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港口码头 > 维也纳多瑙河游船码头(维也纳多瑙河被修建的原因)
维也纳多瑙河游船码头(维也纳多瑙河被修建的原因)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5-17 10:00    点击:110   编辑:admin

1. 维也纳多瑙河被修建的原因

《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

1866年,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之约,根据卡尔·贝克的诗作《蓝色多瑙河》的意境写成了充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作品,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其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引子分为两个部分。乐曲开始,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如黎明时平静的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圆号吹出一个充满希望的音调,好似晨曦拨开了多瑙河上的薄雾,黎明到来。音乐生机盎然,安谧宁静。第二部分是序引的小高潮,这个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活泼清新的动机,配以典型的圆舞曲律动,如河水拍岸,生机勃勃,使人振奋。

随后,是第一圆舞曲。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轻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如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着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着洒遍春晖的奥地利人的故乡。第一段的主题素材来自引子的动机。第二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在高音区断奏,充满喜悦,活泼而轻快。

第二圆舞曲是三部曲式。第一段旋律起伏、跳跃,给人以朝气蓬勃的美好感受。中段的音乐婉转而柔美,小提琴奏着主题,竖琴用琶音伴随着,好像阿尔卑斯山麓的青年们在热烈、欢快的舞蹈间隙,窃窃私语,互诉衷曲。

第三圆舞曲是二部曲式。第一段饶有新意,典雅而高贵。反复以后,对比性的第二段曲调生动活泼,富于流动性和旋转性。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第一段由木管乐器和小提琴弱奏出优美动人、舒展柔情的旋律。然后,在热闹的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欢腾、热烈的对比乐段使全曲达到高潮。

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规模较大,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素材—一再现,最后全曲在疾风骤雨式的节日狂欢气氛中结束。

2. 维也纳多瑙河被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多瑙河(Danube),是欧洲第二长河,在欧洲河流中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

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等6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030亿立方米。

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维也纳为上游,从维也纳至铁门为中游,铁门以下为下游。多瑙河航运发达,沿岸有100多个码头,是沿岸各国的运输大动脉。为了连接其他航道,先后开凿了多条运河,德国修建了莱茵-美因-多瑙运河,把多瑙河和莱茵河两大水系联为一体。

多瑙河在中欧和东南欧的拓居移民和政治变革方面都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两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伟大帝国之间的疆界;而其水道却充当了各国间的商业通衢。在20世纪,它仍继续发挥作为贸易大动脉的作用。

3. 维也纳多瑙河被修建的原因和影响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贯穿欧洲许多国家,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就在多瑙河的附近.它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并有大小支流三百多条。航运价值极高,是沿岸各国间重要的运输线。水力资源丰富,干流上建有多座水力发电站。河口附近形成巨大的三角洲。

4. 维也纳多瑙河夜景

作于1866年。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

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

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

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

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片段1)。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片段2);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片段3)。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片段4)。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片段5)。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片段6)。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

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感受:约翰.施特劳斯的多瑙河是蓝色的。 虽然,普拉维在经过了大量的考证后说: “多瑙河从未呈现出蓝色过。”

她的蓝色之波 还是从维也纳金色的大厅里流淌出来, 流淌到全世界各个小小的角落, 温柔地蔓延在我们的心中。 音乐, 不是给现实留影或化妆, 而是给现实一把梦想的梯子呀!

5. 维也纳多瑙河被修建的原因是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

6. 维也纳多瑙运河被修建的原因是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

多瑙河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等6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030亿立方米。

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维也纳为上游,从维也纳至铁门为中游,铁门以下为下游。

多瑙河航运发达,沿岸有100多个码头,是沿岸各国的运输大动脉。为了连接其他航道,先后开凿了多条运河,德国修建了莱茵-美因-多瑙运河,把多瑙河和莱茵河两大水系联为一体。

7. 维也纳多瑙河观光点

第一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Musikverein)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于1870年建成。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地“金色大厅”就在其中。丹麦出生的设计师特利菲尔·汉森不仅考虑到协会大厦在外观上与帝国大道上其它古典建筑风格相一致,而且在内部具体厅、室细节的处理上有意突出了美学与声学效果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在金色大厅的装璜布局上,充分体现了汉森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金色大厅的对面是勃拉姆斯厅,规模较小,能够容纳200人,是举办小型音乐会的地方。此外,大厦中还有存放音乐家手稿和遗物的档案馆。

  在2006年,金色大厅将上演一系列有关莫扎特作品的音乐会。

    第二站:维也纳国立歌剧院(Staatsoper)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是世界上三大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是维也纳环城大道上最早的建筑,落成于1869年,充满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剧院外观方正,饰有许多骏马雕塑。在当年的5月25日,歌剧院首场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从此揭开了这里辉煌的序幕。歌剧院外观的各种装饰给人以美感,又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思想。1945年歌剧院遭到轰炸,整个重建工作持续了十年的时间。如今,这里一年大约有300多场演出,歌剧院无论是从音响质量还是在演出阵容上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它是维也纳人心目中的音乐圣殿。

