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通讯导航 > 双燃料船舶改造企业(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
双燃料船舶改造企业(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1-07 03:20 点击:107 编辑:admin

1. 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

答案是:中国船舶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新闻报道:由中国船舶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昨天(26日)正式面向全球市场发布。该机型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装备自主研发制造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

发布仪式通过云端在中国北京、上海、法国马赛、巴黎和瑞士的温特图尔五地同步举行。发动机是全船最主要的核心部件,这款发动机也是全球首制最大的双燃料发动机,由天然气和传统燃油机两种模式组成,绿色环保又保证了强大的动力输出。由中国船舶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研发,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建造。该机型长22.7米,高16米,重量约2140吨,单机功率达到63840千瓦。

中国船舶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刘锋华:尺寸最大,达到了5层楼那么高,功率达到了63800多千瓦,功率也是最大的。这是一款绿色环保的产品,使用燃气运行时氮氧化物的排放不到常规发动机的十分之一,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也是非常好的,不用装任何后处理设备,都可以满足IMO(国际海事组织)最新的排放法规要求。

据介绍,这款发送机还首次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能实现提前预警、在线诊断功能,为船舶运行维护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体验,也能从经济性角度更好地为船东服务。

中国船舶集团副总经理 冯永强:这是中国船舶在船舶动力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它表明我国航海心脏更加强大、核心技术更加彰显、产业链更加完善。

据了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贸易量的增加,航运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单位集装箱的海运成本,集装箱船也随之越来越大型化。目前,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装载能力已经达到23000个标准箱,比10年前多出将近1万箱,而新一代超大功率双燃料发动机可以满足未来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动力需求。

2. 全球最大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收官

Prelude FLNG号

这款船舶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艘,它是由韩国三星公司和Technip公司联合研制,上面配备了目前最大的Prelude漂浮式液化天然气平台,在2013年正式下水。据了解,这款船只的长度为488m,宽度为74m,大约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其满载时候的排水量可以达到60多万吨,是最大航母的四倍多。按照这样的体积来看,它足以抵御5级飓风。

2.海上巨人号

Seawise Gian“海上巨人””号是由日本的住友重工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款大型油轮,这款船舶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的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的事情,比如转手,轰炸以及维修等,最终在2010年初被送到印度进行彻底拆解。虽然这款巨轮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给大众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据悉,它的长度为458.5m,宽度为68.8m,吃水深度为24.6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最大可以达到82万多吨,大约为7艘福特级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之和。

3.“巴替累斯”级油轮

Batillus“巴替累斯”级是世界上第一款长度超过400m的大型油轮,由法国的大西洋船厂建造,总共有4艘,其中首艘为Batillus号,第二艘为Bellamya号,这两艘都是在1976年建造出来的,其余两艘分别为1977年研制的Pierre Guillaumat号以及1979年研制的Prairia号。“巴替累斯”级油轮的长度为414.22m,宽度为63m,吃水深度约为28.6m,配备了四台蒸汽式发动机,功率达到了6.48万马力,其最大的载重量约为55.5万吨左右。

4.“埃索大西洋”级油轮

这款船舶是由日本的日立船厂研制,一共生产了两艘,其中一艘为Esso Atlantic“埃索大西洋”号,另一艘为Esso Pacific“埃索太平洋”号。“埃索大西洋”级的长度在403m,宽度为71m,吃水深度达到25.3m,最大的载重量约为59万吨,主要用来运输石油,1977年正式下水,2002年被拆解。

5.巴尔赞级集装箱船

这款集装箱船拥有很多不同的型号,船只长度大多在400m左右。它的首艘船只是“巴尔赞”号,由韩国的现代重工集团研制,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它的长度为400m,宽度为58.6m,吃水深度为16m,最大载重量为20多万吨。另外它应用了天然气作为运行的燃料,不仅减少了排放量,而且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可以运载1.88万个标准的集装箱。

3. 双燃料散货船

宁波海运,截至2020年年末拥有船型32艘,其中散货船31型(含光租运力1艘),总运力规模156.14万载重吨(含光租运力17.62万载重吨),1万载重吨的成品油船1型。

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宁波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浙江省电力燃料总公司等五家发起人于1997年4月改建设立的股份制上市海运企业,主要经营我国沿海、长江货物运输、国际远洋运输和交通基础设施、交通附设服务设施的投资业务。

4. 23000箱双燃料集装箱船

容量23000公斤。

迪尔7660 棉箱式摘棉机主要性能特点:

一是技术领先。世界上最先进的棉箱式六行摘棉机,能够在高产棉田 和泥泞的棉田中进行收获作业,随时待命,为您及时采摘采摘成熟的棉花。

二是动力强劲。配备额定功率为373 马力的约翰迪尔柴油发动机,能够提供9% 的额外增加功率。

三是效率更高。双风机保证不间断的采摘作业,确保机器在高产棉田中作业时保持理想的采摘速度。

5. 双燃料船舶

单燃料动力就是传统的船舶。

双燃料动力优点是燃料省钱,环保,低碳。应国家环保越来越高的要求双燃料将会是一个发展趋势。缺点是技术尚不完备。

6. 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造价

国产的大约300-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00万~2500万元之间, 集装箱船要比油轮便宜很多,集装箱船少一层甲板,就是个空壳。

不同公司造船成本差别比较大,正规船厂现在的造价基本是150w每一千吨的样子,低标准的可以把造价砍掉一半,但是造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海船和内河船造价也不相同,海船的造价更高一些。

7. 新能源集装箱船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8. 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图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集装箱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正式交付。该船载重量近22万吨,可装载23112个标准集装箱。10月28日,该船将从中国驶往北欧。

该船型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和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卖方,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名为“达飞香榭丽舍”。

据介绍,“达飞香榭丽舍”集装箱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〇八所研发设计,中国船舶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入级法国船级社(BV)。总长399.9米,型宽61.3米,服务航速22节,载重量近22万吨,载箱量达23000TEU(TEU为国际标准箱单位),可运载2200个40英尺冷藏集装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集装箱船型。

9. 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

750箱位的集装箱船载重量最小也得16500吨左右,因为1个标准箱的总重量为20,5吨,你这船能拉75O个集装箱,总载重量为15375吨,再加上燃油(最大加油量)淡水,物料,缆绳油漆,备品备件,食物粮油,人员及生活物品,以及绑扎箱的物品钢丝挂钩等,常数几百千吨不是很多的,所以我认为得16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