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行业选择以什么为突破口
话题缘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新突破,首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那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去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从目前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将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组专家文章对如何调结构促转变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有益见解。 实施六大战略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提要 广东要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推进广东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引领产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广东要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加快扩大内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拓展产业腹地,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具体来说,广东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有六大战略任务。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全球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广东要努力把握全球新技术革命发展路径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世界眼光超前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低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等,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力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破解价值链低端循环锁定,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主控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和腾飞。 2.率先布局关键基础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充分利用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关键基础产业,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广东要以装备制造业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抓手,优先发展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中场产业”;以沿海经济带的加快布局为契机,在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的、有腹地支撑的沿海城市形成石化、钢铁、船舶等沿海重化产业集群。加强空港、海港、内河港、铁路、高速路的联动,推动粤港澳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3.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驱动要素转变。以技术、品牌及产业链整合带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实现产业发展由劳动力要素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所在。对于仍具有增长潜力或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提升产品档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依托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产生新的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如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时尚文化、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融合,大力发展都市产业等。 4.坚持扩大内需,建立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良性互动机制。根据消费结构变动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升级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广东要增大有效供给,消除无效供给,形成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互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坚决控制总量、抑制产能过剩;对新能源(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 5.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广东要努力协调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高速增长的矛盾,大力培育绿色现代产业,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实现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发展“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建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与土地、生态、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6.继续深化经济国际化战略,构建开放型、全地缘的产业合作新格局。
2. 对船舶行业的看法和发展趋势
五方面发展趋势
碳排放交易
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上周开会讨论了新的IMO短期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将要求船舶调整其操作和设备,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与2008年相比降低40%。尽管MEPC同意了这些修正案,但最终的通过的决定将在2021年的MEPC第76届会议上做出。
由于这些法规不够严格,不足以实现欧盟的雄心壮志,因此欧盟仍在考虑建立“区域排放交易系统”(ETS),只有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同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如果IMO不能就各国政府批准的指导方针达成共识,那么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多个区域性ETS,从而导致各种贸易航线的成本上升。
低硫燃料
硫排放会导致环境恶化,空气污染会导致经济损失。IMO 2020已于今年生效,要求承运人使用硫氧化物(SOx)含量低于0.5%的燃料,如极低硫燃料油(VLSFO)和船用瓦斯油(MGO)。
今年第一季度,VLSFO价格较高,但COVID-19引发VLSFO价格下跌,而重质燃料油(HFO)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今年,许多船舶运营商改用VLSFO。一些船舶运营商也在寻求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替代方案。
洗涤塔
如果船舶安装减少硫排放的洗涤塔,则船舶可以继续使用含硫量3.5%的HFO并达到IMO 2020标准。COVID-19拉近了VLSFO和HFO之间的价格差距。因为价格优势很小,所以安装洗涤塔的船只越来越少。尽管今年对洗涤器装置的需求有所下降,但随着新的COVID-19疫苗有望在2021年广泛使用,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恢复正常,对燃料的需求将增加。这将导致新燃料价格变动。如果VLSFO和HFO之间的价格差距扩大到使洗涤塔的投资回报率(ROI)对运营商又有意义的水平,则可能会安装更多洗涤塔。为了使其可行,HFO价格必须远低于VLSFO价格。
岸电设施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评估,“使用区域电网发电时,总体污染物排放最多可减少98%”。
根据位置的不同,停泊的船舶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电力,从而产生排放或使用岸电。将船舶接入岸上的电网可以减少局部和整体的排放量,尤其是在使用风能、潮汐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电网供电的情况下。根据EPA的说法,岸对船发电,也被称为替代船用电(AMP),可改善港口周围的空气质量,因为“岸电通常产生零现场排放”。
8月,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批准了一项新法规,以减少远洋船舶的排放和污染。它基于《 2007年停泊条例》,该条例自2014年以来已将超过13,000艘船舶的有害排放量减少了80%。从2023年开始,汽车运输船和油轮将被要求通过接入岸上供电或使用经批准的控制系统来达到排放标准。
