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物资市场 > 中国造船学会(中国造船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
中国造船学会(中国造船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08 20:05 点击:166 编辑:admin

1. 中国造船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还处于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时期,他们活动的场所是森林、草原、江河、湖泊。

由于没有水上工具,深水的鱼群,可望而不可得;河对岸的野兽,可见而不可猎;洪水袭来,来不及逃避就得被淹死。他们在与天斗、与洪水猛兽斗的长期斗争中增长了才干,增添了智慧。自然现象使他们受到了各种有益的启发。“古观落叶以为舟”,就反映了我们祖先早期对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认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现象,才引起人们航行的念头。人骑坐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浮;如果他还握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行。如果把那根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适地坐在里面,并能随身携带上自己的物品。这就是人们创造的最早的船——独木舟。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就地取材,制造了简单、平稳、装载面积较大的筏。筏的种类较多,有木筏、竹筏、皮筏等。原始社会出现的独木舟和筏,使人类在征服江河的斗争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出现以后,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也为船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造奠定了基础。随后人们又在长期航行的实践中,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船——帆船。初期的帆不能转动,只有风顺时才能使用,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桨。后来人们在航行的实践中逐步发现,即使不顺风,只要使帆与风向成一定的角度,帆上还是能受到推船前进的风力,于是人们又创造了转动帆,在逆风的情况下,船也能前进。我国的帆船,在世界上是相当有名的。早在秦代我国就能造出长达三十米、宽六至八米,能载重6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海船。到了汉代,就能制造百尺楼船。到宋代,已可制造载重20万公斤以上的大船。明代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已长达140米,宽达60米。自从人类创造了帆船以后,帆船运载着人们在世界的海洋上来往,直到十九世纪,世界上一些大型的船还是帆船,有的帆船,桅杆高达30米,挂帆30多面。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帆终于被机械所取代,帆船也逐渐发展成为装有引擎的船,最先代替帆的是蒸汽机。开始的汽船是由明轮推进的,然后又发展成为螺旋桨推进,接着人们又陆续发明了涡轮机、柴油机、汽油机和核动力装置。造船的材料,也由早期主要用木材发展到近代主要用钢铁。有些现代的小船又采用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由于造船材料和船的行驶动力的不断发展,人们造的船越来越大,装载的人和货物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航程也越来越远。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75周年船舶设计大师

含金量高,就业方向

适合在大中型造船企业和船舶设计、船舶检验企事业单位从事船舶工艺技术操作、建造、修理、检验、 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需要学习的内容: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船舶概论、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船体结构与制图、工程力学、船舶原理、船 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体修造工艺、船体焊接、船舶舾装、船舶生产设计和船舶检验

3. 中国造船工业协会

申请船舶协会需要是轮机长证书,老大证书,安全证书,都可以的。

4. 中国造船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

1.船的起源

  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船的雏形。

  2.古代桨船

  在后来,人们开始在船上装上许多船桨,以此来为船只提供动力,使其不用随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小资料:公元前483年-前480年,雅典建造的大批三层桨战船迅速完工。在雅典的穆尼奇安和兹阿发现在战争中赶修三层桨战船的干船坞,其尺度为46×6米,此类战船,经专家考证:船长37米、宽5米,撞角外伸3米。低层桨手共54人,中层54人;上层60人,后备桨手30人,除下层外,全部水手武装完整。  低层桨长2.3米,中层3.2米,上层4.3米,其最高航速在静水中可达8节。

  3.古代远洋帆船

  随着人们的科技发展和贪婪的欲望,使人们开始了远洋探险。在技术上,探险家们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桨船先进多了。它装上了高大的桅杆,桅杆上挂着大面积的帆布,使它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风能。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坚固,住在上面更舒适。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击力更强。

  小资料:13世纪末,地中海加莱桨船(Galley)有了一定发展,因为在14和15世纪威尼斯人常是这类桨船的制造商,而且素以具有设计制造这类战船的实力地位著称,故有时又称之为威尼斯加莱桨船。

  4. 近代轮船

  随着人们步入工业时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经过多年研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制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机,并投入使用。那时有一位叫富尔顿的美国人,觉得用桨划船会很累,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就想用明轮来代替船桨。用蒸汽机驱动船只。并于1870年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这就是轮船的雏形。

  1835年,英国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装有螺旋桨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专家的注意。经研究发现,螺旋桨作为船的推进器比明轮力量大。于是装明轮的轮船逐渐退出使用。但为了称呼方便,装螺旋桨的船还是叫轮船。

  5.现代轮船

  随着人类的发展,现代的轮船已经不再用帆来辅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机,改用了柴油发动机。这是船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代的轮船不仅装上了高效的柴油发动机,而且还装上了雷达、声纳、无线电等先进设备,使船只远洋航行变得更加安全。

5. 中国造船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会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6. 中国造船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官网

