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消防救生 > 海南是否有海啸过?
海南是否有海啸过?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06-02 16:49    点击:176   编辑:admin

没有发生过。

海南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南端,属于欧亚版块,处于交汇的影响地带,但不在任一地震带上,危险性不大,相对稳定。

扩展资料

海南不具备发生强震或海啸条件

1、海上地震引发海啸通常具备三大要素:一是震级在7级以上,二是破裂方式为垂直错动,而非水平滑动,三是发生地震的海域海水要足够深,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地区海水深度不足百米,本地不具备发生海啸的水体深度条件,历史上海南岛也没有明确的海啸记载。

2、再者由于台湾、菲律宾等岛屿的阻隔,形成天然屏障,太平洋或者印度洋发生的几次大规模海啸从目前来看对海南都不构成威胁,唯一具备发生地震海啸地理条件的是南海东缘一带,南海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外围,是影响地带。

三亚旅游景区首次开展船舶溢油应急演练, 你怎么看?

感觉三亚这一举措太对了,毕竟利国利民的事情,三亚是我们祖国南海旅游城市,海洋环境语言我们共同的努力。

船舶溢油了,该如何处置?

  在海洋操作时,会碰到船舶发生油污事件。当燃料油入海后会造成极难蒸发、挥发和溶解的现象,一部分燃料油会在海上漂来漂去,还有一部分则会随着潮汐上岸。大量燃料油上岸后对岸线滩涂造成极大地污染而且很难消除,给周边一些海洋渔业,特别是贝类以及养殖业来说是毁灭性的。而它造成的后果,可能要持续5-10年,因此船舶溢油需要用专业的吸油产品来解决。

  船舶发生油污事故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一是人为失误或有意行为引发的操作性溢油事故;二是海损事故引发的事故性溢油事故。

  “操作性溢油”:船员不遵守有关规定,违章排放舱底水、油污、废机油等,或因装卸油时的工作失误,错开阀门或法兰盘接头脱落,加油时满舱外溢或输油管破裂等原因造成的污染。

  “事故性溢油”:船舶因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着火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货油或燃烧大量泄漏导致的突发性溢油事故。

  出现海上溢油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置?

  物理法

  通过物理措施将原油吸收、捕捉后再进行分离、回收,主要有围栏法、硬刷撇油器法、吸油材料法、活性炭吸附过滤法、激光处理法等。

  化学法

  使用化学药剂改变溢油的物理性质,从而清除、降解或回收油污,目前有胶凝剂处理法和溢油分散剂处理法等。

  生物法

  生物修复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采取措施来促进石油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包括添加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施加营养物质来促进微生物的增值和投加表面活性剂来阻绝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等。

  小编在这里补充一下物理处置方法,即使用专业的吸油材料法——吸油毡。

  吸油毡由惰性化学物质聚丙烯经熔喷工艺制作而成,它能有效吸附液体并将之留住。吸附产品都是包裹在以线缝制分经表面活化处理剂处理的聚丙烯纤维或无纺布中,外层布极其坚韧耐用,具有强大的毛细管吸收力,并带来的极强的吸附性,从而吸收泄漏液体流向吸油棉,有效阻止了泄漏的扩散,产品经绞、挤压后可重复使用,可以回收72%-90%的泄漏液(取决于吸油棉的制造工艺和品质)。

  吸油毡的特点:

  一、吸油量大,是自身重量的十几倍,一般来说轻柴油大于10倍,重柴油大于18倍,机械油大于等于12倍;

  二、吸油速度快,可在段时间内吸尽油污,以分钟计;

  三、只吸油不吸水,吸油后可漂浮在水面上,适合工业或海上使用;

  四、操作方便、轻便、快速;

  五、吸附泄漏液体后,经挤压后可重复使用;

  六、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抗化学品性;

  七、不会分解、变质,安全环保,不助燃,不腐烂或发霉;

  八、可以焚烧或与燃料混合处理,高温焚化灰烬仅余0.02%;

  九、不含灰尘和研磨颗粒,不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及损坏昂贵的设备。

  吸油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吸油毡时,操作人员可以在船上或岸上向水面抛洒。最好能将吸油毡直接投放在溢油上,尽量向溢油多的地方投放,并且最好加以搅动以便吸收更多的溢油。投放吸油毡应适量,使吸油毡出于吸油饱和状态。吸油毡的吸油量达到饱和后,应尽快捞出水面,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水中。

  2.使用吸油毡时,不能同时使用溢油分散剂,以免降低吸油毡的吸油能力。

  3.根据益处油量、海况与气象、流速与流向,即使使用和及时回收吸油毡,少量吸油毡可乘小船人工捕捞。投放吸油毡数量大时,可用作业船拖带网袋进行回收。

  吸油毡吸油后处理:

  吸油毡吸油后,可将油挤出,重复使用,最终采用燃烧法处理。回收后的吸油毡应及时集中用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防止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