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水能可以发电,缓解用电紧缺,比如长江三峡。水运可以运输笨重货物,运价低,但灵活性差。比如长江各港口沿岸。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航道综合整治,加之三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的建设,长江的通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期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2.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纲要要规划好战略布局,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理顺好保护与开发,发展与创新关系。 3.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方案我国五大国家战略是指雄安新区规划、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长江流域经济带规划,在加上全国性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没有长江也就不可能形成长三角地区,更不可能会有融合长江口的江浙沪经济发展高度。而以长江流域为纽带的经济带,从长江源头区域的成渝城市群,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最后还加上长江口的江浙沪地区。 长江经济带还覆盖了云贵地区,总共有11个省市,面积200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约1/5,而人口和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国的40%。正因为有了长江的纽带作用,才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的“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没有长江口就没有江浙沪的鱼米之乡,这种经历了上万年的河流冲洗和堆积才形成了杭嘉湖平原地区,或许上海真的还是一个海。另外,即便上海还存在,可上海也不可能成为200年来经济发展的奇迹,口岸作用也就不复存在,西方列强也看不中上海。武汉也失去了历史的辉煌,成渝更是无望。重庆也不会成为陪都,抗战期间的产业和物质就是通过长江实现转移,不靠船运单靠肩膀是支撑不起繁荣昌盛的武汉和成渝。 长江就像是一支箭,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就如同一只弓的三个支点。由于长江流域的存在才吸引容纳了超过5亿的人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也只有拥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才成为了全球板块中的重要一极。 4.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图答案:(D) 原因如下: 早在几年前就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了我国4个航运中心: 1、上海国际化航运中心 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上最大和功能最为完善的城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等国家战略意义重大,分别具有“龙头”“试验田”及“桥头堡”的作用。几年前上海就发布《“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提出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强海运、航空物流基础服务,巩固上海海空枢纽港地位;服务全国港航业发展,以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信息咨询、临空产业、“互联网+航运”等为抓手,优化服务,培育市场,提高高附加值航运服务的市场集聚度,基本形成现代航运服务中心;率先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航运发展环境,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勇于落实国家战略,上海在已经过去的9年里高速发展,成绩显著。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23万TEU,自2010年起连续8年问鼎世界第一。2017年上海航运交易所旗下的“上海航运指数”商标也注册成功,至今已经覆盖17大类、200余个价格指标,成为航运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专项行动,完善海港枢纽服务、提升空港枢纽服务、优化邮轮港服务、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现代航运服务。 2、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确立航运中心战略构想时间最晚,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它快速发展的步伐,因地处长江口具备内陆内河运输与沿海远洋运输的双重功效!在几年前就批复了《南京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间接才将其纳入长江内河航运中心范畴。 目前重点围绕港口规划建设,完善公铁水运输条件,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出台发展扶持政策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政策资金为手段加快港口物流发展,加快推动航运中心建设速度。到2020年将重点建设航运物流要素集聚、服务高效、市场繁荣的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全面完善港航综合运输体系和航运服务集聚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航运物流服务功能、航运生态绿色水平以及港城融合发展关系。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航运物流要素集聚、航运物流服务完善、航运物流市场繁荣、江海转运功能突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3、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在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龙腰”的作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下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呼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对实现长江上、中、下游航运和沿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及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优势,促进长江中游地区对外开放和沿江产业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几年前湖北就出台了《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六中心、两体系”,即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多式联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中心、航运金融中心、对外开放中心、产业集聚中心、绿色航运体系和应急救助体系,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成通江达海、辐射中部、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规范化内河智能航运中心。武汉打造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规模、集聚辐射能力、流域协同发展、产城带动和服务平台等都分别实现大跨越。据统计,进几年来,武汉新港港航基础设施投资从50多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新建11个集装箱港口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由120万标箱增至300万标箱,五年增长1.5倍。同时,武汉航交所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正式运营,首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2017年完成交易额35.8亿元,实现200%增幅;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去年投入运营,4个月共完成进出口总货值4.69亿美元;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能通关服务系统成功上线;招商引资成果丰硕,LNG产业链、港航岸电、港航装备监测和智能港航4大产业项目启动。 