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港口码头 > 上海码头历史(上海码头故事)
上海码头历史(上海码头故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13 22:39    点击:299   编辑:admin

1. 上海码头故事

山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美国Perkins+Will一起设计建造的

2. 老上海码头

  一、荣家(荣宗敬、荣德生)企业集团:号称面粉大王、纺织大王,面粉主要有福新、茂新二大系统,商标有兵船牌等;纺织有申新系统,商标有人钟牌等,面粉、纺织互为呼应,戏称一半中国人都吃他的,穿他的;今在陕西路有荣家别墅。

  二、刘鸿生企业集团:刘鸿生被人称为煤炭大王、火柴大王,从煤炭业起家,曾任开滦煤矿总经销;后在上海开办码头仓储业,经营水泥、煤炭码头,创办中华煤球厂,利用煤屑制作煤球,后来上海人家曾经普遍使用的煤球,据说就是该厂发明。大中华火柴公司为中国行业老大,击败日本火柴,瑞典火柴大王因竞争失败,一怒自杀。

  三、简氏兄弟集团,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即后来鼎鼎大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该公司创办于香港,发迹于南洋,香烟品牌有著名的飞马牌、双喜牌,来上海后与英美烟草公司(中国最大,英美合资)多次交锋,与华商华成烟草公司(美丽牌香烟即为该厂出品)也有竞争。

  四、郭氏永安集团:老上海没有人不知道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其中以永安公司影响最大。永安创始人郭乐、郭泉早年在澳洲经营的“永安果栏”,发迹后回国创办实业,分别在香港、上海设立当时尚属新颖的百货公司。郭琳爽是郭泉的长子,郭乐的侄子,原先在香港一家百货公司里做助理,后调任上海永安总经理。郭家另在上海创办永安纱厂,设备先进。

  五、孙氏通、孚、丰集团,由安徽望族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创办,这家徽商家族集团企业,背景很硬,来头很大。孙氏祖上世代为官,祖父是光绪帝老师,外祖父是李鸿章大哥;孙李两家联姻达7、8户,安徽几乎被他们平分。清末来上海发展,从官到工,从工到商,上海第一家面粉厂----阜丰面粉厂就是孙家创办,上海人第一次吃到机制面粉,商标有时髦的“炮车牌”、“自行车牌”等,除丰字系列(面粉)外,后来又发展出通惠实业公司(下设通字系列)、中孚商业银行(孚指系列金融机构)等。

3. 上海码头故事火锅地址

码头故事火锅起源于宜宾、泸州、重庆长江边上一带的水流沙坝,那时的江边沙滩是牛羊屠宰集散之地内脏头蹄既多且贱,几文钱便可一解馋气,长江边上拉船的纤夫、码头工人,生活条件艰苦,很难吃上好的生活,于是受穷苦水手纤夫的喜爱。

艰苦的纤夫将其内脏煮食,改善生活,世代相传。

经历岁月的悠远流传,而变成现在特色美味佳肴火锅。

荣获行业多次奖项行业的信任与肯定,是我们

不懈努力的动力,历经岁月的悠远流传而

变成现在特色的美味佳肴。

4. 上海 码头文化

1、码头文化产生和兴盛于江河湖海码头,中国传统的码头文化主要产生于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上海等地,这与比较发达的长江河运相关。

2、码头文化的内核是一个比较狭小的义利圈子,其基础是相互依赖的经济利益,其表现是传统信义文化在社会底层的具体形态,即江湖义气。

3、码头文化经常和行帮组织、会馆和袍哥人家这样江湖气十足的传统社会组织形式联系在一起。

5. 电影上海码头

从父辈就有一句口头禅: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比喻见多识广,闯荡过江湖,吃过人间美食。后来形容玩世不恭,头皮硬的意思。  其实上海当年的货物住来,走水路是占了相当一部分的。地理位置江渐一带,无论是衣食还是生产物资大都是要靠码头搬运,有码头,码头多老板也大了。

6. 上海码头事件

1931年9月21日和24日,上海3.5万名码头工人先后举行反日大罢工。南京、天津、北平、汉口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以请愿、募捐、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青年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经过4年多的低沉状态后,也积极行动起来要求抗日。沉寂多时的城市重新沸腾起来。9月28日,上海、南京的学生前往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要求对日宣战,痛打了外交部部长王正廷。11月底,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提议将锦州划为“中立区”交由国际共管,学生闻讯后更加愤怒。

12月17日,汇集南京的各地学生3万多人举行联合大示威,但遭到大批国民党军警的武力阻拦。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界上层分子发出了要求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改弦更张”、抵抗日本、实行民主的呼声。上海《申报》和《新闻报》刊登学生的抗日宣言。上海等地的民族工商业者开展抵制日货活动,要求实行对日经济绝交。海外侨团也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要求一致抗日,表示誓为后盾。在被日军占领的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全国人民对坚持在白山黑水的义勇军抗日斗争给以热烈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