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新船订单量暴跌,中国船舶集团却逆势增长2020年上海港吞吐量逆势冲上4350万标准箱新高峰。 其中,国际中转完成超5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超14%,水水中转比达到51.6%,同比增长约3%。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全球称冠,作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全年箱量增长的背后,内贸箱成为了箱量增长的全新动力。宜东分公司作为上海港专业内贸码头,12月25日首次突破全年43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历史大关,创该码头开港以来历史新高。同时,上海港2020年内贸吞吐量总和突破600万TEU,同比增长约15%,也刷新了上海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历史纪录。 究其原因,一方面,上海港受益于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疫情初期外贸受阻,上港集团深挖内贸潜力,拓展内贸集装箱业务,使全年内贸箱量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无论以7月390.3万TEU、10月420万TEU两度刷新上海港月度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新高,还是全年4350万TEU攀上新峰,主要得益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措施有力。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从今年3-4月以后,海运贸易货物数量稳步增长,上海港上半年跌幅收窄。进入三季度以后,我国货物量涨幅不断加快,海内外市场货物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进出口箱量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从第三季度开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止跌回稳,达到约2.4%的增幅。 此外,上港集团推出多项有效举措促进箱量增长,累加效应集聚放大。 在上海港洋山港区,这里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区之一,15年来累计有1.97亿个集装箱在这里吞吐中转。 其中,洋山一二期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一亿标准箱大关,2019年,1980.8万TEU在洋山港区完成装卸,首超外高桥港区。从开港之初323.6万标准箱,到2019年1980.8万TEU,吞吐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被誉为浦东“四大速度”之一的“洋山新速度”。 即便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当下,“洋山新速度”依旧强劲。 在2020年12月10日开港15周年之际,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TEU。作为港区最年轻的码头——洋山四期在今年也迎来了3周岁。 “洋山新速度”带来的创新和闯劲,更是在这个“神奇”码头得到了充分诠释:2020年洋山四期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万TEU,已基本实现了该码头建设时的初期目标。 开港3年来,洋山四期码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吞吐箱能力由200万标准箱跃升至500万标准箱,生产箱区从24个扩容至54个,冷藏箱堆存能力由2808标准箱提升至4260标准箱。 2. 中国船舶季报国内天然气加气站设备供应商,具备加氢站建设资质。主营业务涉及天然气加气站设备及液化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主导产品涵盖氢能、船用、车用和能源数据中心,产品已覆盖形成海内外双重布局,旗下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 厚普股份公司主营业务为加注设备及零部件、天然气能源贸易、航空零部件,2021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397.48%;净利润388.28万元,同比降111.70%;每股收益0.01元。 3. 中国船舶一季报两市大盘全天呈震荡探底回升的走势,量能与前一交易日相比萎缩明显,但北向资金依然保持净流入状态,合计达33余亿元。从盘中热点观察,医疗行业、食品饮料、船舶制造板块处于涨幅榜前三位,而工艺商品、文教休闲、民航机场则处于跌幅榜前列,整体分析,近期盘中热点持续性较差,这也是大盘欲震乏力的主因。技术上分析,今日沪指收出一根下影线较长的小阴星,短期均线依然被空方踩在脚下,显示下档支撑力度较强。鉴于两会召开在即,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市场表现仍值得期待,进二退一,稳步盘升将是近期市场运行的主基调。操作层面,随着一季报降下帷幕,个股股价排序将会重新展开,在当前时点,建议大家可适当关注特斯拉产业链潜在的投资机会。 4. 市场份额仅相差2%,中国船企错失了这个全球第一日本曾有过在全世界船舶市场中的占比将近50%周期,日本的造船企业可以建造从散货船到集装箱船,从海洋工程船到豪华邮轮等所有民用船舶门类。比如日本著名的三菱重工船厂就几乎涵盖了民用船舶的所有门类。除三菱重工是日本造船业的典型代表之外,日本还拥有川崎造船,IHI,万国,三井,常石,今治等著名的中大型造船厂。值得一提的是,从1956年起,日本造船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且保持这个冠军地位达半个世纪。日本造船业的峰值出现在1973年,年交付总量达到3千万吨。日本造船业的峰值出现在1973年,年交付总量曾经达到3千万吨。 但随着中韩两国企业的快速崛起,日本造船业在2000年后逐渐落后。