卫舰以大、中城市命名的原则,合肥、芜湖、安庆、淮南、淮北、铜陵先后被用作人民海军新入列舰艇的命名。新舰艇入列时,由批准授名的领导机关正式授予舰名舷号,颁发《舰艇命名证书》,舰艇按照《舰艇条令》的规定举行命名典礼。舰艇命名享受“终身制”,中途一般不予更名;舰艇退役时,其舰名舷号由授予机关注销,不再授予后续舰艇。 一、“合肥”号导弹驱逐舰 “合肥”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32,属051 型导弹驱逐舰,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1979年服役。被北约称为“旅大”级的051 型导弹驱逐舰,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自行研制装备的第一种导弹驱逐舰,至今依然是我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合肥”号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排水量3670吨,最高航速32节。舰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舰上装备2座双联装130毫米主炮,2座三联装“海鹰-2”反舰导弹发射架,另装备有反潜火箭发射器和反潜深弹发射装置等武器。“合肥”号是“旅大”级驱逐舰的第一艘改进型舰,它将基型舰上的6座57毫米和25毫米人工操瞄高炮改装为4座37毫米双联装自动高炮,并加装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中远程对空搜索雷达。自它服役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合肥”号都是中国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 “合肥”号曾在新中国海军史上写下光辉壮丽的篇章。1985年11月16日,当时海军中最先进的“合肥”号和X615油水综合补给舰组成编队,在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的聂奎聚率领下,前往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南亚三国进行友好访问,至1986年1月19日返回。“合肥”号编队经台湾海峡,过西沙,经中沙,穿越南海,横跨马六甲海峡,远涉印度洋,途经5个海区,穿越7个海峡,总航程1万多海里,历时65天。这是人民海军组建36年来,首次派舰出国访问,也是海军军舰首航印度洋,可以说是人民海军走向世界的处女航。从那次起,我海军先后16次派出舰艇编队,访问了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20多个国家。 在那次出访中,“合肥”号经受住了10级风浪的考验。印度洋素来以风高浪急著称,在印度洋10多米高的狂涛恶浪中,3000吨级的“合肥”号犹如一片风中的树叶,在波峰浪谷中艰难前行。官兵们吐得翻江倒海,但他们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战位上,坚守岗位。X615舰上的随行摄像记者拍下了“合肥”号舰艏被排空的巨浪压入水底又昂然破浪而起的壮观画面,后来这个经典画面被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栏目编入片头,一直播放了很多年。 二、“芜湖”号导弹护卫舰 “芜湖”号是我海军第二艘以安徽地名命名的军舰。“芜湖”号导弹护卫舰,舷号536,属053H2型,1986年服役。053型导弹护卫舰被西方称为“江湖”级,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导弹护卫舰,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军主力。“江湖”级在生产过程中曾多次改进,“芜湖”号则属于“江湖”级的“终极改进型”,被西方称为“江湖”Ⅲ级,在海军装备发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芜湖”号是我国第一种全封闭型军舰,在它的舰体上再也看不到老式军舰上成排的舷窗了,核生化“三防”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是第一种加装了C-801反舰导弹的军舰,雷达也有所改进,代表了我国那个时候的国防科技水平。从“芜湖”号之后,我国生产的各型驱护舰均实现了全封闭化,并普遍装备了C-801和更先进的反舰导弹。该型军舰还曾在国际军火竞争中击败德国的MEKO-200型护卫舰,出口4艘到泰国。泰国军方声称此型舰综合作战能力为西方同级舰的85%~90%,但价格只是西方的1/4。 “芜湖”号标准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航速30节。舰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舰上主要装备8枚射程40公里的C-801反舰导弹,2座双联装100毫米炮,4座37毫米双联装自动高炮。 三、“江卫”四兄弟 1992年和1993年,4艘被西方称为“江卫”级的新式导弹护卫舰先后服役,舷号539、540、541、542的这4艘舰分别被命名为“安庆”号、“淮南”号、“淮北”号、“铜陵”号。这种护卫舰总共只建造了4艘,并全部以安徽地名命名,这在海军舰艇命名史上是没有过的。 该级舰满载排水量2250吨,舰长111.7米?宽12.1米,吃水4.8米,主要装备有2座三联装C-801反舰导弹发射架,1座六联装“红旗-61”防空导弹发射架,一座双联装100毫米主炮,4座37毫米双联装自动高炮,一架直-9A型舰载直升机,并装备有箔条干扰诱饵发射装置。该级舰当年刚一亮相时,曾引起国际军界广泛关注。外电评论该级舰完全摆脱了过去苏式舰艇的设计思路,具有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 “江卫”四兄弟服役后,陆续成为海军的“外交明星”。除539“安庆”舰外,其余3舰均曾代表中国海军出访国外,扬我军威,其中540“淮南”舰还曾两度出访。 1994年5月12日至24日,由540“淮南”号导弹护卫舰、166“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北救121“长兴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组成的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启航直驶海参崴,进行了中国海军对俄罗斯的首次访问。 1995年8月9日至30日,由“淮南”号导弹护卫舰、“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和东运615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首次出访印度尼西亚,参加了“’95印尼国际舰队检阅”活动。为迎合当地习惯,“淮南”号此次出访将舷号由540改为548,“珠海”号也将舷号由166改成了168。 1995年8月31日至9月4日,541“淮北”号导弹护卫舰踏着一年前“淮南”舰的足迹,驶抵海参崴,参加俄罗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庆典活动。 1997年2月27日至3月30日,由542“铜陵”号导弹护卫舰、113“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三国。此次出访,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第3次访问泰国,首次访问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舰艇编队先后跨越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泰国湾、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马尼拉湾等海域,总航程近7000海里。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542“铜陵”号?它的首任舰长便是我们的安徽淮南老乡——“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海天骄子柏耀平。

