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主机推进 > 中国电力推进船(中国全电推进系统的船舶)
中国电力推进船(中国全电推进系统的船舶)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1-16 10:50    点击:264   编辑:admin

1. 中国全电推进系统的船舶

省油效率不会有本质提升。

全电推进就是取消了齿轮箱,发出来的电通过调节,控制推进效率 在这个系统中,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设备。但燃气轮机有一个先天特点,他只有全功率和零功率,开动了,油耗就是恒定的,没法调整

2.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用柴油发动机推动轮船前进!

3.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有哪些组件

优点

第一,使用全电推进有利于船舶节省空间。相对于老式的推进方式,全电推进的船舶没有了传动轴与许多齿轮。

第二,有利于使船舶的操控更加容易。

缺点

首先,由于电推系统的动力传输是通过高压输电线来完成的,在战时一旦输电系统被敌方打断,那么纵然它的设计性能是多么的优秀,在这时只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活靶子。

4. 大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电力推进是指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是一种船舶推进系统的布置,使得燃气轮机或柴油发电机或两者都产生三相电,然后将其用于大功率电动机转动螺旋桨或喷水推进器。

可以消除发动机与推进器之间的连接,发动机放置更加自由。发动机与船体之间声学解耦,以此减少噪音,并减轻重量和体积。

降低声学特征对需要避免被发现的海军舰船和需要为乘客提供愉快体验的游轮而言尤其重要。

5. 船用全电推进

原理:无轴轮缘驱动推进器按照设想,未来将是船舶推进系统的最主要部件,当然前提是实现了全电推进。无轴轮缘驱动推进器由转子轴承、固定轴承、多磁极定子、外壳等组成。轮缘驱动电机与传统推进装置不同,其固定轴承位于旋转环两侧,用于确定旋转环的轴向位置,传递桨叶出旋转产生的推力。

而电机部分位于2格轴承之间,螺旋桨桨叶与电机转子通过旋转环相连,以径向连接取代轴向连接,使得螺旋桨和电机成为不可分离的集成整体,多磁极定子固定在两段轴承之间,当电机工作时,转子带动螺旋桨桨叶相对多磁极定子旋转。旋转部件与轴承之间无密封装置,使得桨叶旋转带动的水流能够通过海水冷却孔进入电机,在润滑轴承的同时,降低电机工作的温度。

6. 船舶全电力推进系统

船舶动力系统是主机,主机是推动船舶运动的机器,那么什么来保障主机正常工作呢,那得靠燃油,滑油淡水,海水冷却主机运转所产生汩高温,提供这些运转设备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动力一一电,那电从何来,这就讲到车,辅机,它也是一台柴油发动机,但马力小于主机,它带动一部发电机,发出来的电供全船所需要,照明,航海一切用电设备,主机运转一切辅助设备。

总的说凡是船上一切用电设备的电都是辅机带动的发电机提供。一般船舶是一部主机,配三部辅机,备用和替换便用。

7.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应用范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船舶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领域之一,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可有效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减少噪音污染,是最有效的减排方式。近年来我部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先后印发了《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修订了《港口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和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六单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的通知》,会同财政部出台了资金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了标准体系,统一港、船、电技术要求,在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岸电使用要求,岸电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加强船舶靠港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出台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部门规章,对岸电(受电)设施建设与使用、服务和安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和引导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二、主要内容

《办法》共5章33条,分别是总则、建设与使用、服务和安全、监督检查、附则。

(一)关于职责分工。

依据《港口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部门“三定”职责,《办法》明确了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港口和船舶岸电建设、使用等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辖区水路运输经营者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以及向靠港船舶提供岸电服务等活动的监督管理,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受部委托分别负责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的有关管理工作。

同时,《办法》还强化了港口经营人、水路运输经营者、码头项目单位、岸电供电企业等关于岸电建设和使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二)关于适用范围。

《办法》主要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口和船舶岸电建设、使用及有关活动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使用范围。

关于船舶适用范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对其内水具有完全的主权,从推进岸电使用的角度,《办法》对所有在我国境内靠港使用岸电的中国籍和外国籍船舶提出了相同的行为规范要求,第十一条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规定适用范围包括中国籍和外国籍船舶。同时考虑到船舶的管理主要由船籍国实施,依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管理实践,第九条和第十条仅规定了中国籍船舶受电设施的安装要求。

关于码头的适用范围。规章落实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新建码头应当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规定,明确了码头工程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要求,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港口经营人对已建码头逐步实施改造。考虑到油气化工码头安全风险较大,防爆要求高,实践经验不足,暂不具备推广使用岸电的条件,因此未对此类码头岸电设施建设进行强制性规定。同时考虑到岸电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应用的可能,新建、改建、扩建的油气化工码头应当预留岸电设施的空间或通路。

(三)关于船舶受电设施安装要求。

新修订出台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船舶受电设施安装提出了要求,《办法》明确新建和已建中国籍船舶受电设施安装应当符合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为推进解决具备受电设施船舶较少的问题,《办法》规定在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靠泊的船舶,需要满足大气污染排放要求安装船舶受电设施的,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制定安装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要求与已发布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中有关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的要求保持了有效衔接。

(四)关于优先使用岸电的要求。

《办法》落实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船舶靠港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的规定,明确了在船、岸均具备相匹配的岸电设施,靠泊时间满足一定要求,且未使用有效替代措施(包括船舶靠港期间使用电能、LNG等新能源、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或者关闭辅机等其他等效措施)的船舶,应当使用岸电;同时,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泊位性质、等级、岸电设施匹配性等合理安排船舶靠泊,为保障船舶使用岸电创造条件。

(五)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

为保障岸电设施供电稳定可靠,《办法》规定码头岸电设施投入使用前,码头工程项目单位或者港口经营人应当按照《码头岸电设施检测技术规范》等相关强制性标准组织检测,考虑到高压岸电设施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检测难度大,特别要求需经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机构检测。同时,规定了船舶、港口经营人、岸电供电企业和水路运输经营者等相关单位在安全责任划分、建立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鼓励相关单位购买涵盖岸电安全责任的相关保险,降低岸电使用的风险。

(六)关于鼓励政策。

《办法》在相关章节中提出了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出台政策、船舶靠港用电量不计入港口能耗统计范围,以及鼓励相关单位实施优先靠泊、减免岸电服务费、优先过闸、优先通行等措施,进一步鼓励岸电(受电)设施建设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8. 中国全电推进系统的船舶有哪些

主机:作用是带动船尾螺旋浆旋转,作为船舶的推进动力。

辅机:作用是带动发电机,提供和保障全船的电力供应。

应急发电机:以备船舶主发电机失灵时,代替主发电机工作,向必要的设备提供电源。

锚机:是锚设备的一部分。

分油机:对主机,辅机所用的燃油进行分离,分岀油中的杂质,然后送供油系统给机器使用。

9. 船舶推进电动机

船舶的电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给水一个向后的推力,水给螺旋桨向前的推力,带动船舶前行

10. 全电舰船推进系统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原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再通过配电变频系统把电分配给电动机,最后电动机驱动螺旋桨推动船舶前进。简化后的原理路线就是:原动机➞发电机➞配电变频系统➞电动机➞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