到2020年基本建成武汉中游航运中心,2025年建成流域型航运中心,2035年建成亚太型航运中心,本世纪中叶建成国际型航运中心。 4、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确定的长江航运中心之一。几年前重庆就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10项重点任务和10项支持政策,着眼辐射周边、服务流域,把重庆建设成为辐射国内、联通国际的长江上游中心港口城市,到2020年,全市将形成以“一干两支”航道体系和“四枢纽九重点”港口集群为构架,现代化船队为载体,航运服务集聚区为支撑的航运体系,建成“服务+辐射”型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真正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构建铁公水空一体化、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绿色低碳、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增强重庆对西部地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有利于畅通向东通江达海大通道、向西国际陆路大通道,形成衔接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促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有利于以港聚业、以港兴城,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全市发展一体化,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 长江航运发展中心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简称中国长航)是央企,是我国内河最大的航运企业,有130多年历史,现为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长航现有全资子公司18家,控股公司和境外子公司各一家,分布在长江沿线6省2市和深圳、珠海、中国沿海各大港口,以及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6.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2021-2035由中铁三局二公司华中公司承建的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厦主楼主体结构于2020年7月31日封顶,高度达到336米。预计2021年底竣工。 7.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沿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①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行示范带。②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④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着力构建“一轴、两翼、三级、多点”的空间格局: ①“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②“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 ③“三级”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④“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 ①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②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③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④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⑤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⑥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8. 长江航运发展规划最新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上获悉,2020年,长江航运实现干线货物通过量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再创历史新高。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0%,长江干线万吨级泊位600个、亿吨大港15个,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98个、3个,有力支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9. 长江经济发展战略三大航运中心1苏州港 苏州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带,背靠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东南紧邻上海,由原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江苏省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江海河联运,内外贸货物运输、装卸与仓储、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2、南通港 南通港区东濒黄海,西南临长江,处于海、江、河联运的枢纽地位。南通口岸是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下属吕四一类口岸。南通市是我国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长江南通段江面开阔,河势稳定,具有发展造、修船业的良好条件。南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修船基地。南通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北翼重要港口,国际港口协会成员港。1982年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现与世界上65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 3、南京港 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之一、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是我国沿海主要的港口,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南京港是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国家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南京一跃成为最深入内陆的国际性深水海港。 10. 长江航运开发疏浚河道,修水库,开挖入海河道。 11. 长江航运发展报告按自然条件和经济联系来分,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大体可分为6个自成体系且又通过长江干流相互联系的地区航道网: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航道网,包括金沙江、长江干流、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渠江、乌江、嘉陵江、赤水河、綦江、横江、牛栏江等,总计通航里程约1.1×10km;以长沙为中心的洞庭湖水系航道网,包括湘、资、沅、澧和洞庭湖区航道等,总计通航里程约1×10km;以武汉为中心的汉江航道网,包括长江干流、汉江及其他支流,总计通航里程约9300km;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水系航道网,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袁河、昌江、鄱阳湖区航道等,总计通航里程约5000km;以合肥为中心的巢湖水系航道网,包括南淝河、巢湖湖区、饶河、洲河、兆河、得胜河、罗昌河等,总计通航里程约3000km;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航道网,包括苏申内外港线、江南运河、长湖申线、丹金溧漕河、锡澄运河、苏浏线、杭申甲线、芜太运河、张申线、六平申线等等,该地区为长江水系航运最发达的区域,总计通航里程约20000km。 所以,长江的通航总里程7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百分之六十五,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
江南造船厂在哪里?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光租服务与干租服务的区别?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中国三大造船厂是谁?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