6. 合江县造船厂

展开全部

  1 沙埠镇 辖:高岭社区;大石古、下南山、大岭、沙寮、油路、桥坪、海棠、沙埠、田寮、分界、坭桥、望埠、平银、油埠、明天移民新村15个村委会。

  2 康熙岭镇 辖:傍钦、高沙、西围、新平、诗家、白鸡、板坪、横山、长坡、团和、新营、新南12个村委会。

  3 黄屋屯镇 辖:黄屋屯镇社区委会;一屯西、一屯安、一屯胜、一屯利、加其、一屯北、大冲、一屯光、一屯南、金竹、圩埠、田寮、塘营、一屯显、西显、料连16个村委会。

  4 尖山镇 辖:尖山镇村委会;西沟、黄波豕、谷仓、九鸦、黎头咀、排榜6个村委会。

  5 大番坡镇 辖:沙坡、葵子、大番坡、青龙、板桥、大窝口、六村、深坪、茅坡、辣椒槌、亚路江、水井坑12个村委会。

  6 龙门港镇 辖:东村、南村、西村、北村、果子山5个村委会。

  7 犀牛脚镇 辖:大环、犀牛脚、乌雷、三娘湾、联民、白路、船厂、岭脚、西寮、炮台、岭门、埠头、西坑、大灶、平山、鹿耳环、鸡墩头、金鼓、新联、大坪、丹寮、沙角22个村委会。

  9久隆镇 辖:久隆镇社区;久隆、黎屋、沙田、丁屋、高桥、水铺、新明、平新、那庆、白鹤、青草、大岭、高明、新圩、石安、细岭头、荷木17个村委会。

  9 东场镇 辖:关塘、六加、高塘、东场、英窝、白木、上寮7个村委会。

  10 那丽镇 辖:那丽镇社区;那丽、充包、殿艮、芦荻竹、嫦娥垌、马鞍岭、崩塘、那雾塘、土地田、三兜竹10个村委会。

  11 那彭镇 辖:那彭镇社区;那彭、担坳、那蒟、白沙、六湖、彭新、清湖、那勉、凤凰岗、那里、后立、英学、屋背13个村委会。

  12那思镇 辖:合江、禄宦塘、米子、那京、那思、塘底、定蒙、茶蓝垌、牛寮水、扁陂10个村委会

  一共12个镇

7. 四川省合江县建船事件

合江园,唐尹韦忠武作。后因其亭为楼阁台榭,参植美竹异卉,荟翳参差,而春芳夏阴,波光月晖,以时献状,无不可爱,故为成都园亭胜迹之最。嘉时暇日,方伯刺史与其宾僚,名胜登临,燕衎(kàn)传觞,授简以极,其欢几与东平之溪堂、山阴之兰亭争长也。而吕正愍之记实刻在石,夫地因人而重,则是园蓋可知矣。然园可娱官,官之人未必皆材,又属公府尚简重,燕游阔疏,因弗以治。楼欹(qī)亭侈,花竹翦刜(fú),荒秽萧条可念;其无恙者,独长江茂林耳。淳熈二年春,李唐来为是官,入其寺,伤焉,欲缮其隳圮(huī pǐ),而病其赀。会提点刑狱晋原李公兼漕,领府事,唐白其故。公亟出缗(mín)钱材甓(pì),畀以庀(pǐ)事,址之墟者屋之,宇之仆者起之,楹桷牗(yǒu)户上覆旁障之,腐而缺者易而新之,弗废其旧而加壮焉。而又补艺花竹,丛条畅茂,咸复其故。园之坏而葺者数矣,莫若今日之坏甚而修之力,而成之敏也。非独唐能张其官,实惟晋原公达所以为政,虽职并事丛,而细大必举。頥指如意,致其下尽力焉。它视此可知也。工之讫,宜有以志。迨将如吴会,舣(yǐ)舟亭下,唐请书其事,喜为之书,是年记。

