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好就业。 主要面向船舶修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企业,从事轮机的生产设计、轮机安装和调试、船舶修造生产管理、轮机工程质量检验、船舶机电维修、船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考取以下装配钳工(中级)、机修钳工(中级)、船舶钳工(中级)、船舶管工(中级)、焊工(初级、中级)等等证书。 2.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行业代码船舶的识别号,由英文字母和11数字组成。 3.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专业好专业。主要面向船舶修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企业,从事轮机的生产设计、轮机安装和调试、船舶修造生产管理、轮机工程质量检验、船舶机电维修、船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考取以下装配钳工(中级)、机修钳工(中级)、船舶钳工(中级)、船舶管工(中级)、焊工(初级、中级)等等证书。 4.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现状《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十大重点产业以及创新、质量、数字化和绿色发展方面的阶段性指标,值得国内外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士关注。 可以确信,这一规划推出后,随之而来的将是面向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一大批投资和激励措施。许多民营和国有企业必定会调整自身战略,与政府重点规划接轨,而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也将呈现指数式增长。 虽然经验告诉我们,某些产业要取得成功并非易事,但在另一些产业中,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将有可能极大增强中国企业的实力,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随着政府战略规划加快企业生产成本沿经验曲线下降,未来十年内消费者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将要推动哪十个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其中一些已经在过去的规划中出现过。 信息技术产业:中国政府特别强调要在这一领域摆脱对外技术依赖,成为独立自主的“信息技术强国”。半导体行业投资预计将会大幅增加,中国公司对国际技术型企业的收购也会大增。 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中国目前主导着中低端数控机床市场。进一步重点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有助于促进生产率提升,同时提高制造业的技术门槛。预计到2025年(甚至更早)将有大量产品出口。 航空航天装备:中国力图成为卫星技术的领导者,希望能超越高度依赖外国技术的首个国产客机项目。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该产业的发展有一部分同南海目前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关。中国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打造出强大的出口产业。 轨道交通装备:从马来西亚到俄罗斯的众多国家,中国正在出口高速铁路产品。中国政府明显希望提升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将带动这方面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的发展既符合改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点要求,也有助于实现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让国产汽车赢得国际认可的雄心壮志。 电力装备:能效也是这一领域的关键目标。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技术是核心重点。 新材料:中国政府将此视为真正由科研推动“发明”的关键领域。如果中国能在新材料发明与商业化方面领先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中国能否创新”的讨论了。 医药及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器械制造近年来增长十分迅速,其产品已经开始对外出口。政府进一步支持会加速发展。 农机装备:中国同样希望提高这一产业的效率,打造产品出口平台。但与汽车行业类似,这一领域的目标有可能不容易实现。 同时推出的一些阶段性指标: 1. 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95%增加到1.68%; 2. 劳动生产率到2020年每年提升7.5%,此后每年提升6.5%; 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到2025年下降35%; 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到2025年下降35%;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工作重点,必将刺激内需扩张,促进本土制造业增长,同时推动多个产业实现到2025年出口大幅增长。 5.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成就《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出,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6.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上市公司高端装配制造业包括航空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卫星装备制造、物联网相关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等六大子行业。 可以关注以下股票: 中航精机、中国船舶、国腾电子、中集集团、中国南车;如合众思壮、中国一重、二重重装、远望谷;航空动力、中航重机、中国卫星、航天电子、华东电脑、华胜天成。 7.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旺盛偏向于机械,因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制造与修理等基本知识,具备船舶机械生产、管理和服务能力,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加工工艺编制、船舶机电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生产现场管理与组织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8.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020年重组案例就业前景非常好 首先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工资也非常高,稳定。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上一篇:现代造船业(现代造船厂) | 下一篇:印度造船业发展优势(全球造船业现状) |
海运发展前景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2024年3月20日起长三角水域实施首批创新海事服务举措!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3月18日同江中俄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开启运营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