  2006年1月10日、12日、14日和16日,将上演莫扎特的歌剧《女人心》;

  1月18日、20日和22日以及3月25日、28日和31日将上演莫扎特的歌剧《唐璜》;1月21日、24日、27日和30日、6月12日、16日以及10月1日、5日、8日和12日、11月24日和27日将上演莫扎特的歌剧《魔笛》;

  1月23日、26日和28日以及4月20日、23日和26日,将上演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在莫扎特去世的12月5日(1791年),维也纳歌剧院将上演莫扎特著名的音乐作品《安魂曲》。

  第三站:美泉宫(Schonbrunn)

  美泉宫和美泉宫花园是欧洲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结晶,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城的西北部。据史书记载,最初,由于当时皇帝有限的财力,建筑师好大喜功的计划并未能如愿以偿。1730年,美泉宫落成时,宫殿内拥有的一千四百四十一间房间和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园林,足以显示出哈布斯堡家族的气派。一七四四年,这所游乐宫最终被改建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从此,美泉宫成了哈布斯堡荣辱史的见证人。 如今奥地利政府还在这里来举办盛会和接见国家级领导人。美泉宫是全世界各地游客乐于参观的地方。游客们可以参观的有二层楼的三十九间房间。通过解说器,你可以详细了解到往日的历史,当然,这里的几十名专业导游还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美丽泉是宫殿因此得名的泉眼,它被茂密的树林掩映着。相传,在1617年,这里曾经发现了一座泉眼。人们都说常喝这里的泉水,人会长得漂亮。以后,这座宫殿因此而得名。美泉宫还原占地2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园林艺术的典范,园内伫立着44尊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塑。海神喷泉的西侧是美泉宫附设动物园,它建造于1757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动物园,目前在这里有大约900只珍奇动物。建造于1883年的热带植物温室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温室。

  如今,美泉宫和美泉宫花园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站:维也纳森林(Vienna woods)

  在19世纪,奥地利的皇帝定维也纳周边的森林为新鲜空气的贮存地,规定这里很多地方不准建造商业性或住宅建筑。维也纳森林一直伸展到离市区25至40公里的远方,那长达数公里的无人居住的谷地和山脉,是夏天步行和冬天滑雪旅游的最好去处。森林地带设有为步行者和爬山者服务的小客栈、小棚屋,村子里有简朴而舒适的农家施舍,林间有许多保养得很好的小路,纵横交叉,形成网络。树上有彩色的标记,有时还有路标指示方向。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回味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旋律,而且还可以登上卡伦堡山,远眺维也纳城和多瑙河的壮观景色。

  第五站:音乐家之屋(Haus de Musik)

  “音乐家之屋”位于维也纳的市中心,里面有奥地利最著名音乐家的资料介绍,此外,还有很多高科技的音响设备,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音乐,通过各种先进的设备感受音乐的神奇之处,同时还可以通过特殊的平台指挥大名鼎鼎维也纳爱乐乐团,用别致的调音装置过一把自己创作音乐的隐。2006年这里将有很多配合莫扎特诞生250周年的主题活动,包括提供发现莫扎特世界和维也纳古典主义作品的讲座,学习谱曲并按照莫扎特的《魔笛》制作自己创作的CD等。

  第六站:中央陵园(Zentralfriedhof)的艺术家墓园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创建于19世纪末,当时的会员自发地做了一件延续奥地利音乐传统的大事,就是在维也纳郊外的中央公墓建立艺术家墓园,将很多音乐家的墓迁葬于此,以便人们可以集中拜谒这些对奥地利的文化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大师。在这里,舒伯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施特劳斯家族等音乐大师的墓碑相伴为邻。莫扎特的墓虽然在维也纳的圣马克公墓,但是在这里也有一个莫扎特的纪念碑。这块普通的墓园已成为奥地利文化伟人身后的集合地,安葬着著名的音乐家、乐团指挥、歌唱家、剧作家和艺术导演等。巨大的雕花墓碑造型各异,艺术大师们的雕像神态万端。很多伟人的墓碑傍边终年都是鲜花相伴,每逢节目,墓地四周烛光点点,聚集着很多拜谒的人们。这里好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主题公园。

  第七站:音乐家的故居

  莫扎特的“费加罗之家”(Figaro Haus):莫扎特在维也纳有很多住所,但这里是莫扎特最具代表特色的故居。这是一座六层老式房屋,音乐家莫扎特和他的妻儿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一生最快乐的时光(1784-1787),曾经获得过“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也就是在这里,莫扎特创作了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还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经过精心维修,这座房屋的六层楼将在2006年全部对公众开放,届时将在这个住所内推出具有特殊意义的莫扎特生平艺术展。