8. 四川合江船厂

东北三个省分别是辽宁省其省会是沈阳市,吉林省其甚会长春市,黑龙江省其省会是哈尔滨市。其中辽宁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古称“奉天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吉林省吉林市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著名的旅游城市。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边与内蒙古相邻,南和吉林接壤,是我国通往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抗日战争时期辽宁西北部和河北东南部合为热河省。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带来方便。

9. 四川造船厂

【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东到鱼复,西至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

张仪筑江州城

【张仪筑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江州城、北府城的确切位置和规模有待考证。

李严扩建江州城

【李严扩建江州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四年(226),都护李严移驻江州,扩建江州城。扩建之后,江州城南临长江,北达今校场口一带,西抵今大梁子一带,城周约16里。李严还规划凿穿后山(今鹅项岭),汇长江、嘉陵江之水,使江州以江为池,以崖为墙,成为江中之洲,未遂。此城建成后,巴郡治所迁此,北府城废弃。

彭大雅拓修重庆城

【彭大雅拓修重庆城】南宋末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四月,蒙哥大汗所率蒙古军分三路侵蜀,蒙哥亲率蒙古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入大散关,进至汉中;十月,自利州渡嘉陵江攻苦竹隘(今四川省剑阁县北,隆庆府治)等城寨。数月中,蒙古军攻占了龙、剑、阆、蓬、巴、达、果、渠、长宁、大安(良)诸城。加上蒙古军原先占领的川北、川西州县在内,川蜀之地约2/3已归蒙军,所未归附者,重庆府沿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合州钓鱼城守将王坚在二冉(冉、冉璞)创筑钓鱼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钓鱼城的防御,使钓鱼城成为一座兵粮实足的军事重镇。蒙哥派南宋降将蒲国宝到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拒绝,并将蒙使在城内阅武场处死,明确表示了合州军民坚决抗击蒙古的决心。开庆元年(1259)正月,蒙哥决意攻取钓鱼城,首先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二月初至三月底,蒙哥亲临前线,指挥蒙军主力进攻钓鱼城,均被宋军击退,蒙军只得将城团团围住,企图迫使守城宋军投降。但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率下顽强抵抗蒙军的不断进攻。四月,接连出现20天的大雷雨,攻城暂停。下旬蒙军曾一度攻入外城,但终被宋军打退。五月,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帅下负险固守,斗志高昂,不时利用夜间开城突击,袭扰蒙军,使蒙军不敢越雷池一步。五月下旬,宋朝新任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舟师溯江而上,乘顺风攻破涪州蔺市浮桥,冲破夹江之营长达数十里的蒙军封锁,进入重庆。随后,又率船队沿嘉陵江北上进援钓鱼城。吕文德援军虽于城南受阻,但极大地提高了钓鱼城军民的士气。钓鱼城军民在外援断绝多时的情况下,顶住了蒙哥多次亲自督战的轮番进攻。六月五日,蒙将汪德臣率突击队乘夜攻入钓鱼城外城,王坚、张珏率宋军与蒙军激战至天明。汪德臣喊话招降,王坚下令发炮石还击,摧毁蒙军攻城云梯,后继的蒙军为炮石封锁不能前进,汪德臣也中石负伤。王坚率军民出城追击。蒙军在大雨中败退,汪德臣回到营中,不久即因伤重死去。蒙哥接连损兵折将,气急败坏,仍强攻不舍。七月初,又亲至钓鱼城下督战,为炮风震伤。至此,蒙哥方承认合州战役的失败,自己也终因伤重而死。钓鱼城之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推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

大夏国的建立

【大夏国的建立】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素有大志,善于骑射。在其家乡招集乡兵1000余人,结寨自保,被众人推举为屯长。元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占领蕲州(今湖北省浠水县)、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十月,徐称帝,国号宋,建元治平。次年,徐寿辉派人招请明玉珍参加了红巾军,授予统兵征虏大元帅,隶属倪文俊部。至正十五年(1355)倪文俊部攻占沔阳,命明玉珍镇守沔阳。明玉珍得知镇守重庆的元朝部将矛盾重重,重庆城无强兵厚贮,决定率兵西上。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奉命西征,四月攻占重庆,重庆父老夹道欢迎起义军入城,附近州县纷纷向起义军投降。随后,明玉珍出兵川南,先后攻下泸州(今四川省泸州市)和叙南(今四川省宜宾市)等地,初步巩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南地区。正当明玉珍进军四川之时,西系红巾军发生了分裂,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徐寿辉,自称汉王,并要明玉珍撤出四川。明玉珍一面加强三峡防守,断绝与陈友谅的往来,一面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历时9年,明洪武四年(1371)被朱元璋所灭。

