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居易游钱塘江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2. 白居易游钱塘湖春行路线图《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诗。全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中的颔联写出了春天的活力: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这几句动态描写生动地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 白居易春游钱塘湖5年级上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的一首诗作,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如果你想更加了解这首诗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作品原文 钱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词句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白话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作品简介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4. 白居易的钱塘江一、关于钱塘江的著名诗句 1、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二首》 2、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廓《忆钱塘》 3、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4、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 5、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杜甫《美陂行》 6、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王师道《钱塘江潮》 7、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观浙江涛》 8、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杨万里《浙江观潮》 9、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10、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11、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12、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13、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白居易《潮》 14、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15、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5. 白居易的钱塘江春游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6. 白居易游览钱塘《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白居易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8. 白居易游钱塘江下联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义不简单,因为句句是都是经典,美得让人心醉。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在用简约浅白的笔法勾勒西湖早春生机盎然景致的同时,直抒诗人踏春的高昂兴致与愉悦之感。 而诗人笔下的西湖历经岁月流逝世事变更,仍保留着她婉约美好的面貌,趁如今春光正好,今天的人们何不就此动身,出发去寻觅当年诗人笔下美不胜收的钱塘湖春日图呢? 9. 白居易游钱塘湖全诗西湖在古代被称为钱塘湖,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 白居易钱塘春游原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话写了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11. 白居易游钱塘江喜看早莺争暖树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写钱塘湖早春风光的经典名诗。诗人热爱自然,观察细腻,用轻松活泼的笔调描写了钱塘湖的树木、花草、早莺、燕子,春水涨平,云幕低垂,一派春意盎然,诗人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
上海轮渡游船码头时间表(上海轮渡码头时刻表) |
2024-03-11
|
查看详情 >> |
涠洲岛船票码头(涠洲岛上船码头) |
2023-03-17
|
查看详情 >> |
码头文化的特点(码头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
2023-03-16
|
查看详情 >> |