1.船的起源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船的雏形。2.古代桨船在后来,人们开始在船上装上许多船桨,以此来为船只提供动力,使其不用随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小资料:公元前483年-前480年,雅典建造的大批三层桨战船迅速完工。在雅典的穆尼奇安和兹阿发现在战争中赶修三层桨战船的干船坞,其尺度为46×6米,此类战船,经专家考证:船长37米、宽5米,撞角外伸3米。低层桨手共54人,中层54人;上层60人,后备桨手30人,除下层外,全部水手武装完整。低层桨长2.3米,中层3.2米,上层4.3米,其最高航速在静水中可达8节。3.古代远洋帆船随着人们的科技发展和贪婪的欲望,使人们开始了远洋探险。在技术上,探险家们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桨船先进多了。它装上了高大的桅杆,桅杆上挂着大面积的帆布,使它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风能。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坚固,住在上面更舒适。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击力更强。小资料:13世纪末,地中海加莱桨船(Galley)有了一定发展,因为在14和15世纪威尼斯人常是这类桨船的制造商,而且素以具有设计制造这类战船的实力地位著称,故有时又称之为威尼斯加莱桨船。4. 近代轮船随着人们步入工业时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经过多年研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制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机,并投入使用。那时有一位叫富尔顿的美国人,觉得用桨划船会很累,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就想用明轮来代替船桨。用蒸汽机驱动船只。并于1870年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这就是轮船的雏形。1835年,英国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装有螺旋桨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专家的注意。经研究发现,螺旋桨作为船的推进器比明轮力量大。于是装明轮的轮船逐渐退出使用。但为了称呼方便,装螺旋桨的船还是叫轮船。5.现代轮船随着人类的发展,现代的轮船已经不再用帆来辅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机,改用了柴油发动机。这是船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代的轮船不仅装上了高效的柴油发动机,而且还装上了雷达、声纳、无线电等先进设备,使船只远洋航行变得更加安全。

7. 中国造船专家

宋礼治水

大明官员宋礼,在清雍正时期被敕封为“宁漕公”,光绪五年,他又被朝廷敕封为“显应大王”。朝廷褒扬他:“宋尚书圣德神功不居禹下。”

宋礼作为明朝官员,为何会受到清王朝如此之高的评价?

生于元末明初的宋礼(1359—1422),今洛宁人。小时候的宋礼聪敏好学,在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推荐进入京城国子监读书。在国子监,他勤奋刻苦,表现十分出色,被吏部推荐到山西做了按察佥事。按察佥事为明朝正五品官,官位可说是不小。

在按察佥事任上,宋礼秉承为官之道,认真履职,锄奸剔蠹,执法严明。郡县有司一些贪戾之徒,也不敢再行贪贿之风、大肆搜刮民财。宋礼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由于宋礼勤勉能干,恪尽职守,永乐二年(1404),他被永乐帝朱棣擢升为工部尚书。

宋礼当上工部尚书的第五年,母亲去世,得皇帝恩准,宋礼回家守孝。宋礼守孝的第二年,适逢会通河淤积,皇帝决心疏通会通河,以方便漕运,便下旨让宋礼主持会通河的整治工作。于是宋礼开始了长达八九年的会通河治理。

会通河开凿于元代,属于大运河的一段,元朝末年,黄河决口,会通河受泥沙淤积,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安山湖水绝断,会通河瘀滞地段更有三分之一。会通河的治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在此之前,宋礼并无从事这项工作的经验,可见他面临着多么严峻的考验。

到任后,面对会通河的复杂情况,宋礼不辞辛苦,日夜查询资料,了解当地地理水文概况,认真考察、勘测地形,设计治理方案。为了更多了解情况,解决难题,他布衣微服走访当地百姓,搜集民间治水资料。在汶上县城东北的白家店村,宋礼遇到了当地的土水利专家白英,他虚心向白英请教,当他听到白英“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山泉,修水柜”等良策时,大喜过望,遂邀请白英参与治河工作。

在白英的建议下,宋礼主持修建了堽城与戴村之间的大坝。大坝绵延五里,有效遏住汶水,并将汶水引至运河制高点汶水县南旺镇,形成水脊,使河水南北分流。并设置水闸,根据时令蓄水、放水,同时,疏通会通河沿岸的南旺、安山、昭阳、马场等天然湖泊,修成“水柜”,最终解决了运河缺水的难题。

京杭大运河在淤堵多年后,终于畅快地流动起来。会通河的疏通,使得漕运再次兴旺,解决了明朝南粮北运的大问题,并一直惠及清朝。有人评价这项工程:“真令唐人有遗算,而元人无全功。”

据《明史·运漕证序》记载:“元开会通河,其功未竣,宋康惠踵而行之,开河建闸,南北以通,厥功茂哉。”在疏浚运河过程中,宋礼还了解到,海运风险大,航船并不结实,时有漂流沉没的,而一些官员又多摊派,不顾船夫死活,遇到风浪大时,船沉粮毁的现象经常出现,宋礼又上书朝廷:废除海运,改行漕运。

为此,宋礼还算了一笔账:海船一艘,一百人运一千石粮,而这笔费用如果用在河船上,可造船二十艘,每船十人,可运四千石粮。显而易见,漕运有很强的优势。永乐十三年,海运停止,漕运繁荣,这既保障了船夫的安全,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减少了国库开支。

从此,明、清两朝漕运畅通了500余年,繁荣了经济,造福了百姓。

8. 中国船舶研究

船舶动力装置方向,主要研究动力装置设计,船机浆的匹配,主机性能等。

轮机自动化方向,研究主机遥控,辅机自动控制电路、硬件设计、自动控制仿真等。

船舶电气,主要是船舶电站,船用发电机,电网。

防污染方向,尾气处理、溢油控制,新材料系能源。

当然,研究方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不一定是我说的这些。

轮机工程研究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就业还是蛮不错的。中船下属的研究所招人一般要本科有经验或者研究生,外企比如瓦锡兰、MAN也要研究生学历,部分船级社也招收研究生学历的轮机工程研究生,这些是刚毕业的本科生难以比拟的。另外,研究生在上海落户口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