张献忠攻占重庆

【张献忠攻占重庆】明崇祯十七年(1644),大西军首领张献忠率军第三次入川,正月破夔门,二月攻万县,后因长江水涨,屯兵忠州葫芦坝。五月,号称40万大军从忠州溯江西上,步兵行左岸,骑兵行右岸,水军行江中押粮,前后40里。六月初攻下涪州城,二十二日攻占重庆。

重庆建立书院

【重庆建立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江津知县冯忠创办了五举书院,这是重庆地区最先出现的书院。南宋至明,官方多设府学、州学、县学,书院也有一定发展。到了清代,官学衰败,书院有较快发展,当时较著名的有东川书院、字水书院、渝郡书院、璧江书院、巴川书院、聚奎书院等。

重庆建立会馆

【重庆建立会馆】重庆是西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清代以后,各省商人聚集日渐增多,各按籍贯在重庆分别建立会馆。从乾隆年间至光绪十七年(1891),重庆建有八大会馆,即南华宫(广东)、列圣宫(浙江)、天上宫(福建)、禹王宫(湖广)、万寿宫(江西)、江南馆(江南)、三元庙(陕西)、山西馆(山西)。光绪十八年(1892),云南、贵州来渝商人亦建立了会馆性质的"云贵公所"。各会馆设首事一人,主持馆务。其职责是维护本省商人权益,参与地方有关各项活动。

重庆开埠

【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式学堂兴起

【新式学堂兴起】19世纪末,仿欧美日的新式学堂在重庆开始创办。清光绪十七年(1891),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洋务学堂"。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相继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

创办钱庄、银

【创办钱庄、银行】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庆最早创办的钱庄同生福钱庄开业,以后一直为重庆四大钱庄之一。民国3年(1914),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创办的第一家私营银行聚兴城银行开业,额定资本100万银元。到1948年,该行在全国共有分支机构32处,其中分行8个,支行4个,办事处20个。

近代工业出现

【近代工业出现】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人自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随后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办的蒸气机械缫丝厂、棉织厂、玻璃厂、机制纸厂、仪器公司、制药厂、电厂、矿业开发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特别是1907年独川电灯公司及天府煤矿等基础工业的出现,给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到1933年,全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

日本开设王家沱租界

【日本开设王家沱租界】中日签订后不久,日本就趁势向清政府提出了在重庆设立租界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反复交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川东道台宝 NB148 在重庆正式签订了,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共22条,主要内容有:中国准许日本在重庆府城朝天门外南岸王家沱设立专管租界;租界内商民之事由日本领事馆专管;租契30年更换一次,可以连续永远租用,不得限制。日本取得王家沱租界以后,迅速将它变成了一个"四川内地的小日本国",先后开办了有邻公司、大阪洋行、又新丝厂、武林洋行、日清公司,大批日本军舰、商轮停泊在王家沱江面。

重庆响应五四运动

【重庆响应五四运动】民国8年(1919)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在重庆掀起了以重庆青年学生为主体、工商各界迅速响应的声援北京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是年5月12日,重庆首次批露五四运动的消息,重庆各界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先导随即奋起响应,市内纷纷罢课、罢工、罢市,游行示威,发表宣言、通电等,先后建立"川东学生救国团"(后更名为"川东学生联合会")、"川东女子救国会"、"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反帝联合爱国团体。6月3日,在川东学生救国团组织下,全市20所中小学校学生2000余人,响应北京学生的罢课宣言,举行游行警告大会,强烈要求还我青岛、惩办国贼、取消密约、抵制日货、速息内争、一致对外,并到川东道尹公署和重庆镇守使署请愿,向全国发出通电。重庆商界、学界联合组成重庆商学联合会,统一领导抵制日货3年。

