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消防救生 > 中船集团信息(中船集团信息化处处长)
中船集团信息(中船集团信息化处处长)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11 03:35    点击:173   编辑:admin

1. 中船集团信息化处处长

前景很好。

近年来,瓦轴集团聚焦市场规模大、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轴承发展项目,围绕工业装备轴承、轨道交通轴承、汽车轴承和风电轴承各领域,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做竞争力强的中高端轴承“加法”,做低端产品“减法”,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装备轴承领域,瓦轴集团向高寿命、高精度、高转速、低噪音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机器人、工业齿轮箱、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和矿山机械等工业类配套轴承。公司融入欧洲设计理念,在稳定为世界知名企业批量配套多种型号工业和风电齿轮箱轴承、屡创新纪录的同时,又研发国内首创的增速箱行星轮轴承,样品已交付客户。为日本知名企业配套的电动液压注塑机丝杠主轴轴承,品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瓦轴集团已建成全球轴承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配套机组最全的风力发电轴承生产基地,系列开发出1.5MW、2.0MW、3.0MW、5.0MW、6.0MW、7.0MW等系列风机配套轴承,全面掌握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的研制技术,有力支持了中国大兆瓦风电机组的生产制造,其能力和水平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公司向大兆瓦和海上风电方向调整,偏航变桨轴承和增速机轴承逐步扩大国外主机市场。今年前9个月,公司开发了庄河风场5MW海上风电轴承项目并批量供货,金风科技、上海电气、中船重工等国内风电行业知名企业的订货也爆满,一些客户派出专人现场跟踪产品交付情况。

在汽车轴承领域,瓦轴集团重点发展出口北美的汽车自动变速箱轴承、卡车二代轮毂轴承单元和乘用车轴承。今年,在为德国著名品牌汽车配套差速器轴承等多个项目上实现新的量产,并达到产能最大;为亚太市场高端新能源汽车配套的电驱轴承将全面量产,开启国内多个商用车和乘用车高端轴承配套项目。

在轨道交通轴承领域,瓦轴集团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大轴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打破了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掌握大功率机车系列轴箱轴承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并实现国产化;客车轴承由低速向高速方向调整,实现高铁轴承国产化;地铁和城市轻轨轴承全面进军国内各大城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名单》中,瓦轴集团承担了高速动车组轴承产品仿真分析和数字化设计、地铁车辆轴承产品标准制定及新一代先进轨道交通轴承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

面向未来,瓦轴集团将通过建设国际化的营销及服务平台、国际化的技术开发及创新平台、国际化的供应链及制造平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及集聚平台,把瓦轴打造成最具品质与实力的自适应组织,引领大连轴承产业转型升级。

2. 中船科技委委员

航天科工总体好些。

中电科里面待遇排第一梯队的有28所、29所等,可能和民企的IT公司不相上下,在军工单位里算是很好的了。航天科技的,待遇好的有航天一院、三院、五院相应的部,和排头的所。总体来说,在几大军工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电科,航空工业,中国兵器和中船)里面,中电科由于搞的电子信息产业,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待遇算高的。

3. 中船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领导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企业成立于1953年5月23日,是由原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成,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企业,是一家多专业、综合技术力量强,从事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国有大型工程企业。在中国创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承担着践行环渤海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船舶工业规划设计“国家队”的角色。

  中船九院已取得了首批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以及工程勘察、工程造价、城乡规划编制、工程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外承包等甲级资质,业务范围涉及工程总包、管理、规划、设计、咨询、造价、环评、设备制造等众多领域,已获得“全国工程设计百强单位”、“全国优秀企业形象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上海市优秀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上海市创新型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4. 中船信息研究中心

不是电子厂,它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本中心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博士、硕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0%以上,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0余人,全国级劳模15人,国家级专家组成员50余人,多人获评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5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本中心构筑了国内一流的舰船人才高地,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动态激励的职业发展通道,丰富的培训与教育机会,高品位文化与学术氛围,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热忱欢迎有志投身舰船研究事业的青年人才到我中心建功立业,谱写你人生的辉煌。

5. 中船集团信息化处处长是谁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九研究所(对外名称为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目前主要从事海军信息化及关键设备、信息系统集成、风电控制系统、水电控制系统、智能系统集成、RFID应用、信息化软件、微电子芯片、船舶电子、激光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工作,是融数理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国家重点综合性研究所,海军信息化装备最大供应商之一,国内知名的电子设备供应商。

6. 中船集团科技部主任

排名如下:

1,中船重工718研究所

七一八研究所,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集军民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全所现有职工近2000人。718研究所在邯郸建有高纯电子气体厂,主要生产六氟化钨,这是用在集成电路芯片生产过程当中的一种新型的原材料。电子气体提纯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发展受制于人,市场的覆盖率占到30%以上。该产品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为国产芯片的大规模研发和生产提供了上游支持。

2,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河北信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外延材料生产、芯片制造、器件封装、照明成品生产、系统照明设计施工的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连续多年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的半导体照明相关课题的研发任务。

3,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

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高新区,主要从事世界上新一代半导体材料SiC单晶片的研发和生产。公司主营产品包括4英寸和6英寸碳化硅晶片的生产和加工。目前同光已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SiC单晶片生产线。河北同光和中科院半导体所紧密合作,中科院半导体所和河北同光成立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联合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中科院半导体所成果转化基地。承担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专项。

7. 中船科技董事长

11月27日,三省一市120家国有企业宣布“抱团”,组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资百企合作联盟。其中,浙江省海港集团成为该联盟首个轮值理事长单位。

为何要成立这个联盟,未来又将为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记者在现场采访到了联盟轮值理事长、浙江省海港集团董事长毛剑宏。

“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国资委积极谋划、指导推进下,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终于在今天成立,成员全部由长三角地区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组成。”毛剑宏说,联盟的最大使命担当,就是要引导成员单位共同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资国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相关经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谈及一体化发展国资百企合作联盟的定位,毛剑宏说,联盟将打造改革发展经验交流平台、重点课题研究平台、重大项目对接平台、产业创新赋能平台、资本战略协作平台,助力拓展长三角国有经济发展优势,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

据悉,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将每年举办一次“长三角国资国企服务一体化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国企如何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集合国资力量,实现协同发展。每年编制发布一本《国资国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发展白皮书》,总结国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此外,联盟还将助力募集设立“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基金”,重点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体现国资国企的担当意识和砥柱作用。

8. 中船集团成员单位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一类企业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母公司中船集团通过将上述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旗下最优质民品造船资产实现了上市,公司也因此改名为“中国船舶”,成为了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用船舶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