  舒伯特之家 (Schuberts Geburtshaus):舒伯特之家位于维也纳第九区,舒伯特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维也纳市政府特地将这里精心地保留下来,以便让更多来这里的游客了解这位音乐家一生对奥地利文化的卓越贡献。故居内有音乐家的手稿、乐谱和生前使用过的东西。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少女》和《冬之旅》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第八站:维也纳西班牙马术学校(The Spanish Riding School)

  位于维也纳老皇宫后门的维也纳西班牙骑术学校创建于157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马术学校。取名为“西班牙骑术学校”是因为当时有一种源于西班牙的马术比赛,这种比赛要求骑手掌握全套的古典式马术。在1987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指挥家卡拉扬第一次推出力皮扎马精彩的马术表演,给全世界的乐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力皮扎马刚生下来时是黑色的,在2岁至7岁期间,它们的颜色逐渐变成雪白。由于使用一种从17世纪以来一直未变的方法来训练,这种马能轻盈地走路和跳舞,其优美的姿态使很多芭蕾舞蹈家都感到羡慕不已。在西班牙马术学校里,马的绝招是能随着各种舞曲翩翩起舞。

  第九站:维也纳艺术之家(Kunshaus Wien)

  维也纳艺术之家位于维也纳的第三区,一层有商店和咖啡厅,二楼和三楼收集和陈列着画家百水先生在各个时期的作品,还有很多记录他创作的珍贵照片。百水先生最早在法国巴黎学画,风格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作为艺术家的百水先生也是个生态学者。在维也纳艺术之家的对面就是著名的百水楼房。看百水楼房,更像是在欣赏一幅儿童随意涂抹的水彩画。各种颜色拼接在大楼的外墙面上,还有的部分像是忘了涂色,任砖头、灰泥裸露本色。每个色块之间,都有不规则的线条相隔,给人以自由自在的感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大规模建设不得不吞噬自然原生状态的时候,百水先生在维也纳城市的中心地带设计出如此独特的生态建筑形式,其实他探求的是“回归自然”的生存理念。用他的话来说,一个人的梦,就只是个梦而已;大家都有这样的梦,梦就会是个新的现实的起始点。

  第十站:维也纳郊外的格林青镇(Grinzing)

  维也纳的葡萄酒甘醇爽口,白葡萄酒香,红葡萄酒甜。1784年,为了使酿酒业合法化,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特谕,确定维也纳的格林青镇(GRINZING)为新酒取样地。于是,大大小小的酒店就在这两个地方发展起来了。每年春夏,大大小小的葡萄园整齐地排列在山丘上;秋天,一筐筐葡萄展示着酒农一年劳作的结果;冬日,葡萄园沉寂下来,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这个时候是品尝新酒的最好时节。这里酒店的门面上方都精心装饰着用松枝和麦秸扎成的花环,向人们提示着:新酒可以品尝了。酒店都是当地酒农自家经营的,店内的陈设保留着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格。维也纳市政府还制定法规,让酒农限日开张,轮流营业,这样既可以保证酒质,又鼓励酒农们平等竞争,维护和发扬传统的酿酒文化。在这里就餐,农家都选择优美的舞曲作为营业时的背景音乐,偶尔还可以看到当地的艺人弹唱民歌,古旧的院落琴声悠扬,处处能听到人们的欢笑声。

8. 多瑙河维也纳景点

意大利有多瑙河,多瑙河流经的城市有:维也纳市区、雷根斯堡、法兰克福、帕绍、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林茨、科马尔诺、瓦茨、诺维萨德、鲁塞、克勒拉希、布勒伊拉、伊兹梅尔、苏利纳;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等6国;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维也纳为上游,从维也纳至铁门为中游,铁门以下为下游。多瑙河航运发达,沿岸有100多个码头,是沿岸各国的运输大动脉。扩展资料:它的源头有布列盖河与布里加哈河两条小河,从茂密森林中跌岩而出,沿巴伐利亚高原北部,经阿尔卑斯山脉和捷克高原之间的丘陵地带流入维也纳盆地。

上游流经崎岖的山区,河道狭窄,河谷幽深,两岸多峭壁,水中多急流险滩,是一段典型的山地河流。

上游的支流有因河、累赫河、伊扎尔河等,河水主要依靠山地冰川和积雪补给,冬季水位最低,暮春盛夏冰融雪化,水量迅速增加,6-7月份达到最高峰。

9. 维也纳多瑙河为什么修建的

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维也纳为上游,从维也纳至铁门为中游,铁门以下为下游。多瑙河航运发达,沿岸有100多个码头,是沿岸各国的运输大动脉。为了连接其他航道,先后开凿了多条运河,德国修建了莱茵-美因-多瑙运河,把多瑙河和莱茵河两大水系联为一体。

多瑙河在中欧和东南欧的拓居移民和政治变革方面都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两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伟大帝国之间的疆界;而其水道却充当了各国间的商业通衢。在20世纪,它仍继续发挥作为贸易大动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