三三一惨案

【三三一惨案】民国16年(1927)3月24日,南京市民集会庆祝北伐军占领南京,美、英帝国主义者借口保护侨民,调集军舰炮击南京城,打死打伤2000余人。消息传到重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决定由"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发起,联络重庆市工、农、商、学、妇等协会,于3月31日在打枪坝召开反英示威大会,抗议美英暴行。3月29日,刘湘召集其主要将领和亲信密商、策划镇压行动。负责会场行动的刘部师长王陵基、蓝文彬也召集参与行动人员,具体安排屠杀计划。3月31日,"重庆各界反对英帝炮击南京市民大会"在打枪坝隆重召开,党团地委主要负责人和各界群众约2万余人参加。11时,会议刚开始,预伏的军警特务即从会场内外开枪,或挥刀抡棒,进行血腥镇压。会场内血肉横飞,尸体遍地。大会主席团主席漆南薰、左派将领陈达三惨遭杀害。大屠杀持续到下午2点,据红十字会收尸统计,当场因枪杀、刀劈、棒击、践踏、跳墙致死者137人,受伤者上千人。同时,军阀、团阀又组织流氓暴徒,捣毁公开的左派机关、团体、学校,并在全市张贴布告,声称这次惨案系"工学冲突"所致。4月1日,侥幸脱险的地委组织委员冉钧外出工作时,遭军阀便衣队暗杀。地委书记杨公脱险后召集会议,布置善后,指定任白戈、廖正圣为临时党团负责人。4月4日,杨公被捕,6日,被敌人割舌、剜目、断手,身中3枪壮烈牺牲于浮图关。

重庆建市

【重庆建市】1927年,重庆商务督办公署改组为市政厅。1929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重庆市,市政厅改为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任市长。潘文华在担任重庆商务督办公署督办和重庆市长期间,把通远外门到上清寺一带开辟为新市区,使重庆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修建了连接新老市区的南区、中区、北区三条主干道,并成立自来水公司,修建大溪沟发电厂,收回了王家沱日本租界。

创办大学

【创办大学】民国18年(1929),重庆正式成立市政府后,加强了教育工作,于当年10月创办重庆大学。以后又创办了美术专科学校、四川乡村建设学院等。抗日战争时期,有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著名大学迁渝,同时又新办了一大批私立大专院校,当时重庆的高等学校多达54所。现重庆的大专院校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和北碚区。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31日,国民政府电告前线将士,"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继续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 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五三、五四大轰炸

【五三、五四大轰炸】民国28年(1939)5月3、4两日,日本空军突袭轰炸重庆。5月3日,36架日机于中午1时17分侵入重庆,沿长江北岸呼啸俯冲,向市区狂掷燃烧弹和炸弹,市区27条主要街道有19条被炸。5月4日,27架日机再次空袭重庆,对都邮街、夫子池、七星岗、小梁子一带狂轰滥炸。两次轰炸中重庆市区总计被毁房屋2000余栋,市民死伤2000余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全市37家私营银行有14家毁于弹火,单是都邮街一带被毁的绸缎布庄就有15家。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8月28日到达。当晚,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赴歌乐山林园出席蒋介石的欢迎宴会,美国大使赫尔利以及张群、邵力子、陈诚、张治中、蒋经国应邀作陪。接着,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军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即),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

【校场口事件】民国35年(1946)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于31日闭幕。2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主席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抗议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抗议特务暴行。

一一二七惨案

【一一二七惨案】从民国28年(1939)起,军统局在歌乐山下一带强行占地设立特务机关,1943年军统局又与美国海军驻华机构联合组成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把歌乐山下数十里划为"特区"。"中美合作所"在从事对日作战情报工作的同时,为军统局训练装备了大批特务。抗战胜利后,合作所活动结束,将所有装备移交军统局,并在此设立了大小监狱20多个,其中最为罪恶昭彰的是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前后关押政治犯数百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解放大军继续进逼重庆,蒋介石被迫决定由重庆撤退。根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国民党特务从9月即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9月6日,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及秘书宋绮云等6人被杀害于松林坡。10月28日,陈然、王朴、成善谋等10人被杀害于大坪剧场。11月14日,蒋介石与毛人凤由台湾飞抵重庆,由毛人凤主持会议,执行蒋介石交代的大屠杀、潜伏、游击、破坏四大任务。当日,江竹筠、李青林、齐亮等30人被枪杀于"中美合作所"电台岚垭。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仓皇逃跑前,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许晓轩、谭沈明、刘国志等近200人被杀害,还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男牢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惨案。11月29日,城区"新世界"临时看守所中的32人亦被押至松林坡杀害。前后被杀害的共300多人,仅有35人脱险幸存。

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

【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重庆。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

重庆"三线"建设

【重庆"三线"建设】1965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以战备为目的的大规模"三线建设"。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三线"建设是继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大内迁后的又一次大迁建,客观上对增强重庆工业经济实力起了促进作用,使重庆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一跃而居当时全国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