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创办的,也是洋务运动重大成果之一。 早在和太平军的交手中,湘军和淮军都发现了洋枪大炮的厉害。 太平军从广西出发时只有3000人,一路力战杀到南京,只能非常重视实际,要利用一切条件增强军事能力。 最初太平军只是使用冷兵器和一些土枪,随后发现洋枪大炮非常厉害,开始利用各种渠道搞到手。 可以这么说,以太平军的财力物力来说,他基本做到最大程度的西洋火器化。 除了从洋人那里购买洋枪,太平洋还搞工厂自己制造。 淮军很快学习这一点,湘军也迅速学习进步。 两军都购买了大量西洋武器,花费了巨资。西洋的武器要千里迢迢从西方运过来,但是运费就很高。 加上可以进口的国家不多,只有德国、英国、法国这区区几家,互相达成协议都已较高的价格出售。 李鸿章认为,这样大量购买武器花费得太高,尤其是火炮都是天价,满清根本不能承受。 而这些武器在西洋制造出来,成本只是售价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如果中国能够自制,花费会低得多,比较合算。 另外,西洋各国都不断入侵中国,是不是同中国开战。 一旦两国关系紧张,这个国家就禁止出售武器给中国。而且,西洋各国经常互相结盟,中国和一国开战,其他国家往往也会对中国武器禁运。 而近代战争的武器弹药消耗极大,必须不断进行大量补充,依靠从国外购买是不行的。 所以,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是必须的。 战争期间,没有机会兴办大型兵工厂。剿灭太平天国以后,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成立了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的经费比较充足,来自上海海关的关税。 关税是旱涝保收的,常年经费充足,每年额度为25万到60万两。 江南制造局的模式也很简单,从国内购买大量机器、进口大量材料、雇佣西洋工程师,让中国工人进行生产。 即便最初只是来料加工组装,也可以省去大笔的人工费用以及军售时候的恶意抬价。 江南制造局发展并不顺利,到1878年的产量仍然较低。 在1878年到1879年仅仅生产了老式前膛枪4000支,新式后膛枪3000支。平均每年,仅仅生产新式枪支1500支。 而且,这些武器的质量不佳。 1890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骐祥呈文,“后膛枪式日新月异,种类不一,其较为精致者,则以毛瑟(毛瑟),黎意及哈吃开斯为最。职局所造林明敦中针式样,已嫌其旧。今王世绶与华洋枪匠,仿造英国新出之兵枪,名日新利枪。其机簧有似乎毛瑟较为灵巧省便,其枪筒有似乎黎意而较为轻利。所佩药弹铜卷系用无烟火药七厘,实以包铜之铅子,形长而细,施放可及三千码之远。“ 虽然这些枪的表面上应该性能不错,但士兵反应枪械的进度不佳,可靠性不好,同西洋货的质量差别很大。 甚至有射击时候枪支炸膛,导致士兵伤亡的。 更夸张的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武器,价格竟然比进口还贵或者持平。 1867年仿制成功了德国的毛瑟11毫米前膛步枪,外购价格为10两银子一支,自产的竟然高达18两。 清朝军队颇为厌恶自产的这些武器,认为“自造还不如购买”,一些部队拒绝使用自产武器。 其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还是很有意义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至于为什么越办越差?原因也很简单。 一个封建王朝想要办好一个现代化兵工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同满清政府其他部门一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腐败横行,大量裙带关系入厂的人并不做事,只是拿一份高薪。这巨额薪资最终会算到武器价格中,加上雁过拔毛,贪污现象太多太频繁,导致自产武器明明材料和人力价格都很低,机器也是现成的,却比外购的还要贵得多。 自然,如果仅仅是价格贵,但质量好,军队也愿意使用。 这些武器质量还很差,那么谁还用呢? 谁又不傻! 江南制造总局可以算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办起来的。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以后,为了和兵力众多的太平军抗衡,于是大量从西方购买武器,武装淮军。装备了洋枪、洋炮以后的淮军确实战斗力大为加强。但是由于此时李鸿章还没有可靠稳定的外购途径,因此购买的西式武器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时常买不到。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让李鸿章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考虑自己开办兵工厂仿造西式武器。1863年,在常胜军任职的英国人马格里投入淮军,担任炮队教习一职。为了吸引李鸿章的注意,马格里向李鸿章建议自造弹药,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军中工具自己造了一颗炮弹,以证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马格里的建议正好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李鸿章马上命他招募工匠,开始生产弹药。并命参将韩殿甲和候补知县丁日昌也分别开设兵工厂,模仿马格里生产淮军所需的弹药。 江南制造局仿造的阿姆斯特朗炮 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马格里的兵工厂随之迁移到苏州,改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搬迁到南京,成为了后来有名的金陵制造局,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制造弹药,有心仿造西式枪炮,于是命留在上海的丁日昌寻访合适的洋人工厂,加以收购,以便扩大生产规模。 1865年,丁日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那就是旗记铁厂。旗记铁厂是美国人科尔所创立,具有修造船只、制造大炮、枪支的能力。因为旗记铁厂开设在虹口租界内,周围居民对于身边有这么一家兵工厂极为不满,科尔为了避免麻烦,有意出售。 就这么最终李鸿章花了4万两白银,将旗记铁厂买下,并将韩殿甲和丁日昌两处兵工厂的人员、设备一起并入,改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丁日昌进行管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 而在1865年年底,奉曾国藩之命去欧美采办机器设备的容闳携带一百多台机器返回国内。曾国藩见李鸿章扩大军工生产需要设备,就将机器都拨给了江南制造局,这么一来江南制造局更是如虎添翼。 到了1866年,李鸿章受命率淮军北上征讨捻军,曾国藩回来继续担任两江总督一职,江南制造局也转归他管辖。此时江南制造局规模日渐壮大,原来的旗记铁厂厂房已经不够使用,虹口地区地价高昂,加上洋人反对继续在此生产军火,所以为了方便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67年曾国藩将其迁移到了高昌庙。 造炮车间 江南制造局迁到了高昌庙以后,规模日渐扩大,开始有锅炉厂、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轮船长、熟铁厂等,后来又增加了火箭厂、制枪厂、汽锤厂、炮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 除了制造枪炮外,江南制造局还可以建造军舰,并先后建造了“惠吉”、“操江”、“测海”、“海安”、“驭远”、“金瓯”、“保民”等八艘军舰,成为当时国内仅次于福州船政局的第二大近代造船厂。只是后来因为经费问题,才停止造船,集中精力制造军火。 到1894年的时候,江南制造局已经有工人3000多人,占地1100余亩,是当时国内第一大军工厂,可见其规模之大。 江南制造局建造的“操江”号炮舰,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俘获 |
上一篇:中国有哪些出名的船厂? | 下一篇:上海江南长兴造船厂,具体情况? |
30米游艇价格(游艇船舶费用怎么算) |
2023-03-10
|
查看详情 >> |
中国挖泥船(中国挖泥船实力排行榜) |
2023-02-21
|
查看详情 >> |
驳船跟船舶(驳船和驳船有什么区别) |
2023-02-07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