数字化转型
COVID-19迫使供应链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寻求解决方案。随着新贸易协定的生效,航运业正从海关表格转向订单确认。使文档数字化可以节省时间,降低面对面传播COVID-19的风险,减少对纸张的依赖并节省资金。
为此,业界建立了集装箱数字化航运协会(DCSA),旨在通过使用标准的电子提单(EBL)来消除海运交易中的纸张。DCSA宣称“纸质票据处理成本是EBL处理成本的3倍。” 尽管海事在数字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COVID-19疫情正在加速过渡。
3. 船舶行业的重要性
船代,即代理与船舶有关业务的单位,其工作范围有办理引水、检疫、拖轮、靠泊、装卸货、物料、证件等。
船代负责船舶业务,办理船舶进出口手续,协调船方和港口各部门,以保证装卸货顺利进行,另外完成船方的委办事项,如更换船员,物料,伙食补给,船舶航修等。有时船方也会委托船代代签提单。
4. 船舶领域的概念
在远洋航海领域中,我们常见的船舶体量标识都是表明“××万吨”级别。如果按照题中的 12 万吨级的概念分析这艘船目前已经是中等排水量的水平了。所谓排水量就是指船的荷载重量加上船本身的重量,还应该告诉大家的就是荷载量还要包括燃烧油料、淡水储备、生活必须品的储备等等。
5. 船舶发展方向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大中型造船、修船企业和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检验等单位,从事船舶电工工艺设计、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船舶电站使用及管理、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管理及操作、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操作及管理等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以成为生产管理骨干。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机械、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机械/设备/重工
3 建筑/建材/工程
4 交通/运输/物流
5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6. 船舶行业特点
1.港口业的经济特征带有“关联性”,就是说以港口为核心,带动各种相关联的行业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带动周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铁路、货运站、堆场、仓库等),带动相关后勤保障行业发展(比如物资供应公司,机械维修、物料补给等),带动周边物流行业发展(比如报关行、货运代理公司,外轮代理、运输车队等),带动周边工业发展,比如临海工业等等(尤其重工业,类似钢铁,汽车,火力电厂等),带动地区贸易。
2.港口的发展历史比较长,但是在中国现代港口发展史上,出现过“投资饥渴症”,就是疯狂投资,疯狂建设,无序建设,所以,中国港口业目前来说,是存在很多重复建设,盲目竞争的。我觉得你要写论文的话,经济特征还好办,就是港口业的发展与现状不好弄,因为要说清这个问题,要有大量数据支持的,所以,写论文,着重写港口如何带动地区经济就够了,那些历程和现状轻轻带过足够……
7. 船舶行业观察
一、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
二、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保持瞭望,注意观察,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
三、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小心驾驶,注意避让。
四、 船舶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
五、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
8. 对船舶行业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体验到一些平时在书本上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让我对造船行业的现况以及前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下面就这次实习做下总结,希望能够使自己在总结过程中再次熟悉学过的内容,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希望通过总结能够使自己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为自己坚定做一个造船人的目标提供更直接的动力吧。
9. 船舶创新方向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哥伦布虽然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却没有到达富庶的东方,也没有给西班牙立刻带来可观的财富。而达.伽马开辟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后,却给葡萄牙带来惊人的利润。西班牙当局对此忌羡不已,希望也能找到一条直通东方的新航路,继续支持远洋探险活动。阿美利哥曾经设想,绕过新大陆的南端可以到达盛产香料的摩鹿加群岛。1513年,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总督巴尔波亚(1475-1517年),率领探险队越过巴拿马地峡,在山顶上望见美洲西边一片汪洋,称之为“大南海”。他也相信,如能找到与“大南海”沟通的海峡,就可以到达盛产香料的东方了。1514和1515年,人们为寻找那个海峡先后南航到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河口和圣马提阿斯湾。麦哲伦密切注意上述动态,随时准备完成这个任务。费尔南多.麦哲伦(约1480-1521年),葡萄牙破落骑士家庭出身。1496年起,在葡萄牙的航海事务厅供职,熟悉航海事业。1505-1512年,麦哲伦作为葡萄牙远征队的一名水手,前往印度、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从事殖民活动,在海战中多次负伤,受到葡王的青睐。他到过摩鹿加群岛(又译马鲁古群岛)的布鲁、安汶和班达岛,熟知再往东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他相信地圆说,而且他的经历使他很容易联想到,经过摩鹿加群岛以东的汪洋就能到达哥伦布所发现的美洲;换句话说,摩鹿加就在美洲的西方,只要能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峡,从欧洲西航同样能够到达摩鹿加群岛。他向葡王提出自己的计划,遭到拒绝。1517年10月,麦哲伦愤而迁往西班牙。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接见麦哲伦,并同他签订远洋探险协定。协定规定:任命麦哲伦为新发现地的总督和钦差大臣,有权得到新发现地全部收入(扣除开支后)的1/20和新发现6个岛屿中的2个;西班牙王必须为探险队装备5艘船(130吨的和90吨的各2艘,60吨的1艘),提供必需的物资、武器和保障供应人员。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5艘船,从塞维利亚的外港圣卢卡启航。1520年1月,麦哲伦一行到达拉普拉塔河口,经实地勘察证明它不是一个海峡。2月24日,船队驶抵圣马提阿斯湾。再往南行都是航海家从未到过的地方,而且冬季临近,风雪交加,航行极其困难。3月31日,船队驶进接近南纬50度的圣胡利安港,只好在这里过冬。8月24日,麦哲伦的船队继续南航。10月24日,船队驶进南纬52度处的一个海峡;这个海峡很长,而且忽宽忽窄,弯弯曲曲,港汊交错,潮汐汹涌。有一条船在困难面前丧失信心,掉头逃回西班牙。麦哲伦率领3艘船(另一艘早已沉没),经过38天的艰苦航行,于11月28日走出海峡,进入浩翰无边的“大南海”。沟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通道终于找到,下一步就是要在“大南海”里前进了。从1520年11月底到1521年3月初,船队在“大南海”里航行3个多月,竟没有遇到一次暴风雨,于是麦哲伦便称它“太平洋”,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521年3月,麦哲伦的船队驶抵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岛(马索华岛)。8年前麦哲伦从东方回到西方,现在他又从西方绕到东方,实际上他的西航理想已基本实现。4月27日,麦哲伦率领数十名殖民者进攻宿务岛以东的马克坦岛,强令该岛人民称臣纳贡,被当地首领拉普拉普领导的战士击毙。不久,西班牙殖民者用血腥手段征服这个地区,并以王子菲利普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今天的菲律宾。5月1日,船队离开宿务岛,于11月8日辗转到达摩鹿加群岛的提多尔岛。12月21日,剩下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船长埃里?卡诺的率领下单独返航。该船满载香料,为避免葡萄牙人拦截,直接横渡印度洋,绕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北上,于1522年9月6日回到出发地圣卢卡港。麦哲伦的船队整整用3年时间,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的环球航行,无可辩驳地证明地圆学说是正确的,为人们地理知识的扩大和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0. 船舶产品发展特点
船促成了人类生活的改变,造成人类以往连做梦也没想到的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现代化的轮船,其中有客轮、货轮和油轮,正在从事着各种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全球性商业航运。
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