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历来十分注重造船业。且日本曾在二战期间是一个航母大国,航母建造能力当时并不比英美等国弱,也就是说,日本建造大中型航母完全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早在1955年日本就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全球最高的造船业技术水平及实力。21世纪初期,由于韩国快速追赶上来,叠加长兴岛造船基地建成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基地后,日本的造船业排名才逐步下滑至全球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日本开始决定自供千亿大订单,试图重回全球造船业巅峰之位。比如日本邮船拿出了1000亿日元,向日本境内的两家造船企业,购买12艘7000车位的LNG动力船,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的一笔订单,引来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日本的动力运输船具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日本邮船要订购十多艘呢?实际上,运输船与传统船舶相比,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减少25%的二氧化碳,非常有利于保护全球环境。 据日经中文网之前报道,日本第一大造船巨头今治造船曾经宣布,将与欧美海事机构合作,制定在造船业中安全使用氨气的规则标准。同时今治造船还将研发氨燃料船,力争掌握领先全球的优势技术,以重回全球造船霸主地位。早在1984年,日本已牢牢把控了全球53%的造船订单,但近些年来,却被发展势头迅猛的中韩两国造船企业反超,使得新船订单已经不足7%。因此,日本希望与欧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率先制定氨燃料船舶的新规则,目的是在新一代燃料船领域掌握商业化的主导权。 国际海事组织(IMO)曾经制定目标,到2050年全球航运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减少50%,而氨燃料船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法宝。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称,到2050年,船舶燃料用量当中氨气的占比将达到46%。由此,氨燃料动力船技术已经成为各国船企竞争的焦点。今治造船认为,若该日企能够力争在2026年造出载重超过20万吨的大型散货船,就有望拿到更多造船业的订单,继而有了与中韩两国竞争全球造船霸主地位。 日本最大的两家造船企业——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联合。另外日本拥有川崎汽船株式会社,是日本三大航运公司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成立于1919年,拥有近400艘世界最先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航线遍及全球,在国际航运界拥有十分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全日本造船合并计划”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牵头,计划整合日本国内15家大型造船企业。日本的是目的依然是重回打造造船业的辉煌。 5. 2019年新船订单量201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36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其中海船为1094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9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7%,其中海船为864万修正总吨。 6. 中国船舶暴涨第一、2021年集装箱海运运价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不断推动的结果。 先是班轮公司主动削减运力,而后是集装箱压港空箱不能回运导致“一箱难求”,再后是港口运作效率降低导致船舶运营效率降低,第四是船员疫情限制导致船舶有效投放不足,第五是各种突发事件进一步降低船舶运营效率,第六是国际货物贸易对集装箱海运的需求开始上升,最后是集装箱班轮舱位销售模式的推波助澜。上述七个方面,层层推进。任何单方面的针对性措施,对遏制运价上涨的效果可能都不大。 第二、上述七个因素的背后,全球新冠疫情的状态才是决定集装箱海运运价的关键。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没有得到成功遏制、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和民众生活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全球集装箱班轮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多,集装箱海运运价很可能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 海运费高涨的原因,一箱难求、一舱难求,原来是因为... 第三、托运人目前普遍缺乏应对集装箱海运舱位不足的手段,在贸易合同约定的交货期的压力下,只能被迫接受飞速上涨的运价。 |
上一篇:泰州订单网(泰州信息发布网) | 下一篇:黄埔文冲新船订单(黄埔文冲船舶) |
海运发展前景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2024年3月20日起长三角水域实施首批创新海事服务举措!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
3月18日同江中俄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开启运营 |
2024-03-21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